局部解剖学面部层次结构区实验总结

合集下载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

颌面部解剖结构知识点总结一、面部的解剖结构1. 面部的骨骼结构面部的骨骼结构主要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和颞骨等。

其中,上颌骨和下颌骨是构成面部的主要骨骼结构,在面部轮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颧骨、鼻骨和颞骨则在面部的轮廓和表情的塑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面部的软组织结构面部的软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等。

这些软组织结构紧密地贴合在面部的骨骼结构上,共同组成了面部的外貌和表情。

此外,面部软组织的丰富血管和神经丛也使面部成为了丰富的感觉和血液供应区域。

3. 面部的表情肌面部的表情肌主要包括眼周肌、眉肌、颊肌、嘴唇肌等。

这些表情肌负责着面部表情的变化,使得我们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表情。

面部的表情肌还与面部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结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复杂的面部解剖结构。

二、面部的血管和神经结构1. 面部的血管结构面部的血管主要包括面颈部的动脉和静脉。

面部的动脉主要由颞浅动脉、面颊动脉、上唇动脉、眼周动脉等组成,这些动脉为面部的皮肤和软组织提供血液供应。

面部的静脉则主要由面颊静脉、筋膜下静脉等组成,起着血液回流和引流的作用。

2. 面部的神经结构面部的主要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其中,三叉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神经传导,而面神经则主要负责面部的运动神经传导。

这些神经与面部的肌肉、血管和组织紧密相连,构成了复杂的面部神经网络。

三、面部的器官结构1. 面部的眼睛结构面部的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

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眼球、睑板、结膜、角膜、晶状体、虹膜等。

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眼睛的外貌和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视觉感知和表情展现。

2. 面部的鼻子结构面部的鼻子是我们呼吸和嗅觉感知的重要器官之一,其解剖结构也非常复杂。

鼻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鼻孔、鼻腔、鼻中隔、鼻甲等。

这些结构共同组成了鼻子的外貌和功能,使得我们能够进行空气的进出和气味的感知。

面部肌肉解剖实验报告(3篇)

面部肌肉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部肌肉的分布和结构。

2. 掌握面部肌肉的命名和功能。

3. 理解面部肌肉在表情形成中的作用。

4. 培养解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用品1. 尸体头颈部标本2. 解剖刀3. 镊子4. 橡皮筋5. 纱布6. 纸笔五、实验步骤1. 观察头部大体结构:观察头部大体结构,包括颅骨、面部骨骼、肌肉等。

2. 皮肤切口:在尸体头部前额发迹沿前正中线切开皮肤至下颌,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

3. 寻找面神经分支:在皮肤下分离寻找面神经分支,如颧支、颊支、下颌缘支等。

4. 腮腺导管:寻找腮腺导管,观察其位置和走向。

5. 面动静脉:观察面动静脉,了解其分布和走向。

6. 颈外静脉:观察颈外静脉,了解其位置和走向。

7. 面部肌肉解剖:观察面部肌肉,包括额肌、颞肌、咬肌、颊肌、口轮匝肌等。

8. 肌肉起止点:观察肌肉的起止点,了解肌肉的收缩方向。

9. 肌肉功能:了解各肌肉的功能,如额肌收缩使眉部上扬,颞肌收缩使下颌上提等。

10. 表情形成:观察肌肉在表情形成中的作用,如皱眉肌收缩使眉毛皱起,口轮匝肌收缩使嘴角上扬等。

六、实验结果1. 面部肌肉共分为颅顶肌、外耳肌、眼周围肌、鼻肌和口周围肌五群。

2. 额肌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眉区皮肤和皮下,收缩时使额部皮肤上移出现皱纹。

3. 颞肌起自颞骨,止于下颌骨,收缩时使下颌上提。

4. 咬肌起自颧骨和下颌骨,止于下颌角,收缩时使下颌闭合。

5. 颊肌起自颧骨,止于口角,收缩时使口角上扬。

6. 口轮匝肌起自上颌骨和下颌骨,止于口唇,收缩时使口唇闭合。

七、实验讨论1. 面部肌肉在表情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不同肌肉的收缩,人类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2. 面部肌肉的解剖结构复杂,了解其分布和功能对于医学美容、整形外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触摸,使我们对面部肌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解剖学实验技能。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局部解剖学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要 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上均
具有重要意义。
整理ppt
2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鼻底,两侧界为内 眦与鼻翼点的连线,为鼻所在。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整理ppt
20
(六)协调
无论是三停五眼及其他关系,还是对称或美容角,均集 中的体现在协调关系上。所谓协调系指面部与其局部之间 或面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和谐关系,无论种族或民族的不 同、性别的差异,以及个体的特点,颜面美均不能离开协 调这一准则。
整理ppt
21
例如,有的人五官若分开观察是美的,但构成面部 整体并不一定美;反之,面部的某一器官可能欠美, 但面部整体布局在其他结构的衬托下却显示出颜面美, 这些充分地表明面部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在颜面美中的 重要性。面部各因素的重要性是均衡的,若改变其中 任一因素,就可能对颜面美产生影响,可谓“牵一发 而动全身”,提示面部各结构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 关系。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层次结构类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内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 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鞘类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

局部解剖知识点总结一、身体表面解剖身体表面解剖是解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表面的各种标志物和表面标志,以及表面解剖和内部解剖的关系。

在学习身体表面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肌肉、骨骼和器官在体表的表现形式,熟练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

比如腋窝、胸骨下缘、肱三头肌区、髌骨上部等。

此外,还要了解体表各个部位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二、头部解剖头部解剖主要研究头颅、面部、颈部等区域的解剖结构。

头颅是保护脑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颅骨和颅面骨组成。

颅骨有颅顶骨、颞骨、颧骨、枕骨等组成,颅面骨主要有上颌骨、下颌骨等。

面部主要由眼、鼻、口等组成,颈部主要是通过颈椎与头部相连。

在学习头部解剖的时候,需要了解头颅和颅面骨的名称、数量、形态以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掌握头颅颅面骨的解剖标志以及各种孔窗、突起的位置和功能。

三、胸部解剖胸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它主要包括胸骨、肋骨、胸骨软骨等组成。

在学习胸部解剖的时候,要理清楚胸骨、肋骨、胸骨软骨、锁骨以及肋间肌、膈肌等肌肉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还应了解胸部的器官,比如心脏、肺脏、气管、食管等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四、腹部解剖腹部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主要部位,它包括腹膜、腹腔、腹壁、腹内器官等。

在学习腹部解剖的时候,要了解腹壁的层次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掌握各种解剖标志的位置和形态,以及腹腔内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五、四肢解剖四肢是人体的重要运动部位,它主要包括上肢和下肢。

在学习四肢解剖的时候,要了解上肢和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血管、神经等结构,掌握各种部位的解剖标志,熟练掌握四肢的基本动作和功能,以及四肢与躯干的连接方式。

六、神经系统解剖神经系统解剖主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在学习神经系统解剖的时候,要了解各种脑叶、脑室、脑神经的出口和入口,脊髓的各段的特点以及脊神经的部位和分布。

面部医学分析报告

面部医学分析报告

面部医学分析报告导言:面部医学是一门将医学、美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通过对面部解剖、生理机能和形态学的研究,以及对面部特征、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诊断、治疗和美容方面的指导。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面部医学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

一、面部解剖分析:面部解剖涉及到肌肉、骨骼和神经的组织结构。

面部的最外层是皮肤,其下是皮下组织,其中包含脂肪和筋膜层。

面部的骨骼结构由颅骨、颞骨、上颌骨等组成,这些骨骼通过关节和软骨连接在一起。

面部的肌肉包括表情肌、咀嚼肌和舌肌等多种类型,这些肌肉的收缩与面部表情和功能密切相关。

此外,面部还有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等在内的神经系统,控制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二、面部生理功能分析:面部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咀嚼、言语、呼吸、眨眼等。

咀嚼是指通过颌骨的活动将食物研磨成较小的颗粒,使其容易咽下。

言语是通过舌头和嘴唇的协调运动产生的声音,它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呼吸是通过鼻腔和口腔进行的,鼻腔的生理结构对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至关重要。

眨眼是眼睛的自然反应,它有助于保持眼球表面湿润,防止干眼症等。

三、面部特征分析: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等。

眼睛是面部的焦点,其大小、色彩和形状都各不相同。

眼睛周围的皮肤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区域,如黑眼圈、眼袋等问题会影响整体的面部美感。

鼻子影响了我们的面部比例和轮廓,不同的鼻子形状会给人不同的印象。

嘴巴也是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唇形和牙齿的状况都会影响面部的整体协调性。

下巴则是面部的基础支撑部分,其形态和位置也会对面部轮廓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面部美学分析:面部美学是面部医学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面部比例、对称性和轮廓的研究。

面部比例是指面部各个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黄金分割比例等。

对称性指面部左右两侧的平衡,面部的不对称可能是骨骼或软组织的问题。

面部轮廓是指面部外形的整体印象,它受到骨骼和肌肉的影响。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层次结构类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内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 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鞘类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

局部解剖实验总结导言:一、实验目的:本次局部解剖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人体头,颈部和上肢的解剖结构,了解其组织和器官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有机解剖实验的方法,并配合使用了解剖模型和标本,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解剖结构。

1.头部解剖:在头部解剖实验中,我们首先观察了头皮,骨骼和肌肉的结构。

通过解剖模型的辅助,我们发现头部主要由颅骨和面部骨组成,头皮下有颈动脉和其他重要血管,头皮上覆盖着不同的肌肉。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头骨骨骼的各个构成部分,并观察了各个骨骼之间和其他组织的连接关系。

2.颈部解剖:在颈部解剖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颈椎和颈部肌肉的结构。

我们通过解剖模型和标本观察到颈部有七个颈椎,呈现出一定的弧度。

颈部肌肉的覆盖不仅保护了颈椎,还参与了呼吸和咽喉的活动。

我们还学习了气管和食管的位置关系,理解了它们在颈部的解剖结构。

3.上肢解剖:在上肢解剖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上肢骨骼和肌肉的结构。

我们通过解剖标本和解剖模型,观察到上肢有胸骨、肩胛骨、肱骨和尺骨等骨骼组成。

肩部和手部的肌肉参与了上肢的运动和功能。

我们还学习了上肢动脉和静脉的分布,了解了它们在上肢的供血和排血功能。

三、实验收获:通过本次局部解剖实验,我们对头,颈部和上肢的解剖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人体解剖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也培养了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验反思: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对于初学者来说,人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一种挑战。

在解剖实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找不到特定的结构,或者难以理解结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指导来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次局部解剖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头部,颈部和上肢解剖结构的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面部层次结构区实验总结
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与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此线的上方为头部,线以下为颈部。

(二)分区:以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上方的颅部前下方的面部。

二、表面解剖:眉弓、眶上切迹、眶下孔、颏孔、翼点、颧弓、髁突、下颌角、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
第二节面部
一、面部浅层结构
(一)皮肤与浅筋膜
1.皮肤
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含有较多的皮脂腺、汗腺、毛囊,为皮脂腺囊肿与疖肿的好发部。

自然皮纹:在面部可以看到一些自然皮纹,这些皮纹是浅筋膜中的弹性纤维及肌纤维与皮肤真皮层相连形成的,面部手术切口应尽可能与这些皮纹相一致。

使愈合后瘢痕形成较小。

皮纹
(二)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有表情骨、浅血管、神经、腮腺等,其中颊部脂肪聚集成团,称为颊脂体。

头面部浅筋膜
1.表情肌:
(1)起止:起自面颅诸骨或者筋膜,止于皮肤。

(2)作用:收缩时牵动皮肤,使面部呈现各种表情,又称表情肌。

围绕面部的自然孔裂配布。

肌纤维呈环状者起关闭孔裂的作用。

呈放射状排列者,起开大孔裂的作用。

(3)临床意义:①表情肌由面神经支配,如果面神经损伤可引起面瘫。

②由于表情肌的纤维方向常与面部的自然皮纹相交错,面部伤口往往由于表情肌的牵位而裂开。

故手术缝合时须按肌纤维方向对位缝合。

2.浅血管与神经
(1)血管:血管丰富,故面部伤口愈合快,抗感染能力强,便创伤时出血较多。

① 面动脉:于颈动脉三角处,舌骨大角稍上方起自颈外动脉,行向前上,经过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的深面,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前缘处绕下颌骨体下缘,斜向前上,经口角与鼻翼外侧上行至内眦,改名为内眦动
脉。

分支:上、下唇动脉和鼻外侧动脉。

②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后方,经口角与鼻翼的外侧向后下方绕下颌骨的下缘至下颌颌角的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友汇合,再穿深筋膜于舌骨平肌汇入颈内静脉。

临床意义:内眦静脉与眶内的眼静脉相续,向后注入海绵窦,因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以逆流,故面部感染时可逆行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和)颅内感染。

危险三角;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的三角区。

(2)神经:分布于面部的感觉神经是三叉神经的皮支,支配表情肌运动的是面神经。

①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支、运动支和皮支
主要的皮支有:
眶上神经:由眶上孔穿出,分布于额前部的皮肤。

眶下神经:由眶下孔穿出: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颏神经:由颏孔穿出分布于口裂以下皮肤
② 面神经:由茎乳孔穿出,向前进入腮腺,神经分上下两干,然后再分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