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一、课文导入1.散文诗介绍: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形式,既有散文的叙述性和描述性,又有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2.作家作品介绍:本课所选的两首散文诗分别出自XXX和XXX 之手,两位作家都是著名的散文诗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价值。

二、文本解读1.第一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2)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互映衬,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意境。

1.第二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独到见解。

(2)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哲理,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散文诗的魅力。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内涵。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重点语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朗读体验: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音乐性和抒情性,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散文诗,以身边的事物或场景为题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学习《散文诗二首》,使我们了解了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欣赏了两位作家的优美诗篇,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哲理。

同时,我们也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增强了自己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笔记一、课文概述《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括两首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两首散文诗都以自然景物作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重点词汇和短语1. 匿笑:偷偷地笑。

2.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 并蒂:两朵花并生一蒂。

4. 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5.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6. 攲斜:倾斜,不正。

7. 慈怜:慈爱怜惜。

8. 荫蔽:树木遮蔽。

“荫”,树荫。

读yìn。

三、课文分析(一)《金色花》1. 主题思想《金色花》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诗。

它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

诗中的儿童与母亲嬉戏玩耍,天真可爱,富有情趣。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同时也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包容。

2. 艺术特色(1)丰富的想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例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生动的描写: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母亲的慈爱温柔。

例如,“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3)语言优美:诗中的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二)《荷叶·母亲》1. 主题思想《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它以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为背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 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诗中通过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来抒发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第7课《散文诗二首》一、简介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

三、字词1、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关于《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优美的散文诗,分别是《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珍贵。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丽的诗篇,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品味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感受其情感和意境。

3.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引发对母爱的思考。

三、课文解读1.《金色花》(1)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印度近代著名作家。

他的诗歌以清新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2)主题:本诗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表达了母爱与童真的相互关系,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3)意象与语言:通过描绘金色花的美丽与芬芳,以及儿童与母亲的嬉戏,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

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2.《荷叶·母亲》(1)作者介绍: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她的作品以清新明快、婉约细腻见长。

(2)主题:本诗通过将荷叶比作母亲,表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

(3)意象与语言:通过描绘荷叶的美丽与坚韧,以及雨中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的情景,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氛围。

同时,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四、拓展讨论1. 如何理解“金色花”和“荷叶”这两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意义?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 两首诗在表达母爱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是什么?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基础知识点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文诗二首》基础知识点_
遮蔽
zhē bì
遮挡。
花瑞
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
hàn dàn
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鼓斜
gǔ xié
倾斜, 歪斜。鼓,倾斜。
多音字 - 假
拼音
解释
假如
假 jiǎ
如果。
假装
假 jiǎ
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表情或情况来掩饰真相。
放假
假 jià
在规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学习。
善颂善祷
shàn sòng shàn dǎo
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带有规劝
的意思。
看破红尘
kàn pò hóng chén
看透人世间的一切,指对生活不再有所追求。
假戏真做
jiǎ xì zhēn zuò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词汇
拼音
解释
匿笑
nì xiào
窃笑,暗笑。
祷告
dǎo gào
向神祈求保佑。
成语
词汇
多音字
形近字
20
5
2
2
成语
拼音
解释
根深蒂固
gēn shēn dì gù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从中作梗
cóng zhōng zuò gěng
在事情进行中,设置障碍,故意为难。
沐浴膏泽
mù yù gāo zé
指身受别人的恩惠。
赵家姊妹
zhào jiā zǐ mèi
指 赵飞燕 及其妹 合德。
亭亭玉立
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职务繁杂
zhí wù fán z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知识点复习资料一、知识结构
匿笑nì xiào 花蒂huā dì梗gěng 摇摆yáo bǎi
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 阴影yīn yǐng
姊妹zǐ mèi 繁杂fán zá繁琐而杂乱。

遮蔽zhē bì
烦闷fán mèn 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
敧斜qī xié倾斜,不正
徘徊pái hu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覆盖fù gài 荫蔽yīn bì慈怜cí lián爱怜。

心绪xīn xù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金色花》
一、文学常识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

二、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三、诗歌主旨。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二首》重要知识点总结重点字词✧ 生难字匿.(nì)笑 沐.(mù)浴 嗅.(xiù)到 并蒂.(dì) 祷.(dǎo)告 攲.(qī)斜 梗.(gěng) 荫蔽..(yīn bì) 遮.(zhē)蔽 徘徊..(pái huái) 菡萏..(hàn dàn) ✧ 多音字荷⎩⎪⎨⎪⎧hé(荷叶)hè(荷锄) 闷⎩⎪⎨⎪⎧mēn(闷热)mèn(烦闷) 落⎩⎪⎨⎪⎧luò(掉落)lào(落枕)là(丢三落四)luō(大大落落)✧ 形近字⎩⎪⎨⎪⎧嘻(xī)嘻哈嬉(xī)嬉戏 ⎩⎪⎨⎪⎧蓬(péng)蓬松篷(péng)敞篷车 ✧ 重点词匿笑:偷偷地笑。

沐浴:①洗澡;②借指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斜:倾斜,歪斜。

攲,倾斜。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综合素养素材积淀:歌颂母亲(一)积累歌颂母亲的诗句及名言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2.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4.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二)品读歌颂母亲的优美文段1.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像一幅山水画,屏弃浓墨重彩,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像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2.母爱是温热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的胸怀;是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

母爱的伟大在于母爱的无私,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当你步履蹒跚时,帮助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批注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批注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批注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的批注: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批注: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和喜爱之情。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批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各种花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象。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批注:运用比喻和通感修辞手法,描绘了各种花的美丽和花的香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批注:通过描写蜜蜂和蝴蝶的热闹场景,侧面烘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

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野花在草丛中闪烁的美丽景象。

6.“‘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批注:引用诗句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柔和。

7.“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批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鸟儿在春天里的欢快歌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8.“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批注:通过描写牧童的短笛声,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生机勃勃和欢快的气氛。

9.“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批注: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雨的细密和柔和。

10.“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批注:通过描写灯光和夜色,描绘了一个安静和平的夜晚。

11.“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批注:通过描写人物的雨中行走和农夫的工作场景,表现了春雨中人们的从容和勤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散文诗二首》
一、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写作背景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

三、字词
1、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3、衍(yǎn):延长,开展。

《罗摩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写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罗摩是诗中的主角。

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抛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

4、并蒂(dì):并排地长在同一根茎上
5、莲蓬(lín péng)荷花凋谢之后的中间部分。

6、匿笑(nì):偷偷地笑
7、花瑞(ruì):花开的好预兆。

8、菡萏(hàn dàn):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9、徘徊(pái huái):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20、攲斜(qī):倾斜,歪斜
21、荫蔽(yīn bì):遮蔽。

四、结构层次
《金色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我”在妈妈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部分(5-6段):“我”在妈妈读诗时,将影子投射在书页上。

第三部分(7-9段):“我”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她身边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五、课文分析
《金色花》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5、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

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6、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见,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荷叶·母亲》
1、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因什么而感动?(作者被红莲还是白莲所感动?)
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遮盖住红莲,为其遮风挡雨。

2、那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
6、7自然段
3、你认为给这幅画起一个什么名字?
荷叶护莲图
4、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
凋零、枯萎
5、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就会像文中的那株白莲。

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白莲和红莲都经历了一场风雨袭击,因为白莲没有荷叶保护所以凋零散飘,而红
莲在荷叶的细心保护之下,健康、安全、快乐地生活着。

作者就是被这样一幅画面所感染和感动。

作者触——景——生——情,以——花——喻——人,想到了自已就是一株什么?而荷叶就是自己的什么?
红莲、母亲
六、拓展延伸
关于“母亲”的名言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3.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
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5.儿童娱膝下,母子话灯前。

——刘克庄《乍归九首·儿童娱膝下》
6.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7.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元稹《莺莺诗》
8.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诗经》
9.人来唯仰乳,母抱未知慈。

——孟郊《子庆诗》
10.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王冕《墨萱图·其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