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精品模板
手外伤的康复模版ppt课件

1. 固定期:术后第2天开始健指主动活动.若 健指与伤指的屈伸活动没有牵连关系,则 可以主动活动;若有牵连,则以被动活动为 主.
2. 外固定去除后: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手的功能位
• 手的功能位:手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很快地 做出不同的动作。
• 功能位:腕背伸约20°~25°,拇指处于 对掌位,掌指及指间关节微屈。其他手指 略为分开,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半屈 曲,远侧指间关节微屈曲。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手外伤的康复
中日友好医院康复科 白伟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概念
• 手外伤康复是在手外科的诊断和处理的基 础上,针对手功能障碍的各种因素,例如瘢痕、 挛缩、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感觉丧失或异常等,采用相应的物理治疗、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手夹板、辅助器 具等手段,使伤手恢复最大程度的功能, 以适应每日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学习。
Moberg拾物试验
• 检查用具有木盒,5种常用日常小物件,如钥 匙、硬币、火柴盒、茶杯、纽扣和秒表。 让病人在睁眼下,用手拣拾物品,并放入 木盒内,每次只能拣拾一件,用秒表记录 患者完成操作所花费的时间。然后,让患 者在闭眼下重复上述动作,并记录时间。
• 用来检查患者的拇指、示指、中指感觉或 正中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
手外伤康复PPT课件

腕关节不超过掌横纹,手指骨折患指固定
康复治疗基本原则(2)
合理选择固定方法 重视伴随损伤的处理 积极开展早期运动 关节强直的防治
骨折部位
腕部:Colle’s骨折 舟骨骨折(骨不连) 月骨骨折(无菌性
坏型移位
(5) 超短波疗法 无热量,对置法,10min/次,1次/日,10次一疗程
(6) 主动运动 长期的反复主动牵伸 肌肉等长收缩和小范围的等张收缩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下列情况不宜早期主动运动 ① 严重创伤后的3~4天 ② 神经和肌腱修复术后3周 ③ 关节急性炎症 ④ 不稳定骨折 ⑤ 手术后需延迟的抗阻运动
两点区分试验是神经修复后,常采用的检查 方法。两点辨别试验的距离越小,越接近正 常值范围,说明该神经的感觉恢复越好。
Moberg拾物试验
检查用具有木盒,5种常用日常小物件,如钥匙、 硬币、火柴盒、茶杯、纽扣和秒表。让病人 在睁眼下,用手拣拾物品,并放入木盒内, 每次只能拣拾一件,用秒表记录患者完成操 作所花费的时间。然后,让患者在闭眼下重 复上述动作,并记录时间。
放松,利用“肌肉泵”的作用来促进静脉、淋巴回 流,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用红外线、蜡疗等理疗方法加强患肢血液循环, 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其他方法:按摩,手套状气囊交替加压与减压。
2、肌力练习 3、关节活动度练习 4、作业治疗 5、理疗
手部骨折的康复
手部骨结构及特点
8块腕骨(舟月三角豆,大 小头状钩)
5块掌骨 14块指骨 骨短小,参与构成的关节多,
功能要求高。
手部骨折-一般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1. 准确的复位; 2. 有效的固定; 3. 合理的功能训练。
1010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

1010 个临床路径之康复临床路径名称公布时间颅脑伤害恢复期康复2016脑出血恢复期康复2016脑梗死恢复期康复201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2016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2016手外伤康复2016肢体骨折术后康复2016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2016四周神经伤害康复2016脊髓伤害恢复期康复2016颈椎病康复2016颅脑伤害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 年版)一、颅脑伤害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疗为颅脑伤害,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牢固。
(二)诊疗依照。
依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初版社)、《临床诊疗指南- 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初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阻碍(2)运动功能阻碍(3)感觉功能阻碍(4)语言功能阻碍(5)吞咽功能阻碍(6)认知功能阻碍(7)精神、感情、心理阻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阻碍(9)平常生活功能阻碍(10 )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 MRI 或 X 线可证明颅脑伤害改变。
(三)康复评定。
依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初版社)、《康复医学(第 5 版)》(人民卫生初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 〕25 号)1.一般状况。
包含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状况。
2.康复专科评定。
住院后3天内进行早期评定,住院期间依据功能变化状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体住院2周左右),出院行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含:(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语言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感情、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平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依据《临床诊疗指南- 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初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初版社)。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手外科手术患者中,选择具有可比性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低,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手功能恢复情况好,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手外科手术;护理效果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机械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手外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有研究报道称,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本次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实际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行手外科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在19~68岁,平均年龄为(38.6±5.4)岁;对照组有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39.3±5.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由临床医生、护士长以及责任制护士组成临床路徑小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在患者入院的当天对其进行体温、脉搏以及血压测量,完成患者的护理病历,并帮助医生完成患者的首次的病程,包括三大常规、血生化、凝血五项以及乙肝六项等化验检验,完成胸片以及心电图等检查,责任制护士参与对患者的术前评估,深入了解手术方案。
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路径及表单

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路径一、手指软组织缺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手指软组织缺损(ICD-10:S68.202)行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术(ICD-9-CM-3:86.9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致手指疼痛、出血,指端软组织缺损。
2.体格检查:测量指端软组织缺损面积,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度。
3.辅助检查:x线手指正侧位。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手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发病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术,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5.经济情况耐可,可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68.202手指软组织缺损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手指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手部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手部磁共振等。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臂丛麻醉或/和全麻。
2.手术方式: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
4.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八)术后住院恢复≤13天。
1.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肝肾功能、CT。
2.术后用药:(1)抗凝、活血药物。
(2)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手外伤康复PPT课件

(5) 超短波疗法 无热量,对置法,10min/次,1次/日,10次一疗
程 (6) 主动运动
长期的反复主动牵伸 肌肉等长收缩和小范围的等张收缩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下列情况不宜早期主动运动 ① 严重创伤后的3~4天 ② 神经和肌腱修复术后3周
第17页/共90页
2.控制伤口感染 (1) 超短波治疗
P
第10页/共90页
• 评价标准 • 优:TAM〉220°屈伸活动正常 • 良:TAM 200°~220°为健侧75%以上 • 中:TAM 180°~200°为健侧50%以上 • 差:TAM〈180°为健侧50%以下 • 极差:其结果不如术前
第11页/共90页
功能评定-肌力测试
• MMT • 握力计 • 捏力计
康复重点: 恢复患手的运动、感觉、功能活动 减少肿胀,缓解疼痛,松动关节是治疗性训练和功能康复的前期治疗
第19页/共90页
手部骨折的康复
第20页/共90页
手部骨结构及特点
• 8块腕骨(舟月三角豆,大 小头状钩)
• 5块掌骨 • 14块指骨 • 骨短小,参与构成的关节
多,功能要求高。
第21页/共90页
第44页/共90页
屈肌腱修复术后康复
• 术后1-2天开始早期活动,被动屈曲指间关节。在夹板范围内主动伸指间关节。禁止主动屈曲指间关节被 动伸指间关节。维持PIP关节充分伸直位。
第45页/共90页
• 术后第1周 :患者戴动力支具以被动屈曲、主动伸直练习为主。 • 术后2~3周:被动屈曲、主动伸直练习,逐步增加指屈肌腱活动范围。
术后6~8周 取下支具,MP关节屈曲位,无阻 力屈伸PIP关节,不练习时支具固定。
术后9~10周 增加主动屈伸练习,开始使用柔 和动力支具以被动屈曲PIP关节。
手外伤的康复 PPT

能力,纠正挛缩,控制疤痕等。 康复措施:主动活动与抗阻性活动,功能性作业
活动,模拟性工作训练等。
小结
❖ 1、手外伤康复的概述(定义、手的姿势与临 床特征)
❖ 2、手外伤康复评定(触诊、关节活动度、肌 力、感受、肢体体积、灵巧性与协调性)
❖ 3、手外伤康复治疗(手外伤常见问题处理、 肌腱修复术后与周围神经修复术后)
考虑题
❖ 1、手外伤康复的定义 ❖ 2、手的姿势 ❖ 3、手外伤的临床特征 ❖ 4、手外伤的触诊及感受评定 ❖ 5、手外伤水肿的处理 ❖ 6、手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 ❖ 7、正中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
感谢您的聆听!
制动6周。 ❖ 掌骨骨折 制动6周。 ❖ 指骨骨折 制动4-6周。
康复治疗的原则
❖ 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制动 与保护骨折部位,并保持关节于功能位
❖ 减轻骨折部位的肿胀 抬高患肢,活动非制动 的关节,局部采纳冷疗等。
❖ 保持制动以外关节的活动能力 ❖ 渐进地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肌力与手功能
1、配戴掌指关节阻挡 夹板, 预防环、小指 爪形指畸形
2、视觉代偿保护手尺 侧缘皮肤感受丧失区
3、神经无恢复(重建 内在肌功能手术)
桡神经损伤的康复处理
1、使用腕关节固定夹板, 维持腕关节、掌指关节 伸直、拇指外展位。
2、通过活动对肌肉训练, 如抓提与松弛动作
3、必要时施行伸腕、伸 拇、伸指功能重建手术。
手功能缺失
❖ 伤情严重、感染或初期 处理不当;或术后缺乏功 能锻炼,固定关节于非功 能位,均会导致手功能丧 失
临床特征
❖ 症状 有外伤史,疼痛、 肿胀、畸形。
❖ 体征 压扣痛、异常活 动或骨擦音,运动与感受 异常,肌萎缩、关节僵硬。
手外伤的康复课件

*后期:用超声波、音频电疗、蜡疗等,减轻
组织粘连和软化疤痕
手外伤的康复
36
康复治疗方法
❖制动
*修复组织断裂或骨折、关节脱位的再移位 *利于组织的愈合 *软组织的粘连和关节僵硬 *决定制动时间与范围 *几种组织损伤时,要全面考虑
手外伤的康复
37
康复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
手外伤的康复
56
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康复活动程序
❖术后第四至第六周 除去石膏托(夹板的
动力性装置),让患者进行下列训练活动:①轻微 的主动屈曲手腕、手指的活动;②主动伸展掌指关 节和指间关节;③持续、大范围地被动屈曲手腕、 手指的活动;④在掌指关节充分屈曲的情况下,持 续、小心地被动伸展指间关节;⑤开始松动腕关节, 但注意在伸展腕部时,要保持手指屈曲;在伸展手 指时,要保持腕部的屈曲,不能同时伸展两处。在 练习间隙及夜间,需继续佩带石膏托,以确保安全。
手外伤的康复
61
伸肌腱损伤的康复治疗
手外伤的康复
62
概述
❖ 传统观点认为:
*无需采取特别的措施就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事实上:
*虽发生粘连的机会及粘连的程度远不及屈肌腱修复术 *一旦发生粘连,同样影响手功能
近来研究证明:
*尤其是Ⅳ~Ⅶ区的损伤),早期进行有控制的活动,
不但可减轻或防止粘连,而且有助于瘢痕组织重新塑
*主动活动 *被动活动
生理性活动 附属活动
*助力性活动
手外伤的康复
38
并发症的治疗
❖ 肿胀 ❖ 疤痕与粘连 ❖ 挛缩 ❖ 感觉过敏 ❖ 感觉减退或消失
手外伤的康复
39
并发症的治疗
❖肿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手外伤患者。
(二)诊断依据。
1.手部外伤史
2.手部功能障碍
3.影像学和电诊断学检查
(三)康复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4-15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 1。
患者一般情况。
包括意识、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评定受伤手疼痛、肿胀情况,神经功能和循环功能,在不影响组织愈合的前提下评定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位摆放.
2。
物理因子治疗。
3。
关节活动度训练。
4.肌力训练.
5。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五)标准住院日14—21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
手外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住院期间的辅助检查项目。
1。
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患手X线片、肌电图、局部超声检查、凝血功能、心肌酶谱、胸片、肺功能、超声心动等
(八)出院标准.
1.伤口愈合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
2.手功能恢复达到平台期。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并发症:本病可伴有其他损伤,应当严格掌握入选标准。
部分患者因伴有骨折、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需延期治疗,如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需要一期探查或二期治疗等。
2。
合并症:老年患者易有合并症,如骨质疏松、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伤口愈合或肌腱固定愈合较慢,住院时间延长.
二、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手外伤患者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住院号:门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