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合集下载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对疑难病例
1、各病区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应在科主任或副主任(或以上)医师指导下尽快完善各项检查,进行病历讨论。

2、各病区疑难病例可以每周进行1次,以最终确诊,并明确治疗、手术方案。

讨论须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相关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病历及记录本中应详细记录。

讨论前经治医师应准备好相关材料,必要时检索文献。

3、对科内讨论不能明确诊治方案的患者,应报告医务科,以组织全院相关科室联合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

4、节假日或急诊疑难患者应由科主任委托值班医师主持讨论,做好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及院总值班汇报,以明确诊治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二、对危重病例
1、对危重症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的患者,应组织危重病例讨论。

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组织,主管医师和相关医务人员参加,讨论内容主要是确定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程。

2、主管医师认真执行讨论意见,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3、必要时,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组织全科讨论或相应科室参加的全院讨论。

三、讨论记录另立专页。

记录格式、内容、主持人等请参照《2014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详解》(科学出版社)要求。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遇疑难、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疗效不确切病例应进行讨论,目的是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抢救患者生命。

2、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该科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

3、讨论前主管医师应准备好病历及诊断必需的检查资料,事先将讨论内容通知参加人员,与会者应做好准备,并对患者做必要的检查。

4、讨论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提出需要讨论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发表自己的分析意见,与会者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归纳总结。

5、主管医师做好讨论记录。

注意按发言人顺序记录每个参加讨论者的分析意见,讨论记录记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上。

整理后,书写“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专页,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必须有主持人审签。

6、疑难病例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当天应该书写疑难病例讨论后的病程记录,对本次疑难病例讨论作出总结并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为了解决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而设立的。

每个科室每两个月至少要提交一份疑难病例。

对于七天内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应该在科内讨论,而对于十五天内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则需要在院内讨论。

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应该立即组织讨论。

当科室遇到这样的病例时,应该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决定讨论范围和时间。

必要时,应该向医务科报告,由医务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院内疑难重症病例讨论。

同时,也可以应患者家属的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讨论方式有两种:全科病例讨论和全院讨论或外院专家参加的讨论会。

在讨论过程中,经管医师应该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

参加专家需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及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最后由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在经治科室讨论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资料准备。

经管医师应该先整理有关临床资料,尽可能写出书面摘要发到参加会诊和讨论的医师手中。

如果有病理报告,可以邀请病理科医师参加。

参加讨论人员由科主任决定,并经科室主任同意后报请医务科备案,由医务科通知相关参加讨论的有关人员。

专家讨论对病情的分析,进一步诊疗方案,经治医生必须认真记载在“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中(允许记录在科室保存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

讨论内容包括病情分析、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意见、治疗方案、疗效分析及预后评估。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应包括病人姓名、年龄、住院号、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讨论者姓名、职务(职称)、讨论目的、病情摘要、参加讨论者发言纪要、下一步诊疗意见、主持人总结意见、记录者签名、科主任签名,不得缺少。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危重病病例讨论制度
3.对讨论中提出的治疗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确保治疗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建立风险应对机制,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意外情况,能够及时妥善处理。
十七、伦理审查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2.讨论内容涉及伦理问题时,应邀请伦理委员会参与审查,确保讨论内容和决策的合规性;
3.对涉及人体试验、新技术应用等敏感问题,应严格按照伦理审查程序进行;
十九、制度建设与完善
1.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确保其适应临床需求;
2.建立制度修订机制,定期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医学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变化;
3.加强制度宣传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对制度内容的熟悉和遵守;
4.建立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二十、对外合作与交流
十一、患者权益保障
1.在病例讨论过程中,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规定,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
2.讨论内容涉及患者诊疗方案的变更时,应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充分告知和解释;
3.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对于涉及患者的重大决策,应征求患者或其家属的意见;
4.建立患者投诉和建议机制,及时解决患者问题,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制定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纠纷等情况的处理;
2.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3.建立应急物资和设备储备,确保病例讨论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进行;
4.加强应急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处理能力。
二十二、反馈与持续改进
1.建立病例讨论反馈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鼓励各临床科室间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一)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均应组织讨论。

(二)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医务科可协调相关科室或外院相关人员参加,受邀人员应由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

参加讨论人员,至少应由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参加。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

医院统一格式。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

主持人审阅签字。

病例讨论记录存放在科室,指定专人保管,未经分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五)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疑难病例范围疑难病例是指入院三天未能确诊,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或治疗效果不佳,或家属对治疗有异议,或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或住院时间超过30天、花费较高,或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非计划再次手术治疗,或可能涉及医疗纠纷的病例。

(二)疑难病例讨论的组织1、门诊疑难病例,应当由主治医师以上进行诊察。

必要时请相关专家进行讨论。

2、一般住院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科室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诊疗方案,并做好讨论记录备查。

3、重大疑难病例可报请医务部通过院内外会诊形式进行。

讨论前申请科室做好充分准备,讨论应先印发病情摘要,供参加讨论人员了解。

疑难、危重病例经治医师应将有关资料(如病史、各种化验单、检查单、影像资料、报告等)加以整理,报告病史、介绍病情和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及诊疗经过,存在的问题,初步诊断,提出讨论目的、要求、治疗意见。

科室或病区主任作为讨论主持人,与会者充分发表意见、各抒己见,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性发言。

(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1、疑难病例讨论时科室应指定专人进行记录,病历中需新建病程,患者基本信息、讨论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记录人、讨论结果。

详细的讨论记录实行专册管理,不再纳入病历归档。

2、专册管理要求:科室建立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文件夹,讨论内容详细记录在《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单》中。

打印后由记录人及主持人签名,一式两份。

一份由科室另册管理,一份交至医务部备案专册存档,科室专册保存时限为3年。

(四)其他要求1、疑难病例讨论可以一个科室进行,也可以几个科室联合进行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时不允许患者、家属或其他委托人参加。

若家属或委托人要求了解讨论结果,应由科室指定专人给予解答,解答内容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包括家属或委托人姓名,其他参加讨论的人员不得私自回答。

XXX人民医院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单。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落实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落实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落实常见问题与改进建议在医疗领域,疑难病例是一种让医生们头疼的问题。

由于病情复杂、病因未明或治疗困难,疑难病例往往需要医生们进行多方面的讨论与研究才能解决。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许多医疗机构引入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本文将探讨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这一制度。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常见问题1. 讨论效率低下在疑难病例讨论过程中,由于医生们经验、知识水平的不同,讨论效率往往较低。

一些医生的发言时间较长,占用了大部分的讨论时间,导致其他医生无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种情况下,疑难病例讨论失去了多方面意见的综合,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 缺乏详细的讨论记录在疑难病例讨论中,往往只有少数人员参与,而其他医生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到讨论的内容和结论。

此外,由于缺乏详细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可能无法被有效地保存和追溯。

这给后续的诊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3. 缺乏多学科交流部分医疗机构的疑难病例讨论过程中,仅限于临床医生的参与,缺乏与其它学科专家的深入交流。

疑难病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影像学、病理学等,缺乏这些学科的交流与讨论会影响到最终的诊断和治疗。

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改进建议1. 提高讨论效率为了提高疑难病例讨论的效率,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设定讨论时间限制,确保每位医生都有充足的机会发表意见。

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引入主持人,可以帮助控制讨论节奏和时长,保证讨论的充分、公平进行。

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平台,方便医生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参与讨论,提高讨论的效率。

2. 建立详细的讨论记录为了解决讨论内容的传递和保存问题,建议建立详细的讨论记录。

这可以通过录音、文字记录或在线讨论平台等方式实现。

医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式。

同时,为了方便医生们的查阅,可以开发一个讨论记录的数据库,将讨论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检索,以便医生们随时查阅。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疑难病例是
指门诊患者就诊3次未确定诊断者、住院患者入院7日未确定诊断者、涉及多脏器严重病理生理异常者、涉及重大手术治疗者。

2.遇门诊疑难病例,应当请由主治医师以上进行诊察。

必要时,组织有关
专家进行讨论。

3.遇住院疑难病例,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
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4.疑难病例讨论,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

5.疑难病例讨论前,应当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室应将有关材料加以整
理,做出书面摘要,发给参加讨论人员,并做发言准备。

6.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或三级医师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有
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

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7.疑难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记录包括:内容、地点、参加人员、主持人是
否存在问题、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那些工作、有那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经二级或三级以上医师签字后,归入病历。

8.院级疑难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主任向医教科提出申请,将有关材料加
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教科,由医教科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主管院长参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每月由科主任组织、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主持,进行一次疑难病例、少见病例或典型病例集体读片讨论。

二、疑难病例读片由首诊医师准备病例资料、介绍病情、检查经过,参加人员不分资历、各抒己见,主持人作总结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三、疑难病例讨论必要时应邀请临床科室或其他医技科室人员参加,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相互参考,以求作出更准确的分析。

四、遇有紧急情况,随时组织读片讨论,以缩短抢救治疗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