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找规律(数列
初中数学找规律的方法

初中数学找规律的方法
初中数学中,找规律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数列法:观察数列的前几项,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2. 图形法:观察图形的形状、位置、图案等特征,找出图形的规律。
可以通过绘制表格、拆分图形等方式来帮助分析。
3. 代数法:将题目中的未知数设定为x或n,建立方程式,通过解方程找出规律。
可以通过代入法、消元法、因式分解等方法解方程。
4. 反推法:从结果出发,通过逆向的思维反推出规律。
常用于找等式、判断大小关系等题型。
5. 分类讨论法:针对题目中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找出每种情况下的规律。
可借助列举法或排除法等帮助分类。
以上方法仅为初中数学中常用的找规律方法,具体应根据题目特点和个人理解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解题中,多练习、多思考,对各种类型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找规律能力的有效途径。
找规律的数学题

找规律的数学题找规律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中的规律无处不在。
让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找规律的数学题目。
第一类:数列问题Q1. 在1,2,4,7,11,16...中,第n个数是多少?首先,我们要观察这个数列,发现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然后再比前一个数多2,再比前一个数多3… 以此类推。
因此,这个数列可以被表示为:1, 2, 4, 7, 11, 16...2 = 1 + 14 = 2 + 27 = 4 + 311 = 7 + 416 = 11 + 5我们发现,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的位置。
因此,第n个数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an = a1 + (1+2+3+...+(n-1))要计算1+2+3+...+(n-1)的和,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1+2+3+...+(n-1) = n*(n-1)/2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第n个数的公式:an = a1 + n(n-1)/2Q2. 在2,5,10,17...中,第n个数是多少?观察这个数列,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加3,第三个数是第二个数加5,第四个数是第三个数加7...因此,这个数列可以表示为:2, 5, 10, 17...5 = 2 + 310 = 5 + 517 = 10 + 7我们发现,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加上一个奇数。
因此,第n个数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an = a1 + 2*(1+3+5+...+2n-3)要计算1+3+5+...+2n-3的和,可以使用如下的公式:1+3+5+...+2n-3 = n^2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第n个数的公式:an = a1 + n^2第二类: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问题Q1. 在1,3,5,7,9...中,前10个数的和是多少?观察这个数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2,因此这个数列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要计算前10个数的和,我们可以使用如下公式:Sn = n*(a1+an)/2其中,n是数列中项数,a1是数列的第一项,an是数列的第n项。
找规律万能公式

找规律万能公式
第一个是等差数列,差为4,所以f(n)=5+4(n-1)=4n+1。
第二个也是等差数列,差为-5,所以f(n)=2-5(n-1)=7-5n。
万能公式不大可能,最简单办法是在坐标系里画出相应点,然后看点
的大致分布,然后选择相应函数,最后根据数值求出具体函数;比如这两
个题目,点分布基本为直线,对应的函数就是一次函数,也就是等比数列,可以按y=ax+b进行求解。
找规律填空的意义
实际上在于加强对于一般性的数列规律的熟悉,虽然它有很多解,但
主要是培养你寻找数列一般规律和猜测数列通项的能力(即运用不完全归
纳法的能力)。
以便于在碰到一些不好通过一般方法求通项的数列时,能够通过前几
项快速准确地猜测到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再用数学归纳法或反证法
或其它方法加以证明,绕过正面的大山,快速地得到其通项公式。
所以找
规律填空还是有助于我们增强解一些有难度又有特点的数列的。
初中数学 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数列的找规律: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例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1)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3^2-1^2=8×1 5^2-3^2=8×2 7^2-5^2=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求和公式:。
数列的找规律

数列的找规律: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 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3+(2n-1)]×(n-1)÷2=(n+1)×(n-1)=n2-1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二、基本技巧(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序列号:1,2,3, 4, 5,…….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分析观察可得,新数列的第n项为:n2-1,所以题中数列的第n项为:(n2-1)+2=n2+1(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3)取每组的第7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1)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4、3^2-1^2=8×1 5^2-3^2=8×2 7^2-5^2=8×3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规律写出两个连续技术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五、对于数表1、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
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

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以数学找规律技巧和方法为题,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找到规律。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找规律方法。
通过观察数列、图形、等式等问题中的特征和规律,我们可以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例如,观察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差的规律、乘积的规律、相邻项的关系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代数法代数法是利用代数运算来找规律的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问题用代数符号表示出来,然后运用代数知识进行推导和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
代数法通常适用于求解一些复杂的问题,如方程、不等式等。
三、归纳法归纳法是将一些已知结果总结出规律,从而推导出一般情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一系列例子或特殊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并证明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情况。
归纳法常用于证明数学定理和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四、递推法递推法是通过已知条件和递推关系,由已知的一项推导出下一项的方法。
递推法常用于求解数列、数表等问题,通过找到数列或数表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递推出后面的项。
五、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利用数学和几何图形结合来找规律的方法。
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或者通过画图、构造图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法常用于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和图形问题。
六、反证法反证法是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然后推导出与已知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方法。
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假设某个规律成立,然后通过反证法来验证这个规律是否正确。
七、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证明数学命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先证明命题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然后假设命题在某个情况下成立,再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情况下也成立,最终得出命题在所有情况下成立的结论。
八、分析法分析法是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些子问题的方法。
通过将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特征,从而找到问题的规律。
九、数学推理法数学推理法是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经典题型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经典题型一、数字规律1. 数列规律例1:观察数列1,3,5,7,9,…,求第n个数。
解析:首先观察这个数列,发现相邻两个数的差值都是2。
第1个数是1 = 2×1 1;第2个数是3 = 2×2 1;第3个数是5 = 2×3 1;第4个数是7 = 2×4 1;第5个数是9 = 2×5 1。
所以可以得出第n个数为2n 1。
例2:观察数列2,4,8,16,32,…,求第n个数。
解析:这个数列中,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2倍。
第1个数是2 = 2^1;第2个数是4 = 2^2;第3个数是8 = 2^3;第4个数是16 = 2^4;第5个数是32 = 2^5。
所以第n个数为2^n。
2. 数字循环规律例:有一组数按照1, 1,1, 1,…的规律排列,求第n个数。
解析:观察这组数字,发现数字是1和 1交替出现。
当n为奇数时,第n个数为1;当n为偶数时,第n个数为 1。
可以用(-1)^(n + 1)来表示,当n = 1时,(-1)^(1+1)=1;当n = 2时,(-1)^(2 + 1)= 1。
二、图形规律1. 图形数量规律例1:用火柴棒搭三角形,搭1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棒,搭2个三角形需要5根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要7根火柴棒,…,求搭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解析:搭1个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棒,即2×1+1;搭2个三角形时,第二个三角形和第一个三角形共用一条边,所以需要3 + 2 = 5根火柴棒,即2×2+1;搭3个三角形时,第三个三角形和前面的三角形共用两条边,所以需要3+2×2 = 7根火柴棒,即2×3 + 1。
所以搭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火柴棒。
例2:观察下列图形的点数规律:第1个图形有1个点;第2个图形有1 + 3 = 4个点;第3个图形有1+3 + 5 = 9个点;第4个图形有1+3+5 + 7 = 16个点;求第n个图形的点数。
数学找规律题目

数学找规律题目一、观察数列:1, 4, 9, 16, ...,按此规律,下一个数是什么?A. 20B. 25C. 30D. 36(答案)B二、数列:2, 5, 10, 17, ... 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加上一个递增的奇数,那么下一个数是多少?A. 26B. 28C. 30D. 34(答案)A三、找出规律并填空:1, 11, 21, 31, ...,这个数列的下一个数是?A. 40B. 41C. 42D. 51(答案)B四、观察以下数列:3, 7, 15, 31, ...,每一项都是2的幂次方减1,那么下一个数是多少?A. 61B. 62C. 63D. 64(答案)C五、数列:1, 3, 6, 10, ...,每一项都是前n个自然数的和,按此规律,下一个数是什么?A. 14B. 15C. 16D. 18(答案)B六、观察数列:2, 6, 18, 54, ...,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3,那么下一个数是多少?A. 160B. 162C. 164D. 216(答案)B(注:实际应为162,但选项中最接近且正确的是D的变形,即2的后续乘积,这里为了题目设置选D的等价形式)七、找出规律并填空:5, 9, 17, 33, ...,这个数列是由2的幂次方加1再乘以2减1构成,下一个数是?A. 64B. 65C. 66D. 67(答案)B(注:实际规律计算结果为65,即(26 + 1)*2 - 1)八、观察数列:1/2, 1/3, 1/6, 1/12, ...,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一半,那么下一个数是多少?A. 1/18B. 1/24C. 1/36D. 1/48(答案)B(注:实际应为1/24,但考虑到简化选项,选择最接近且能体现规律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找规律(数列)
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16页例2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认识新的数列即等差数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并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能初步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预设流程:
1 / 9
一、课前轻松,请同学们互相猜谜语
师:大家情绪这么活跃,能不能课堂上也这样。
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这节课就让同学们玩一玩,猜一猜,好不好?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数学王国的小朋友,猜,他是谁?(课件出示明明)明明觉的大家很聪明,想和大家来猜谜,你们愿意吗?(愿意)
明明带来了一堆小气球,第一组他挂出了一格。
(课件出示)第二组他会挂出几个小旗子呢?你能猜出来吗?
三、初步探索
1、小组讨论,猜测明明第2组会挂出几个小气球子。
2、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二组挂出2个小气球
---------------------------------------------------------------范文最新推荐------------------------------------------------------ 第二组挂出3个小气球
第二组挂出10个小气球
3、揭示谜底
师:我们来看看明明是怎样想的吧。
(课件出示)是几个小气球?(2面)
谁猜中了举一下手。
其他同学虽然你们和明明的想法不一样,但是都很好,很有想法。
仔细看图,你还能发现什么?(第2组比第1组多出1个小气球。
)
大家愿不愿意继续来猜猜明明是怎样想的?我们来听听明明是怎样说的吧。
课件出示。
(画外音:我想让小旗子有规律的摆放)
四、深入探讨
1、师明确要求:老师来提一个要求,请同学这次继续想出下面3组气球的摆放,如果同学们想和明明想的一样的几率大一些,可以
3 / 9
多想几种情况。
先自己利用小旗子代替学具摆一摆。
2、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把想法画在纸上(播放音乐)。
3、汇报:(明确先说一说,每组摆了多少个小气球,再说一说有什么摆放规律)
(1)第一种 1 2 3 4 5 (课堂上生是指着所画小气球来说的)
规律:每次都比上一次多一面。
师在纸上画出来,每组都比上一组多出一面。
问:大家看明白了吗?是有规律的吗?谁和他们组想法一样?
(2)第二种 1 2 1 2 1
生说出每组小旗的摆放数量,让大家共同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谁和他们组想法一样请举手。
(3)第三种 1 2 4 7 11
---------------------------------------------------------------范文最新推荐------------------------------------------------------ 生说完之后,师:这么多的小气球,大家能数的过来吗,你有更好的方法表示吗?
生在黑板用数字上记录,横着记录。
1 2 4 7 11
+1 +2 +3 +4
师引导生继续发现 1 2 3 4 都相差1。
明确再继续汇报时,一人指着图说,一人在黑板上写。
第四种:1 2 5 10 17 (板书)
第五种 1 2 4 8 16 (板书)
4、汇报后,揭示谜底
师:我们来看看明明是怎样想的吧.
5 / 9
课件出示,先出示第3组,再出示4,5组。
请一个学生说一说明明是按着怎样的规律去想的。
师:谁和明明的想法一样,举一下手,你们真棒。
如果明明能像大家一样再添上黑板上的表示方法,我想大家能看的更清楚,对吗?
五、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又多又好。
真善于动脑筋!这节课我们探索的就是事物中存在的一些简单的数量规律。
板书:找规律
六、巩固练习
1、师:刚才有的同学猜的小气球的摆放是这样的
出示1 10 100 1000
最后一组,应是多少?(生齐答10000)师:为什么?
---------------------------------------------------------------范文最新推荐------------------------------------------------------ 提示:数量上是怎样有规律的变化的?几个1变成了10,几个10变成100
指明答后,师总结:也就是说,每次增加10倍,就变成了下一个数。
2、师:老师也摆出了几组小气球,课件出示
2 4 8 14 22 44 58
师:你能不摆出图片,就猜出老师空中所要摆的数字是几吗?规律是什么,想好后,可以像黑板上的样子,写出来。
指明订正,出示正确答案。
让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发现。
(即增加数字都相差5)
3、师:明明从同学们的讨论中也得到了许多知识,现在他想带同学们到森林中走一走,坐一坐运动,你们想去吗?(想)不过,要去森林王国必须要闯过三关,你们能闯过去吗?(能)
第一关 2 7 17 32 52
7 / 9
第二关 100 90 70 40
第三关 1 3 9
每一关都让学生说一说答案,以及找出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三关都闯过了,我们就一起随着明明到达森林里去吧。
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大森林里的动画美景。
)
师:大森林里这样美,明明做起了运动。
你知道他是怎样运动的吗?
出示练习十二第四、五题,学生完成。
七、拓展练习
师:聪聪看大家玩的这样高兴,也来了。
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拼摆游戏。
---------------------------------------------------------------范文最新推荐------------------------------------------------------ 课件出示,练习十二思考题。
第四组该是几个圆片,是多少,应该怎样放呢?愿不愿意和聪聪一起想一想,分成4人小组,利用学具代替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八、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推理。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不断的来发现它,创造它,丰富它,好不好?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