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试卷(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会发现一个现象:但凡大师巨擘,往往一门数杰。
诸如汉魏三曹、西晋三张、宋代三苏、明代三袁……这样的佳话,不胜枚举。
如此独特的中国式文化现象,与一门特殊的学问——“家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钱穆先生认为,一个家族对于后世子孙的期冀无外乎“一那么希望其能具孝友之内行,一那么希望其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
此两种希望,并合成为当时共同之家教。
其前一项之表现,那么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现,那么成为家学。
”先秦时期,记载学术、文化的简牍非常珍贵,朝廷藏之秘府,遣职官专守,文化被垄断,因此有“学在官府”之说;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确实立,逐渐出现了父死子继、子承父业的情形。
于是,掌握文化知识的为官者,业有专守,不传别人,只传弟子。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如儒、道、法、医等不同学派,各家后人、弟子视其学术为衣钵,历代传承,这是早期家学形成的另一重要途径。
至魏晋南北朝,家学从内容和规模上都有了打破。
此前,两汉家学受独尊儒术的影响,内容多以经学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文化政策变得宽松,儒家不再独大,史学、医学、文学、书法、绘画、玄学、天文历法、科技等,都成为世族家学的内容。
在选官制度方面,魏晋南北朝一改两汉注重考察品行的“察举制”,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人物,择优入仕,把“家世”与品行才能同时列为考察对象。
至此,学业与门庭形成了相因相成的关系,要想力保门第不衰,唯有“籍家门人才济济,簪缨相继,同族引援”。
由此,家学的传承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形势下得到了极大的开展。
家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较早开展“开蒙教育”的条件,尤其世家子弟往往三四岁便开始接触史书典籍。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回忆童年生活时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就要每天在父母面前背诵儒家经典、唐诗宋词。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试卷

语文必修(bìxiū)二第三单元考试卷班级(bānjí):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jiā diǎn)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zhèngquè)的一组是()A.举酒属.(zhǔ)客修禊.(qì)流觞.(shāng)管弦.(xián)B.何可胜.道(shèng)愀.然(qiǎo)桂棹.(zhào) 山川(shān chuān)相缪.(liáo)C.酾.酒临江(shī)会.稽(kuài)梵.语(fán)瑰.怪(guī)D.冯.虚御风(píng) 褒.禅山(bāo) 蜉蝣..(fú yóu) 枕藉.(ji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静燥不同临文嗟悼溯流光须臾B.杯盘狼籍洗盏更酌举匏僔嫠妇C.横槊赋诗幽暗昏惑友麋鹿幽壑D.舳舻千里窈窕之章齐彭觞庐冢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长乐王回深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情随事迁,感慨..流觞曲水。
..系之矣。
B.引以为C.亦将有感于斯文..游目骋怀。
..。
D.所以5.下列(xiàliè)各组加点(jiā diǎn)词语(cíyǔ),不全为古今(ɡǔ jīn)异义的一项是()A、所谓..(suǒwèi)..余有叹........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于是焉。
B、七月既望.。
纵一苇之所如.。
C、凌.万顷之茫然。
望美人..兮天一方。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之观。
至于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1)(含答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一、基础选择题( 15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蚯蚓秋老虎裘皮服饰挥斥方遒....B. 佝偻狗腿子明争暗斗苟延残喘....C.最后没何如无缘无故含情脉脉....D.踟蹰脂肪酸知书达理至死不渝....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举酒属客 B .王回深父 C .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 D .而卒莫消长也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超出。
..C.以故后来名之曰“褒禅”故:缘由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适。
.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比好游者尚不可以十一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够不沉思而慎取之也....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以下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余之所得也B.不可以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文雅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精段选读(15 分,每题 3 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6.以下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或因寄所托。
因:由于。
.B.虽世殊事异。
殊:不一样。
.C.临文嗟悼。
临:面对。
.D.录其所述。
录:记下。
.7.以下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放浪形骸以外..B.俯仰之间,已为遗迹..C.夫人之相与..D.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8.比较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及其所之既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第三单元 -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宴饮文化宴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学者看来,宴饮可不是简单的饮食烹饪问题,而是关乎国家政治的重要问题。
我国考古学发掘证明,在远古时代,先后出现了两种宴饮的方式,第一种是竞争性宴饮,第二种是礼仪性宴饮。
宴饮是早期部落(国家)的资源控制策略,是当时部落(国家)的贵族群体之间谋求更大利益和权力的工具之一,也是部落(国家)对外显示其“软实力”的方式。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尉迟寺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宴饮的存在。
陕西灵宝有一个西坡遗址,出土了距今5 500~6 000年的“宴会大厅”。
这是一个83平方米的宴会厅,用于部落贵族举行盛宴。
宴会规模之大、食品之丰富,令人惊叹。
那么,在五六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举行这样的盛宴,目的何在呢?原来,在新石器时代,部落内部还没有严格的等级划分,部落之间的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宴饮也就成了部落之间进行竞争的一种“武器”。
在食物极其匮乏的远古时期,一场盛宴是该部落实力强大的最好证明,对外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软实力”。
进入了早期国家时代之后,宴饮的地位更加重要,出现了“礼仪性宴饮”。
这时的宴饮高度重视用餐器皿的规格,餐具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变成了青铜器。
伴随着社会关系出现裂变,宴饮也成为等级分化的标志。
上层贵族希望通过大型宴会,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威望,获取拥戴,巩固现有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借以彰显自身的高贵和富有,宣示其统治阶层的身份。
到了距今约4 000年前,作为“礼仪性宴饮”最高规格的“国宴”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早期国家举办盛大的“国宴”,能够宣扬国威,宴会越丰富、越奢华,说明这个国家越富足、越发达,从而震慑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
远古时代,食物是最稀缺的资源,谁控制了食物,谁就拥有了权力。
早期国家最大的威胁,不是侵略,而是饥饿,国之根本就是食物供给。
高中语文必修2(新课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二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综合检测(三)(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六大题,18小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信息、影像和精致印刷等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字符出版不可撼动的神话,图小说、绘本、图文书等成为较容易赢得读者和利润的图书类别。
有人称这一时代为“阅时代”。
“阅”通过视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光信号;“读”是将文字符号解码为语音符号,进而理解其意义。
人类原本想借助直接图像来交流,因为技术条件不支持,才发明了符号间接交流法。
现代技术解决了图像和影像的精确重现问题,进而克服了语音和影像的一闪即逝的缺陷,并通过电子书签使“阅影像”如同“读文字”一样可间断和接续,这就使“阅”的方式传播和接受信息成为普遍的可能,动摇了文字传播的唯一性。
阅图较读文轻松,是因为大脑不需额外解码。
文字的用量也开始浓缩了,是因为交流手段的多样性和传播的便利(如微博)。
视觉器官天生是用来感知影像的。
阅图时,大脑皮层兴奋的面积要远大于读文,在更多神经元参与的情况下,接受信息更快、效率更高,所以,“阅时代”将使人更聪明而不是趋于弱智。
读是后天习得的技能,阅则是人类的天性。
阅更容易被记忆,科学的记忆法就是利用图形,这已被心理学界广泛应用。
正如国家有国旗国徽,企业有LOGO,商品有商标。
写作要形象,说话打手势,也是让受者更易形成影像。
字符的缺点是间接信息,在解码中可能添加受者的东西,这就是联想。
但联想只是提取了受者脑中既有信息,并未增加新东西,而原信息则可能走形。
用图表达一匹马,传递的信息具有确定性;而用“马”字来表达,无论再加多少形容词,受者的脑中都不可能再现授者想要表达的那匹马。
其实,阅并非必然妨害想象力,因为读中的联想完全可以变成阅后的联想,只是思维方式变化了。
从总体上说,阅时代将极大地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因为许多想象是文字难以表达的,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可以表达人的任何想象——电影《阿凡达》就是一个例证。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文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 项,“悟”通“晤",面对面.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惠风和畅.(舒畅)B.举酒属.客(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任)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答案:B解析:属:劝人饮酒。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
错误!C.错误!D。
错误!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不求闻达于诸侯C.徘徊于斗牛之间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①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②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 )(3分)A. 修禊(qì)流觞(shāng)管弦(xián)举酒属(zhǔ)客B. 愀然(qiǎo)舳(yóu)舻桂棹(zhào) 山川相缪(liáo)C. 会稽(kuài)梵语(fán)瑰怪(guī)酾酒临江(shī)D. 褒禅山(bāo) 蜉蝣(fúyóu) 枕藉(jiè) 冯虚御风(píng)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 序是一种文体, 有两种: 一是赠序, 一是书序。
后者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 这一类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写法上同散文笔调的一篇文章。
B. 赋, 是一种文学体裁, 主要特点在于描绘客观事物, 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 形象绚丽, 规模壮阔动人。
《赤壁赋》在形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的赋体的规格, 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 但它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使文章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 即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王安石, 欧阳修, 范仲淹, 苏轼, 苏洵, 苏辙。
他们提倡散文, 反对骈文, 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D.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主要通过叙事写景、状物来抒发情怀抱负, 阐述某些观点。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如《游褒禅山记》。
3.下列句子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3分)A.我们青年人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我们渴望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
B.一群群五颜六色的风风火火我们年轻。
C.我们年青一代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们无所畏惧。
D.好朋友蒙受不白之冤,老王意气用事, 将真相告诉了警方, 平息了一场争斗。
下列各句,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3分)A.尊严就是能使人高尚起来, 使他的活力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试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修禊.(qì)事流觞.(shānɡ)曲水放浪形骸.(hái) 桂棹.(zhào)枕藉.(jiè) B.齐彭殇.(shānɡ) 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lí)妇愀.(qiǎo)然匏.(páo)樽C.萧君圭.(ɡuī) 无物相.(xiànɡ)之山川相缪.(liáo) 庐冢.(cǒnɡ)蜉蝣..(fú yóu)D.字平父.(fù) 舳舻..(zhú lú)千里江渚.(zhǔ)之上酾.(shī)酒横槊.(shuò)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瑰怪其文慢灭幽暗昏惑仆碑B.沦涟青风徐来逝者如斯清妙C.肴核苍海一粟正襟危坐匏樽D.虚诞若合一契一觞一咏静躁4.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清流急湍畅叙幽情游目聘怀列序时人 B.取舍万殊余音凫凫幽壑潜蛟扣弦而歌之C.世殊事异凭虚御风幽暗昏惑一叶偏舟 D.杯盘狼籍沧海一粟举酒属客旌旗蔽空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有碑道,其文漫灭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游目骋怀..(畅怀)极.视听之娱(穷尽)B.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方.其破荆州(正当)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 七月既望..(农历十五)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无物以相.之(帮助)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火尚足以明.也常在于险远..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六王毕,四海一.C.一觞.一咏始舍.于其址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既其.出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或取诸怀抱..C.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望美人..兮天一方 B.徘徊于斗牛..之间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
译:足以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
B.凌万顷之茫然。
译: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因为他探索思索得深入并且无处不在地实践。
D. 其孰能讥之乎?译: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13.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何可胜道.也哉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儿已薄禄相.14.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 B.而今安在哉? C.有碑仆道 D.侣鱼虾而友麋鹿1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何为其然也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客有吹洞箫者16.下列句中的“赋”与《赤壁赋.》中的“赋”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赋.。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亦足以畅叙幽情幽:幽深内藏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期许B 纵一苇之所如如:相似旌旗蔽空,酾酒临江酾酒:斟酒C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简直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D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尚:尚且而又不随以怠怠:停止19.下列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A.危.如累卵B.民怨则国危.C.邦有道,危.言危行D.转危.为安2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歌.窈窕之章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群贤.必至,少长..咸集④齐.彭殇为妄作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⑥顺流而东.也⑦死生亦大.矣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⑨有泉侧.出⑩常在于险远..⑪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⑫则其至.又加少也⑬火尚足以明.也⑭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⑮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⑯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A.①⑦⑩/②④/③/⑤⑨/⑥⑧⑯/⑪⑬⑭/⑫⑮ B.①⑦⑩/②③④/⑤⑨/⑥⑧⑯/⑪⑬⑭/⑫⑮C.①⑦⑩/②③/④/⑤⑥⑨/⑧⑯/⑪⑬⑭/⑫⑮ D.①⑦⑩/②④/③⑤⑥⑨/⑧⑯/⑪⑬⑭/⑫⑮22.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③仰观宇宙之大④固一世之雄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⑩然力足以至焉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 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⑦所以..游目骋怀⑧望美人..兮天一方⑨仰观宇宙..之大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A.①②③④⑨B.⑤⑥⑦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⑥⑧2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全,都)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水边)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相信)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发生感慨的原因)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十六日) ⑥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顺流而上)⑦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最终)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⑨而卒.葬之(卒:死)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指欲出者)A.①②③④⑤ B.③⑥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⑦⑨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它是附着正文前来对正文进行介绍、评价和陈述写作宗旨或记读后感的文章。
B. 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贯命名的。
《游褒禅山记》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一篇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的散文。
C.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草圣”, 《兰亭集序》就是其代表。
D. 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黄苏”;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擅长行书,楷书,自创“苏体”。
二、名句默写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喻之于怀。
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___ 。
2.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举酒属客,,。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6.________________,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向之所欣,俯仰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期于尽。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三、课内阅读鉴赏(一)阅读下文,回答1-5题。
兰亭集序 (节选)王羲之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因.寄所托:_________ 喻.之于怀:_________ 趣.舍万殊:_________群贤毕.至:_________ 终期.于尽:_________ 后之视.今:_________所以..兴怀:_________ 人之相与..:_________ 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修”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茂林修.竹A.修.禊事也B.乃重修.岳阳楼 C.况修.短随化 D.邹忌修.八尺有余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句式属于( )A.定语后置句B.状语后置句 C.判断句D.非特殊句式4.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