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我的看法

合集下载

读者杂志读后感

读者杂志读后感

读者杂志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读者杂志,感觉非常有趣和有启发性。

这本杂志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从健康生活到科学技术,从历史故事到心理学知识,无一不让人感到兴奋和充实。

在阅读这本杂志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看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读者杂志中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首先,我被杂志中的健康生活栏目深深吸引。

这个栏目涵盖了很多关于保持健康的知识和建议,比如如何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如何应对压力等等。

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比如一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等。

通过这些知识,我意识到了保持健康的重要性,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健康生活方式。

比如,我开始每天早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慢跑或者瑜伽,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我还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饮食,尽量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减少对垃圾食品的摄入。

通过这些改变,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更加有活力和精力去面对每一天的挑战。

其次,读者杂志中的科学技术栏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个栏目包含了很多关于科学和技术的最新进展,比如一些新的科学发现、一些前沿的技术应用等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科学和技术的知识,也对一些科学原理和技术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太空探索的最新消息。

通过这些了解,我对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最后,读者杂志中的历史故事和心理学知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些文章涵盖了很多关于历史和心理学的知识,比如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一些关于人类心理的研究成果等等。

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历史和心理的知识,也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心理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古代文明的故事,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人类情感和行为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些了解,我对人类历史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者读后感15篇

读者读后感15篇

读者读后感15篇读者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其中第二辑中通讯二让我深有感触?文章讲的是冰心奶奶关于友谊的看法,其中写道:自己的君、臣、父、子……都能成为朋友,而且朋友是不分国籍,不限年龄,不拘性别,范围很广的,还写到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交友择友,友谊对人的'帮助。

我平时最喜欢交朋友了,每次有朋友以后,爸爸都会提醒我:和朋友相处,你要常想想你能为朋友做什么,不能老是惦记朋友要为你做什么,这样友谊才会长久。

我和朋友交往的时候,我时刻记在心里。

文章写到,好朋友要互相帮助。

我认为和朋友相处,当发现朋友有缺点,一定要及时告诉他,并帮助他改进,同样如果朋友指出自己的缺点,一定要虚心听取,并改正,不能因为朋友指出了而生气,这样友谊就不会长久。

在将来的日子中,我们将会面对多种的选择,因此一定要多听取朋友的建议,认真思考后再下结论,千万不能只顾自己。

当和朋友闹变扭时,如果他向你道歉了,一定要学会原谅,时礼貌;当然自己做错了,也要主动向朋友道歉,取得他的原谅。

我们都需要朋友,需要友谊,因为世界上艰巨事业的创立,伟大艺术的产生,都是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你有困难时,陷入困境的时候,朋友会想到一些你抓破脑袋也想不出的办法,最终走向成功,这种例子在古今历史上,是到处可以找到的。

友谊是灯塔,照亮黑暗,友谊是火炉,温暖人心,在人生路上,我们孤身起程,途中加入许多同行的伙伴,形成一条队伍,继续前进,走向成功。

愿我们都是好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读者读后感2在我步入六年级后,只知道书籍中只有《读者》。

直到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读者》,我才知道很多的书名是我所不知道的。

在《小读者》里面,大多数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和有始有终的育人故事。

比如中国将军与他儿子的故事:因为将军的儿子缺少父爱,见到父亲也像见到陌生人一样,但父亲……就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将军泪》便出现在了小读者的首篇故事里。

在那里面还插一些教育人的漫画和笑话,还有一些知识问题和介绍。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读者文摘》读后感
阅读《读者文摘》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悟。

每一期的文
章都充满了智慧和温暖,让人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得到了心灵
的滋养。

在《读者文摘》中,我看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和真实的人生经历。

这些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坎坷和不易,也让我更加珍
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勇敢、坚强和乐观的
品质,这些品质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此外,《读者文摘》还有许多关于人际关系、情感生活和职场
发展的文章,这些文章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通过这些文章,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学会了如何在工作
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阅读《读者文摘》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获取,更是
一种心灵的洗礼。

它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安宁,
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阅读《读者
文摘》,我会变得更加睿智、善良和乐观。

感谢《读者文摘》,让
我在阅读中得到了无限的收获。

读者文章读后感

读者文章读后感

读者文章读后感《读者》读后感。

《读者》是一本以文学为主的杂志,每期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文章。

我最近看了一篇叫做《读者》的文章,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阅读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我深受触动。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的条件很差。

但是小明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常常偷偷地去图书馆借书看。

在图书馆里,小明读了很多书,包括小说、历史、哲学等各种类型的书籍。

通过阅读,小明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学会了很多技能。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小明的故事,我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选择,但是阅读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正如小明一样,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另外,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

小明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的条件很差,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了成功的含义。

成功不仅仅是指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的肯定。

小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成功的真正含义。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讲评

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作文讲评
兼听则明,要兼听,更要主见。望我们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出自己的 路,在别人的路上走出自己的痕迹。
心如明镜,书写华章 作家写作,究竟应多听读者的呼声,还是坚持就是个人的想法? 这个矛盾似乎存在了千年,在而放到人生上看,就是个人想法与他 人的建议之间的矛盾。而我认为,这两者看似冲突,但面对生活这 部复杂的作品,我们只有将两者相互调和达到平衡,才能写出华美 的“文章”。 如果只坚持个人的意见,却从不听从他人的看法,往往会走上极 端的道路,而这种“一言堂”最终就会像封建王朝的暴君一样被起 义的农民赶上穷途末路。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当了自己“作品”的暴 君,那生活就会教训你。唐太宗也曾说过要“以人为镜”,正是有 魏征这样的臣子的劝谏和唐太宗的虚心纳谏,才能在历史上开创繁 华的大唐盛世。 我们作为生活的“作家”,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能帮助我们少 走弯路,开拓视野。曾经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们勇敢的大包干被 邓小平同志采纳,才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热情,解决粮食困难。作为 青少年的我们,则更需要吸收他人创造的优秀成果。一个人的认知 水平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学习采纳他人的意见建议,就可以集多人 的智慧于一身,事半功倍。
要兼听,更要主见 人一生都不该总被他人左右,也不该我行我素。兼听则明,广泛吸取
意见,能让你有更明确的见解;主见,是保持自己的本心。两者不该倾 向一方,而是兼听,有主见,以达到调和。
兼听,不胜于主见。 父子骑驴的故事为人熟知。父子两人在路遭遇了各种人,他们提出了 不同的建议, 父子两人不带自己的主见接受一切,最后落得被路人嘲笑。 由此可言,生活不应仅有兼听, 没有自己的主见,结局是十分可怕的。 我们的生活时常面临选择,有时全然听信他人并不可靠。 主见,不劣于兼听。 某清华大学毕业生, 根据自选专业,选择从事养殖业。消息一出,社

读者杂志读后感

读者杂志读后感

读者杂志读后感
最近我在网上下载了一本读者杂志,读后感触颇深。

读者杂志
是一本以文学为主的杂志,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
和信息,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读者杂志里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一篇关于成功人士的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平凡的人如何通过
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

他的故事让我
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勇气,就一定能够实现
自己的目标。

除了成功人士的故事,读者杂志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文章。


的文章讲述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有的文章讲述了一些科学知识,让我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
有的文章讲述了一些人文知识,让我对人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些文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除了文章,读者杂志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

比如,它还有一些
有趣的漫画和图片,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娱乐。

此外,它还有一些实用的生活技巧和健康知识,让人在生活中受益良多。

总的来说,读者杂志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杂志。

它的内容丰富
多彩,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本杂志,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受到了很多启发。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阅读下去,我一定
能够在这本杂志中找到更多的收获。

我会继续关注读者杂志,期待
着它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启发。

我的一点意见文章

我的一点意见文章

我的一点意见文章
尊敬的读者:
您好!
我是一位关注社会发展的志愿者,我想就我对当今社会的一些看法发表一些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认为,当今社会应该加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正义,确保公平的发展环境。

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社会群体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当今社会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让社会变得更加有序。

另外,当今社会应该加强社会治理,政府应该加强就业和教育政策,加强人民群众的经济权利保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最后,当今社会应该推行环境保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让当今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

读者文摘读后感5篇600字

读者文摘读后感5篇600字

读者文摘读后感5篇600字看《读者》,其实已经是我的一种习惯。

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

于是,对于亲情,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在那一个个一瞬间,都会有种.种新的理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者文摘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读者文摘读后感1“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2113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不是没5261有感动,而4102是缺少能够感动的1653心灵。

很多的感动,或许缘于瞬间的小事,而正是那么多的小事,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感动。

”是啊,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片毫无波澜的湖水,那么《读者文摘》便是这片湖水里泛起的点点涟漪,它用真挚的情感串起我们的心,亲情,友情,爱情,都在这一刻化成一叶叶小舟,驶向那片名叫“感动”的彼岸。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读书经历。

曾经,为那一篇篇美丽而真实的爱情童话深深震撼;曾经,为那一股股感动人心的亲情力量止不住地流泪;曾经,为那一段段感性哲学的小故事思考人生……情感的交织,智慧的碰撞,人性的对比,就像一个个满满的包裹,充实着我的人生。

在《飓风中的两个瞬间》文章中,我看到了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在面对飓风时,选择牺牲自己换取其他8个人的生命,正如小说人物福尔摩斯所说:“为了公众的利益,我会毫不犹豫的接受死亡。

”而作者最后的点睛之笔更是全文的亮点,每场灾难都是对人类的严峻考验,就在这些考验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最光芒四射、最铿锵峻拔的魅力人性。

在《一杯温开水》中,我感受到了,一杯白开水都会蕴含着一份感动,蕴含着一份爱,它启示了我,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事物,也许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其貌不扬,但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它会成为一份盛满感动的小礼盒,让打开它的你流下幸福的眼泪。

在《爱情的出口》中,我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了一段平凡却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还记得那句话“因为有爱情,这世上,就不会再有一个人的出口。

”久久徘徊在我的耳畔,也许我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我明白了爱情并不是想象中的甜美可人,一段真正的感情需要悉心的呵护,更需要能够承担那份责任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

原名《读者文摘》,1981年创刊时的《读者文摘》只有48页,而且是双月刊,新闻纸黑白印刷,售价三角。

杂志创刊一年,发行量达到16万。

1982年底,发行量达到42万。

1983年,发行量突破136万。

然而《读者文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1982年初,美国《读者文摘》来函指出: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读者文摘》中文名是不正当的,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

中美两家《读者文摘》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

从1990年开始,中美两家《读者文摘》的版权之争再次升级。

1992年美国《读者文摘》委托律师致函中国《读者文摘》,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读者文摘》。

后为化解与美国《读者文摘》发生的版权纠纷,1993年3月号《读者文摘》刊登征名启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共收到应征信十万多封。

信中提到新名有:读者、读友、读者之家、谈天说地、共享等等。

最后使用了《读者》一名。

1993年第七期,《读者文摘》正式改名为《读者》。

创办宗旨《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遵循“选择《读者》,就是选择了优秀的文化”这一办刊理念,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人文关怀。

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杂志版本创刊以来,《读者》正像她的刊标“小蜜蜂”一样,辛勤耕耘,不断将最精彩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封面精美,排版简约大方,内容传递出浓浓的人文关怀,深受国人喜爱,最近月发行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读者》系列杂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包括:《读者》从创刊以来就有的版本,最常见,每月分上下两本,全年24期,国内定价4元(从2009年第一期开始定价4元,2009年以前定价3元)《读者》(大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另外增加“读书”栏目,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读者》(校园专供):内容为《读者》正刊+“《读者》杯全国中学师生写作大赛”优秀作品专版[1],半月刊,定价5元,全年120元,全国校园发行《读者》(繁体字版):内容与《读者》相同,主要发行受众为港澳台地区读者,每本售价10元港币《读者》(原创版):创刊于2006年,开始为双月刊,后改为为月刊,定价5元《读者》(乡土人文版):月刊《读者欣赏》:读者第一本子杂志,是一本定位与高端读者的杂志。

《读者》(维文版):内容与读者相同,语言为维吾尔语,半月刊。

《读者》(海外版)《读者》(半月刊)《读者》(盲文版)(与盲文出版社合作)《读者》(维文版)(与新疆人民出版社合作)《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杂志栏目《读者》文苑:卷首语、文苑、书林一叶、幽默小品、原创精品;人物:人物、名人轶事;社会:杂谈随感、话题;人生:人世间、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两代之间;生活:心理人生、经营之道、理财;文明:在海外、他山石、历史一叶、文化茶座、人与自然、影像;家园:人与自然、生物世界;点滴:言论、漫画与幽默、意林、点滴;互动:智趣、读者·作者·编者;艺术:封面、美术插页、歌曲。

杂志发行读者》杂志出版社与中国邮政及发行商紧密合作,通过遍布全国的发行网络发行。

1995年《读者》月发行量突破400万册。

2001年以来,读者杂志社积极调整办刊思路,适时整合刊物内容,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经营方面加大力度,不断创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举措。

在国内期刊种数快速增长,但期刊总印数并未同步增长,许多大众刊物发行量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

2002年10月月发行量突破600万册大关,创历史新高。

2003年10月突破800万册大关,11月达到创纪录的806万册,同比增长近200万册,创造了中国期刊发展史上的奇迹。

《读者》杂志近年的广告经营额也稳步上升,2002年广告经营额达28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读者》杂志年利税也达到3000余万元,增长40.9%,创造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者》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的一个著名品牌。

据目前数据统计,《读者》杂志2000——2007年已连续七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

2009年7月,读者出版集团与学友园教育传媒集团举行《读者》杂志合作发行签约仪式。

这是我国国营出版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与民营企业探索合作的重要事件。

《读者》杂志将以繁体字版在台湾发行,发行字号为“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陆志字第0001号”。

自1987年两岸交流大幕开启以来,经过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在演出、教育、展览等文化交流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此次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首次获准入台,体现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杂志荣誉在广大读者和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迄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20多年来,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走向了成熟,读者、作者和编者正齐心协力打造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编写着一本中国人自己的心灵读本。

从创刊时月发行量3万册,到2005年4月份月发行量已达910万册,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在海内外亿万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

这种高速增长、经久不衰的“《读者》现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读者》在海外华文期刊市场中也占有很大份额,行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读者,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读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2003年起在美国、加拿大同步印制。

《读者》杂志的成功得到了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

1998年至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一、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业最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 (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

2002年底,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读者》的高速成长同样也得到了众多跨国及国内知名企业的认同,十多年来,《读者》已经富有成效的为杜邦、摩托罗拉、索尼、宝洁、中国联通、平安保险、步步高、红河等诸多国内外客户提供了广告服务,其成绩得到了一致首肯。

《读者》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信赖。

刊头由来《读者》封面的“读者”二字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写。

《读者》原来是四个字---《读者文摘》,因和美国的《读者文摘》弄出了版权官司,所以杂志改名为《读者》,之后就把后面两个字去掉了。

赵朴初先生于1984年为此刊题字。

品牌对于《读者》杂志来说,1993年前几乎从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胡亚权承认,一个杂志的品牌在他们那一代人眼里,仅仅只是刊名而已,从来不曾意识到杂志的品牌竟然与一本杂志的整体形象、标识相关,更不知道杂志的刊名、形象都是应当受到保护的资产。

logo相关1995年,《读者》杂志社刊发了一则征集启事,有偿征集刊徽。

消息发布后仅三个多月,就收到了寄自全国各地的三万多件作品。

在众多应征者的想象中,《读者》就像一本打开的书,或者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

更有读者将杂志比喻为玫瑰,是情爱的象征。

还有相当多的人把《读者》杂志设计成一幅太极图,寓意中国文化的象征;但大部分作品却是以昆虫与植物为主的形象画意。

三万多件来稿,使编辑部感到了一种深情的压力。

关注一本杂志刊标的大多是些普通的读者,专业人士的比例少得可怜。

此时,高海军已另任甘肃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美术编辑由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任伟继任,他负责处理作品的初选。

他们从来稿中初选出了三十多件作品,从全国请来许多专家进行内部评选。

胡亚权欣赏其中的一幅中华龙的图案,龙飞凤舞极有意味。

但胡的提议并没有得到评委们的认同,他们认为这幅画缺少一种与《读者》杂志整体相一致的意味,与他们所倡导的书卷气不太适合。

刊徽的评选暂时“搁浅”,甘肃人民出版社专门开会进行了讨论,认为应向专业层面进行征集。

他们决定以内部的形式,进行第二次征稿。

这一次缩小到了专家层面,任伟代表杂志社去北京,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专门开了一次《读者》的徽标设计座谈会,并把入围的十几幅作品都带到了北京,大家与在兰州时研讨时的看法一致。

龙的气质与《读者》不相符合。

用龙作为一家杂志的刊标“帽子太大”。

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主任陈汉民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作为《读者》杂志来说,征集刊徽就是要找到“一顶帽子”,这顶帽子不一定好看,但别人一看,一定要认为,你戴上这顶帽子是最合适的。

他建议:《读者》是一本文摘性杂志,就像一只蜜蜂一样,为读者在采蜜。

能否用一只蜜蜂来作为刊标?可他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不少人认为用一只蜜蜂来表达一本杂志,有点俗。

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每人画一幅,作品出来后,再进行评定。

陈汉民教授曾经参与设计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四大行与世界妇女大会、'97香港回归祖国、五个一工程等标志,是中国标志业界有影响的专家。

他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现出惊人的自信。

他还是坚持画了自己想象中的小蜜蜂。

设计好的几件作品带回兰州后,被隐去作者名字,请专家们品评。

胡亚权与任伟的意见倾向于小蜜蜂,认为以一只小蜜蜂比喻《读者》,象征着杂志从各种报刊中采集稿件,准确地表达了《读者》的形象与社会功能,且这只绿色的小蜜蜂,学名叫做中华蜂。

最后,这只绿色的小蜜蜂被选为了《读者》杂志的刊徽。

小蜜蜂的底色是苹果绿,这种绿色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张力,它的象征意味事实上已与杂志的整体气质融为一体。

这只“小蜜蜂”以及刊名组合的CI的标志色有大红、黑、灰、白四种基本色调,是《读者》杂志的基本标志色。

《读者》杂志还将入选的十几种图标作为栏目的标志,在栏目上也实现了图标化的设计,这些标志也成为《读者》杂志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份,《读者》杂志社正式宣布“小蜜蜂”作为刊徽。

为使此标志不再被人侵权,他们以“READERS”与汉语拼音“DUZHE”,及赵朴初书写的书法“读者”,作为一组完整的形象进行注册,最后全部注册成功。

这是《读者》首次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商标注册与保护。

这个小蜜蜂商标他们当时付出的稿酬是三万元,现在这个形象的价值是多少呢?发展历程由读者杂志社编辑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读者》(半月刊)杂志是我国享有良好声誉的综合类期刊。

自1981年创刊迄今,《读者》杂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凝聚着几代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历经25年的发展,月发行量由最初的3万册,达到2006年月平均发行量898万册,居中国期刊排名第一,亚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四,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中国期刊发展的成功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