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公开课(5)

合集下载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及其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品味细节,深入感悟母爱与作者复杂的情感。

3.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语言风格,提升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手写书信的能力,使其能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独特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2)品味细节,感受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学会感恩母亲,珍惜亲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世界上有一种爱,它无处不在,让你肆意索取,让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个人,她默默无闻,把所有的爱都给予你,而不求任何回报。

这种爱是什么爱这个人是谁呢明确:这种爱叫母爱,这个人叫母亲。

2.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学习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二)字词积累1. 教师展示生字词:瘫痪(tān huàn)、暴怒(bào nù)、沉寂(chén jì)、捶打(chuídǎ)、憔悴(qiáo cuì)、央求(y āng qiú)、絮叨(xùdāo)、诀别(juébié)、淡雅(dàn yǎ)、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qù)。

2. 教师提问: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明确:“喜出望外"翻来覆去”等词语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憔悴"絮叨”等词语的意思比较难理解。

第5课 七律 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 七律 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七律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5 七律·长征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

学习重难点正确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理清诗文脉络。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革命题材的作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差距,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课前知识储备,因此,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教学辅助PPT、相关视频等。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交流资料,建立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由于长征离学生生活比较远,通过交流预习中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长征的感性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了解“七律”这一诗体,了解作者毛泽东,建立知识结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预习时,你查找了哪些与长征有关的资料?1.简单交流关于长征的背景知识,同时播放学生搜集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2.课件出示长征路线图,学生代表讲解,教师适机补充。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教学设计公开课(锦集5篇)

教学设计公开课(锦集5篇)

教学设计公开课(锦集5篇)教学设计公开课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

)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1.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

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1.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3)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朝花夕拾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了解和学习写景的基本顺序和常用修辞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二、背景知识1、作者介绍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

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文学创作,家庭背景,名言,获得的评价)2、关于《朝花夕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哪里? 《朝花夕拾》为什么叫《朝花夕拾》?谁来介绍一下《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含有比喻的意思,指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青少年时的事情写出来3、解题鲁迅的童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用了介词“从……到……”,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是什么地方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利用艺术活动激发幼儿情趣,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因此,对于大班幼儿,我想通过引导其欣赏中国经典乐曲,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1、随音乐做团、搓、捏、刻泥人的动作,感受乐曲的欢乐。

2、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团、搓、捏、刻等动作,感受乐曲的欢乐。

活动难点: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活动准备:1、音乐《喜洋洋》2、捏泥人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完整欣赏音乐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听了这段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我们的心情是开心的,就像过年一样。

北方的人们在过年会吃饺子、放鞭炮、贴对联,那南方的人们在过年时还会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二、学习“捏泥人”1、教师先做一遍动作,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活动。

2、请幼儿观看图片:捏泥人。

3、请配课老师配合当泥人让幼儿观看捏泥人的整个过程。

(1)提问:捏泥人的时候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丰富幼儿捏泥人的动词:团、搓、捏、刻)(2)师:我们要团泥巴,捏身体,搓手臂,刻眼睛和嘴巴。

4、幼儿完整的将动作连起和跟教师一起表演。

5、幼儿随音乐进行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动作。

6、幼儿再次欣赏,进行分解动作练习。

三、游戏:捏泥人1、幼儿两两合作游戏。

要求:两个小朋友商量好,谁捏泥人,谁是泥匠,进行表演。

《花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花之歌》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花之歌总序:主备人:复备人:4.花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

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

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2.书写课题:4.花之歌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suō)冠冕(miǎ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彩虹的秘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5)

彩虹的秘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5)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2.学生能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观察实验,能正确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测、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水槽、水、平面镜、纸屏、手电筒、三棱镜、喷水壶、牛顿盘、玻璃球、毛巾等。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猜谜语:1、一物真奇妙,总往低处跑。

无色又无味,生命离不了。

(水)2、画时圆又圆,人人围它转。

白天光灿灿,晚上看不见。

(太阳)3、一座拱形桥,雨过天晴找。

七色排得巧,一会不见了。

(彩虹)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相信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多精彩的表现!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投影机制造彩虹)生活中见过彩虹吗?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生充分说)2、关于彩虹,你最想研究什么?(适时板书问题:形成?颜色?拱形?很快消失?…)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入手,一起来研究彩虹的秘密。

(板书课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很多,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帮助学生筛选问题,在有限的课堂里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1、欣赏彩虹图片,猜测: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理由。

(水、阳光)2、要想制造彩虹,我们的需要哪些实验材料?(水、纸屏、平面镜、手电筒)3、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怎样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制造彩虹?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到讲台演示汇报。

【室内制造彩虹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最后鼓励学生实验探究,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1、教师利用投影仪制造彩虹的实验引出三棱镜,教师介绍三棱镜,并让学生观察三棱镜。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并让学生在实验中思考:彩虹的位置是在手电筒照射方向的正前方吗?为什么?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师:母爱越是深沉伟大,与21岁时史铁生的“不耐烦”越是形成鲜明对比,也让30岁的史铁生更感悔恨。母亲的 离世,给史铁生的生命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全班同学酝酿感情齐读4-6段,读出深切的悔恨之情。
四、理解“他”的信念
师:30岁的史铁生,既有双腿瘫痪带来的痛苦,又有母亲离世带来的悔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开导安抚史铁生 ,使他走出人生的困境呢?解开史铁生心结的钥匙就藏在第7段。
全班齐读史铁生《我与地坛》选段: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 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 怕……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史铁生《我与地坛》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 教学设计_5
第5课《秋天的怀念》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的朗读,理解病榻之上史铁生的复杂情感。 (2)文本细读,在文本细节之中体悟深沉而伟大的母爱。
(3)在手写贺卡的情境中深入理解“好好儿活”的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情境任务 师:有人说,读一篇好文章,就如同结交一位朋友。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走近史铁 生,结识这位朋友。 (PPT屏显) 史铁生从小成绩优异,体育方面也很突出,自称“全能体育迷”,对未来的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但在21岁时不 幸双腿瘫痪,后来一直照顾他的母亲也因肝硬化去世。到了30岁那年,史铁生在病榻之上思及往事,执笔写下《秋 天的怀念》这篇散文。
预设:母亲期望儿子无论遭遇了怎样的困境,都要珍爱生命,坚强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单手侧向推实心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徒手做出单手侧向投掷实心球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发挥自身的思维理解性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团结合作意识,面对困难百曲不挠,勇往直前的心理,勇于向新的目标发出挑战的决心。

三、重点:完整连贯的做出投掷动作。

四、难点:投掷过程中身体的协调发力。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4.检查着装;5.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单手橘子接龙游戏,游戏规则:
2.热身操:
(1)窗前明月光(头部运动);(2)兔子摆尾(全身运动);(3)老鹰翱翔(肩绕环);(4)魔幻呼啦圈(腰绕环和膝绕环);(5)活动手腕脚踝
(三)基本部分
1.导入:刚刚橘子搬运游戏,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不服气,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值得老师向大家学习,老师刚刚看了大家的比赛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大家不能将橘子投到标志线,导致延误了时间,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大家都可以投得很远了。

2.新课讲授
(1)创设情境:今天田径场上来了一群要备战奥运会的奥运健儿们,明天就要参加比赛了,老师很着急,现在教练想问一下运动员们如何能将铅球投得更远?引发同学们思考。

预设:学生会回答,加上助跑可以投掷的更远、力量越大会投的越远,投得高一点会更远、方向要准等。

(2)教师因势利导,引出侧向滑步推铅球的练习方法
①向上推抛铅球练习,提高控球能力。

(控制方向,和提高投掷高度)
②向下推球练习,体会手指手腕用力。

(提高出手力量的训练)
用制作好的沙包指导学生练习,并进行巡回纠错,练习5-8分钟,练习前教师注意强调安全问题。

(3)实践
刚刚老师在观察到我们每一位运动健儿都在非常认真的做练习
动作,每一位运动健儿都是力大无穷的,那现在我教给大家正确的投掷方法。

教师做出示范侧向投掷铅球的动作,并进行讲解,说明动作原理,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右手为例,准备:身体左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球紧靠锁骨窝,重心下沉。

移动:左腿向投掷方向摆出,右腿快速有力蹬地右脚沿地面滑至投掷圈中心位置,左脚迅速着地。

转体送髋,抬高上体,以胸带臂将球推出。

身体重心移动快,起伏小。

出手:两腿交换位置,维持身体平衡。

)
(4)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动作,进行徒手模仿,两名运动员一组,相互指正纠错。

(5)找到优秀的同学做示范,激励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同时找两位典型的、能代表所有同学所共性的一个问题,警示学生。

(6)游戏竞争。

游戏规则:共分为四组,男生两组,女生两组,经过五局的持球投掷,各自选出一名投掷距离之和最突出的选手进行班级大比拼,班级大比拼规则同组内评选。

未被评选的同学给组内的同学加油鼓劲!
(7)素质练习:俯卧撑练习,以竞赛的规则来激发学生做手臂的力量素质练习。

(四)结束部分
1.教师组织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放松练习。

主要活动手臂的肌肉。

2.教师集合学生,回收器材。

进行总结以鼓励为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