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换个角度看问题_教案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设计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本文是语文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文章所提问题的思路适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可以带给人很多启示,学生通过前面三篇议论文的学习,已经初步懂得分析、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等方面的特点,故而引导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加深认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议论文这一文体尚不熟悉,不过通过前面三篇议论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懂得了分析议论文的方法,懂得在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因而本文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弄懂文中引用的诗句、历史典故、科学故事要说明的问题,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
2、学习文中旁征博引、正反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查询等来弄懂文章内容,通过联系前面三课所学,在参照对比中自主分析、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体验,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和意义,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和意义,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变换角度看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王充闾,笔名王聪,作家。
主要作品有《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等。
三、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迂回(yū) 宛在(wǎn) 开辟(pì) 僵化(jiāng) 生物碱(jiǎn)囿于(yòu) 弊端(bì) 过滤(lǜ) 盲目(máng) 奏效(zòu) 梳理(shū)2、理解下列词语【迂回】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深远侧后作战。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设计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设计【活动理念】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心理还未成熟,加上平时学业压力大,情感比较脆弱,思维方式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很容易导致不良的情绪情感,如果不良情绪情感保持过久,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习得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调节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1955年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主张情绪源自想法、理念,个体可以用改变想法来改变情绪。
该理论颇能充分应用思想的功效,帮助个体以逻辑思考来处理过度的情绪反应,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适应环境。
根据理情治疗的理论,情绪乃是源于想法、态度;引起个体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或他对自己所说的话所致;艾利斯对“A-B-C理论”作了阐述,他认为引起情绪结果(emotional consequence;C)的并非事件(activating event;A)的本身,而是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belief system;B)所致。
换句话说,焦虑、沮丧、敌意等情绪结果C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所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的。
只要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改变,那么情绪结果也会随之改变。
【活动目标】1.认识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认知改变,情绪也会随之改变;了解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的内涵。
2.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情绪,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从而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全班同学就近组合,6人一组(根据人数调配),确立小组长,围坐在两张课桌的周围。
【活动过程】一、导入:两可图形1.出示几张两可图形,让学生谈谈感受或体会,使学生明白:换个角度看问题,自有另一番天地。
2.教师引导:是啊,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本节课我们要上的主题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对整堂课的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8换个角度看问题

8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2.掌握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议论中的作用。
(难点)3.懂得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2.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
(举半杯水的例子)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3.强化主题。
就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
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
王充闾:笔名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代表作品《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春宽梦窄》《清风白水》《沧浪之水》《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面对历史的苍茫》《鸿爪春泥》《诗性智慧》等。
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项奖项。
2.积累字词。
宫闱(gōngwéi)侬.(nóng)囿.于(yòu)会晤.(wù)徘徊..(bìduān)..(shūlǐ)弊端..(páihuái)梳理3.理解下列词语。
囿于:局限;拘泥。
全然不顾:完全不顾及其它事物。
一般指专心做某事。
(设计意图:认识作者,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内容。
)三、合作探究(一)文章论点阅读课文,将文中议论性的语言圈划出来,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老师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学生交流找出议论性的语句,举手发言。
)议论语句:(1)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
(2)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我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 心理健康通用版

我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背景几十名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生活在教室这个小环境中,每天都会有人际交往的冲突或学业上的困难失败。
由这些事情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人际关系或学习效率。
其实,很多烦恼客观上来自外界人事物的影响,主观上是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造成的误解。
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懂得这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主动消除误解或烦恼。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眼前的烦恼、困难或挫折,培养他们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教学目标1、了解积极想法和消极想法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意识到积极想法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思维的方式。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并解决眼前的烦恼或困难。
3、让学生学会运用自我安慰法、角色互换法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和不快,培养其自信与乐观的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积极的思维方式,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自我安慰法、角色互换法等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和不快,培养其自信与乐观的品质。
教学准备1、表格材料,小组讨论记录时用。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换个方式——换个角度——故事感悟——悲观者与乐观者——我能换个角度看问题——总结延伸教学过程一、热身阶段:换个方式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我说大西瓜,大家用手比划大西瓜的动作;我说小西瓜,大家用手比划小西瓜的动作。
接下来,我们换个方式,我说大西瓜大家做小西瓜的动作,我说小西瓜,大家做大西瓜的动作。
二、探索阶段:换个角度;故事感悟1、换个角度(1)你是否有这样尝试过换个角度看世界没有?请你换个角度看看这个图片,你能看到什么?正着看是鱼和湖面,倒过来看是一只鸟。
(2)我再来考考大家,换个角度看看这两个人脸,是否能看见不同的结果?学生分享:正着看是苦脸的老年人,倒着看是笑着的少女。
(3)通过看图你的收获是什么?有学生交流从各种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景物;有学生交流不能全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没有想到的就以为看不到;有学生交流仔细观察就是从各个角度去看等等。
换个角度看问题 教案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不同层面和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多样化解决方法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的影响和潜在解决方法。
2.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在实际问题中寻找新的视角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一些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讨论题目,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个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2. 提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要求学生就此问题发表观点,并鼓励他们举例说明。
3.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面性: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主体: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鼓励组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并给予时间分享和讨论。
2. 辅导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激发,以确保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扩展他们的思维。
3. 小组展示和总结: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从中提取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反思和讨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从其他资源中收集和分享不同角度的观点和观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
2. 收集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评估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他们所学到的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换个角度看问题”活动课教学设计

示)
四 、 情境 问 题 出示 几 个 问翘 情境 ,请 同学 们 转 换 一 下 思 维 ,站 在 他 人 的 角 度 , 换位 思 考 。 (学 生 小 组 讨 论 交流 ,教师 点拨
引导 )
( 1 )爸 爸 答 应 明 明 这 个 周 目 带 他 去 春 游 可 , 是 这 星
期单位工 作太忙 ,不能带明明去春游 了 。 明明非常埋 怨
六 、 温 馨提 示
。
课件 展 示 人 际 交往 的几 条法 则 ,生 齐读 :
人 际 交 往 的 黄 金 法 则 :你 想 别 人 怎 样 对 待 你 , 你 也
要怎 样待别人 。 人 际 交 往 的 白金 法 则 :别 人 希 望 你 怎 样 对 待 他 们 ,
你就 怎 样对 待他们 。
人
际
交
往
教学经纬 综合实践
换 个 角 度 看 问 题 " 活 动 课 教 学 i 殳计
辽 宁阜新 蒙古 族 自治 县 蒙古 族 实验 蜉 , ( 1 2 3 1 Q至2 塑 型
活 动 理 念 :很 多 学 生 在 与 人 交 往 和 处 理 问 题 时 , 总
是 立 足 于 自我 的 立 场 , 考 虑 自 己 的 利 益 和 需 要 很 , 少从 他 人 的 立 场 来看 问题 。 通 过 这 节活 动 课 ,使 学生认 识 到 需要 理 解和 尊重他 人 , 同 时运 用 “ 换 位 思 考 ” 的 方 法 设
好像没 看 见 张朋 似 的 , 自己 ~ 个 人走 了 ,张朋 为此非常
气愤
,心里 想
“
:
还
是好朋友呢
,居 然 不理 我
, 我再 也 不
理 他 了 。 ” 如 果 你 是 张 朋 你 , 会 怎 么 想 。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角度看问题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换个角度看问题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何为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习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2. 尝试用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解决困难和矛盾。
3. 了解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区别,并尝试积极应对。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换个角度看问题”2. 怎样换个角度看问题3. 如何应对困难和矛盾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故事内容讲述一只跳骚只有一条腿,它因为只有一条腿,不能像别的蝗虫那样跳的高远,但是它并没有气馁,它站在芦苇丛中的茎上,借助芦苇丛的韧性把体重分担下来,这样它就可以像其他蝗虫一样跳了,因为它换了个角度。
2. 学习“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图片或者短视频,然后与学生讨论这些图片或者短视频中存在的问题,看学生是怎样分析问题的。
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时候互相的看法和意见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这样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3. 怎样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解释一下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比如我们平时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也许只是一些常见的景物,但如果我们突然想变变,就可以换个角度去观察和看待,这样就会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
教师可以通过幼儿游戏操作,比如手摇杆之类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4. 如何应对困难和矛盾教师可以以具体的例子来与学生讨论,告诉学生在遇到困难和矛盾时,要注意积极的解决方式。
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会感到非常沮丧和难过,而不知道如何解决,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这样就能发现一些不同的方法。
5. 总结教师可以用回顾先前的图画或者操作,帮助孩子们重新回顾本堂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并与孩子们一起思考,今天我们从这个课程学到了什么?怎样能够帮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四、教学后记: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程中通过简单的游戏和练习,强化孩子们的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如何稍微变通就能解决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教案标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出更加全面和开放的思维方式。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一问题可有多种不同观点和解决方法。
3.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到换位思考的好处,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制定练习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练习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曾经遇到过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描述他们当时的思考方式。
2.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视角的思考。
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某个具体问题,然后给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案例,比如社会问题或学校内部问题,让学生通过顶角色进行讨论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3. 教师引导:向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指导他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审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巩固:1. 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问题,让他们借鉴之前讨论的经验,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给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讨论各自的答案,并做出总结。
2.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下他们对这种思考方式的感受和认识,以及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案。
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选择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材料,确保材料能引发学生思考。
2. 小组讨论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展开小组讨论和合作。
评估方法:1. 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表现的评估。
2. 练习活动的完成情况和回答的合理性。
3. 学生个人反思的质量和深度。
拓展活动: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在小组或个人形式中,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换位角度思考的方法给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做一次展示。
2. 学生设计一个交流活动,让其他同学互相交流他们对问题视角的理解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学生朗读课文。 2. 请学生讲解课文中引用的诗句、俗语、典故的含义。 (1)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
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2)孙膑以减灶擒庞涓。 (3)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 (4)《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 (5)往往像陆逊进入诸葛亮的“八阵图”一样,怎么也走不出来。
第二部分(第 5—7 段):阐述在复杂的生活中,人们却往往囿于直线型思维、 习惯性思维,不能采取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8—10 段):用作战来打比方,说明生活中思维方式也可以有反向 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多种形式,并举例来说明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发明 创造。
第四部分(11—12 段):总结全文,给出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办 法,即“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 性”来开阔思维,转换角度,从而产生新的思路,打开新的境界。
主要作品有《柳荫絮语》(1986),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人才诗话》(1987), 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清风白水》(1991),作家出版社出版;《王充闾散文随笔 选集》(1993),沈阳出版社出版;诗词集《鸿爪春泥》(1993),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春宽梦窄》(1995),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沧浪之水》(1996),香港三 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面对历史的苍茫》(1998),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入 《书趣文丛》第五辑;《诗性智慧》(1999),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充闾,笔名汪聪,1935 年 2 月 5 日出生于辽宁盘锦。中国作协第五、第 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 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当过中学教师、新闻记者,之后在省、市机关工作。长期坚 持业余创作,曾以汪匆、林牧、柳荫、任之初等笔名,在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上 发表过大量各种类型的散文和一些旧体诗词,1983 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8 换个角度看问题
8. 换个角度看问题
1. 弄懂文中引用的诗句、历史典故、科学故事要说明的问题,把握文章思路和 主旨。 2. 学习文中旁征博引、正反论证的方法。 3. 结合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体验,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和意义,拓展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四、整体感知
1.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4 段):通过事例和诗句以及鲁迅对《红楼梦》的评论,来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8 换个角度看问题
说明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认知和感受。文章以一个故事开篇,别有 趣味地引出自己的观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为后文议论伏笔。
4
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8 换个角度看问题
五、合作探究
1. 概括本文中心论点,论点与文章标题是什么关系? 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 的认识。 文章标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是对论点的高度概括。 2. 文章开头的小故事有什么作用? 引出自己的观点,同时用实例支持自己的观点还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 支撑论点的论据、为后文议论伏笔等作用。 3. 文章在论证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1)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从正面举例,论证了换个角度可以解 决许多困扰我们的问题。从反面举例,论证了直线型思维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 题,而且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 (2)旁征博引。围绕论点,本文列举了大量事例并引用了很多诗句、俗语、 典故,涉及古今中外和多个领域,生动而富有趣味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五、小结
本文列举了很多事实论据,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从 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的重要性。文章不但告诉我们 “换角度思考”的道理,也使我们通过阅读,开拓了视野。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法布尔的忠告》。 2. 本文多处引用了古诗、名言、俗语等,增强了说服力,并使行文活泼、 有趣。请你写一段话,具体阐明一个观点,也试着引用古诗、名言、俗语等,200 字左右。
学习文中旁征博引、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和意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出示一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请学生发言,说说自
己看到的是什么,怎么看的。为什么大家会看到两种东西呢?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8 换个角度看问题
二作者简介
2. 找出课文中直接表述观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
径也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 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
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3. 梳理文中的例证,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例证。 (1)玩具店换个角度摆放玩具使生意空前兴隆 (2)不同角度看庐山风景各有不同 (3)各人眼中有不一样的《红楼梦》《易经》 (4)郭六芳换个角度发现家的美丽 (5)直线式思维造成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 (6)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7)增减灶战术破敌取胜 (8)赫伯布斯利用逆向思维发明吸尘器 (9)卷笔刀动笔不动刀 (10)留声机把振动还原成声音 (11)在电梯里装上镜子平息住客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