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合理用药abc
我国抑郁症防治指南

我国抑郁症防治指南在当代社会中,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精神疾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这一数字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很多人由于缺乏意识或恐惧被社会排斥,不愿意寻求帮助。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抑郁症,我国特别发布了一份《抑郁症防治指南》。
该指南不仅详细介绍了抑郁症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还提供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抑郁症及其治疗。
1. 抑郁症的定义和病因《抑郁症防治指南》首先明确了抑郁症的定义,并简要介绍了其病因。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境障碍。
其病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生物化学、心理社会等因素。
通过详细了解抑郁症的定义和病因,可以更好地认识该疾病。
2. 抑郁症的症状和诊断接下来,《抑郁症防治指南》详细介绍了抑郁症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抑郁症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体重和食欲改变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
诊断抑郁症需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3. 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在《抑郁症防治指南》的预防和治疗部分,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其中,重要的内容包括:3.1 早期干预和预防措施指南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抑郁症的认识度。
此外,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众的心理抗压能力。
对于有抑郁倾向的人群,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早期干预。
3.2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
指南推荐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援助性心理治疗、亲情疗法等多种方法。
同时,对于重度和复发性抑郁症,药物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3.3 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指南鼓励建立多层次、多部门协作的康复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4. 抑郁症的合理用药和避免误诊在《抑郁症防治指南》的最后部分,强调了抑郁症的合理用药和避免误诊。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基本版

在复发风险的附加因素(如存在残
内
留症状、早年起病、有持续的心理Βιβλιοθήκη 社会应激、有心境障碍家族史、共
病)等; 16
■ 方法: 急性期及巩固期有效的方法
药物治疗原则
1、充分评估与监测原则 2、确定药物治疗时机原则 3、个体化合理用药原则 4、单一使用原则 5、确定起始剂量及剂量调整原则 6.换药原则 7、联合治疗原则 8、停药原则 9、加强宣教原则 10、治疗共病原则
系统综述/Meta分析;至少2项RCT研究
2级 至少1项足够样本量的DB-RCT,包含安慰剂或 活性药物对照组,和/或具有广泛置信区间的 荟萃分析
3级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或病例报告或高质 量的回顾性研究
4级 专家建议/共识
单项RCT研究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或病例报告, 回顾性研究 专家建议/共识,普通综述,指南(指南 中无出处的专家意见)
CMCC
等数据库近10余年关于抑郁障碍的重要文献
5
5
循证证据分级文献汇总结果(490篇)
2篇动物实验 1篇德文文献
循证证据分级文献汇总结果
1级证据比例=211/490=43%
6
6
修改后的证据分级标准
分级 加拿大指南(第四次会议确定)
需要负责各章节的老 师, 自行修改等级
修改后
1级 至少2项足够样本量的重复双盲(DB)-随机 对照试验(RCT),最好是安慰剂对照试验 (RCT),和/或具有高质量的荟萃分析
1.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Third Editi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0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

各种常用的抗抑郁药,他们之间的疗效都差不多,所谓合理用药,主要是避免或减少副反应,这才是真正考验医生水平的地方。
现在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已经很少了。
虽然抗抑郁药的说明书上很多副作用,但有些出现的几率很小,可能要几百上千人当中才会出现一个,也就是你服药后,发生癫痫的可能性小于百分之一,换句话说,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说,你服抗抑郁药后肯定不会出现癫痫,如果服药后发生了癫痫,建议你去买彩票,很可能也会中奖。
至于一些常出现的副反应,有时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化不利为有利,比如米氮平镇静作用强,副反应是嗜睡,但对于伴有失眠、焦虑的患者,这恰好是他的优点,可以改善睡眠、缓解焦虑。
我们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通过合理选药,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影响,比如对于轻度抑郁症,可以选用牡丹舍普特,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
比如说氟西汀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其实发生率也不高),对年轻人的影响可能大些,对老年人影响就小些。
如果出现了副反应,我们也可以换一种抗抑郁药,一般副反应就消失了。
如果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可以换用米氮平或者安非他酮、吗氯贝氨等。
至于各种药的常见副反应,可以参考我的文章:十大抗抑郁药之华山论剑
我们只要掌握了各种药的特点,再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就可以做到抑郁症合理用药,要疗效,不要副作用!。
治忧郁症的有效方法

治忧郁症的有效方法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管理等。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药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治疗中,包括丙咪嗪、氟西汀、氯米帕明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整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抑郁症状。
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如二氢氯酮和碳酸锂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心理治疗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和心理动力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减轻抑郁症状,提升情绪。
人际治疗注重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缓解抑郁情绪。
心理动力治疗则通过探寻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减轻心理压力。
自我管理也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一环。
患者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来提升自己的情绪状态。
首先,患者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提醒自己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
其次,患者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和健康饮食等。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啡肽的释放,改善心情。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寻找激发乐趣和满足感的活动,比如读书、旅行、艺术创作等,来提升生活的品质。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管理之外,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中医治疗、艺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等。
中医治疗可以通过针灸、推拿和中药调理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艺术治疗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帮助患者表达内心情感,减轻抑郁症状。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有氧运动释放内啡肽,提升情绪,改善睡眠质量。
总而言之,在治疗抑郁症时,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管理等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抑郁症状和治疗需求,因此,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抗抑郁药品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抑郁药品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在情绪、思维和行为方面都会出现严重的改变,给患者本人以及家庭成员带来很大的负担。
对于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品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抗抑郁药品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这类药物。
一、抗抑郁药品的适应症抗抑郁药品主要是用于治疗抑郁症及其相关症状。
以下是常见的抗抑郁药品的适应症:1.1 抑郁症抑郁症是抗抑郁药品的主要适应症。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长期的低落情绪、丧失兴趣、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以及自杀念头等。
抗抑郁药品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减轻或消除上述症状。
1.2 焦虑症部分抗抑郁药品也适用于治疗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伴有紧张、恐惧、心悸等症状。
抗抑郁药品通过平衡大脑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缓解焦虑情绪。
1.3 社交恐惧症抗抑郁药品也可用于治疗社交恐惧症,即患者在社交场合表现出过度焦虑、害羞和尴尬等情况。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社交能力,减轻社交恐惧症带来的困扰。
二、抗抑郁药品的使用说明抗抑郁药品在使用之前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抗抑郁药品。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
患者和医生应该充分沟通,确保选择的药物对患者来说是合适的。
2.2 注意剂量和用法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是非常关键的。
患者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严格遵守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2.3 注意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抗抑郁药物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嗜睡、食欲改变、性欲减退等。
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密切观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
2.4 长期维持治疗抑郁症是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疾病,患者在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后,应定期复诊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不得自行中断用药,以免出现继发抑郁或药物依赖等问题。
2.5 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结合心理治疗效果更好。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欢乐感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尽管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药物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抑郁症。
一、药物分类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SSRI、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其他类药物。
这些药物的工作机制和副作用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1. 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
这类药物通过阻止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2. SN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舍曲林。
这类药物除了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外,还可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在更多的神经途径上发挥作用。
3.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或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改变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抑郁症状。
4. 其他类药物:如甲氧氯普胺、万艾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常用于抑郁症伴有焦虑、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二、药物使用指南1.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考虑患者的抑郁程度、症状表现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SSRI被认为是首选药物,因为它们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且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然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其他类药物可能更适合。
2. 药物剂量: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始剂量通常较低,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增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3. 治疗时间: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至少连续服药4-6周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因此,坚持按时服药是非常重要的。
4. 副作用管理: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失眠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患者适应药物逐渐减轻或消失。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4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4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1.(单选题)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原则()A.全病程,足量足疗程B.抗抑郁药物有副反应,抑郁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C.选择患者本人喜欢的药物;D.中、重度抑郁患者本人不愿用药,可以在2周内进一步评估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下列不属于A级推荐药物的是()A.SSRI类B.SNRI类C.NDRISD.黛力新参考答案:D3.(单选题)损害性功能,尤其是勃起功能与抑制以下哪个受体有关()A.m-AchB.SRIC.NRID.NOS 参考答案:D4.(单选题)舍曲林的sigma1作用特点可以改善()A.精力B.动机C.伴有精神病特征的抑郁D.注意力参考答案:C5.(单选题)具有剂量依赖性单胺药理学特征且对血压有影响的抗抑郁剂是()A.文拉法辛B.米那普仑C.氟伏沙明D.米氮平参考答案:A6.(单选题)第一个被批准治疗糖尿病疼痛性神经病变的是()A.TCAB.SSRI类C.度洛西汀D.曲唑酮参考答案:C7.(单选题)以下具有镇静及增加食欲的药物是()A.米氮平B.帕罗西汀C.TCAD.黛力新参考答案:A8.(单选题)与SSRI类药物相比,性功能发生率低,镇静作用少,不增加体重及撤药反应的是()A.安非他酮B.阿戈美拉丁C.疏肝解郁D.艾司西酞普兰参考答案:A9.(单选题)5-HT综合征包括()A.自主神经功能改变B.精神状态改变C.神经肌肉异常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10.(单选题)SSRI类药物撤药反应程度比较正确的是()A.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西汀B.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氟西汀C.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西汀D.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氟西汀参考答案:B注:此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是否必须要吃药,主要取决于病症的严重程度。
如果是非常轻的抑郁症,主要考虑通过心理、行为调节或自我调节;若不能改善,或是严重程度处于中等及以上,就必须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
国际的治疗指南都是首选药物治疗的,首推的一线治疗方法就是服用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是反映消除病理情绪低落、提高情绪。
用以治疗抑郁症性疾病的精神药物。
它不同于精神振奋剂,只能消除病理性抑郁情绪,并不提高正常人的情绪。
已用于临床的有三类。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常用药物有丙咪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多虑平(doxepine),氯丙咪嗪(Chlorimipramine)等,治疗剂量为50~200mg/d。
主要适用于内因性抑郁症及其它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状。
还可用于治疗症及惊恐发作。
严重心、肝、肾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老年、孕妇、前列腺肥大及癫痫患者慎用。
TCA抗抑郁作用机理尚未TCA阻断胺泵、减少突触前膜对生物胺的回收,特别是减少去甲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的回收,使突触后受体部位有效神经递质的浓度增高,起到抗抑郁作用。
TCA的镇静作用出现最早,继之为饮食和行为方面的进步,一般在2~4周后才出现情绪改善。
应用时,采取剂时递增法,于取得治疗效应后,继续应用治疗剂量治疗4~6周,然后递减至半量维持治疗6个月。
TCA的副作用,以外周性抗胆碱能副作用为常见,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中可导致尿潴留,肠麻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合理用药abc
抗抑郁药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药物种类之一。
在欧洲和美国,6-10%的人口正在服用这一类药物。
然而,抗抑郁药也可导致一系列麻烦的副作用,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数据显示,在抑郁症药物治疗中,超过80%的患者曾出现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而平均下来,每位患者同时受到4种不良反应的困扰,其中很多对患者构成了显著的困扰,甚至影响到日常功能可见头痛、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困倦、痉挛发作、兴奋,也可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口干、多汗和震颤等;如胃痛、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体重增加或减少;如皮疹,少数可泛化,累及呼吸系统,引起罕见的呼吸困难和发热,应及时停药。
个体基因差异是造成用药效果不同的重要因素
佳学基因研究表明,基因是决定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受体活性和功能表达的结构基础,遗传是药物代谢和效应的决定因素。
佳学基因从个人独特的基因信息的角度解码分析药物在自己体内的分解过程、是否会产生毒性作用,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对提高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改善健康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借助其他人的治疗效果,采用对其他人有效的药物、套用其他人的发病原因的做法都不再有效。
抑郁症用药指导的意义
1. 专业个体化定制抑郁症综合用药方案,指导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2. 大幅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3. 避免不适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
4. 避免反复尝试药物造成的时间和金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