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病因及预防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与社区护理干预

浅析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与社区护理干预

浅析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与社区护理干预摘要: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是引发产后抑郁疾病的主要因素,要想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疾病的发生率,则需要对产妇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只有了解产妇的实际情况才能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社区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抑郁症状、降低疾病发生率和伤害程度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达到母婴保健的目的,在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本文首先对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望可以为产后抑郁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抑郁;发病因素;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属于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影响。

反应迟钝、对生活失去热情、爱哭、嗜睡、精神较差等是产后抑郁的主要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或者残害婴儿的倾向。

近年来,产后抑郁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如何针对性疾病的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产后抑郁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是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比较有效产后抑郁防治方法,加强对这种方法的深入研究对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着促进作用。

1.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分析1.1生理因素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明显升高,在分娩时雌孕激素水平达到峰值,而在生产完之后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这是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的生理学基础。

同时,产妇的内分泌水平的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导致其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从而引发产后抑郁。

另外,有些存在产前并发症的产妇其心情比较焦虑,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神压力比较大,而且分娩方式、产时并发症等都是容易引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容易使产妇躯体和心理应激增强,情绪波动较大,从而导致抑郁症状加重。

1.2心理因素许多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有些产妇会担心胎儿的身体健康情况,还有一些产妇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不了解照顾宝宝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以上几方面因素会给产妇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产妇情绪大幅度变化,焦虑、抑郁倾向比较严重。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的科技和观念已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妇女的生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虽然妇女和家庭对新生儿的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新妈妈们仍难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文将进行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一、原因分析1.身体激素变化:妊娠期间,产妇体内激素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促进产妇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增强,这会使得新妈妈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新生儿的需求更加敏感,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和抑郁。

2.自我形象的改变:产妇自我形象的改变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如体重变化、妊娠纹等生理上的变化、乳房变大等,这些改变会使新妈妈们对自己的身体和美丽的自我形象感到不安和担忧。

3.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压力:产后很多新妈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生活的改变和财务需求,社交现象的变化,家庭责任的分配,父母和岳父母的忙碌等。

4.孩子的责任:与孩子的责任也是新妈妈们产生僵虑抑郁情绪的原因之一。

如母乳喂养、喂奶须时刻注意,每时每刻都要照顾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这样的压力会使许多新婚妻子感到困惑和无力感。

二、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为了降低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首先需要为她们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或其他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倾听和理解产妇的情感和愿望,亲切地鼓励和安慰,并导入他们改变负面的思想和态度。

2.生理监控:在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时,医学人员需要对产妇的生理情况进行监控。

对于有紧张和焦虑情况的妇女,需要盐饮食、多泡浴保持清洁,并保持精神放松状态。

3.家庭成员的支持:除了医务人员的支持和照顾,家庭成员也应该提供产妇正面的支持,积极参与孩子的抚养工作。

家庭内的成员可以通过大量参与孩子的照料活动,帮助新妈妈减轻日常的负担,使之摆脱孤独感和尴尬感。

总之,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会对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家庭和社会成员应该共同努力,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论文推荐文章抑郁症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的论文热度: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热度:心脏病患者可以吃什么食物热度:早泻患者的治疗方法热度: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分娩后数日或数周,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有的还会危及到婴儿、家庭和社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关键词】产后抑郁;心理分析; 护理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周。

为了对产后抑郁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我们对650例产妇进行了心理抑郁焦虑量表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006?01~2008?02在本院妇产科住院产妇650例(其中剖宫产250例,正常产400例),年龄20~39岁。

1.2 方法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Zung评定抑郁量表(SD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3分,高于53分记为有抑郁症;Zung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个等级,标准分50分,高于50分记为有焦虑证。

1.3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 不同生育方式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650例产后患者,抑郁410例,发生率63.08%;焦虑350例,发生率36.92%;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均出现。

生育方式不同,抑郁焦虑发生率也不相同。

剖宫产患者产后出现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正常产患者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4.132,P<0.05)。

见表1。

表1 生育方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2.2 不同文化程度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文化程度越高,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越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10.12,P<0.05)。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抑郁症护理论文(共3篇)【护理医学论文】

第1篇:探索产后抑郁症中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是危害产妇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通常多发在产后2周,在产后4~6周时间内达到高发期。

一般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悲观焦虑、抑郁沮丧、易激惹等甚至有自杀倾向。

发病时,有时出现自理能力或照顾新生婴儿的能力降低等情况。

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家庭、婚姻、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产后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也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1968年国际上开始报道产后抑郁症的研究,80年代以后获国际上普遍重视,90年代初国内有专家开始关注此疾病的研究。

随着对疾病的重视及认识的不断提高,此疾病发现率逐年升高,已经引起相关医学界人士广泛关注。

目前相关几个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为:针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预防研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研究;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等研究。

在研究报道的相关内容中,比较明确的阐述了在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针对产后抑郁症的研究,选择的对象大多数是住院期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对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还不多见4,对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目前还缺少较规范的、简单易行的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和干预模式。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100万人次,其中常住人口平均年龄25.37岁,育龄妇女占44.98%,服务人口正处于生育高峰阶段。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产后抑郁症的社区预防和治疗护理工作,探讨社区护士开展抑郁症护理干预工作的流程和标准及工作内容,在年 - 年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南山区社区居民中,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和探索,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项研究将研究对象分别选定为我院社康服务中心护士及所对应服务的社区产后妇女及其家庭。

1.1.1选定参与研究的社康服务中心护士我们选择研究期间,在我院20个社康服务中心工作的全体护士约90余名。

产后抑郁原因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原因护理论文

产后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摘要:目的:观察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产科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对两组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原因调查,并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产后抑郁的专项护理。

结果: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产后抑郁因素的主要因素。

护理后观察组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

结论:合理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护理干预;心理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14-01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产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最大40岁,最小25岁,平均27.9岁。

所有诊断产后抑郁患者均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生理疾病[1]。

60例产后抑郁患者轻度29例,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20例,重度产后抑郁症患者11例。

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年龄、病程、胎儿性别、经济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对两组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原因调查。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身体因素和家庭因素等。

对照组产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产后抑郁的专项护理。

具体包括:1.2.1 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妇女大多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反应迟钝,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护士应仔细耐心的听取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详细的解答,语言亲切友善。

产妇由于分娩后侧切口或剖宫产刀口的疼痛及宫缩痛,情绪低落,睡眠不佳,甚至出现不愿带孩子,护士应将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丈夫和亲朋应多支持和关怀,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特别是丈夫的支持能有效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从而减少产妇的生理压力和生活压力。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文:产后抑郁的护理

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抑郁论⽂:产后抑郁的护理[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有⾃杀或杀婴倾向等⼀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种类型。

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1]。

⽂献报道[2],国外发病率为3.5%~33.0%,国内为3.83%~18.48%。

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健康,⽽且能导致婴⼉的认知能⼒、情感、性格、⾏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我们近年护理产后抑郁症患者32例,现就其护理作⼀简述。

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21~38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9例,其中⽣⼥孩26例,⽣育畸形⼉5例,死胎史3例,经济不佳11例,产后母亲⾓⾊适应不良27例。

2 抑郁症的诱因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较复杂,是多⽅⾯的,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理学因素: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着增⾼,⽪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茶酚胺减少,从⽽影响⾼级脑细胞活动⽽诱发抑郁。

产妇本⼈健康状况对产妇产⽣抑郁情绪也有很⼤的影响。

②社会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③产妇⼼理因素:产妇对母亲⾓⾊缺乏认同,担⼼不能胜任母亲⾓⾊。

有些孕妇受传统思想及不良⽣育观的影响,注重新⽣⼉的性别。

担⼼⽗母亲及爱⼈不喜欢⼥孩⼦。

⽆形中产⽣很⼤的⼼理压⼒。

④性格因素:性格内向者遇到问题容易发⽣精神抑郁。

3 对母乳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产妇体内催乳素⽔平较正常产妇低,导致泌乳延迟,乳汁分泌量较少。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对婴幼⼉的⽣长发育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因此,产后抑郁严重影响婴幼⼉的健康、⾝体发育成长及⾏为、认知、情感的发展。

4 产后抑郁的护理4.1 保证充⾜睡眠和休息。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1. 引言1.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产妇个体的心理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家庭的和谐稳定。

产后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增加母婴感染和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母乳喂养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和婴儿早期发育迟缓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干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于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产妇在生产后身心状态的剧烈变化,以及对新生命的责任感和焦虑感,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中。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对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有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加强对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字数:265】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试图探究其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护理干预方法。

一些研究表明,产妇在孕期和产后易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家庭压力、生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些研究还发现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对产妇本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及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相关研究也积极探索护理干预方法,如产后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这些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推广。

相关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的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的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产妇在孕期和产后会面临诸多身心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导致她们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身体上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荷尔蒙水平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情绪。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有关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产后抑郁症临床常见表现为疲乏、易怒、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致使产妇的母亲角色缺如,这不仅影响到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儿的发育,还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予以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一: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对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产后休息不好、经济条件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很大,要从各方面来疏导产妇的情绪。

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极大的影响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家庭对社会也产生不良的影响。

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孕妇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是指在产褥期发生的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

通常发生在产后1~3d左右,轻者表现为精神郁闷,少言,食欲减退,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对孕产妇来说,从妊娠到分娩是一个非常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

他们在经历妊娠、分娩、产后恢复及抚育婴儿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变,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儿、家庭婚姻和社会。

现将其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6例,年龄19~42岁。

初产妇24例,经产妇12例。

其中生女孩8例,生育畸形儿4例,死胎史2例经济不佳2例,产后母亲角色适应不良20例。

2 产后抑郁症的诱因2.1 生理因素孕妇从妊娠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

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娩后,这些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脑细胞的活动而诱发抑郁。

产妇本人健康状况对产后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产后抑郁的病因及预防护理
【摘要】产后抑郁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精神疾病,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的各种因素,总结和归纳对产后抑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便从一开始就让产妇远离抑郁的威胁。

【关键词】产后抑郁;成因;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3-02
产后抑郁是妊娠后并发精神疾病中最为常见的,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障碍。

其表现与其他抑郁障碍相同,情绪低落、快感缺乏、悲伤哭泣、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烦躁不安、易激惹发火,严重时失去生活自理和照顾婴儿的能力,悲观绝望、自伤自杀。

如能早期识别,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现通过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的各种因素和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总结和归纳对产后抑郁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便从一开始就让产妇远离抑郁的威胁。

1 产后抑郁的病因分析
1.1 个人因素
生理因素:在产褥期整个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产妇经过妊娠、分娩,产生机体疲劳、精神紧张、神经机能状态不佳等,又会进一步促进内分泌机能状态的不稳定。

从而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研究表明,产后催乳素水平急剧升高可能与抑郁症有
关【1】.
心理因素:有些人还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接受自身角色的变化,不能平衡做家务、照顾孩子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一旦做了母亲会非常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而且,家庭因素、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均能影响产妇心情,从而缓解或加剧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2社会因素
产后抑郁症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产后的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等相关。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夫妻关系、经济收入、性格因素、分娩知识、医护人员因素、儿童健康状况等【2】有显著关系,而失业、家庭不和、产妇所居住的环境低劣,家庭经济条件差等,也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2 产后抑郁的预防护理
2.1 加强孕期保健:加强孕产期的健康检查及健康知识宣教,督促孕产妇定期、自觉进行健康检查,并广泛宣传围产期保健知识,让孕产妇及时了解有关妊娠、分娩及育儿知识,正确对待孕期、分娩前后出现的不适,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对孕产期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心境平和有积极的意义【3】。

2.2 利用孕妇心理咨询门诊,对存在发生产后抑郁症危险倾向的孕妇给予生活指导及早期预防,及时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排除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保证孕产妇的心理卫生健康,对预防产后抑郁
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2.3 加强产时支持:产时支持被认为是预防产后抑郁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家属支持及医务人员支持等。

近年来开展的陪伴分娩、导乐分娩等项目均是提高产时支持力度的有效措施。

2.4 产后心理疏导: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中应积极重视产后产妇的心理护理,积极宣传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身的问题,与患者较好的沟通交流,有效的进行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具体原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4】。

首先,家人不要忽视产妇在分娩前后心态的变化。

与其多交谈,及时讲解育儿的要领,防止其出现恐慌和不安。

其次,产妇自身也需要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态。

2.5 创造健康、安静和舒适的修养环境:产妇经历分娩过程,体力和精力消耗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

产妇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睡个觉。

2.6 适量运动:产妇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活动。

不但能使自己的注意力及时得到转移,还能通过运动使产妇的心情变好,要注意千万不能以常规的方法护理产妇。

2.7 自我调节:随着婴儿的降生,产妇自身的价值观会出现变化。

对未来生活和家庭的期望会越来越贴近现实,甚至有很大的反差,对其心理也是一种深刻的考研。

同意自我的调节能力,学会消除不良的心理和想法,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

此外,睡眠的质量对
产妇的恢复很重要,帮助其选择自己喜爱的事情或东西,以排除不安和烦恼等情绪。

2.8 良好家庭氛围:家人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但要领会到产妇分娩后身体上的改变,还要学会主动地承担家务活,夫妻间要保持高度的信任和理解,家庭成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母外,还要有同情心,倾听其倾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消除苦闷心境,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家庭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

因此,对于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为在患者产前、产后进行积极的说服教育和宣传,及时发现患者存在产后抑郁的原因并积极解决。

参考文献:
[1] 湛小卫等.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2, 23( 4): 274- 276
[2] 李荣萍,单晋平等.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463-465.
[3] 郭秀静,王玉琼等.产后抑郁症病因研究现状及预防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13):1255-1256.
[4] 胥海莲,王新爱.产褥期抑郁症的预防及护理[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1): 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