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ppt课件

Hg---- Hg Methyl SO2---- H2SO4
12
环境卫生学绪论
• 环境化学污染物研究热点: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上百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 Stockholm Convention:21种,多数POPs具有内分 泌干扰作用。
( Surroundings, esp. those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health )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environmental matrices)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s )
30
环境卫生学绪论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 传统环境危害、现代环境危害、二者的双
重危害 • 剂量反应关系、敏感特异的生物标志 2.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生物监测新技术、快 速灵敏的化学分析技术
31
环境卫生学绪论
3.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 4.农村环境卫生 • 饮用水卫生: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1
环境卫生学绪论
一、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和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与人 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 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 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 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 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12
环境卫生学绪论
• 环境化学污染物研究热点: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上百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 Stockholm Convention:21种,多数POPs具有内分 泌干扰作用。
( Surroundings, esp. those affecting people’s lives, health )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environmental matrices)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s )
30
环境卫生学绪论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 传统环境危害、现代环境危害、二者的双
重危害 • 剂量反应关系、敏感特异的生物标志 2.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生物监测新技术、快 速灵敏的化学分析技术
31
环境卫生学绪论
3.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 4.农村环境卫生 • 饮用水卫生: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 ----水质性缺水: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1
环境卫生学绪论
一、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 和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与人 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 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 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提出 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 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卫生6部洗手法ppt课件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1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 擦
4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5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 换进行
6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7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洗手指征 : •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 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 3、无菌操作前后; • 4、接触伤口前后; • 5、护理任何患者前后;
8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6、脱手套后; • 7、上厕所前后。
9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10
1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 擦
4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5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五步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 换进行
6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
7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洗手指征 : •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 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 3、无菌操作前后; • 4、接触伤口前后; • 5、护理任何患者前后;
8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 6、脱手套后; • 7、上厕所前后。
9
卫生学六步洗手法
10
《学校卫生学》课件

保学生饮用水安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心理咨询与辅导
建立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心理危机干预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 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学生体育锻炼与卫生
健康趋势分析
通过对学生健康数据的统计分析, 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 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学生常见病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防控
肥胖预防
制定传染病防控预案,定期开展传染 病知识宣传教育,落实晨检、因病缺 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加强学生营养教育,提供均衡膳食,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减少肥胖的 发生。
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 ,普及健康知识。
开展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健康辅导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 理问题。
学校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 对措施和责任人。
详细描述
学校卫生学旨在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学习效果和幸福感。 同时,学校卫生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校卫生
学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降低因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负担和成本。
近视防控
推广科学用眼知识,鼓励学生户外活 动,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建立学生视 力档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心理咨询与辅导
建立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
心理危机干预
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 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学生体育锻炼与卫生
健康趋势分析
通过对学生健康数据的统计分析, 了解学生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 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学生常见病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防控
肥胖预防
制定传染病防控预案,定期开展传染 病知识宣传教育,落实晨检、因病缺 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加强学生营养教育,提供均衡膳食,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减少肥胖的 发生。
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 ,普及健康知识。
开展体育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健康辅导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 理问题。
学校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卫生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 对措施和责任人。
详细描述
学校卫生学旨在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一个 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提高学习效果和幸福感。 同时,学校卫生学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校卫生
学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降低因健康问题引发的社会负担和成本。
近视防控
推广科学用眼知识,鼓励学生户外活 动,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建立学生视 力档案。
《中学生卫生知识》课件

牙齿健康的保养方法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对牙齿和口腔健康至关重要。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戒 烟以及定期就诊牙医,是保持健康笑容的关键。
建立正确的睡眠卫生习惯
一夜好眠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了解如何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创建 舒适的睡眠环境,以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了解如何管理压力、寻求支持并培养积极的情绪应对机制,有 助于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垃圾分类和回收知识
垃圾分类和回收是保护环境的方式之一。学习正确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方法 可以减少废物堆积,促进可持续发展。
卫生意识的重要性
了解卫生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个人健康,也对社区和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它培养了责任感和关怀他人的 意识。
手卫生的正确方法
正确的手卫生是预防病菌传播的关键。通过充分的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 干燥双手,我们可以保持健康和减少疾病传播。
饮食卫生知识
了解食品储存、食品安全和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防止食 物中毒和营养不良。
《中学生卫生知识》PPT 课件
Cultivating good hygiene habits is crucial for the well-be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s presentation covers topics ranging from hand hygiene and dental care to sleep hygiene and waste classification.
人卫第八版《卫生学》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二部分)PPT课件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TSH
碘离子
脱碘
活性碘 + 酪氨酸 (甲状腺蛋白分 子) 一碘酪氨酸 二碘酪氨酸
偶合
过氧化物酶
甲状腺激素
2. 碘在人体内的代谢
碘的排泄
(1)80%以上的碘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2)10%左右由粪便排出 (3)极少部分可经乳汁、毛发、皮肤和肺 组织排出
3.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
世界: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28.9% 我国: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国家之一 流行影响因素:岩石、土壤、水质、气象条件 病区地理分布特点:山区 > 平原
4.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
2)压迫症状
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吞咽困难 声音嘶哑 同侧瞳孔扩大,严重者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球 下陷、瞳孔变小、眼睑下垂)。 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淤点
4.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
(3)诊断 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
Mo、Cr、I、Se、F
非必需微量元素:无明显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
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1995年FAO/WHO将微量元素中铁、 铜、
锰、锌、钼、铬、钴、碘、硒、氟等10种
列为必需微量元素;将硅、镍、硼和矾列 为可能必需微量元素;而将铅、镉、汞、 砷、铝、锡和锂列为具有潜在毒性,但低 剂量可能具有功能作用的微量元素。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水平
之间明显相关
疾病的发生与当地人群某种化学元素的
总摄入量之间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
(一)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
IDD是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
卫生学(第9版)PPT课件 人类和环境

(1)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没有发生改变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素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为活动影响所形成的环境,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 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 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等构成)
卫生学(第9版)
卫生学(第9版)
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 向平流层转移 ➢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2.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扩散、弥散和水体流动迁移 ➢ 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
3.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借助水通过土壤颗粒间空隙的移动 ➢ 扩散 ➢ 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卫生学(第9版)
(三)物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小气候(microclimate)、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强度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
(四)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经济状况、政治体制 社会保障、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卫生服务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庭 人口
心理
人类健康
卫生学(第9版)
但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虽然很高,却未显示出该部位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被称为贮存库 (storage depot)。
卫生学(第9版)
3.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素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人为活动影响所形成的环境,由于人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 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2. 社会环境(由上层建筑、经济、文化、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等构成)
卫生学(第9版)
卫生学(第9版)
1.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 ➢ 向平流层转移 ➢ 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
2. 水体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扩散、弥散和水体流动迁移 ➢ 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
3.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 借助水通过土壤颗粒间空隙的移动 ➢ 扩散 ➢ 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卫生学(第9版)
(三)物理性因素
主要包括小气候(microclimate)、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强度过高或过低均有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
(四)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经济状况、政治体制 社会保障、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卫生服务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家庭 人口
心理
人类健康
卫生学(第9版)
但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虽然很高,却未显示出该部位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被称为贮存库 (storage depot)。
卫生学(第9版)
3.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卫生学(第9版)PPT课件 第六章 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但病人本身并未意识到; ➢ 躯体变化与正常伴发于情绪状态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强烈持久; ➢ 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卫生学(第9版)
二、心身疾病的种类
按系统分
➢ 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便秘、神经性厌食、胃肠痉挛等 ➢ 呼吸系统:哮喘、呼吸困难、失声、慢性心理性咳嗽等 ➢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等 ➢ 泌尿生殖系统: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症等 ➢ 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偏头痛、口吃、抽动症、腰背疼痛等 ➢ 皮肤:神经性皮炎、全身瘙痒、局部瘙痒(如肛门、外阴)、慢性荨麻疹等 ➢ 心理生理疾病:过度进食和肥胖症、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原发性
卫生学(第9版)
四、 运动与健康
适度动物的健康益处
运动不足或过度的健康危害
➢ 增强肌肉关节功能
➢ 运动不足:肥胖及相关疾病
➢ 增强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功能 ➢ 运动过度:过度疲劳等
➢ 控制体重,预防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愉悦心情
卫生学(第9版)
五、 不洁性行为、吸毒与健康
不洁性行为的健康危害 ➢ 性传播疾病(STD) ➢ 婚姻、家庭问题引起的心身疾病
➢ 长期吸烟增加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病风险。 吸烟还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心血管病等的 发生、死亡有关。
➢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而且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 动吸烟,危害不吸烟人群健康。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卫生学(第9版)
了解 1.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机制。 2. 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一节
卫生学(第9版)
二、心身疾病的种类
按系统分
➢ 消化系统:溃疡、结肠炎、便秘、神经性厌食、胃肠痉挛等 ➢ 呼吸系统:哮喘、呼吸困难、失声、慢性心理性咳嗽等 ➢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胸痛、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 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等 ➢ 泌尿生殖系统: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月经失调、经前期紧张症等 ➢ 神经肌肉系统:头痛、偏头痛、口吃、抽动症、腰背疼痛等 ➢ 皮肤:神经性皮炎、全身瘙痒、局部瘙痒(如肛门、外阴)、慢性荨麻疹等 ➢ 心理生理疾病:过度进食和肥胖症、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原发性
卫生学(第9版)
四、 运动与健康
适度动物的健康益处
运动不足或过度的健康危害
➢ 增强肌肉关节功能
➢ 运动不足:肥胖及相关疾病
➢ 增强心血管、呼吸、消化系统功能 ➢ 运动过度:过度疲劳等
➢ 控制体重,预防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愉悦心情
卫生学(第9版)
五、 不洁性行为、吸毒与健康
不洁性行为的健康危害 ➢ 性传播疾病(STD) ➢ 婚姻、家庭问题引起的心身疾病
➢ 长期吸烟增加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等的发病风险。 吸烟还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心血管病等的 发生、死亡有关。
➢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而且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 动吸烟,危害不吸烟人群健康。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卫生学(第9版)
了解 1.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机制。 2. 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一节
学校卫生学ppt课件

4
5
危害 1、婴幼儿缺钙,可使胸骨突形成“鸡胸” 2、儿童少年若长时间鼻腔阻塞,用口呼吸可导致肺扩
张不全,胸骨内陷,形成“漏斗胸” 3、长期坐姿不良,也会影响胸骨的正常发育。
6
髋骨的保护:避免从高处跳下等。
7
8
9
儿童少年的关节与韧带的特点
1、关节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大于成人。 2、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脱臼。
10
二、肌肉系统 肌肉发育的特点:
1、柔软,力量弱,耐力差,容易疲劳;但疲劳消除也快。
5~6岁的儿童能够绘画,拍球等,但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3~4岁的儿童走路熟练,但手部画直线较费力。 8~9岁肌肉发育加快,力量加强。
3、青春期大、小肌肉发育迅速,初期,肌纤维以长长为主; 中后期,肌纤维明显增粗,肌肉力量加大。
15岁以后进行力量训练,效果显著。
11
当身体长高时,肌肉的增长以增加长度为主。体重 增加时,以肌纤维增粗为主。
一般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3~15岁时,身高迅速增长, 此时肌肉的长度明显增加。 16~17岁以后,身高的增加明显缓慢下来,此时肌肉纤维明 显增粗,横断面增加,肌肉则比较坚实有力。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从事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各方面的体育 训练和劳动锻炼有助于肌肉的全面发展
学校卫生学
336
1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解剖生理特点
一、骨的生长 长骨的生长过程:
胚胎早期:骨是软骨组织形成的软骨雏形 第八周:在软骨雏形中出现骨化点,同时,骨
膜深层的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的骨质,使骨长粗。 出生后:长骨两端出现骨化点。
25岁左右之后,长骨不再生长,个子定型 骨生长因素:激素,维生素,锻炼,习惯姿势 等。
5
危害 1、婴幼儿缺钙,可使胸骨突形成“鸡胸” 2、儿童少年若长时间鼻腔阻塞,用口呼吸可导致肺扩
张不全,胸骨内陷,形成“漏斗胸” 3、长期坐姿不良,也会影响胸骨的正常发育。
6
髋骨的保护:避免从高处跳下等。
7
8
9
儿童少年的关节与韧带的特点
1、关节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大于成人。 2、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脱臼。
10
二、肌肉系统 肌肉发育的特点:
1、柔软,力量弱,耐力差,容易疲劳;但疲劳消除也快。
5~6岁的儿童能够绘画,拍球等,但容易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
3~4岁的儿童走路熟练,但手部画直线较费力。 8~9岁肌肉发育加快,力量加强。
3、青春期大、小肌肉发育迅速,初期,肌纤维以长长为主; 中后期,肌纤维明显增粗,肌肉力量加大。
15岁以后进行力量训练,效果显著。
11
当身体长高时,肌肉的增长以增加长度为主。体重 增加时,以肌纤维增粗为主。
一般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3~15岁时,身高迅速增长, 此时肌肉的长度明显增加。 16~17岁以后,身高的增加明显缓慢下来,此时肌肉纤维明 显增粗,横断面增加,肌肉则比较坚实有力。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从事力量、速度和耐力等各方面的体育 训练和劳动锻炼有助于肌肉的全面发展
学校卫生学
336
1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解剖生理特点
一、骨的生长 长骨的生长过程:
胚胎早期:骨是软骨组织形成的软骨雏形 第八周:在软骨雏形中出现骨化点,同时,骨
膜深层的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的骨质,使骨长粗。 出生后:长骨两端出现骨化点。
25岁左右之后,长骨不再生长,个子定型 骨生长因素:激素,维生素,锻炼,习惯姿势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冰岛
78
芬兰
78
法国
78
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提前得病,提前衰老, 提前残废,提前死亡。
忙事业,忙赚钱,忙到没有时间照顾自身健康
输了健康,赢了整个世界又如何?
1997年4月45岁的著名作家王小波因心脏病猝死 2001年5月44岁的著名喜剧作家梁左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去世 2004年4月54岁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在跑步机上心脏骤停突然辞世 2005年8月46岁的著名演员高秀敏在家突发心脏病去世 2005年7月2日68岁特型演员古月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医院去世 2006年12月72岁的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去世 2007年6月59岁的著名相声大师候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去世
临床医学
医学 基础医学
公共卫生与 预防医学
环境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妇幼卫生学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 …
医学的三个主要分支的联系与区别
预防医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对象
方法 内容
健康、亚健康 组织、细胞、 及其患者 分子、亚分子
群体观、微观
微观
环境对健康的 正常生理、发
影响
病机理
仅使病人受益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研究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
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防病
防止外界有害因素的致病和创伤
保养
增进健康水平,提高机体对外界 有害侵袭的抵抗能力
二级(身心健康):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 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由地生活,并享受较 新的科技成果;
三级(主动健康):能主动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 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的压 力,并过着为社会作贡献的生活方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 医疗卫生服务 生物遗传因素
20%-25% 50%-60% 10%-15% 15%-20%
预防医学的目的: 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
二、 “健康”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你健康吗???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谁拥有健康 谁就能拥有一切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人类的愿望:健康长寿 哺乳动物寿命: 生长期的5~6倍 人的生长期: 20~25岁 人的寿命: 最短100岁,最长150岁
公认人的寿命正常为120岁。
断,早期阻断,小病不要变成大病。
医学--治疗疾病?
预防医学以:疾病为中心? 健康为中心?
一、预防医学与现代医学
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 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 体系和实践活动。
医学包括许多科学分支,它们的共同之 处都是为人类医疗保健服务。
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现代医学
多
少
?
越来越多
日落息,日出做
不规律、不足
宁和、恬静
紧张、压力
洁净
污染
三、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健康七八九,百岁不是梦
中国历朝历代口
夏 秦汉
18 20
平均寿命一览表
东汉
22
唐
27
宋
30
清
33
1949
35
1957
57
1981
68
1999
70.8
2000
71.4
2007
73.0
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排名
安道尔
83.5
圣马力诺 81.4
日本 80(女86)
澳大利亚 79.9
瑞典
79.2
意大利
78
挪威
单个病人 微观
诊断、治疗
预防医学
2··
ΔΔΔΔ 4
。。。。。 。。。。。 。。。。
14
病 轻病 健康 2 4 14
20 20 20
。。 ·
。。。 Δ
。。 · Δ 。
Δ。 Δ 。。 。。。
一个单位人群示意 (20人)
临床医学
2··
患者(治疗) ?
订出三级预防策略 整个人群受益
痊愈、无效、死亡、伤残 吸取教训—摄生预防
Hygiene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课时安排
总学时:45学时 理论课:27学时 实 验:18学时
成绩:理论70%、实验30%
实验课教室:(5#楼)
基本教材与参考书
《卫生学》第6版 仲来福 2006 人卫 《卫生学》第7版 仲来福 2008 人卫 《环境卫生学》第6版 杨克敌 2007 人卫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6版 孙长颢 2007 人卫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6版 金泰廙 2007 人卫
慢性病迅速上升(2002年)
1 高血脂:成人高血脂患病率为18.6%,达1.6亿。 2 肥胖: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超重和肥
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 在大城市成人超重和肥胖分别 高达30.0%和12.3%,城市的儿童肥胖率也已达8.1%。 3 高血压: 成人患病率为18.8%,达1.6亿。而人群高血压知晓 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分别为30.2%、24.7%和6.1%。 4 糖尿病: 成人患病率为2.6%,患病人数2000多万。(2008年 10.5%)
进化 人类
基因
环境
人类生活方式和基因的改变
狩猎游牧:400万年 农业文明:1万年 工业革命:<200年 数字信息:10—30年?
基因变异率:0.5%百万年 人类的基因停留在石器时态
人类的祖先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饮食
体力活动 不良嗜好 睡眠 心理状态 环境
人类祖先
现代人
油脂少、维生素多、 油脂多、维生素少、 纤维素多、热能少 纤维素少、热能高
※健康的概念(WHO定义):
健康(health)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
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仅仅没有疾
病与虚弱。
1.健康与疾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但没有疾 病并不等于健康
2.健康不仅是躯体上完好,还包括精神心理 和社会适应的完好
3.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健康的三个层次
一级(躯体健康):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 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具有基 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绪论
(含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
Introduction
内容
预防医学与现代医学 “健康”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卫生学的概念和内容 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 初级卫生保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国的卫生事业模式要转换,要从
大病晚卫期生治疗部为部主长向预陈防竺为主:转变。
“每13个亿人人都的要健建康立不起能对光自靠己看健病康吃负药责”任 的意识。最好不要有病,有了病早期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