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
郑明新

( ) 持 “ 九 铁 路 沿 线 滑 坡 、 基 病 害 预 测 及 防 治 对 策 研 究 ” 目期 间 , 助 京 九 铁 路 4主 京 路 项 协 沿线工务 段 对 重 点病 害 工 点 进 行 了 大 量 现 场 整 治 , 得 了 明显 的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取 20 0 8年 获 江 西省 科 技 进 步 三 等 奖 。 ( ) 出 了 曲线 钢 轨 调 边 使 用 技 术 条 件 及 规 则 , 将 此 技 术 推 广 应 用 。获 2 0 5提 并 0 2年 江 西 省 科 技 进 步 三 等奖 。 ( ) 主持 “ 西 山 区 高 速 公 路 高边 坡 稳 定 性 监 控 与 防 护 效 果 评 价 研 究 ” 目期 间 , 出 6在 江 项 提
土 工 合 成 材 料 学 会 理 事 , 西 省 岩 石 力 学 与 工 程 学 会 副 理 事 长 。 19 江 9 7年 获 国家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三 等 奖 1 ,9 6年 获 铁 道 部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一 等 奖 1 ,0 3年 获 江 西 省 科 技 进 步 三 等 奖 项 19 项 20
郑 明 新
郑 明新 , ,9 6年 出 生 , 学 博 士 , 任 华 东 交 通 大 学 道 桥 与 岩 土 工 程 研 究 所 所 长 、 男 16 工 现 首 席 教 授 , 道 部 中青 年 有 突 出 贡 献 专 家 , 都 理 工 大 学 兼 职 博 士 生 导 师 , 期 从 事 边 坡 稳 定 铁 成 长 与 道 路 路 基 病 害 防治 研 究 。 19 9 2年 在 成 都 理 工 大 学 获 硕 士 学 位 ,0 5年 在 河 海 大 学 获 博 士 20 学 位 。 19 9 8年 和 2 0 0 1年 分 别 破 格 晋 升 为 副 教 授 和 教 授 。2 0 - 2 0 0 5 0 6年 任 美 国 威 斯 康 辛 一
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郑州市建设工程市政轨道交通工程专家库成员名单

95
刘东旭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首席设计师、副总工/教高工
公路桥梁设计
96
施工监理
杨永腾
郑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总工/高工
交通及桥梁
97
余钟庭
中铁大桥局集团一公司
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
桥梁设计
98
张金夫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工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地下工程
56
何拥军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地下工程
57
李彦军
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水文与工程地质
水文与工程地质
58
尹卫红
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给排水
城市污水处理
59
李振明
河南省建筑设计院
教授级高工
岩土工程
附件3
郑州市建设工程市政轨道交通工程专家库成员名单
序号
类别
姓名
单位
职 务 职 称
专 业
研究领域
1
综合
沈景炎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
顾问院长
2
莫庭斌
广州地铁总公司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土木工程
轨道交通
3
欧阳长城
广州地铁公司
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
4
闫景迪
北京地铁公司
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电力机车、 车辆
66
李旭宏
东南大学
郑大机械研究生导师简介

韩捷,男,博士,教授,1957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
指导研究生30 余名。
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
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
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
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郑大知名校友2013年10月分类版本

郑州大学知名校友名录一、党政领导1. 省部级以上吉炳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5级郑州大学中文系。
陈全国——现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1978级郑州大学经济系。
南振中——原新华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1964届郑州大学中文系李新民——河南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1972级郑州大学数学系。
蒋笃运——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省委委员。
王铁——河南省副省长。
1983级郑州大学法律系。
李亚——河南省副省长。
1983级郑州大学哲学系。
万永祥——知名外交官,现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党组书记、副会长。
曾任驻朝鲜、古巴大使,驻澳门特派员。
1961级郑州大学中文系。
宋璇涛——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1983级郑州大学政治系安东——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1978级郑州大学历史系。
郭迎光——山西省副省长。
1978级郑州大学哲学系。
李建波——中央纪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组组长,中共第十八届中纪委委。
徐明阳——原西藏自治区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现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1973级郑州工学院电机系黄海嵩——原安徽省副省长,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
1981级郑州大学经济系。
宋照肃——原甘肃省委书记,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州大学政治系毕业。
(已退休)张宏喜——曾任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
(已退休)2. 中央各部委厅局级臧安民——中共中央组织部政策法规局局长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1984届郑州大学法律系许大华——财政部条法司司长.刘贵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1984届郑州大学法律系。
刘光源——中国驻肯尼亚大使。
1982级郑州大学中文系。
杨金海——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3. 河南省各省直部门郭洪昌——河南省政府秘书长。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奥村运明,男,博士,1965年1月生,教授、日本注册建筑师,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地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长崎县土质学会理事、日本法院选定翻译。
在日本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回国后,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以数字图像技术及虚拟仪器为技术核心,开发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的无损检查仪器,又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为关键技术,开发岀击音饰面墙检测仪、结构物加速度检测仪及锤击感应仪、智能压路机等。
董新平,男,1970年5月出生,河南淇县人。
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工作于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于同济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郑州大学工作。
现承担郑州大学交通工程系《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
岀版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学进步奖4项。
李清富,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河南林州人。
198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1989年获郑州工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3 - 199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1995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交通系系主任,同时兼任全国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九三学社郑州大学主委,曾任第八、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省人民政府纠风办行风政风评议代表督察员、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王复明,男,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和水利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河南省杰岀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各类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河南省综合组拟聘专家名录

副教授 高级工程 总工程师 师 电气工程 教授 学院副院 长 教授级高 院长助理 工 高级工程 副经理 师 高级工程 董事长、 师 总经理 正研级高 工 教授级高 工 高级工程 师 教授/高 级工程师 台长 副总工程 师 总经理助 理 副院长
委员 委员 委员
31 李
清 男 汉
32 梁复兴 男 汉
33
冶金
44 郭
冶金、电 气、能源 利用 冶金建材 、电气自 动化 冶金、建 材、化工 冶金安全 钢铁冶金 机械、冶 金、有色 金属 安全工程 、冶金建 材 冶金工程 、炼钢 安全管理 、冶金、 安全培训 冶金工程 冶金技术 工艺及安 全生产 有色冶金 、安全管 理 冶金建材 、机械、 工业炉 冶金专业 冶金安全 技术 机械制造 机械工程
男 汉 1972.07
研究员级 副总经理 高工 研究员 室主任
39
郑昱
男 汉 1971.10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
委员
中铝郑州研究 院 河南省冶金研 41 谢 军 男 汉 1972.03 究所有限责任 公司 河南省冶金研 42 高 岩 男 汉 1978.5 究所有限责任 公司 河南省冶金研 43 许小菊 女 汉 1963.12 究所有限责任 公司 40 李长勇 男 汉 1962.8 河南省冶金研 明 男 汉 1953.12 究所有限责任 公司 中钢集团洛阳 1973.9 耐火材料研究 院有限公司 河南天泰工程 1967.5 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天泰工程 1972.8 技术有限公司 安阳钢铁有限 1966.3 公司 郑州华鑫安全 1962.4 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 洛玻集团洛阳 1967.05 玻璃股份有限 公司生产中心 安钢第二炼钢 1973.6 厂 安钢集团信阳 1972.9 钢铁有限责任 公司 济源职业技术 1976.05 学院 济源职业技术 学院 中铝河南铝业 有限公司
学员名额分配表

湖北
1
李纵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8级硕士生)
2
8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1
钟开炜(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8级硕士生)
2
82
中南大学
湖南
1
1
鲁凡磊(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硕士生)
3
83
湖南大学
湖南
1
温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生)
3
31
天津大学
天津
1
1
王晓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生)
3
32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于继鹏(中医学院中医药专业2016级本科生)
1
33
河北大学
河北
1
1
34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王露洋(土木与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2016级本科生)
1
35
山西大学
山西
1
1
36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1
四川
1
贺政凯(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
2
95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陈依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5级本科生)
1
96
贵州大学
贵州
1
唐小力(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2016级本科生)
吴明硕(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
3
97
云南大学
云南
1
1
98
西藏大学
西藏
1
1
99
西安交通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奥村运明,男,博士,1965年1月生,教授、日本注册建筑师,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地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长崎县土质学会理事、日本法院选定翻译。
在日本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回国后,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以数字图像技术及虚拟仪器为技术核心,开发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的无损检查仪器,又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为关键技术,开发出击音饰面墙检测仪、结构物加速度检测仪及锤击感应仪、智能压路机等。
董新平,男,1970年5月出生,河南淇县人。
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工作于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于同济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郑州大学工作。
现承担郑州大学交通工程系《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
出版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学进步奖4项。
李清富,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河南林州人。
198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1989年获郑州工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1995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交通系系主任,同时兼任全国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九三学社郑州大学主委,曾任第八、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省人民政府纠风办行风政风评议代表督察员、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王复明,男,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和水利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各类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等。
获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郑州市青年科技专家、郑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以及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河南省优秀社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1987年6月毕业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7年至今在郑州大学(原郑州工学院)任教。
1991年3月-1993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参加美国战略性公路研究计划(SHRP)。
1996年负责组建河南省道路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
2008年负责组建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维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2001年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快速修复。
王复明教授留美回国十七年来,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到我国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堤防、大坝等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检测与快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解决了工程安全领域多项技术难题,成果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王复明教授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12项、重点工程科技项目60余项。
1990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功臣、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获全国优秀留学人员成就奖,2005年获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2008年被评为“中原学者”,其带领的工程安全学术团队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2009年被评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水利工程学科组成员。
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主要获奖成果:1998年《高等级公路无损检测与CAE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高等级公路无损检测与CAE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落锤式弯沉仪及探地雷达应用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隧道安全监控与快速维修技术》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沥青路面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的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王俊林,男,1963.8,教授,河南项城,“九三学社社员”,1981至1985年郑州工学院水利系本科学习。
1985至1988年江苏省连云港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工作,1989至1991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读硕士研究生,1991至今郑州大学工作,2004至2009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5至2008年挂职任周口市建委副主任,任水环学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
1985年以来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专业设计、科研和教学工作。
具有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和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河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获省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市级一等奖三项,郑州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二等奖,多次获河南省建设科技管理、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先进个人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两篇,国家一级学报三篇,核心期刊20余篇。
参编教材多部,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学术讨论会。
王鹏,女,河南洛阳人,出生于1973年,副教授,博士就读于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主要致力于路面结构检测与材料的研究。
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之一,主持完成了横向课题“稳定土压实质量控制研究”,该项目于通过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完成的横向课题“路基压实质量快速检测评价技术”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还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了《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落锤式弯沉仪及探地雷达应用技术》和《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性能研究》等项目的研究,曾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
先后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公路交通科技》、《GSP》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编写了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公路工程现场检测新技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信息网络化技术》等著作。
王运生,男,1963年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6年从黄委会设计研究院调动到郑州大学,长期从事基础工程质量无损检测与监测技术等方面研究,以及相关方面软件设计和智能仪器研发。
获得黄委会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合作出版《土木工程质量无损检测技术》一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 182-2009)主要起草人之一。
取得软件著作权证书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两项。
王志荣,男,1963年5月13日出生,浙江嘉善县人。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
主持与参加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创新基金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等10余项。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2篇,Ei收录5篇,英文论文5篇;出版专著三部及统编教材一部。
本人于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在河南省密县职业教育专科学校任教2年,于1992年考入郑州工业大学, 就读实验力学专业,1995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成绩优秀,免试进入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及结构工程系,199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作为“引进人才”留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及结构工程系校工作。
于1999年12月由助教转为讲师,于2003年被评为副教授。
2004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2006年作为“校聘教授”到郑州大学工作。
现为国际桥梁及结构协会(IABSE)会员。
自1999年留校后,参加了芜湖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二桥的建设,做施工监测监控工作;随后参加了三峡移民区内三座桥梁的施工监控工作,南部嘉陵江大桥的维修加固工程监理并任组长,宜宾小南门大桥的修复工程监理并任组长,成都市清水河大桥的三峡机组大件运输临时加固工程监理并任组长,及一座柔式吊桥承载力评估和一座杂交体系斜拉桥的索力测试。
2005年在贵州参加一座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工作,任现场负责人。
2008年主持郑西客运专线跨310国道拱桥拱肋混凝土密室性检测,2009年主持京沪高铁跨淮河特大桥拱桥拱肋混凝土密室性检测,2009年至2010年主持石武客专河南段数座连续梁孔道摩阻测试。
2010年主持南阳丹江口水库景区两座吊桥的荷载试验与评价。
徐建国,教授,博士,岩土工程与交通工程学科硕士生指导教师。
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有:《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抗震》、《路面力学》、《结构动力学》、《水工结构抗震分析》等。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静动力分析与反演、工程结构抗震减灾与振动控制等。
近年来,主持“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成果8项,其中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合作出版教材著作2部。
在《水利学报》、《土木工程学报》、《工程力学》、《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3篇论文分别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
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3名,其中1名已顺利毕业,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同行专家好评。
乐金朝,男,教授,河南信阳人,1965年2月生。
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兰州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3月获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1月至1991年8月在郑州工学院数理力学系任教。
1995年1月至今在郑州工学院、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工作。
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5年被评为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日本九州工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
本人主要从事工程力学、岩土工程及公路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工作。
先后承担完成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及横向课题20余项,参加完成的四项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进步奖。
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20多篇。
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2004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