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简介
秦始皇,即嬴政。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统一战争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他也因其暴政和残忍而备受争议。
秦始皇出生在战国时代,是秦国的儿子。
他在秦国苦学了多年,得到了很好的教育。
在他逐渐成长为成年人时,他目睹了战争和混乱,决心消除这些混乱,统一全国。
公元前221年,他成功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货币、法律和文字,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官僚系统。
他还开凿了一条贯穿中国北部的运河,促进了经济发展。
他实行均田制,使得土地更为公平分配。
然而,秦始皇也有一些非常有争议的政策,例如焚书坑儒。
为了消除异见,他下令焚毁所有的书籍,只留下有用的书籍,加上严厉的措施限制了人民的自由。
他还下令建立兵马俑,把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到这些工程中,导致了很多人的残酷死亡。
这些残忍的措施和决定,让秦始皇在后来的历史上一直被记载为暴君。
尽管秦始皇在统一国家和推进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的政策和措施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
他的死后,秦朝很快便瓦解了,但他带来的影响却一直持续至今。
他的统一和改革为中国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残酷政策同样需要我们警惕和反思。
总的来说,秦始皇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
他的统一和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他也因其残忍政策而备受诟病。
对于秦始皇,我们需要用一种既有批判性又不失客观的态度来认识他,从历史中探索并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本文将从嬴政的生平、政治理念、经济和文化措施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位传奇皇帝的一生。
一、生平简介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他在年幼时便被送往赵国作为质子,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理念嬴政的政治理念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君主专制。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中央政权,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设立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等,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经济和文化措施在经济方面,嬴政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他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以加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交流。
此外,他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打击盗贼和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在文化方面,嬴政实行了焚书坑儒等措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使得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同时,他也大力支持法家思想的发展,推广法家学派的学术成果。
四、历史影响嬴政的统一六国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状态,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等措施,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最后,他推广的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然而,嬴政的统治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
他实行的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专制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残酷和霸道。
同时,他也因为焚书坑儒等文化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对文化的摧残。
五、结论总的来说,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人物介绍2 秦始皇

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
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22岁时正式登基,“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秦朝。
定都咸阳。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是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者,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统一中国后,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他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
秦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废封国,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车同轨,道同距,大大便利国内交通;焚书坑儒,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长城长期成为国界;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
但总体来说,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
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去图书馆查阅图书,与同学合作,向关学科老师咨询等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了从诸多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更让我收获颇多的是我对秦始皇这一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

中国历史人物大全中国历史悠久,众多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人物或英明神武,或文风俊逸,或仁义礼智,都为中国历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
1. 嬴政(秦始皇)。
嬴政,即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
他统一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新纪元。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孔子。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者爱人”、“礼之本在于忠”等伟大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成为中国古代的一座精神丰碑。
3. 刘邦。
刘邦,中国西汉的开国皇帝,开创了西汉王朝,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秦朝统治。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田制”、“郡县制”等,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玄奘。
玄奘,唐代著名的高僧、学者,他赴印度求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还撰写了大量的佛经翻译著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5. 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修筑水利工程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以上介绍的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他们或英明神武,或文风俊逸,或仁义礼智,都为中国历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传承他们的精神,共同书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历史人物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帝王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帝王,他首次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为后世奠定了许多基础。
他就是秦始皇,名嬴政。
秦始皇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皇帝”的统治者。
他的故事充满了雄心壮志、伟大成就以及复杂的争议。
少年即位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1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嬴政继位成为秦王。
由于年幼,国家大事由相国吕不韦代为处理。
然而,年轻的嬴政很快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决心。
他逐步掌握实权,开始实行改革,整顿内政,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嬴政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他依靠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效的行政体系,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公元前221年,嬴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
创立皇帝制度统一中国后,嬴政认为自己功高盖世,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自称“皇帝”,史称“秦始皇”。
他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再下设若干县,直接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治理。
这一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的封建王朝提供了范本。
秦始皇的改革与建设秦始皇不仅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和文化上也进行了许多重要建设。
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使全国各地的交流更加便利和高效。
他下令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他还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运河,促进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焚书坑儒与严刑峻法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充满了残酷和严苛。
他为加强思想控制,下令焚烧除了医药、卜筮、农书以外的所有书籍,史称“焚书坑儒”。
他采用严刑峻法,建立了极为残酷的法律制度,对反抗者毫不留情。
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他的统治,但也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神秘的陵墓与不朽的传说秦始皇对长生不老有着极大的渴望,他多次派遣方士寻找不老药,甚至在各地修建宫殿和行宫。
为了死后仍能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他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陵墓内有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军阵,令人叹为观止。
人物小传-秦始皇

人物小传-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并建立起一个强大中央集权国家的皇帝。
他是秦国的国君,也是秦朝的创始人。
秦始皇出身自秦国强族嬴氏,他在位时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天赋和军事才能。
他在秦国内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起了统一的大秦帝国。
他将自己封为“秦始皇”,决定以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和政策。
为了统一文字,他颁布了统一文字的法令,使得小篆得以通行全国;他还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便于贸易和国家统一的管理;同时,他大力推行农业、工业和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秦始皇也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闻名。
他进行了多次战争,平定了内乱和外患。
最显著的是他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固边防,保护国家的疆土免受外敌的入侵。
他还进行了多次巡游和巡查,以展示他的统治权威和军事实力。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有一些争议和负面影响。
他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制度,对统治者和平民实施了高压统治。
他烧毁了历史书籍,禁止私藏图书,以期掌握历史的控制权。
他还下令推行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派,限制知识流通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统一政权也不久维持,引发了农民起义和各地叛乱。
然而,秦始皇的统一政权为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推行的改革政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后来的统治者和王朝提供了借鉴。
秦始皇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才能,勇于面对挑战和改革。
领导者应当以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为中心,实行公正的治理和改革,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同时,一个伟大的领导者也需要尊重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保护历史的记忆和学术的发展,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历史人物作文素材秦始皇

历史人物作文素材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 259 年—前 210 年),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祖龙,也有吕政一说。
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
前 247 年,13 岁时即王位。
前 238 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
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前210 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始皇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嬴政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要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非嬴政莫属
秦始皇,原名嬴政,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之一。
他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时继承父亲的王位,22岁开始统治秦国。
秦始皇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腕,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他在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了强大的官僚体系,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官员任免制度和严格的调兵制度,以确保中央政府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帝国。
此外,他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标准化制度,以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
在文化方面,秦始皇主张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废除六国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推广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历史,这对于促进统一国家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他实行了焚书坑儒政策,对于异端的儒家思想,采取了极端的手段,导致儒生对他的态度更加恶劣。
在军事方面,秦始皇一生南征北战,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局面。
他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
和车轨,使全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和交通系统。
他在位期间,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等大型工程,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军事征服和文化统一,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国统一六国的因素有哪些?
1、根本原因: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 2、社会基础:
联系加强
3、人民要求: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4、秦国自身:商鞅变法最彻底,实力最强 5、秦王嬴政: 雄才大略,正确的统一方略(经过)
2、秦统一六国的经过
咸阳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残酷的刑法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死刑有戮(先 刑辱、后斩首)、弃市(杀之于市)、磔(裂其肢体而杀 之)、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族(全家处死)、 夷三族、枭首(砍头)、车裂、腰斩、剖腹、凿颠、抽助、 镬烹、阬(活埋)、绞、戮尸等。肉刑有黥(又称墨刑, 在脸颊上刺字涂墨)、劓(割鼻)、刖(断足)、宫(又 称腐刑)等。徒刑有城旦舂(罚作筑城、舂米等劳役)、 鬼薪(服为宗庙取薪的劳役)、白粲(服为祠祀择米等劳 役)、隶臣妾(罚在官府土地、手工业作坊服劳役,或在 官府服杂役)、司寇(罚往边地戍守防敌)、候(罚往边 地充当斥候)等。此外,还有笞刑、髠刑(断长发为短 发)、耐刑(又称完刑,剃掉鬓毛和胡须)、迁刑(近似 后代的流刑)、收录(又称籍没,将其妻子没为官奴婢)、 连坐(一家犯法,邻里要牵连受罚),等等。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经济方面: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1.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2.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 3.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齐 燕楚韩赵魏军来自方面: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征百越,设置四郡
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一
秦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方面
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封建社 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
政治方面: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 绝对权威。 确定皇帝称号,皇权至高无上
在中央 “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关系 当中,即中央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 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的统一和安全。 在地方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 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 书,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文化浩劫。焚书的目的是加 强思想统治,巩固帝业,但结果适得其反,两个“不读 书”的人把“焚书”的王朝给推翻了。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具有什 么影响?
积极方面:
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②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汉朝:前202年-220年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唐朝:618年-907年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明朝:1368年-1644年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燕 赵 魏 韩 楚 齐
秦
•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 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 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 材料二:今以众地者,公作(为公田劳作) 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 力也 。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田租 在秦以前是按土地亩数征收的,秦朝建立后“舍地而税 人,地数未盈,其数必备”(《通典· 食货》),不论实 际土地有多少,一律按官府掌握的每人应有土地的亩数 征收,即使没有那么多的土地,也要按此数目征税。田 租率为“什一之税”(荀悦《汉纪》)。什一之税应交 10石。口赋是计口出钱,具体钱数已无资料可考。但汉 朝的口赋为120钱(《汉书· 高帝纪》注引如淳曰),秦 朝的口赋当不少于此数。如果以每人每年缴纳口赋120 钱计算,则五口之家需纳600钱。当时粮价约为“石三 十钱”600钱折合20石谷,其数额是田租的两倍。杂赋 是各色名目的临时征派。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 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泰半之赋 )
消极方面:
①大大加强了皇帝专制,削弱地方权力。 ②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③后期阻碍资本主义因素成长
繁重的徭役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到官 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有 爵的人可提前到56岁止役)。徭役分为三种:一是“更 卒”,每年一次,在本县、本郡服役一个月;二是“正 卒”,一生一次,期限一年,主要是在本县本郡参加军 事训练和维持地方治安;三是“戍卒”,也是一生一次, 期限一年,或屯戍京师,或戍守边疆。但是,秦朝官府 往往突破法律的规定,超额征发徭役。据估计,当时全 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 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 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占 到总人口的15%。当时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人, 有时男子不够征调,还役及妇女,形成“丁男披甲,丁 女转输”(《汉书· 刑法志》)的局面。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和东汉、 蜀魏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 北宋和南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
材料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 生产工具进步,封建土地所有制建 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 材料三: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 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说明:秦的统一,有何历史因素?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 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 称嬴政是“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 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 秦始皇个人素质:爱惜人才
秦 的 最 终 版 图
疆域范围 新增四郡 长城起止
黄河并阴山至辽东
临 洮 、 羌 中
海 暨 朝 鲜
闽中郡
桂林郡
灵渠 南海、北向户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有利 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焚 书 坑
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