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
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三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字一: 某人不小心右手碰到仙人掌上,右手立刻 缩回。 随后很快又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文字二: 吃完饭后半小时,血糖升高,过一段时间后,随着 胰岛素的作用,血糖浓度回落到正常水平。另外,又 如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几乎可 以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
分析讨论:从上面两段文字,你可以判断出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请完成下面表格
2013-4-4
Copyright©Jiangyong
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温度感受器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 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呼吸、排尿、排便
思考:
既然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恒定的,
即产热等于散热,那么当人突然到一个寒 冷的环境中或一个炎热环境中时,体温会 如何变化?机体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调节呢? 试着从产热和散热的角度去分析。
分析: 突然到一个寒冷环境中,温差增大,散热增多,
而机体产热还没有变化,这时体温降低,为了保持 体温的稳定,机体做出反应,增加产热同时减少散 热。因为热量的来源重要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 以分解会加快,既新陈代谢加快。同时毛细血管的 散热也会减少。而突然到了一个炎热环境时,由于 热传逑减弱,散热减少,这时产热没有变化,产热 大于散热,机体温度升高,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 机体会做出增加散热减少产热的反应。那么到底是 怎么实现这些过程的呢?那么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 的调节过程。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 起体温升高. (中暑)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 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 误的(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二章 第3节

(5)从图示中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二者是 ________发挥作用的,这样才能维持内环境 的稳态。 【解析】 (1)由图可知,A物质是由垂体释
放作用于肾小管,调节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由此可断定A为抗利尿激素。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要途径:汗液蒸发,
(4)调节过程 低于 ①寒冷→体温______正常体温→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________)→传出神 ______减少 散热 经→效应器 →体温正常。 产热 ______增多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于 ②炎热→体温________正常体温→温觉感受 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散热 器:_______增加→体温正常。 神经—体液调节 (5)调节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盐平衡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___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
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
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体温调节中的反 射活动均为非条件反射。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时表现
为协同作用。
特别提醒 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
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在炎热环境下,
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
过程使手迅速缩回,属于神经调节 C.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
→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第三节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电阻测量

要点: 1、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2、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选择: 3、连接实物图:
题型二: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滑动变 阻器的选择和连接、分压和限流电路的选择
有一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5Ω,允许最大功率为 1.25W,现欲比较精确的测定其阻值。除待测电阻外, 备用器材及规格如下: ⑴电压表(0~3V~15V)3V量程内阻约为3kΩ;15V 量程内阻为15 kΩ; ⑵电流表(0~0.6A~3A)0.6A量程内阻为1Ω;3A 量程内阻为0.25Ω; ⑶滑动变阻器(20Ω,1A); ⑷滑动变阻器(2kΩ,1.5A); ⑸蓄电池组(6V,内阻不计); ⑹电键、导线。
(2)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 选用滑动变阻器分压连接方式: (1)若采用限流电路,电路中的最小 电流仍超过用 电器的 额定电流时; (2)当用电器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值,且 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 实验数据)时; (3)要求某部分电路的电压 从零开始可连续变化时.
(如图4所示)。
(2)当 RX远小于RV 时,电流表外接;当临界阻值 时,采用电流表的外接;当采用电流 表外接时,电阻的测量值小于 真实值,即 (如图2所示)。
3.滑动变阻器有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两种选择. 控制电路的安全及偶然误差:
(1)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一般情况或没有特别说明 的情况下, 由于限流电路能耗较小,结构连接简单, 应优先考虑限流连接方式。 限流接法适合测量小电阻或与变阻 器总电阻相比差不多或还小, (如图3所示)。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
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用电 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I,利用部分电 路欧姆定律可以算出电阻的阻值R
U R I
一. 伏安法测电阻基本原理 1. 基本原理: 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 , 只要测出元件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即 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该元件的阻值。 2. 测量电路的系统误差控制: (1)当 RX >>RA 时,电流表内接;当临 界阻值 时,采用电流表的内接; 当采用电流表内接时,电阻测量值大于真实 值,即 (如图1所示)。
第二章 第3节 第2课时 能量守恒定律

(2)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
(3)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1)以水面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则运动员在跳台上 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 Ep=mgh=5 000 J。 (2)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 v0=5 m/s,则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 为 Ek=12mv02=625 J。 (3)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运动员的机 械能守恒,则 mgh+12mv02=12mv2,即 v=15 m/s。 答案:(1)5 000 J (2)625 J (3)15 m/s
直的过程中
()
A.b 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a 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C.a 球和 b 球的总机械能守恒
D.a 球和 b 球的总机械能不守恒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a、b 两球组成的系统中,只存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 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选项 C 正确,D 错误。其 中 a 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机械能增加,轻杆对 a 球做正功;b 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总的机械能减 少,轻杆对 b 球做负功,选项 A、B 正确。 答案:ABC
(2)A 物体落地后,B 物体由于惯性将继续沿斜面向上运动,
则 B 物体在斜面上到达的最高点离地的高度为多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1)撤去手后,A、B 两物体同时运动,并且速率相等,
由于两物体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故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设 A 物体将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 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mghsin θ=12(m+m)v2
解得 v= gh1-sin θ。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正常体温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 上图是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 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5、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热的结构发 、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 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热增多、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6、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
产热减少、 产热减少、散热增多
7、人体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分为什么? 、人体对温度敏感的感受器分为什么?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 8、体温调节中枢在哪? 、体温调节中枢在哪?
2、激素调节 、
内分泌 器官 或细胞)分泌的________ 器官( 由_____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 化学物质 通过____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通过 体液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基本调节机制是________。 基本调节机制是 反馈调节 。 激素调节是________的主要内容。 激素调节是 体液调节 的主要内容。 的主要内容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高于 正常体温 体温低于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 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实例二: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单位 肾小管
饮水不足、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细 胞 (-)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激素、CO2、H+、 激素、CO2、H+、组织胺 1、起调节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起调节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化学物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化学物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体液 传递方式:________, 2、传递方式:________,主要指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3、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 体液调节 _________
第二章第三节隐函数2-3

y
v2t
1 2
gt 2
若参数方程
x y
(t)确定 (t)
y与x间的函数关系,.
称此为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
上例中消去式中的参数t,得到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
v2 v2
x
g 2v 2
x2
问题: 消参困难或无法消参如何求导?
SD
在方程
x y
(t)中, (t)
例 y sin x, y ln x 1 x2 等
F(x, y) 0
y f (x) 隐函数的显化
例 由方程 x y3 1 0 可显化出函数 y 3 1 x
问题:隐函数不易显化或不能显化如何求导?
SD
隐函数求导法则:
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直接对方程两边求导.
例 求由方程y5 + 3x2y + 5x4 + x = 1所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
解 所求切线方程为
3 2x 2
3y 1
16 9
即 3x 4y 8 3 0
SD
说明:
1) 对幂指函数 y uv 可用对数求导法求导 :
注意:
ln y v ln u
1 y vln u uv
y
u
y uv ( vln u uv ) u
y uv ln u v vuv1 u
y
x
y y(ln x 1) x x (ln x 1)
SD
例 设 y xsin x ( x 0), 求y
解 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ln y sin x ln x
第二章 第3节 第1课时 大气压的大小

三、计算题(10分) 20.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厘米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 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 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 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18牛。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为10厘米。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3.(3分)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 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D )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B.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 4.(6分)如图所示,(a)将杯中装满水,(b)用硬纸片把杯口盖 不会掉下来 严,(c)用手按住纸片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_ _,杯 子里的水_不会流出来_,这表明_ 大气有向上的压强 _。如果 不会掉下来 将杯口转到(d)、(e)所示的位置,纸片_ _,杯子里的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水_ 不会流出来 _,说明大气_ _。
C.用吸管吸饮料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7.(3分)下面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C ) A.用离心式抽水机把深井中的水抽上来 B.在茶壶盖上做了一个小孔 C.帕斯卡用几杯水就撑裂了木桶 D.吸盘吸玻璃
8.(3分)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D )
A
B
C
D
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 9.(4分)著名的_ 马德堡半球 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 760 _毫米水银柱=_1.01×105 _帕,在同一 在,标准大气压=_ 地区,海拔500米处的大气压比海拔1000米处的大气压要__ 大。
第二章 第三节 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

第三节小麦籽粒的形态结构一、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Kernels)小麦籽粒的形态如图1-2-1所示,因为小麦的穗轴韧而不脆,脱粒时颖果很容易与颖分离,所以收获所得的小麦籽粒是不带颖的裸粒(颖果)。
小麦籽粒的顶端生长着茸毛(称麦毛),下端为麦胚,胚的长度约为籽粒长度的1/4~1/3。
在有胚的一面称为麦粒的背面,与之相对的一面称为腹面。
麦粒的背部隆起呈半圆形,腹面凹陷,有一沟槽称为腹沟。
腹沟的两侧部分称为颊,两颊不对称。
麦皮图1-2-1小麦籽粒的结构示意图小麦籽粒的形态特征包括籽粒形状、粒色、整齐度、饱满度、透明度等。
这些形态指标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商品价值,而且与加工品质、营养品质关系密切。
1.形状小麦籽粒的长度一般为4~10毫米,随品种和在小穗上着生的位置有所不同。
籽粒形状是小麦的品种特性,有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和圆形等,以长圆形和卵圆形为多,其腰部断面形状都呈心脏形。
圆形籽粒的长宽相似;椭圆形籽粒中部宽,两端小而尖。
与其它谷物相比,小麦籽粒形态特征最显著特点的是具有腹沟。
腹沟的深浅及沟底宽度随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腹沟面积占麦皮总面积的15%~25%。
小麦腹沟的形状和深浅是衡量籽粒形状优劣的重要指标:腹沟开裂型的品种,麦皮面积和质量占籽粒的比例相对较大,出粉率低;而腹沟闭合型的品种,籽粒的皮层面积和重量占籽粒的比例相对较小,且能较好地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染,有利于抗穗发芽和延长贮藏期,在磨粉过程中也可使润麦均匀,受力平衡,方便研磨。
因此,就籽粒形状而言,在小麦育种中,以选择近圆形且腹沟较浅的籽粒为优。
2.粒色小麦籽粒的颜色有红色、琥珀色、白色、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等。
最近几年,我国育种家还培育出黑色、蓝色等彩色小麦新品种。
小麦籽粒颜色的深浅不同,主要由于种皮色素层细胞所含色素不同的缘故,也受气候条件、收获季节以及胚乳结构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籍
《光波导模式理论》作者:马春生 刘式墉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者:张克 潜 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现代通信光电子学》作者:Yariv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波导 结构 的不 完整 性
波导模 式之间 的相互 耦合
导模在传输中激 发其他的导模和 辐射模,功率转 移到激发的模式
信号的 失真和 功率的 损耗
邻 近 波 导
波导中导模的倏逝场要相互作用而产生耦合
波导间模式的功率相互转移
2.4.1 模式耦合
4、耦合模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耦合模方程 5、分类: 导波模 之间的 耦合 导模和 辐射模 之间的 耦合
Ppert (r , t ) ε (ys ) ( x)dx y
As( ) 代表沿-z方向传播的波
() s
代表沿z方向传播的波
As( )、As(+) 分别为两个方向第s阶模式波的振幅函数。
2.4.2 耦合模方程
耦合模理论的基本结果
后向波 前向波
dAs( ) i (t s z ) dAs( ) i (t s z ) i 2 e e c.c. dz dz 2 t 2
§ 2.4 耦合模理论
2.4.1 模式耦合 2.4.2 耦合模方程
2.4.1 模式耦合
1.理想波导:波导在结构没有任何缺陷,组 成它的各层介质都是绝对均匀的,介质的 分界面都是绝对光滑的 2.模式耦合的定义:导波模在传播过程中, 一部分功率将会转换到辐射模或其他导波 模中
2.4.1 模式耦合
3. 产生原因:
Xy:电场矢量的偏振方向 mn:模式序号,场量在x和y轴方向出现场量极大值的个数。
2.3.1马卡梯里(Marcatili)近似 4、模式特点 ① 所有区域中的场量沿z轴方向的相位常数 相同,以β表示
意味着所有各区域中的波以相同的速度沿z轴方向传播,从 而保证在z轴方向各点的电磁场边界条件总可以满足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2.4 耦合模理论
教学目标 掌握: 条形光波导的研究方法以及模式特点 条形光波导与平板光波导之间的关系 模式耦合的定义以及分类 简易耦合方程的形式
了解:耦合模方程的推导过程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1、条形光波导的结构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条形光波导的应用
n3
WA WB
n4
n1
n2
x
a
b
平板波导变换
(a)x方向受约束的波导
(b)y方向受约束的波导
2.3.3 平板波导变换 所谓马卡梯里近似分析,实际上是把条形介
质波导分解为两个介质平板波导。
马卡梯里近似分析得到的条形介质波导模式
本征值方程实际上是由两个独立的介质平板
波导TE模和TM模的模式本征方程组成的
② 在波导横截面内,中心区域中的场量沿 xy轴方向呈驻波分布
在周围的四个区域中场量在与带条界相垂直的方向呈指数 衰减分布,而在与界面平行的方向呈驻波分布,分布函 数与中心区域中的场量一致,以保证电磁场边界条件得 以满足
2.3.2 E
y mn
模式分析
2.3.3 平板波导变换
y
y
x
n5 n1
XA XB
2 2 2
对于y分量,有
2 E y (r )
2 Ey t 2
2 2 Ppert (r , t ) (2.4.4) y t
2.4.2 耦合模方程
耦合模理论的基本结果
后向波 前向波
dAs( ) i (t s z ) dAs( ) i (t s z ) i 2 e e c.c. dz dz 2 t 2
3、模式 ①弱导近似:中心区域折射率最大,实际的光波导中有 (n1-ni)/n1远远小于1 ② 弱导近似条件下,可以证明,波导中导波模式的场 量的纵向分量比横向分量要小得多,故可以引进 TEM近似(HzEz均为零)
x Emn 模式(似TE模) 横向分量以Ey Hx为主的
y 横向分量以Hy Ex为主的 Emn 模式 (似TM模式)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2、研究方法 ① 磁壁法:近似认为带条表面是磁壁,这 些面上磁场的切线分量为零,进而求得 带条内的电磁场解和特征参数 ② 马卡梯里方法
§2.3 条形波导的波动方程分析
2.3.1马卡梯里(Marcatili)近似
y
x
2.3.1马卡梯里(Marcatili)近似
Ppert (r , t ) ε (ys ) ( x)dx y
耦合 问题
微扰 问题
微扰的具体表达式
问题的 具体解
2.4.2 耦合模方程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推导可得(2.4.1)
da1 j 01a1 K12 a1 dz da2 j 02 a1 K 21a2 dz
P (r , t ) P0 (r , t ) Ppert (r , t )
P0 (r , t ) (r ) 0 E (r , t )
代表未受微扰的波导中由E(r,t )感生的极化强度
2.4.2 耦合模方程
E r, t) ( E (r , t )- (r ) 2 Ppert (r , t )(2.4.2) 2 t t
同向 耦合 反向 耦合
光耦合器、Y分支器、M-Z干 涉仪 光纤Bragg衍射光栅、分布反 馈式半导体激光器中的布拉格 反射部分
棱镜-波导耦合
2.4.1 模式耦合
2.4.2 耦合模方程
采用A.Yariv的理论,将耦合系统看作一个受到某种
微扰的理想波导,介质光波导中的波动方程可以写
成以下形式:
2 E r, t) ( 2 2 E (r , t ) 0 2 P (r , t ) 2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