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游戏概述教案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
在保证游戏愉悦性的前提下,使游戏真正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满足幼儿多样化的游戏需要
作为教师,应不断观察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种类的需要,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游戏。

;
五、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作用
(一)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的一般流程
【交流讨论】
1、游戏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做哪些准备
2、请结合教材31页的案例,请你说说教师为组织游戏做了哪些准备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为幼儿提供预先的经验
3、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就游戏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二)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1. 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首先,教师应创设标识性游戏环境,营造有序的游戏环境。

第二,教师要把握材料投放的尺度,以吸引幼儿持续地参与游戏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应善于“变废为宝”,能够挖掘材料的多元价值。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游戏 的分类与发展;了解幼儿园游戏
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理解与掌 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能力目标
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学习的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指导 游戏的实践能力。
素质目标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 园 游戏 的基本理论
在20世纪初期,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敦尔 克提出游戏成熟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 应环境,寻求自由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游戏复演论,认 为游戏是个体呈现祖先的动作,习惯和 活动,是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 进化的各个阶段。
(1)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复演人类祖先的 活动,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 阶段。
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游戏的本质特 征是什么?
二、游 戏 的 特 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三、游戏的基本结构
在理论上,游戏是一种系统,作为 系统就存在着结构。这里所谈结构, 是指游戏的构成要素,即游戏所共 有的一些因素或成份。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 “嬉戏”、“玩 耍”极为相似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 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 “play”和 “game”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 则的游戏。
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 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 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这种角色是建立在“关系之上”的一种表 征方式,主要心理活动是交往及其行为方式。 3、造型性角色
这种角色的基本作用是表演,或创造性塑造。

第一章-游戏导论

第一章-游戏导论

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 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 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 界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 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 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 围世界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 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郑 健成主编2008)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自愿的、主动的一种 活动,是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 义的活动。(阎水金)
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 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 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1、社会性 2、虚构性
3、兴趣性
4、愉悦性
5、具体性
6、自主性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
1)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①表情特征
②动作特征
③角色扮演特征
④语言特征 ⑤材料特征
表情特征
非游戏的表情特征
游戏的表情特征
愤 怒

厌 烦 无 聊
茫 然 发 呆
专 注 认 真
平 和 轻 松
微 笑
嬉 笑
夸 张 变 形
大 笑
2.游戏的本质学说
(1)早期传统游戏理论 (古典游戏理论) —— 一战之前
(2)现代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预演说 4、复演说
◆ 当代的游戏理论 1、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论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本质与特征)一、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历程(一般演变趋势):儿童游戏本质观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由生物性到社会性。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其意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而来,而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十分相似。

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是轻松自在。

英文中的游戏“play”作为名词所指向的行为特征是:不要求沉重的工作;使人愉快和满足。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在大约19 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上升到自觉的本质化阶段。

表现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发泄。

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

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游戏成熟说,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生物性本质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和游戏理论的研究。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贡献:游戏的本能论及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

局限性:它尽管强调了游戏是人在童年的重要活动,却仍然不能改变人们对儿童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态度。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考点二 幼儿游戏的特点 • 考点三 幼儿游戏的功能 • 考点四 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
考点与解析
•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长期以来都未达成定论, 不同的研究根据不同 的理论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了分类, 因而, 出现了各种各 样的游戏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 ( 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 双脚并拢 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 ; 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 角色 ( 扮演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小白兔、 卡通人物等) 。
•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 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 爸爸、 妈妈、 医生、 司机、 营业员、 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 乐于扮演的角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考点一 幼儿游戏的类型
• ( 三) 结构性游戏 •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 是指儿童运用积木、 积塑、
金属材料、 泥、 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 从而创造性地反映 现实生活的游戏。 这类游戏有 3 个基本特点: • ①以造型为基本活动, 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 如搭 一座公园的大门、 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 • ②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 如门楼、 飞机、 坦克、 卡通形象等。 • ③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 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 1 5 岁左右, 儿童开 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 儿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 主题不明, 成果简单、 粗略、 轮廓化;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2)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2)

《幼儿园游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幼儿园游戏》课程编号:0513241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掌握游戏的本质特征,懂得游戏在教育教学和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课程内容:第一章游戏概论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特征和功能2、游戏理论3、幼儿游戏的发展。

4、游戏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幼儿园游戏的特征和功能教学难点与关键:幼儿园游戏的概念、早期理论及代表人物知识拓展要求:能掌握幼儿游戏的本质和内涵以及其特点和分类第二章游戏的分类及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游戏的分类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3、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要点。

教学重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游戏的分类知识拓展要求:了解自主性游戏第三章角色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角色游戏概述2、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角色游戏的特点及结构、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知识拓展要求:理解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第四章表演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表演游戏概述2、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表演游戏的设计知识拓展要求: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区别第五章结构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结构游戏概述2、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教学重点: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各年龄阶段游戏特点与指导要点及方案设计知识拓展要求:幼儿结构游戏的发展阶段第六章规则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规则游戏概述2、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3、规则游戏的编制。

教学重点: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教学难点与关键:规则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知识拓展要求:规则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第七章亲子游戏本章教学主要内容:1、亲子游戏概述2、家庭亲子游戏3、幼儿园亲子游戏。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游戏概述

五、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
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机 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美国奇尔摩还认为,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 内驱力。
六、成熟说 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博伊千介克反对生活预备说,他认为,游戏是儿童 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不是单纯的一种机能,而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表现。 如运动的目标不明确,冲动、好动,对周围环境有直接的激情。游戏不是本能, 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有三种欲望: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 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游戏的特点与童年 的情绪性、模仿性、易变性、幼稚性相近。由于有童年,才会有游戏。他的理论 是游戏动力理论的一种。 经典的游戏理论由于是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的生物 学色彩,有着明显的从先天的、本能的、生物学的标准看待儿童的游戏,否认游 戏的社会本质的缺陷;它们是主观思辩的产物,缺乏可靠的实验依据,没有真正揭 示游戏的本质。但是它们却或多或少地解释并说明了游戏这种人们司空见惯的却 又令人困惑、令人着迷的现象,虽然有许多缺点,但它们对后人的研究产生了巨 大影响,推动了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究竟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对游戏者意味着 什么是生物学所不能解释的,心理学逐渐在游戏研究中占着重要地位。
(3)接受性游戏 接受性游戏指通过听童话故事、看画册、听音乐等以理解为主的游戏, 在活动中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愉快地欣赏所见所闻的游戏。
(4)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指幼儿用积木、黏土等主动地进行创造并欣赏结果的游戏。 从2 岁开始,5 岁左右较多。如搭积木、折纸、玩沙、绘画、泥工等。
2. 根据认知发展水平分类(皮亚杰)
二、松弛说 德国的拉察鲁斯及裴茄克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 的一种方式。游戏产生于人们的劳动,游戏可以减轻人们劳动和学习上的疲劳。幼儿 在紧张的学习后,为娱乐而游戏。 松弛说反映了一个我们的日常经验,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当 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感到疲劳的时候,常常会通过娱乐去放松一下,以使身心得到调整。 在幼儿教育中,这个理论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动静交替、劳逸互补的有序结构中。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5. 成熟说(成熟理论、游戏欲望说)
倡导者:荷兰的博伊千介克。 观点:游戏是机体逐渐成熟的表现, 并随着机体的成熟,游戏将出现不同 的形式。
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 欲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 用习得的欲望。因为年幼才有游戏,而 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2. 关于游戏的独特解释
游戏=play+game+fu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定义: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所倡导的
游戏理论,由于这些理论在当时以至后来有着广泛和久远的 影响,在理论界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也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 论。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 在美国比较畅销的《幼儿的创造性活动》(2005年畅销书) 卡罗斯·费尔特、尼塔·鲍勃所著《现代美国幼儿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另外,有些人提出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游戏是一种行为倾向, 有内部动机,它发生在可描述、可再造的环境中,他是一种形式多 样,可以观察的行为。这种行为倾向包括五个方面因素:
谓独树一帜,他把游戏与认知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游戏纳 入认知心理学范畴。可以说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与认知发展 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皮 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意义的活动,而是认知水平的 表现形式而已,因此促使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 展。
一、游戏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二)现代游戏理论
现代游戏理论主要产生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后,包括精神分析学派和20世纪中叶的认知发展学派、苏联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以及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觉醒理论和元交 际理论等等,现代游戏理论不仅仅解释游戏为什么而存在, 而且也尝试定义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以及在某些情况 下指出游戏行为的前导条件,主要揭示了幼儿游戏内容和游 戏行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2. 关于游戏的独特解释
游戏=play+game+fu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定义: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所倡导的 游戏理论,由于这些理论在当时以至后来有着广泛和久远的 影响,在理论界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也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 论。 这些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统游戏理论主要 研究游戏产生的原因与结果。
一、游戏的含义
一、“游戏”的含义
▲ 提问和讨论:假如让大家给 “游戏”定义,你们怎么去解释?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有人说:“游戏像爱一样,无法描述。”爱情 是什么?像雾像雨又像风——解释其无法形容。 游戏充满了神秘,有多种多样的游戏定义,有 多种多样的游戏理论,每种理论都解释了游戏本质 的一部分,然而没有一种理论是完全的。它是以多 种姿态和多种形式出现的,它的结束又是那么微妙 ,难以捉摸,任何一种定义都将是部分的,让人觉 得不完全。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1) 游戏能实现现实中不能实 现的愿望
(2) 能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事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案例一
发泄的游戏
分析:杰姆在没有成人约束 的情况下,通过压、滚黏土 消除了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 虽然玩黏土的起源是自己不 愉快的体验,但在不断重复 这种体验的同时,也逐渐从 游戏中得到了快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2. 角色模仿的游戏理论
儿童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某个角色, 以“实现”其愿望。萨立还提出游戏的 结构,包括:角色、游戏行为、游戏材 料或玩具,以及游戏者之间的角色关系 等。在角色与活动的关系上,萨立认为 儿童自己扮演的角色,是连接其他方面 的中心,一切其他方面都决定于角色及 与之相联系的行动,游戏进行过程中儿 童之间的关系,也取决于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又称发 泄论或补偿说)。 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S.Freud,1856—1939)为代表的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 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力过剩说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 (F.Schiller)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力过剩说
观点: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 剩余的力量产生的。其主要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身 生存的能力,高等动物在为 了维持生存而耗费的精力之 外,尚有剩余精力,游戏便 成为了一种消耗剩余精力的 出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课外延伸
★早期游戏理论对现代游戏理论与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7个方面: (1)游戏使儿童改造现实,从而建立起关于世界的象征性表象。 (2)儿童的游戏在因人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阶段。 (3)现代游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假装”或不具有活动的“实义 性”。 (4)游戏有助于美感和创造性地发展。 (5)儿时的游戏能够对成年期严肃的、有用的活动进行练习,从 而掌握这些活动。 (6)在儿童的发展中,游戏具有一种“宣泄”作用。 (7)斯宾塞认为,游戏与神经系统的机制有关。
4. 复演说 倡导者:美国的霍尔。 观点:游戏消除原始本能。 19世纪末期,科学家发现人 类胚胎的发展经历了与人类进化 过程同样的一些阶段。例如,人 类胚胎具有与鱼鳃类似的生理结 构。这个发现导致了个体的发展 重现种族发展的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4. 复演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课外延伸 沙箱疗法
沙箱疗法,又称箱庭疗法。它的操作方法是:在一个房间里,放置一 个沙盘及各类沙具,沙盘要求内侧涂蓝色,因为蓝色可以对人的思维过程 和行为产生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冲击,也可代表碧水和蓝天, 沙具的种 类应尽可能丰富,以满足来访者的各种需求,治疗师会让来访者在这个房 间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这些沙具进行摆放,并同时对这一过程进行提问、 记录。这一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儿童的心理治疗上。 沙箱疗法是人心理活动投射的体验, 通过摆放沙箱内的沙具,塑造一个与他内在 状态相对应的心理世界。它的本质在于唤醒 人的无意识及躯体感觉,碰触里面最本源的 心理内容,能在培养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 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一)游戏的基本信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游戏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了,仅在70年代就有至少200篇以上关于游戏的学术性期刊文章 及几十本有关游戏研究的书籍出版。 《尔雅》曰:“游,戏也。”;“戏,谑也。”;“谑,戏 也。”《说文解字》中也分别解释了“游”、“戏”的原意。 无独有偶,印度梵文中kridati一词,即指风的拂动、水的流动、 也指动物、儿童、成人的游戏,还指人的跳跃、舞蹈。这是将 物的运动、动物的耍闹和人的游戏、体育活动、形体艺术联系 起来了。 “游戏”的字面意思即游乐嬉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课外延伸
★早期游戏理论的共同特征:
1.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人的本性中有哪些因素导致人的游戏 以及游戏的功用问题,不关注游戏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2. 都受到被称为当时的“时代精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 影响,都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的游戏,把儿童的游戏 生物学化; 3. 主要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 戏以及为什么游戏的原因; 4. 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2. 松弛消遣说
倡导者:德国的拉察鲁斯、裴茄克。 观点:游戏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与精力过剩说相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3. 预演说
倡导者:德国的格罗斯。 观点:游戏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拓展知识
席勒(1759年11月10日- 1805年5月9日),德国18世纪著 名诗人、作家、哲学家、历史学 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 表人物之一,是德国文学史上著 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 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 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3.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认知动力理论、游戏同化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Jean Piaget)是20世纪研究 儿童认知能力阶段性发展的主 要代表人物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3.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认知动力理论、游戏同化论) 在西方现代儿童游戏理论中,皮亚杰关于游戏的表述可 谓独树一帜,他把游戏与认知发展联系起来考虑,将游戏纳 入认知心理学范畴。可以说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与认知发展 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皮 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意义的活动,而是认知水平的 表现形式而已,因此促使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 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5. 成熟说(成熟理论、游戏欲望说)
倡导者:荷兰的博伊千介克。 观点:游戏是机体逐渐成熟的表现, 并随着机体的成熟,游戏将出现不同 的形式。
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 欲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 用习得的欲望。因为年幼才有游戏,而 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前 奏——冷清的理发店
孩子们为什么是这 种反应?理发店这 一角色游戏对这组 幼儿来讲,是不是 合适的选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前 奏——冷清的理发店
年龄尚小 去理发店的机会不多 可换成娃娃家游戏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1.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比如,一些幼童看到了一名工人从6米的高处 摔了下来,并受重伤,在进行现场急救后被救护车 送走。最初,许多幼儿因这件事受到了惊吓,产生 了心理上的困扰。于是,他们被安排参与了多次类 似意外事件(如:摔倒、受伤、救护等)的戏剧性 游戏。几周后,这类游戏进行的次数减少了,因为 孩子们已经不再受这一事件困扰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目前,给游戏定义时各说纷纭,虽然游 戏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概念,《牛津英语 辞典》中共列出了116条关于游戏的不同定义, 但是,人们还是在尝试给它定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等职业教育分社
一、“游戏”的含义
(二)游戏的不同定义 1.国外教育家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 在美国比较畅销的《幼儿的创造性活动》(2005年畅销书) 卡罗斯·费尔特、尼塔·鲍勃所著《现代美国幼儿教育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