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广西菜的特点

广西菜的特点

广西菜的特点
广西菜,也称为桂菜,具有以下特点:
1.天然生态、原汁原味:广西菜的主要特征是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注重天然生态。

在烹饪过程中,桂菜善于利用食材本身的营养成分和味道,力求保持其天然的口感和特色。

2.以稻食物为基础:广西稻食文化丰富,以大米为原料的菜品种类繁多,是广西菜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重要特征。

同时,广西菜兼收并蓄了其他地方菜肴的特长,以大米为基础,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菜品。

3.多民族融合的饮食文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桂菜受到各民族烹饪技艺和特色的影响,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饮食文化特征。

这种特征使得桂菜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

4.喜酸味:广西人喜好酸味,这一特点在桂菜中得到了体现。

广西菜的酸味主要来源于醋、酸豆角、酸笋等食材,这些食材在烹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地方特色明显:广西各地的菜品特色各异,如桂北的辣咸、桂东南的甜酸、滨海地区的咸鲜等,形成了多变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广西菜还受到相邻省份如广东、云南、湖南、贵州等地的菜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口味和风味。

综上所述,广西菜以其天然生态、原汁原味的特点为基础,以及稻食文化丰富、多民族融合和喜酸味等特点著称,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西特色民俗文化。

1. 壮族三月三: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夯、跳广西锦歌等传统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品尝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糍粑等。

2. 侗族歌楼: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歌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侗族歌楼是一座结合娱乐、表演和宗教活动的建筑物,通常有三层。

在歌楼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杂技、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侗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3. 瑶族芦笙节: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瑶族芦笙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芦笙是瑶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节是人们欢庆丰收、祈福的重要场合。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瑶族服装,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游行活动。

4. 壮族苗族歌仔戏:壮族和苗族是广西的两个重要民族,壮族苗族歌仔戏是他们的传统戏剧形式。

这种戏剧以歌唱为主,结合音乐、舞蹈和表演,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的演员们会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5. 岜沙舞:岜沙舞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而闻名。

这种舞蹈通常由壮族女子表演,她们穿着鲜艳的壮族服装,手持彩绸,跳着优美的舞蹈动作。

岜沙舞的舞姿优雅、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6. 青年节龙舟赛:龙舟赛是广西壮族青年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五月五日,青年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

这项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术,也加强了青年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奇峰、怪石和清水,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2章饮食篇

5、仫佬族饮食习惯
仫佬族大都习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 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 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 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 生水。
仫佬族烹调肉类习惯于“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 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 煎,牛肉常作单炒。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 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劳动时瑶族 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 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 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 风味。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侗家打油茶非常讲究,先将糯米蒸成饭,阴干备用,叫做阴米。 打油茶时将阴米放进烧沸的菜油锅内,炸成香甜爽脆的米花,然后将 一把粘米放进锅里炒焦,再伴上茶叶混炒片刻,加水煮水,过滤之后 即成茶水,加进米花、黄豆、花生或者猪肝、瘦肉等配料,就是色、 香、味俱全的可口油茶了。
3、瑶族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 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有时也用"煨"或"烤"的 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滨海风味菜,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 色,擅长海产品制作,河鲜、家禽的菜式也有独到之处;
少数民族风味菜,由各少数民族菜组成,擅长用源头原料制作菜肴, 尤其对江河中的野生鱼种,高山蔬菜,山间珍菌,田埂野菜,乡村土 鸡、土鸭情有独钟又特别强调节期、成熟期,突出味鲜、味纯的特点。

广西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广西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PPT图文课件
广西特色美食文化介绍推介
推介人:XXX 日期:XXX
contents
目录
• 广西特色美食概述 • 广西特色菜肴介绍 • 广西特色小吃介绍 • 广西美食文化体验活动 • 广西美食旅游攻略
01
广西特色美食概述
广西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广西地理位置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 南临南海,北靠贵州、湖南,东 邻广东,西接云南。
至熟透。
荔浦芋头扣肉的口感丰富,芋头 软糯,猪肉鲜嫩,味道美妙。
梧州纸包鸡
梧州纸包鸡是广西梧州市的传统名菜,以当地特产的荔枝木和鸡肉为主 要原料。
将鸡肉切成块状,用纸包裹后放入特制的模具中,再用荔枝木烤制而成 。
梧州纸包鸡以其独特的烤制方式和鲜嫩的鸡肉口感而闻名。
03
广西特色小吃介绍
南宁老友粉
VS
详细描述
桂林汤圆以糯米和黑芝麻为主要原料,经 过多道工序制成,口感香甜细腻。这道小 吃在桂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知 名度,是桂林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04
广西美食文化体验活动
参加广西美食节活动
感受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广西美食节上,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广西美食,同时 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展示活动,如民族舞蹈、传统 音乐表演等。
文化背景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为广西的美食文化注 入了新的元素。例如,壮族的传统美食酸肉、苗族的油茶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 特色。
02
广西特色菜肴介绍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广西的代表性美食之 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而闻名。
米粉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 磨浆、蒸熟等工序后制成,口感
详细描述
玉林牛巴以牛肉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烤制而成,口感 酥香,回味无穷。这道小吃在玉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 泛的知名度,是玉林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壮族饮食文化研究

壮族饮食文化研究

壮族饮食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壮族饮食文化研究》一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壮族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根植于壮族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以及生活习俗之中。

壮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其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本文首先将对壮族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追溯,从古老的农耕文明出发,分析壮族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壮族饮食文化的特色,包括食材选择、烹饪技艺、餐桌礼仪以及饮食习俗等方面,揭示壮族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本文还将对壮族饮食文化的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发展趋势,探讨壮族饮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还将对壮族饮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壮族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壮族饮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推动壮族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贡献力量。

二、壮族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壮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深受自然环境、历史迁徙、民族交流以及宗教信仰等多重因素影响。

壮族先民的饮食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他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食物以野生动植物为主。

随着农耕文化的兴起,壮族人民开始种植水稻,稻米逐渐成为主食,并逐渐形成了稻作饮食文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壮族饮食文化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演变。

秦汉时期,壮族地区与中原的交流逐渐增多,汉族的农耕技术和食物加工方法对壮族饮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了唐宋时期,壮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食物种类更加丰富,烹饪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明清时期,随着壮族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壮族饮食文化开始吸收其他民族的饮食元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体系。

在近代,壮族饮食文化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和烹饪技术,呈现出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壮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的需求和口味也发生了变化。

壮族饮食文化的独特特色

壮族饮食文化的独特特色

壮族饮食文化的独特特色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

其中,壮族饮食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特色菜肴、饮食习惯和宴会礼仪等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介绍壮族饮食文化的独特特色。

一、特色菜肴1. 酸汤鱼:酸汤鱼是壮族的传统美食之一,以其酸香开胃的口感而闻名。

选用新鲜的鱼类,搭配辣椒、姜蒜等调味料,经过炖煮而成。

酸汤鱼既酸又辣,既能调味提香,又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

2. 猪脚酸豆角:这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菜肴,选用新鲜的猪脚和腌制的酸豆角,经过炖煮慢慢熬制而成。

猪脚酸豆角酸甜可口,口感酥烂,营养丰富,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

3. 老友粉:老友粉是壮族传统的面食之一,以其软糯爽滑的口感而闻名。

制作老友粉时,先将米浸泡磨成浆,再倒入锅中蒸熟,最后切成块状。

老友粉可以用来炒、煮、凉拌等多种方式食用,受到壮族人民的广泛喜爱。

二、饮食习惯1. 少盐少油:壮族人民饮食偏好清淡,注重少盐少油的健康饮食习惯。

他们以米饭和蔬菜为主食,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盐分,以维护身体健康。

2. 多吃植物性食物:壮族人民崇尚自然,热衷于食用各类植物性食物。

他们喜欢采摘野菜、山珍、野果等,认为这些食物味道独特,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3. 尊重食物:壮族人民有一种独特的观念,即对待食物要心存感恩与敬畏。

他们尊重食物的来之不易,不浪费粮食,注重节约,在日常饮食中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三、宴会礼仪1. 敬酒:在壮族人民的宴会上,敬酒是一项重要的礼仪。

主人会给宾客倒满酒杯,然后用双手呈上,宾客要接过酒杯,稍微举高,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2. 喝酒顺序:壮族人民有一套独特的喝酒顺序。

一般来说,先饮酒,再吃菜。

主人会提前准备好丰盛的食物和美酒,宾客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品尝各种美酒。

3. 主席席位:在壮族宴会上,主席席位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安排在宴席中间,主席负责主持整场宴会。

主席席位的人会负责照顾宾客,递酒递菜,并在宴会上致辞祝酒。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呢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呢

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呢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广西壮族文化中具有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广西壮族的饮食文化特色食俗壮族饮食文化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壮族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食,年节喜食粽子、糍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时才开始盛行食牛肉,少数山区仍存古俗。

主食壮族以水稻作物为主食,以玉米、番薯、麦类为辅的主粮队伍。

我们知道,广西地区是野生稻的故乡之一,壮族先民应是最早栽培水稻的一个民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青铜工具和铁制工具的出现,壮族先民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至迟在汉代,他们就确立了水稻的主粮地位。

唐、宋以后,壮族地区的水稻种植进一步发展,同时引进和扩种了不少其他粮食品种。

明、清之际,壮族饮食结构中主粮队伍的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现如今的饮食结构。

副食总古至今,壮族的动植物资源就非常丰富,副食品种更是包罗万象。

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中生的各类可食动植物人们都会拿来烹制。

这些副食品资源,主要分为肉和疏菜两大类。

壮族人民还利用粮食、薯芋和豆类加工制成粉丝、粉条、磨芋豆腐、豆腐等副食品。

壮族喜食腌、生、酸、辣之物。

饮料少数民族的人们似乎都非常喜欢喝自家酿的酒。

过去,壮族人民饮用的酒水主要是自家熬酿的米酒、白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高。

其中米酒是过节及待客的主要酒水。

做甜酒壮人已有上千年历史。

壮人习惯,客人到先敬甜酒,以示欢迎。

壮族的其它酒,如蛤蚧酒、三蛇酒等,均属于药酒现在各种现代饮料也进入了壮人的家庭生活,他们的餐桌上除了传统的美酒,更多的则是桂林三花、茅台和金奖白兰地。

果品壮族地区的果品种类十分丰富,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种类高达一百二十多种。

壮人爱吃的水果有果蔗、金桔、柚子、碟子柑、扁桃、菠萝、菠萝蜜、香蕉、荔枝、龙眼、黄皮、橄榄和芒果等。

有些水果壮人有自己的吃法,比如鲜菠萝片要蘸些盐水,才甜脆可口。

广西春节传统乡土美食

广西春节传统乡土美食

广西春节传统乡土美食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而闻名。

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广西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乡土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仅是食物,更代表了广西人民的传统习俗和对春节的美好祝愿。

本文将就广西春节传统乡土美食展开论述。

1. 柳州螺蛳粉柳州螺蛳粉是广西乃至整个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

其中的特色食材螺蛳是广西水乡的特产,鲜美可口。

而螺蛳粉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软糯,配以辣椒和香料,令人回味无穷。

在春节期间,柳州螺蛳粉作为一道传统美食,常常出现在广西人的饭桌上,象征着吉祥和团圆。

2. 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是广西另一道传统的乡土美食,以其细腻的口感和独特的配料而闻名。

制作桂林米粉的主要原料是大米,经过精心加工而成,清香爽滑。

在春节期间,桂林米粉常被广西人用来招待亲友,共享团圆的喜悦。

3. 梧州醪糟梧州醪糟是梧州地区传统的春节美食,以发酵制作而成。

醪糟的主要原料是黄米和糯米,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形成了独特的酒香味道。

在春节期间,梧州人常用醪糟迎接新年,祈求丰收和幸福。

4. 河池豆腐脑河池豆腐脑是广西河池地区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原料主要是豆腐和辅料。

豆腐脑的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嫩滑爽,常常搭配花生酱、辣椒油等调料一起食用。

在春节期间,河池豆腐脑成为人们喜庆的美食,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未来。

5. 南宁阿胶糕南宁阿胶糕是广西南宁地区一道传统的糕点美食,在春节期间备受欢迎。

阿胶被誉为“黑色珍珠”,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

阿胶糕制作时加入阿胶、糯米和其他辅料,口感软糯香甜,寓意着健康和幸福。

总结:广西春节传统乡土美食丰富多样,代表了广西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祝愿。

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梧州醪糟、河池豆腐脑和南宁阿胶糕都是在春节期间人们喜爱的美食,每一道美食都散发着浓浓的家乡情怀和浓郁的节日氛围。

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尝这些传统美食,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向祖辈的敬意和对新年美好期许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饮食文化摘要:广西和广东一样是个神奇的省市,遍地的美食和热情的人们,让你如同置身于自己的家中那么舒适。

广西最出名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米粉,比如南宁的老友粉、桂林的桂林米粉、柳州的螺蛳粉……光是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

当然,广西的美食也不只是粉……关键词:美食、文化、正文:广西简称桂,位于中国南部,西南与越南接壤,南濒北部湾。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自治区,除汉族外,主要聚居着壮、瑶、苗、侗、彝等十一个少数民族。

广西地形复杂且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足,禽畜种类繁多,蔬果四时不断。

平原地区的麻鸭、三黄鸡,滨海地区的海产品,还有环江菜牛、巴马香猪、廉州鱿鱼、桂林马蹄、荔浦芋头、贵县莲藕等许多驰名特产,为广西菜系的形成提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各民族依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嗜好,创造出了多姿多彩、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

广西菜又称桂菜,起源于宋、元时期,清光绪年间,北海、龙州、梧州、南宁先后辟为通商口岸,饮食市场日益兴盛,推动了烹饪技艺的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全国不少烹饪高手来到广西,各派餐馆林立,名师收徒传艺,广西菜得以博采众长、丰富发展。

桂菜兼收并蓄了其它地方菜肴的特长,利用广西的天然产品为主料,逐步形成了5种流派风味菜。

桂北风味,以桂林、柳州地方菜组成,口味醇厚,色泽浓重,善炖扣,嗜辛辣,尤擅于以山珍野味入菜;桂东南风味,包括南宁、梧州、玉林一带的地方菜,用料比较广泛,口味以清淡为主,以粉食为代表的各种风味小吃,更是样多味美。

桂西风味菜,包括百色、河池一带的地方菜,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善长众菜合调,粗菜细做;海滨风味,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色,擅长海产品制作;少数民族菜,讲究实惠,取材奇特,制法极有个性,富有山野风味。

尤其对野生鱼种、山间珍菌、田埂野菜、乡村土鸡情有独钟。

总的讲,广西的菜肴,多以本地盛产的山珍、水产和禽畜肉为原料,还常以岭南佳果诸如荔枝、芒果、菠萝等入菜。

一般以猪、鸡、狗、牛、羊、鸽、咸淡水族为常宴;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广西的一些特色美食.梧州龟苓膏梧州龟苓膏很有有二千年的历史了,说是广西梧州人发明也不为过。

据查,龟苓膏原产地就在梧州,梧州古称苍梧郡。

公元3世纪时(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新丧,南方诸郡的土著趁机起兵叛变。

蜀国丞相诸葛亮亲自出马平乱。

诸葛亮南征时驻军于苍梧郡,当时蜀军将士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

诸葛亮很着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

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特产乌龟、土茯苓熬汤饮用。

诸葛亮令军士一试,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将士痊愈。

此典故正史上没有记载,应为杜撰。

不过梧州气候湿热多雾是真,龟苓膏是梧州的民间传统药膳是真,梧州是龟苓膏的原产地当不会假。

而早在四十年代开始,梧州已有了龟苓膏的生产经营。

梧州风味龟苓膏据查,龟苓膏是原广西梧州市第三制药厂饮料部(梧州双钱公司的前身)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研发的,可以说梧州双钱牌龟苓膏在梧州最正宗,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梧州龟苓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

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梧州龟苓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5] 保护范围梧州龟苓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梧州龟苓膏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梧政函〔2005〕2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凡在梧州生产龟苓膏的企业其龟苓膏产品,都可以标上“梧州正宗”的字样,梧州龟苓膏有了地方标准,目前梧州成立了龟苓膏协会,其目的是向全国推广龟苓膏产品。

龟苓膏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清热降火、润肺止咳,还能美容养颜和滋阴补肾。

得了嗓子疼、痔疮、痱子和便秘等病,吃它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龟苓膏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能够调节血脂和血糖,还有一些人们不可少的东西。

桂林米粉的传说讲了好多年,谁也不清楚,也没有几个人去考证它。

传说讲秦始皇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灵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览桂林山水。

秦始皇有个嗜好,爱用鲤鱼须、鱼肚来下酒。

来到漓江一看,哇,漓江里的鲤鱼用手就捧得起,于是秦始皇叫船家赶快弄来了很多鱼,又给了很多钱。

一餐不知道要用好多条鲤鱼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漓江上游了半把个月,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去。

急起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发誓要把秦始皇的游船拱翻去,让他葬身鱼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说,帝王之事乱来不得,你赶紧另想办法吧。

鲤鱼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

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问世了。

传说归传说。

桂林米粉到底是哪个做出来的呢?原来,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紧接着又派史禄率民工开凿灵渠,沟通湘江、漓江,解决运输问题。

南越少数民族勇猛强悍,不服秦王。

秦军三年不解甲,武器不离手,可见战斗之檄烈。

由于南越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秦军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

这些西北将士,天生就是吃麦面长大的,西北的拉丝面、刀削面、羊肉杂碎汤泡馍馍,都是他们的美味佳肴。

如今他们远离故土,征战南方,山高水深,粮食运不上来,人不可能空着肚子行军打仗,只有就地征粮,以解决食为天之大事。

但南方盛产大米,却不长麦子,这就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桂林米粉如何把大米演变成像麦面一样让秦军将士接受,史禄把任务交给军中伙夫们去完成。

伙夫根据西北饸面制作原理,先把大米泡胀,磨成米浆,滤干水后,揉成粉团。

然后把粉团蒸得半生熟,再拿到臼里杵舂一阵,最后再用人力榨出粉条来,直接落到开水锅里煮熟食之。

合面团不舂,而米粉团通过舂,使榨出的粉条更有筋力,传说旧时桂林米粉从二楼悬吊一根拖地也不会断,其筋力可想而知。

秦军郎中采用当地中草药,煎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

为了保健,也是由于战争紧张,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三口两口就扒完了。

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型。

后经历代卖米粉师傅的改进、加工,而成为风味独具的桂林米粉卤水。

螺丝粉又叫螺蛳粉螺蛳粉为广西柳州著名小吃,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

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更多>>。

广西柳州著名小吃,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人吃一想二。

柳州的螺蛳粉,闻名遐迩,中国独一无二。

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牙签般粗细的圆形粉条)。

螺蛳粉是柳州最出名也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吃米粉。

据说在很久以前柳州人只有单一的螺蛳吃法,除了一些配菜,几乎很少还有人在加入其它的什么东西。

后来有一位开螺蛳店的老板异想天开把螺蛳配合青菜烹饪而后又逐渐加入粉丝(现加入米粉)没想到收到很好的效果。

大家吃了以后都觉得味道奇佳,附近的店面也效仿其做法,螺蛳粉在1984年左右开始风靡。

柳州盛产螺蛳,也爱吃螺蛳。

柳州人吃螺蛳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而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在第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大快朵颐,以解乡思。

接下来说一下广西少数名族的特色美食五色糯米饭——壮族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又称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是壮家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做法: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

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

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

家人、戚友、情人往往共尝五色糯米饭,自然特别鲜香。

这一习俗沿袭久远,清代《武缘县图经》载:“三月三日,取枫叶泡汁染饭为黑色,即青精饭也。

”来历与传说(一)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

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

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

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

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

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来历与传说(二)五色糯米饭的来历还另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

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与瘫痪在床的母亲相依为命。

特侬对母亲非常孝顺,怕母亲一人在家烦闷,有时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都背着母亲同去。

而每一次他都带着一大包母亲最爱吃的糯米饭放在身边,让母亲饿了可以随时吃。

特侬母子的这一举动被在山上的一只猴子觉察了。

有一次,趁着特侬到山那边砍柴,猴子悄悄地溜到母亲身边,把一大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抢走了。

母亲无法动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猴子抢走了糯米饭。

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特侬有点无可奈何了。

看着一边饿极了的母亲,特侬随手扯着身边的枫叶,想着怎样不让猴子抢走糯米饭呢?突然,特侬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顿时灵机一动,立即动手把树上的枫叶割回家,捣烂后用水浸泡,得出黑色的液汁,再将糯米饭放到黑液汁中浸泡。

第二天将黑色的糯米捞起蒸煮,顿时一股清香弥漫全屋。

母亲在屋里喊,什么东西这么香啊!特侬兴奋地说,达咩(壮语,母亲),这是黑色糯米饭,多香多甜啊!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清晨,特侬带着母亲上山砍柴,他用芭蕉叶包着黑色糯米,并故意露出一点黑乎乎的颜色。

猴子看见了这么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特侬在用什么毒物诱骗它,碰也不敢碰,便逃之夭夭了。

这一天,特侬吃了黑色糯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觉得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打到的柴更多了。

从此,特侬和母亲上山砍柴,都带着黑色糯饭,也用不着担心猴子把糯米饭抢走了。

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家家户户学做黑色糯米,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饭,逐步演变成了如今的五色糯米饭。

它成为壮家人最爱吃的风味食品之一。

侗家打油茶打油茶是侗族特有的一种饮食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