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三》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第三课时:一、活动设计意图:分享阅读第三教时的重点就是语言的运用,《汤婆婆的汤》这个故事中的语言运用了首尾相接的顶针格式,让孩子体会到顶针格式语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特点。
因此,在设计这个读本的第三教时时,我把重难点定位在:引导孩子仿照读本语言,运用顶针式的语句来描述生活中熟悉的场景。
二、活动目的:1、能有节奏地用顶针式的语句表述“做汤”的过程。
2、了解做汤的简单程序,并体验一起“做汤”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去菜场的线路图、菜场的线路图三张、做汤的顺序图、圆舞板、水彩笔三支。
四、活动过程:(一)读本复习导入。
1、阅读第4页——第8页有顶针句型部分,进一步感受顶针句式的特点。
2、汤婆婆做了一大锅美味的汤,大家都喜欢喝,你们喜欢喝汤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锅美味的汤?那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锅美味营养的蔬菜汤。
(二)一起做汤。
1、出发去菜场。
1)出示线路图:菜场在哪里?第一个经过的是什么地方?邮局往前是哪里?工行往前是哪里……(教师用圆舞板打节奏让幼儿练习有节奏地说。
)2)完整练习有节奏地说说: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2、在菜场买菜。
1)菜场的菜真多呀,有些什么菜?2)交代买菜的规则:五个人一组,第一、每组选购六种蔬菜;第二、从入口开始,将买菜的线路画下来,每组推选一名小朋友画线路;第三、最后一起说说买菜的经过(运用顶针的句式)。
3)幼儿分组操作。
4)幼儿分组依次说说买菜的经过。
3、开始做汤。
1)蔬菜买回家洗洗切切就可以开始做汤了。
你们知道怎么做汤吗?2)认读图卡上的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3)幼儿相互说说做汤的顺序(运用顶针的句式)。
4)男孩子和女孩子分别来“做汤”。
4、在音乐伴奏下带领幼儿完整说说整个“做汤”的过程:出发——买菜——烧汤。
(三)、小结。
今天我们都做了一回汤婆婆汤公公,做汤的感觉怎么样?你们还想做什么汤?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定是最美味的,星期天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一锅美味的汤吧。
外婆的汤作文

外婆的汤外婆的汤,啷个说起呢?那是我小时候最巴适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一推开门,就能闻到那股浓郁的香味,那是外婆在厨房里熬的汤。
外婆的汤,好耍得很。
她总是能变着花样做,今天可能是番茄鸡蛋汤,明天可能就是酸菜鱼汤。
每次我问她:“外婆,今天又是啥子汤?”她总是笑眯眯地回答:“你猜猜看嘛,瓜娃子。
”外婆的汤,安逸得很。
不管我在外面玩得多累,只要喝上一碗外婆的汤,立马就精神百倍。
她总是说:“搞快点儿,趁热喝,对身体好。
”但是,外婆的汤,有时候也不得行。
比如那次她尝试做海鲜汤,结果味道怪怪的,我喝了一口就吐了。
外婆见状,连忙说:“哎呀,扯把子了,下次不做了。
”外婆的汤,还经常成为我们扯皮的话题。
有一次,我跟她争论汤里应该放多少盐,结果我们俩扯了半天,最后外婆说:“算了,扯拐了,你自己来调吧。
”外婆的汤,也是我打望的对象。
每次她熬汤的时候,我总是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她熟练地操作,心里暗暗佩服。
外婆的汤,有时候还会成为她豁人的工具。
比如那次我生病了,她熬了一碗姜汤,说是喝了能治病。
我半信半疑地喝了,结果第二天病真的好了。
总之,外婆的汤,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碗汤,更是一份家的温暖,一份童年的回忆。
每当我想起外婆的汤,心里总是暖暖的,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现在,外婆已经不在了,但她的汤,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每当我熬汤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外婆,想起她那慈祥的笑容,想起她那句“要得,慢慢来,不急”。
外婆的汤,是我这辈子最珍贵的记忆,也是我永远的牵挂。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读本分析《汤婆婆的汤》讲述了一个由汤婆婆送汤引发的有趣故事。
一大罐香喷喷的汤引来了老鼠,老鼠引来了猫,猫引来了狗,狗又引来了警察……大家你追我,我追他,随着汤婆婆的马车跑啊跑……汤婆婆完全没有想到送汤会引出一幕闹剧。
汤婆婆会怎么收场呢?读本的教学重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发展进程,可从情节发展角度(开始、发展、**、结局)梳理故事,也可通过图画中故事场景的空间方位关系梳理汤婆婆送汤的行进路线;另外,故事的语言运用了顶针格式首尾相接,可以让幼儿体会语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特点。
活动目标1.能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在感知文本重复结构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大书、小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一)谈话活动:你们喜欢喝汤吗?喜欢喝什么样的汤?请你描述一下喝汤的感觉。
(二)出示封面,指读书名。
问问幼儿:谁是汤婆婆?请你描述一下她的样子,她为什么叫汤婆婆呢?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什么?二、故事理解(一)第一部分:第1—3页,图画阅读后就出示当页的文字。
1.第1页:这是一锅美味的汤,平时我们是如何知道汤是美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为什么?(师引导幼儿看汤婆婆的表情以及汤的颜色)2.第2页:花婆婆是谁?为什么汤婆婆要把汤带给她喝?(提示幼儿看墙上的照片)3.第3页:想象一下汤放在马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此时的汤婆婆的心情如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二)第二部分:第4—9页,先看图,再接着读文字。
1.第4—7页:分析每一页中多出了哪个动物,谁在追着谁跑。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画面,在幼儿讲述后出示文字。
2.第8页:先读文字,然后谈论:又多了个菜婆婆,菜婆婆在哪里出现的?(回到上一页来对比看)3.第9页:花婆婆不在家,汤婆婆会怎么做呢?请幼儿展开讨论。
(三)第三部分:第10—14页,连续出示,看图画后综合讨论。
大班音乐活动《老巫婆的汤》反思

老巫婆的汤音乐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语言节奏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
2、感受音乐旋律的诙谐和有趣,尝试创编音乐,在音乐中找到快乐。
3、初步增强对音乐的节奏和倾听音乐的能力。
活动准备1、音乐《老巫婆的汤》、纸盘。
2、神秘袋子、巫婆帽、披风、魔法棒.时令蔬菜水果伪真食物等活动过程一、导入音乐律动:《棒棒糖》二、倾听音乐1、出示巫婆图片,幼儿观察,说说自己的想法。
喝过妈妈熬制的暖心鸡汤,爸爸做的营养鲫鱼汤,你喝过老巫婆的汤吗?(深山里,住着一个巫婆,她的房间里总是能传出香飘飘的味道。
原来她每天都在家里熬制各种各样的汤汁,今天她在汤里放了什么呢?)2、听音乐,教师摆放相应的水果,幼儿尝试按音乐节奏说一说。
(1)孩子们被老巫婆深深的吸引,一起和老巫婆熬制汤汁吧!(2)老巫婆的汤里都有哪些食材呢?你认识吗?认识的话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吧!(3)给客人老师熬制第二锅汤汁。
猜一猜,摸一摸,第二锅有什么食材?哇,原来是蜘蛛,蜜蜂,蝴蝶,青蛙等三、音乐游戏1、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感知音乐节奏。
2、通过互换水果位置和拍手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3、通过拿掉其中一个水果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休止符。
4、发放乐器—响板,幼儿进一步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
四、创编游戏幼儿说说还可以在汤里加入什么?教师记录,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幼儿分组将自己创编的内容画在纸上,并分组进行音乐游戏。
活动中,孩子们自由探索用响板尝试打节奏,想出了3种节奏类型的打法,在最后的创编环节也大胆想象,加西瓜,加香油…活动反思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体验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休止符的时值长短,感受音乐韵律的诙谐和有趣,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老巫婆的汤》教案

活动流程
一、神秘人入场,激发幼儿兴趣
1、师:嗨咯,大家好,我是一个快乐/可怕的巫婆,我最擅长的就是熬各种汤汁,今天请小朋友来就想把我的熬汤技术教给大家,我看看哪位小朋友煮的汤最美味哦!(注:话语中标记的快乐与可怕,取决于当天上课孩子的状态,如果害怕巫婆就是可爱快乐的巫婆,如果不害怕很好奇就是扮演可怕一点的巫婆,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运用)
四、巩固节奏,再次体验
1、师: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老巫婆又要开始教大家熬制新的汤汁啦!今天老巫婆有些不舒服,这次要请两个胆子大的小朋友一起上来帮助老巫婆熬汤,谁来呢?(拿出食材篓子,让助手小巫婆1人拿出两样食材,白菜、茄子、青椒、姜(注:通过食材的练习加强幼儿的节奏感,充分感知音乐和节奏与节拍融合)
2、师:小巫婆们我们一起来熬制新的汤吧!应该会更美味哦!
五、幼儿操作,结合乐器进行演奏
1、师:现在你们是真正的小巫婆了,都学会了熬汤,现在我要请学会熬汤的你们用乐器来表演,让我们的“咒语”变得更动听,汤会越来越好喝哦!
2、师:介绍乐器(双响筒、单响筒)你们认识吗?知道怎么使用吗?
3、教师示范乐器表演。
4、师幼合奏表演。
六、幼儿创编
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请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商讨出来喜欢的4种食材,并进行即兴接龙表演。(注:《指南》中提出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我们要尊重幼儿自发性的表现和创造,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及创造机会,这样能锻炼孩子的音乐感受能力及创编能力,充分感知节奏与节拍)
七、教学反思:
老巫婆的汤教案
班级
时间
周次
活动名称
《老巫婆的汤》
学科领域
音乐
执教老师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对于角色扮演一直充满好奇,为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老巫婆”的出现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以游戏和乐器的形式体验音乐的节奏和旋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变化。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_51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篇1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排列图片。
2、培育幼儿的规律思维力气及排图叙述力气。
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预备:大图片一套,幼儿用的小图片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一、引起幼儿的留意今日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图片,好吗?二、引导幼儿在理解1~5幅图片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排图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说的是什么。
小结:一天,天气特殊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兴奋奋兴地去郊游。
2.引导幼儿理解2~5幅图片的意思。
①它们在郊外是怎么玩的?这儿有几张没按挨次排列的图片,谁能够看懂?②小猫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高的?(撑竿跳。
)③小狗在干什么?(学习词语:竖蜻蜓。
)3.引导幼儿给图片排序。
①现在请你们把红色边框的`五张图片拿出来排一排,然后连起来讲一段故事。
②幼儿动手排图片,老师巡回指导。
③幼儿依据自己排列的图片叙述故事,老师排出相应的大图片。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的后部分排图1.小动物玩得正兴奋,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拿出蓝色边框的三张图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儿排列图片,老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排图片,请其余幼儿说说是否同意这样排列。
老师依据幼儿回答准时作出正确引导。
4.这几张图片讲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帮小动物们晒衣服?谁会用一段好听的话来说?5.老师小结。
6.现在图片已经排好了,请你们把图片上的故事讲给小伴侣听。
附:小动物去郊游一天,天气特殊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兴奋奋兴地去郊游。
小刺猬在地上打滚,小猫在撑竿跳,小狗在竖蜻蜓,小兔在跑步。
哗啦啦,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把小动物的衣服都淋湿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
小刺猬说:“我来帮你们晾衣服吧!”它把小动物们的衣服都挂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干了,小动物们围着小刺猬说:“感谢你,小刺猬!”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汤婆婆的汤读后感

幼儿园汤婆婆的汤读后感《幼儿园汤婆婆的汤》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幼儿园汤婆婆的汤》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美呀!这书里的汤婆婆,简直就是个神奇的存在。
她做的汤,那可不是一般的汤,是带着魔法的汤。
每次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闻到汤婆婆的汤香,一个个都像小馋猫似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也能在那个幼儿园,肯定会早早地搬好小板凳,等着汤婆婆给我盛上一大碗。
那汤里的每一种食材,好像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它们在锅里欢快地跳舞,最后变成了美味的汤。
而且哦,这汤不只是好喝,它还让小朋友们变得更团结,更友爱。
大家一起喝汤,一起分享快乐,这种感觉多棒啊!读完这本书,我都有点羡慕那些小朋友了,能有汤婆婆这么温暖的人在身边。
我也明白了,一碗小小的汤,也能传递大大的爱。
以后我也要像汤婆婆一样,用美食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和温暖。
说不定,我也能成为一个小小的“魔法厨师”呢!哈哈!《幼儿园汤婆婆的汤》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跟你们聊聊《幼儿园汤婆婆的汤》这本书。
哇塞,刚翻开书,我就被吸引住啦!汤婆婆一出场,就感觉她身上散发着一种特别的光芒。
她在幼儿园里,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厨,那锅汤啊,简直就是她的宝贝。
每次煮汤的时候,她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用心。
我好像能看到她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能感觉到她对小朋友们满满的爱。
小朋友们喝着汤婆婆的汤,一个个小脸都红扑扑的,开心极了。
这汤好像有一种魔力,能让大家忘记所有的不开心。
我觉得汤婆婆的汤不仅仅是汤,更是一种温暖的陪伴。
在幼儿园里,不管是调皮的孩子,还是乖巧的孩子,都能在这汤里找到安慰。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暖暖的。
我也希望在我的生活里,能有这样一个像汤婆婆一样的人,给我带来惊喜和温暖。
这本书真的太棒啦,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幼儿园的那种纯真和快乐。
你们要是没读,可一定要去读一读哦!。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2019最新幼儿园大班教案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情节简单生动有趣的读本,可以挖掘的价值点很多。
如学习故事、根据情节发展梳理故事、根据画面中的线索,推断故事发展、故事顶针格式的句式学习、故事场景中的方位关系等。
我们大班幼儿,已经有了2年半的分享阅读的经验,对故事、阅读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而且前面已经有了顶针句式的学习经验,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为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定位为根据线索推断故事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讲述。
活动目标
我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和作为第一时的教学活动,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喜欢这个读本,积极参与堂讨论。
2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的发展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大书(本用纸遮住)、教学PPT活动流程谈话导入--阅读故事前半部分--阅读故事后半部分--完整欣赏故事环节
一、谈话导入,出示三位婆婆并介绍其喜好教师今天老师请了三位婆婆,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猜测,推断故事的发展。
第1页瞧,汤婆婆的做了一锅美味的烫,小朋友们可以从哪里看出是美味的呢?为什么?
幼儿汤很好喝,因为汤婆婆自己都馋了,用舌头在舔嘴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分享阅读《汤婆婆的汤》
读本分析
《汤婆婆的汤》讲述了一个由汤婆婆送汤引发的有趣故事。
一大罐香喷喷的汤引来了老鼠,老鼠引来了猫,猫引来了狗,狗又引来了警察……大家你追我,我追他,随着汤婆婆的马车跑啊跑……汤婆婆完全没有想到送汤会引出一幕闹剧。
汤婆婆会怎么收场呢?
读本的教学重点是幼儿理解故事发展进程,可从情节发展角度(开始、发展、**、结局)梳理故事,也可通过图画中故事场景的空间方位关系梳理汤婆婆送汤的行进路线;另外,故事的语言运用了顶针格式首尾相接,可以让幼儿体会语言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理解故事内容。
2.在感知文本重复结构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教学重点
根据图画线索推断故事发展进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大书、小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谈话活动:你们喜欢喝汤吗?喜欢喝什么样的汤?请你描述一下喝汤的感觉。
(二)出示封面,指读书名。
问问幼儿:谁是汤婆婆?请你描述一下她的样子,她为什么叫汤婆婆呢?猜猜这个故事会讲什么?
二、故事理解
(一)第一部分:第1—3页,图画阅读后就出示当页的文字。
1.第1页:这是一锅美味的汤,平时我们是如何知道汤是美味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为什么?(师引导幼儿看汤婆婆的表情以及汤的颜色)
2.第2页:花婆婆是谁?为什么汤婆婆要把汤带给她喝?(提示幼儿看墙上的照片)
3.第3页:想象一下汤放在马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此时的汤婆婆的心情如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第二部分:第4—9页,先看图,再接着读文字。
1.第4—7页:分析每一页中多出了哪个动物,谁在追着谁跑。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画面,在幼儿讲述后出示文字。
2.第8页:先读文字,然后谈论:又多了个菜婆婆,菜婆婆在哪里出现的?(回到上一页来对比看)
3.第9页:花婆婆不在家,汤婆婆会怎么做呢?请幼儿展开讨论。
(三)第三部分:第10—14页,连续出示,看图画后综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