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7-07-26T11:35:55.2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作者:贾锡坤[导读] 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强度,更要涉及学生的交往与合作精神、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意表现等。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摘要:中小学体育教学关系到当代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中小学生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模式措施,希望对相关体育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教学观念方面。体育教学改革虽然早已全方位展开,但不少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却只注重外在课堂形式的改革,虽然课堂表面变得活跃、热闹,但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学习兴趣并没有被真正地激发出来。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想法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体系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校方也往往将体育课程忽略的观念、思想及行为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再者,部分学校的教改缺少理论导向及具体指导,而教改指示也大多是口号形式,大部分教师却并不了解改革细节和具体的操作方式。除此之外,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工作量大,除正常体育教学工作外还有大量课外工作要做。致使体育老师根本没有多余时间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以致体育教学改革大多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方面。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多年的体育,但在走出校门后就鲜有提及,更不用说是参与。这与我们没有在体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最主要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自主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好的锻炼习惯。

3.教学方法方面。素质教育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求承认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练习机器或是容器去安排教学,要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主,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新模式。由简单的、统一授课的方法转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方式。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相结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的锻炼和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尽量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4.教学评价方面。教学评价不只是为了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从而得到鼓励,不断激励自己向新的目标前进。若教学评价只是以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自身差异和进步幅度,既有失公平又易打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应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思想观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在体育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转向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与自我评价上去,不断提高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性格和能力差异。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将健心、健身以及与社会相适应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出健康三维观。

2.重审设定教学目标。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能力、习惯、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过去体育老师则大多把精力放到对于技术动作的精雕细刻,考核标准也往往只是体育项目的成绩,这种做法并不符合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脱离了体育教育的初衷。而素质教育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及健身的意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健身知识及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3.优化教学方法。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将突破传统,教学中心将转向学生,教学更加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更新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引进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锻炼方法,如重复法、循环法、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4.制定新的科学评价体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学应构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弱化对学生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断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学习的进度和强度,更要涉及学生的交往与合作精神、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意表现等。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新纲要与新课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过去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体育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评价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融洽、信任的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与帮助。教师只有培养先进的教学理念、具备高尚的师德、具有运用现代电子科技教学的能力、不断增强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峰体育锻炼价值认识的调查分析与提高策略[J].价值工程,2012。

[2]陶逸威泽勇健康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

[3]危文起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园,教育科研论坛,2010。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发表时间:2018-07-23T18:07:47.91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申建芳 [导读] 就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状况看,要想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所需要注重融入的内容,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内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摘要:就当前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状况看,要想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理想效果,其所需要注重融入的内容,充分发挥人性化理念内涵,从而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新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教育 前言: 青少年是各项身体机能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体育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当代高校环境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问题 1.1教育目标不清晰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大多数高校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也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运动技能考核上,追求运动技能考核的通过率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过于片面、狭窄,与大学生将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相脱离,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教育目标不清晰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首要问题。 1.2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对于方法的效果来说,产生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精力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和双方失去了双边互动性,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限制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另外,体育课程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没有将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设备运用起来,久而久之,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示范法和讲授法等原地,这就使体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无法跟得上新时代的脚步。 1.3体育管理中存在体系不完善 体育课程规划和设置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的设置需要综合考量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当下的高校在进行体育课程设置管理时,只强调了对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及院校利益的重视,而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的关注较小,不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在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体系的规划安排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 当下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对课外体育活动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未意识到健康体育运动对学生和高校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时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果较差。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较之之前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差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强调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性发展进行充分的认知和尊重,保持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观性与灵活性。当下的高校体育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简单地利用的规定、考试等较为陈旧的方式,在学生考核体系的建立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另外,考核完成后不能够利用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学生参加考核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学分。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2.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其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课程建设的成与败。因此,要从多方面不断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强化和培养教师业务能力。首先,根据学校的需要,要配置定额数量的体育教师,满足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开展;其次,学校应定期的开展体育教师培养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学习先进的体育知识,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师团体水平。另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体育活动相关设施、体育课程相关管理制度以及体育课程教材等方面。学校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学校体育活动相关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不断完善和健全体育课程的相关各项管理制度,以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能够健康的高效的运行。在选用体育课程教材时,杜绝低劣的体育教材,选用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规划教材,保障体育教材质量。 2.2教学方式分层协同 以生为本,将不同健康群体的学生区别对待,科学地采用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满足每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根据不同的健康群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把握各方面的健康教育。若学生的心理较为急躁,教师会组织他们进行桥牌、围棋、太极拳等锻炼,提升他们的耐心及自控力;若学生内心较为脆弱、踌躇不前,教师会暗中对他们进行鼓励式教育,让他们参与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灵活性比较高、需要合作的项目,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与社交能力;若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可以安排养生保健等课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应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针对性地培养计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健康素质。 体育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持续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情况,从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造为适应不同健康群体的培养计划,让每位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提升自我,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改变,改善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 2.3创新体育教育理念 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也要以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一方面,高校要转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能仅仅把体育课程当作大学生

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改革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既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作如下阐述。 1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2.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

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 ①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②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③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④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二、现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弊端 中学体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理论课十分抽象、深奥,并且系统性不强,比如针对初一学生讲人体的ATP、CP、葡萄糖、脂肪氧化供能,似乎为时太早,太深奥。实践课包括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跑、跳、投、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民族传统体育、篮球及韵律体操和舞蹈等。 体育课是身体活动课,而身体活动是以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学生基础不同,要掌握相同的教学内容,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点。另外限于条件,体育实践课受场地影响大,背越式跳高少不了海绵包,篮球教学要有很多的球与球场,遇大风、下雪、落雨、强日光,体育课变更的随意性则更大。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身体得不到锻炼,结果体育课成了学校的“搭头课”。 三、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身体迅速成长,骨胳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都有较大发展,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反应快易激动,但心脏发育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运动持续能力差,易疲劳。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的作用 (初中的) 1900字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师的作用 [摘要]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健。而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知识的能力又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师,作用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牵扯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方法和场地器材。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教师作为各要素之首,它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 一、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方面,包括从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实施到教后评估,即从内化教材到外化教材整个过程的驾驭能力。它要求体育教师能全面了解特定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能根据学生实际,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把重新组合加工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易接受的知识体系;同时又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我学习能力。它主要体现在教案、示范讲解、教材教法的运用、纠正错误、处理突发事件、场地器材的运用、保护帮助、考核评定等方面。 (二)体育教师教学作风 体育教师的教学作风,至关重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的。教师的工作如果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是比较高的。教师应该教学作风民主,办事认真,无论学生目前的水平如何,均能一视同仁。上课时教师保持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平等,在教法上教师采用启发式和诱导式,评定时客观,实事求是,学生之间就能出现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现象。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友好,善于用建议、忠告的方式开展工作,而不强加于人,所以体育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和特长,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其信心。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又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二、教师与学生 (一)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在体现出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关键是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知识传授都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重点应放在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开发智力上,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练习和探索;要充分发挥体育小群体、小骨干的带头作用,参与教师的教学;同时又要兼顾体育差生,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帮助;要多留时间,多给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自我表现、发展个性。 (二)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工作任务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做好如下工作:①教师要把教学的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既具有“要我学”的责任感,又具有“我要学”的自主意识。②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拥有体育教材,要有好的信息交流和互动。③教师要将教学过程的某些部分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

浅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浅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多层面、多方位。有四个反思分别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根本、关键与重点。除此以外,课堂常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更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教育、引导、培养、改变、拓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走出诸多教学误区也不失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途径,于细微之处提高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有效性,也就整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具体的教学目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到什么程度?关键在于教师所提出的目标能够不至于因太抽象而令学生无动于衷;又不至于因太具体琐碎而令学生不得“要领”。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以能够激励学生热情地学习为基本标准。必须考虑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客观因素。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目标应有质和量的要求,情感类目标应可以通过观察作出评价的行为表现。必须杜绝抽象、空泛,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现状,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课堂教学精力分散,“蜻蜒点水”,教学走过场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是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在《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大体范围及五点要求基础上,可对传统的教材进行筛选、改造,可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创新。针对学校师资、场地、设施等具体条件编制的校本教材也是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竞

技运动项目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但不是为了竞技,更不是为了竞技运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更快、更高、更强,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不断超越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传统教材中的田径就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发展学生体能素质的好教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把队列队形当作体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组成部分,一直把队列队形练习当作培养学生团结一致的集体精神和集体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成了每节课必有的内容,并予以特别的重视。“快、静、齐”、成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体育课中学生整齐的队列队形成为中国体育教学的一个特色。队列队形练习是传统教材中一个好教材,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取消”之说不可取,非但不能取消,还应继承,进而改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发展这一传统教材,更好的发挥其特殊的教育作用。开发课程内容资源(如改造学校原有运动项目、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也将有助于解除教学内容选择的困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说确有很大的空间,但需要体育教师准确把握体育学科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和价值(发展身心)去“筛选、改造、选取、创新、开发、整合”。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避免低龄化、幼稚化、追求简单生活化的倾向。一些非体育性游戏和非体育性比赛的内容,如用活动器材组装拼搭等,都不符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而且也背离了体育学科的特性与体育教学本质。 三:运用符合对象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主体,教学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课程规定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仍是体育学习

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顺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中考改革的研究,反思初中体育教学的思想、容和方法的现状,并进行各方面的改进,以期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中考改革体育教学思考 1.前言 体育课程是我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容,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能够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由于升学考试制度的限制,长久以来人们多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质水平偏低,为了改善体育课程发展不良的状况,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国务院在1990年出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自体育成为初中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至今已二十几年了,在此期间每一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增加体育考试到体育分值不断增加,考试容不断增加、变换,难度变大等,透露出当今教育的评价理念正在发生变革。作为一种评价体系的体育中考,其自身的改革必然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市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于2017年进行体育中考改革。 2.体育中考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参阅历年文献发现,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多年来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减轻课业负担。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以来, 按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可分为: 对学生的影响、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对学校管理者方面的影响、对家长的影响。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是体育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 把体育中考分数直接加入中考升学考试总分里, 学生为了升学, 体育参与意识得到空前的提高,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 体育兴趣明显增加, 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此外, 通过体育锻炼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 基本达到了以体促智的目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主导者,自体育中考实施以来, 引起全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体育教师的地位随之得以提高, 这无形中激励了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新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1期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需要的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以促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体制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建议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174-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授课模式的高校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合大学生在心理个性和思维方式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往日的热情,有的产生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体育教学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个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传统体育教学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 以“重竞技、轻健身”为特征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如今在高校已没有“市场”。传统高校体育目的在于培养“运动员”,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教材结构以技术传授为主,不注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机械模仿、被动重复,严重损伤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此外,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效能,致使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致使一些学生怕上体育课,结果既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又不能增强学生体质。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高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特征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具有思想独立,自尊心强,且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特点,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便显得十分必要。

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1 一、实施情况 本期我在实施新教材过程当中,努力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了过去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核心的方式,力求把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和健康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放在首位,并且尽最大可能采用生动活泼的、能吸引学生的方式表现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和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验和成果 本期我在教学过程当中,改变了一些过去的教学方法,如:在进行篮球双手头上投篮的教学中,过去的教学注重技术动作,强调运用过程,反复练习徒手的基本动作,学生投篮难以掌握,没有积极性,因此学习兴趣下降,达不到教学效果。通过教改,首先让学生以投出去为主,增加练习次数,教师用语言鼓励并做规范、准确的示范,当学生屡投不中时,他们就会去摸仿教师的动作,提出问题,这时再进行技术讲解,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

1、班级人数多(70—80人); 2、运动场地少、小(上课班级多),运动器材少; 3、从“达标”情况看,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主要表现在:耐力、力量、吃苦耐劳精神、勇敢精神、集体主义等方面; 4、学生基本没有时间参加业余锻炼。 四、改进建议 1、增加体育器材、场地; 2、规范“二课、三操、一活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更充足的精神来面对繁重的文化课,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 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2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亲身体验,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发表时间:2018-08-23T10:54:35.517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8月总第33期作者:王伟成[导读] "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 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摘要:"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有机体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既完成一节课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体育教学的连贯性,不断发展和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1.改变教学模式 1.1 体育教师自身的习惯。每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于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会给学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类似这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自我感觉良好。 1.2 课堂结构。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通过多年体育教学,在教学课堂结构这方面进行的改革实现了很大的突破。 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恢复和结束部分。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安排的六段式结构: ①引导阶段--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 ②引起动机--满足活动愿望--适当降低强度,保持运动情绪--发展运动能力,掌握技能--恢复身心,调整--小结,布置作业。 (3)按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分阶段的顺序式结构。 2.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碍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2.1 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 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最优化一起构成的。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无情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不适应。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并不相符。 3.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达到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造成了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给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既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王艳超. 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体育论文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体育论文浅谈小学体育 课堂改革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小学体育课堂改革 深圳坪山新区兴华小学陈石生 摘要:课堂改革对体育课程有了全新的基本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等。这些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有助于改革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体育课堂;意识;课堂氛围 随着小学体育新教材的改革与实施,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改观,教学效果显着提高。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内容,仅以教材作为教学设计起点的唯一依据,没能顾及真实状态中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学生只不过是运动机器而已;曾富有激情、生动的体育课变成枯燥的教条,“‘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个性在教学中得不到张扬,缺乏创新;教学随意性大,教学计划与课堂实践脱节,忽视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需求以及生理、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比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更为重要。注重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成为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体育课堂只有根据学生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当前终身体育思想正在逐渐普及,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改革应向注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身健身;体育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高校体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课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体育卫生保健、体育竞赛规则、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的休闲娱乐以及体育运动的技术原理。体育课程设置老一套,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没有质的变化。 (二)体育工作在一些高校中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对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目前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优秀人才匮乏和人员过剩的问题,一方面急需的人才难以引进,原有的人才不断的流失,造成骨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人员过剩富余人员难以流动;竞争激励机制滞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不能合理流动、配置和使用。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实践课课时占较大的比例,而理论课的课时相对比较少,甚至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体育教学只强调提高学生的体质,而忽略素质教育,脱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体育意识淡薄,没有自我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观念滞后。 二、提高认识,才能加大改革力度 《体育大词典》将体育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体育动作)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全面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供运动成绩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按其主要任务和形式、方法的特点,可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群众)体育等”。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因此体育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质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是主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体质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中考改革对我校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张顺娟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体育中考改革的研究,反思初中体育教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的现状,并进行各方面的改进,以期跟上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中考改革体育教学思考 1.前言 体育课程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更能够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由于升学考试制度的限制,长久以来人们多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体育课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质水平偏低,为了改善体育课程发展不良的状况,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国务院在1990年出台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首次明确规定了:“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自体育成为初中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至今已二十几年了,在此期间每一时期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增加体育考试到体育分值不断增加,考试内容不断增加、变换,难度变大等,透露出当今教育的评价理念正在发生变革。作为一种评价体系的体育中考,其自身的改革必然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市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后于2017年进行体育中考改革。 2.体育中考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参阅历年文献发现, 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多年来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有利地促进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业压力, 减轻课业负担。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施以来, 按对不同人群产生的影响可分为: 对学生的影响、对体育教师的影响、对学校管理者方面的影响、对家长的影响。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 是体育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是体育文化的传承者。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 把体育中考分数直接加入中考升学考试总分里, 学生为了升学, 体育参与意识得到空前的提高,通过长时间的体育锻炼, 体育兴趣明显增加, 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身体素质得到提高。此外, 通过体育锻炼有效缓解了学习压力, 基本达到了以体促智的目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主导者,自体育中考实施以来, 引起全社会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体育教师的地位随之得以提高, 这无形中激励了广大体育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教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本文作者最近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新课改为视觉,寻求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结合点的客观分析,将在校的中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未来高科技人才,为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现在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1.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基本情况:1.1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具体目标:有以下5个方面:⑴.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能技能;⑵.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⑶.具有良好的效率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⑷.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⑸.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国家、学校与个体的统一。教师可以在新的教学空间里,结合新课程,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动态和发展变化,合理、灵活、科学的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吸引力,达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从而进一步的实施体育教学。在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出台以后,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迈 1 / 9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锡市张泾中学倪国兵 一、问题的提出 自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喜悦,有忧愁,广大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实践,并在练习设计与教学环节上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练习效率的办法,但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选择练习内容随意、盲目,缺乏主题与层次性,对练习的方式考虑不到位,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不到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最近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设计之中。鉴于课程改革的形势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将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的研究”为我校体育教学研究课题,进行深入挖掘,寻找高效的练习和设计方式,确保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实效性的练习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体育课堂教学与其它文化课教学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实现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双向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实施是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展现,体育课堂教学

设计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讨与研究 如何打造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关注以及在思索着的问题,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下面是我对如何打造有效的体育课堂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在此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一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 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多样化的特点。建立了以“学”为主,主视学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开发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使得我们教师在思想上,教学上转变以住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手段。接受新技术、新观念,形成共学共进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国家培养重要的,优秀与拔尖的体育人才。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造型人才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育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重点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教师观念的转变也是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而转变。在课改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化优为重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使教师扮演了多重角色,其主要内涵有: 1、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现代教师形象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工程师”的角色上,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因素。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创

体育课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体育课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6-09-29T16:49:39.11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下作者:陈运龙 [导读] 体育教师应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和创新。 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新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教师应不断充实完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从而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和创新。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结构;素质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总结过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剖析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完成素质教育赋与我们的重任。 一、体育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 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容易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如在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笔者多采用慢跑,之后让学生做徒手操,这种教学模式很少改变。通过课改,笔者发现这种定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体育课兴趣变淡,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减弱。除此之外,还表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创新意识不强,但自我感觉良好。 传统的体育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诸因素也无形中增加了其难度,使体育教学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之中,这就需要探究与改革目前体育的教学思路,寻求切实有效的途径。新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是出现了“愉快教学”“差异性教学”“自主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体育教学推陈出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同时也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不断充实完善,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改变过去体育教育千篇一律、徘徊不前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尝试到“快乐、自主、创新”,达到身体与心理“双赢”效果。 二、加强课堂结构改革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内容应结合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进行有针对性选择与创新。首先,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领域水平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教材内容要科学性——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仍然要有所体现,教学运动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再有,教材内容要有合理性——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包括身体机能的发展,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师集思广义,探索研究,创新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地域性运动项目”的引入——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创新项目的开设——开发与创新新型运动项目;传统项目的革新——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编写实施教学;校本课程的开设——各学校根据学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内容。这为落实与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学时,教师更多考虑教学内容要“以生为本”,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师基本走出了忽视运动注重娱乐或是忽视“技能”注重竞技的教学误区。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上课时多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部分”的结构模式。通过课程改革的培训,笔者深深地认识到这种结构的局限性:对体育教学的限制过死、过分强调时间的合理分配以追求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通过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思索,在课堂结构的改革方面,笔者进行了大胆突破。例如: 1.三部分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技术学习和身体素质练习)——恢复和结束部分,实践证明,这种结构比较科学合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生理特点、成长规律,笔者还采用“三段式”结构教学: (1)引导阶段:该阶段以激发兴趣为着眼点,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身体技能为落脚点,提高学生的活动意愿。 (2)激发动机:该阶段以降低训练难度,使多数学生能达到训练目标,从而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标准,达到体育教学的课程要求。 (3)交替练习:根据人体机能的活动规律,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使练习按照一定顺序连续地进行,这阶段要侧重学生情绪与心理活动的调节,而不过分强调阶段的顺序结构。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教育在改革,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学最优化的实现条件来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充分活动一起构成的。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四、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现代学生个个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精力旺盛,他们大都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体育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素质。体育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时,不能仅拘泥于教材,应适当引进一些鲜活的资料,传递一些新科技信息,增加体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