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1)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精选22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精选22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精选2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1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有三角形、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三角形吧。

在这周的星期二,爸爸带我去了宿舍楼下打篮球。

爸爸问我:你知道篮球板支架是什么形的吗?三角形是怎么来的呢?我说支架是三角形的。

但不知道三角形是怎么来的?爸爸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

我会意的点点头。

在周三,我要回广州了。

在机场里,我看见有个卖小木制品的地方。

我看见部分东西都带有三角形,如:小房子的房檐,自行车的的三脚架,古时侯的相机的三条支架围成了个三角形可是标价太贵,我没舍得买。

可是看到这些小物品,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它们都带有三角形呢?哦,是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可以使它们更坚固。

出机场后,我又发现三角形了。

是一个小女孩叠的小帽子我坐在爸爸派的车上,一遍遍想着那天学到的知识。

就觉得很开心。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2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

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导语】“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今天,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有趣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后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

如:23 2+3=5 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 7+8=15 78——15=63。

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

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可以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

好神奇啊!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

结果发现得出来的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

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

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知道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二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

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

问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

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 + 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 1/15 + 10 = 现在参赛总人数× 2/23”的关系式得出X = 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引言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探讨六年级数学的相关主题,包括算术、几何、代数和统计等方面的内容。

算术1. 加法和减法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加法和减法是基本的运算。

加法涉及到两个或多个数的相加,而减法涉及到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例如,计算以下例子:245 + 134 =573 - 286 =2. 乘法和除法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而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分。

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技巧。

例如,计算以下例子:12 × 5 =48 ÷ 6 =3. 多位数的运算在六年级,学生将学习多位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他们掌握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例如:238 × 7 =629 ÷ 9 =几何1. 图形的属性在六年级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不同图形的属性。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图形的名称、边数和角度。

例如,学生将学习以下图形的属性:•正方形:有4条相等的边和4个直角。

•三角形:有3条边和3个角。

•长方形:有4条边和4个直角。

•圆:没有边和角,有一个圆心和半径。

2. 图形的分类学生还需要掌握如何将图形分类。

例如,学生将学习以下分类:•凸多边形:其中所有内角都小于180度。

•凹多边形:其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180度。

•正多边形:有相等边和角的多边形。

代数1. 变量和表达式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使用符号来表示数学关系。

学生将学习使用变量和表达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如果x = 5,那么2x + 3的值是多少?2. 算式的简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简化算式。

这涉及到合并相似项和简化分数。

例如,简化以下算式:2x + 3y + 5x + 2y统计1. 数据收集在统计学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表示数据。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十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十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十篇六年级是小学升初中的阶段,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能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为检验学生数学学习成果,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就必不可少,下面提供十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供参考!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趣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果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那我们的生活就无法像往常一样正常生活。

可见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举个例子,如:银行存款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定期存款、活期、国债……这些存款形式各种各样,利率也有大有小,平时我们是这样计算利率的:本金×利率×时间=所得利息,然后还要从利息里扣除20%来上税(除国债外)之后剩下的80%的利息就是你自己应得的利息了。

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百分数帮忙,恐怕银行就要宣布破产了。

再说科学家们发明的种种东西,气象学家测量的天气情况……这些多要经过各项认真的思考和精密的计算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哪怕不小心写错一个小数点也就前工尽弃了。

还有常在天空翱翔的宇航员们他们要操作上百个由数字组成的仪表,如果稍有不慎那么结果就是机毁人亡。

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不可马虎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数学不光只有这些价值,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并用到它。

如:农民用几何图形,为了使农场更美观更好管理;工程师使用比例尺,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件东西;商农使用的四则计算,是为了更简单、准确的计算出该商品价值;制作各类统计表,是为了更好的统计资料,使人一看一目了然;使用百分数,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出商品打折后的价钱及××率;这些计算表面积而使用进一法,是为了使用最少的材料做出合格的商品;计算容积或体积而使用去尾法,是为了确保无误的让物品存放而不溢出;同一类单位换算,是为了方便我们的计算;使用代数代表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是为了更方便地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再说一说球吧,把它切开使切开面积最大,那就要从球心o沿着直径切下,才能使切开面积最大,再细细想想我们有时切西瓜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再看看各种数学知识还不都用在了生活中去了吗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那么你一定能学好数学的,因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1篇今日,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

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之后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

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

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

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立刻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

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能够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24÷(3-1)=12(岁)12-2=10(年)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耶!我答对了。

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2篇孙一、王二、张三、李四四位水手乘坐的小船不幸被大风吹到了一座荒岛边,可整个岛上除了椰子树就是灌木林与野草。

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把所有的椰子都采摘下来,堆放在一齐。

天黑了,大家又累又困来不及分摊椰子就躺下睡着了。

夜里1点钟,孙一醒来,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他看伙伴们睡得正香,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出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起来后躺下继续睡觉。

夜里2点钟,王二醒了过来。

他见伙伴们呼呼大睡,也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多出的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好后躺下继续睡觉。

夜里3点钟,张三又醒了。

他看伙伴们睡得很香,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好后躺下继续睡觉。

夜里4点钟,李四又醒了。

四周静悄悄的,伙伴们都在睡梦中。

李四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平均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起来躺下继续睡觉。

关于数学小论文六篇

关于数学小论文六篇

第1篇:年龄问题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

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

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

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

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

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24÷(3-1)=12(岁)12-2=10(年)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耶!我答对了。

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第2篇:数学小论文关于速度一向学习成绩不好的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道题,并且给做出来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在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

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

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昔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

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解:1。

设抢修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吉普车的速度为1。

5x千米/时.由题意走相同路程15千米,吉普车比抢修车快15分钟(即0。

25小时)得方程15/X-15/1。

5X=0。

25解得X=20千米/小时,则1。

5X=30千米/小时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2。

因为走的路程(S=15KM)一样,人用的时间是X。

材料用的时间是X+15,即(15÷X)÷(15÷(X+15))=1。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论文六年级(一)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六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说:要有计划地把这些购物券用完,所以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

可是刚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

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

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

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

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因此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钟的面是正方形,我家的床面是长方形,门的面也是长方形,我们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 冰箱是长方体,牙膏盒是长方体,我家的电脑外包装箱是一个正方体……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上星期,妈妈带我们去郑州的一个游泳馆,妈妈说:小语,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游泳池,你知道这个池内贴瓷片的面积和它能容纳多少水吗?我得意地说:这个当然没有问题,其实就是计算它的表面积和容积,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宽和高。

首先,我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求它的表面积,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这个游泳池没有上面,也就是要求5个面的总面积,就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来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最后要用面积单位;第二个问题是求它的容积,是用它的长×宽×高,但注意最后要用体积单位。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一):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

今日,一道趣味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齐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

问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

设原先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10),根据”原先参赛总人数×115+10=此刻参赛总人数×223”的关系式得出X=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可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能够使问题简单化,甚至能够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

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

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

所以,用1-115=1415算出原先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

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223=2123算出此刻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

列出算式如下:(原)某校:其他=1:14=3:42(现)某校:其他=2:21=4:42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能够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3=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1=10人。

用4×10=40就算出这个学校此刻的参赛人数;(4+42)×10=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数学学习习惯
龙集九年制华乐乐
数学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需要人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数学知识与生活离不开的,是每个人必需掌握的。

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好习惯影响我们的学习,习惯是必要的。

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谈论一下几点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审题的习惯
读题时候的认真是非常重要的,审题不清或没有弄清题意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

这也是老师经常强调的。

记得有次考试时,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小明和爸爸、妈妈在“五一”长假去颐和园玩,单程票价成人每人35元,儿童半价。

问题是: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
可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道题,有很多人都失分了,他们是这样解答的:35×2+35÷2=87.5(元),只看条件这道题并没有问题,但是就因为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看清问题,而造成这样的失误。

卷子发下来时,他们看到叉号,不用老师讲解,也都会解答了。

原因就是他们在读题的时候不认真,没有注意问题中的"往返"两个字,因而也现了大部分的丢分。

但只是一次小测验,如果是升学考试,结果又会怎样?
二、提高做题效率
这一点是很多学同学的通病,但我就没这个“病”。

我们班就有
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做着做着,你突然觉得很厌倦,于是看看这里、看看那里。

也许会看到一个很长的题目,顿时就头疼,不想做了,于是今天又要"奋战"到很晚。

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那就很难摆脱了。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同学,他平时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总是说得头头是道,老师常常表扬他,可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做题效率太低,以至于不想做作业,结果作业上,经常挨批评。

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在做题或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总是毛毛糙糙,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浪费时间并且很不整洁,这就导致剩下的做题时间不足和被扣卷面分,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毛病!所以我常倡导学生“做题时打草稿,肯定有好处,不会骗你们”。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演算本要不离手,这样我们的正确率就会提高很多。

当然这些只是我在学习数学时的一些简单的方法,但是这些习惯却让我在学习中总是比别人略胜一畴。

当然这些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只要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效率,就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