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聚落与建筑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2003年春季学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Studio Locus/王路

2/2003

八讲纲目:

1.聚落环境的审美感知与评价

2.建筑、风景与聚落环境的构成和体验

3.村落研究概论

4.传统民居概论

5.风水与村落

6.传统村镇的保护与更新

7.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代聚落规划

8.当代乡土建筑

课程要点:

价值Alternative + Orthodox

演变Conservation +Transition

乡村与城市Vernacular +Urban

建筑与风景Landscape +House

聚落Settlement + Shelter

人文Human +Formal

社会Community +Individual

生态Circular > Linear

建造Constructive > D ecorative

地域Local + Global

1聚落环境的审美感知与评价

1.1 聚落环境的审美感知

1.2 聚落环境的评价

评价视屏:现象屏:形式/功能/环境(生态)/结构/时代精神/经济

特征屏:安全/食欲/情感/社会/宗教/法规

评价基础:知识/处境/期望/经验(躯体经验/社会经验)

评价方法

1.3 聚落环境的定位

前后/上下/左右/对角线关系

我们学习和研究传统民居和乡土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丰厚的建筑传统,更好地保护前人留给我们的建筑文化遗产,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去塑造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充分发挥我们的感官潜力,广泛深入地去感受和体味我们的生存空间及其赖以存在的周围风景环境的万千气象和内在意义,去发现美,并提高我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鉴赏力和塑造力。对环境的审美能力因人而异。人首先通过感官接受外部信息,并经过大脑的加工,积淀为个人经验,丰富我们的情感和知识,并以此影响我们的行为。

每个人因其经历的不同,看事物的角度或方式不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就不同。每个人都有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沟通方式,对外部现象的反应及其理解因而也会大同小异或者小同大异。这一讲我们着重讨论人类对外部世界审美过程中积淀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及审美标准,作为我们以后理解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聚落及其风景环境这一课题内容的基础。

1.聚落环境的审美感知与评价

1.1 环境感知

我们在观察村落或者其风景环境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在审美心理学上称审美经验,它是人的内心活动与审美对象交流作用的结果。审美经验由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活动内容构成,其中感知是导向审美经验的出发点,理解为它定向,情感给它动力,想象使之升华,这四种要素在审美活动中是相互渗透的。

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与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人对事物的个别特征如形状、色彩、明暗、质地等的反映,而知觉则是人对于事物中各个不同的特征、要素所组成的整体形象的把握,但不是被动地将各种感觉要素相加,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解释和理解它。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实际上是包含了知觉在内的审美活动。

对外部世界的感觉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起作用。人体对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有相应的器官去感受它们,这些感官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也变得越来越敏锐。

视觉: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它能较完善地接收和演绎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它扩展我们的身躯。通过视觉我们可以“触”及那些我们用手无法把握的事物。因此,我们在环境设计上应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对学建筑和造型艺术的人而言,速写是培养我们敏锐视觉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它能帮我们抽象、简化复杂的事物和现象,去整体把握事物的精髓。

除了视觉我们还有听觉,可以感受涛声阵阵,闻蝉噪鸟鸣,听雨打芭蕉,辨晨钟暮鼓。我们还有嗅觉,能感兰桂之香,能分辩城市汽车废气与乡土田园气息之别。德国作家卡舒尼兹在《一个村落的记述》一书中对人的嗅觉和乡村田园的各种气息有精彩的描写。触觉也是人重要的感觉,人们通过皮肤与对象的触摸感受到它是光滑还是粗糙、是冷是热、是硬是软等。此外,人类还拥有其他的感觉,如味觉、动觉、平衡觉等等。

1.2 环境评价

1.2.1 评价视屏

对环境的评价可以有多个视角构成。这里介绍现象屏和特征屏。

现象屏

我们以现象屏来考察建筑、聚落乃至整个风景环境的和谐度。当现象屏中使用功能、环境生态、形式、经济、意义及结构等要素之间不是平衡发展,顾此失彼,那么就会出现明显的缺陷。比如一栋不适用的住房,其外观再新颖再漂亮也毫无意义。这里涉及到规划设计中最基本的对“经济、美观和坚固”要求的问题。

形式:

建筑物或建筑群体呈现给人的首先是其外观形式。建筑体量作为整体被人感知,其中形态特征、色彩、材料等起很大作用。比如木构的房子与砖石建筑给人的感受就不同,住宅建筑的形式与超级市场的形式也不相同。

功能:

功能即满足人对建筑及空间环境某种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建筑及聚落的布局及功能划分就有其各自不同的要求,要予以合理的安排。教堂与加油站就不同。

环境·(生态):

人们期望建筑与邻里乃至周边的风景环境和谐共处,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建筑在历史文化环境及风景环境中的共生关系。

结构:

指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及其个体在聚落环境中的关系,要考虑这种结构及关系是持久的还是暂时的,是否给人以安全感。

意义:

建筑要反映时代精神,它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物化。

经济:

在使用与花费之间必须寻求最佳结合点。

特征屏

这里,我们考虑建筑及其环境是否满足我们对安定、饥渴、性格、法规乃至宗教等精神境界的要求。它决定人与环境的开放与界定程度。

安全:

建筑物的使用及在环境中的位置是否安全,是否能以防万一,如对出乎意料事件的防范如防震、防雷、防火等。建筑的结构是否牢固,建筑物形态所呈现的表情、姿态是友善还是带有敌意,是否是群组中的不和谐因素,甚或给邻里带来威胁。

欲望:

欲望是人的本能,人会饥渴,要吃要喝。当然这里的饥渴指的不仅仅指人对香肠面包,对啤酒饮料的需求,如在住所要设厨厕,楼梯间要设休息平台,在聚落环境中需有一定配额的饭馆、小卖等提供人生活的便利,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而且要考虑图书馆、影院、书店等,满足人对求知欲等的要求。另外,广场与街道的一开一合,私密空间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创造等,都是为了满足人对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要求。

情感:

对情愿、性感信号及形式的接受是人类潜在的本能,这种形式或表情使人兴奋,在历史上一直刺激着人类的创造力,当然这不全是一种有意识的必然产物,然而人体尤是女人人体及某些部位的形式给人的愉悦及其内含的意义,常常反映在人类的环境创造上。神话传说中山体往往是女姓的巨人,山丘是其胸脯,比如乾陵。

社会:

指建筑个体在聚落中的关系,是合群还是孤傲,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是冷漠、拒绝,还是热情、接纳。“我”是“我们”中的一员,“我”有个性,但“我们”要有共性。建筑也一样,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建筑既要表达自我,还要体现一种社会关系并与环境文脉相关联。例如故宫或中世纪城镇,其市政厅(教堂)通过个体在群体环境中的恰当地位所表现出的和谐聚落整体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