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7年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2017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含详细解析和答案)

2017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说明:1. 全卷共 6 页,满分为120 分。
考试用时为12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 分)(1)□□□□□□,于我如浮云。
(《论语》)( 1 分)(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引杯对酌,畅谈农事的喜悦之情。
( 2 分)(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2 分)(4)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 1 分)(5)请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 4 分)□□□□□□□,□□□□□□□。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不义而富且贵(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何日遣冯唐(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解析】本题考查默写积累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2)题为理解性默写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识记积累回答。
其它题目均为直接性默写。
(1)“不义而富且贵”中的“义”不要写成“意”。
(2)“开轩面场圃”中的“圃”不要写成“铺”。
(3)“草色入帘青””。
(5)“甲光向日中的“青”不要写成“清”。
(4)“何日遣冯唐”中的“遣”不要写成“遗金鳞开”中的“鳞”为难写字,注意书写正确;“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燕脂”不要写成“胭脂”。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7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都给出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
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小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一、(1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
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2017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2017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中考是基础教育阶段一次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中考试题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原则,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2017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希望能帮到大家!2017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一、关于试题的分析评价2017年的中考语文试卷遵循着“面向全体,稳中有变”的命题指导思想,分别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个层级进行检测,既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考查语文能力;试题的设置难易适中,较好地兼顾了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考试的双重功能。
试卷结构仍分为三个板块:语文积累与综合性运用(35分)、阅读(55分)、写作(55分),外加卷面书写(5分),总题量为19题,总分为150分。
下面就其具体特点评述如下:(一) 依纲据标,稳中求变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命题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以下简称“考试纲要”)的要求,立足基础、面向全体,没有偏、难、怪题,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这对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如,试卷的“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部分,仍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查为主;再如阅读理解考查,三篇阅读材料难度不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减少了学生文本阅读的难度。
两篇现代文阅读(《扁担的一生》《冬眠的奥秘》)贴近学生认知实际,学生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从试题的设置来看,考点都是考纲、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只要平时学得扎实,答题会比较顺手的。
在依纲据标的基础上,试题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
如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延续了以往的8选6的题型,但规定“不得多选”,这一变化,这既减轻了教师阅卷工作的难度,又提高了对学生古诗文识记的要求。
今年试卷变动最大的当属文言文阅读部分,将课外篇目《论语•子罕》与课内的《陋室铭》构成对比阅读,虽然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出现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但不可否认这是今年中考语文的一大变化亮点。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

中考语文命题说明、解析及样题一、命题依据本命题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二、命题原则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则。
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参照各版本教材的编排体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
2、体现公平性原则。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3、体现时代性原则。
试题紧密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具有时代特点的材料,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题目,增强时代气息。
4、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试题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能力。
三、命题内容与结构1、命题内容本命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写作三个部分。
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语言运用部分包括口语交际、名著阅读等;写作部分包括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具体内容如下:(1)现代文阅读:选取一篇现代文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等。
(2)古诗文阅读:选取一篇文言文或古诗词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的理解能力和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等。
(3)口语交际: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等。
(4)名著阅读:选取一部名著作为阅读材料,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等。
(5)命题作文: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6)材料作文: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2、命题结构本命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重磅2017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

重磅2017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2017年宁波市中考语文命题意图一、注重知识积累考查,夯实语文教学基础。
众所周知,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理解与表达的基础,是语文素养发展的基石。
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锦绣诗文,绚丽浩瀚的域外文明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的华彩篇章。
传承经典,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语文测评应有的题中之义。
本卷前五道题目分别从汉字书写、古诗文名句、文言词语、传统文化、文学名著等五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题型有异,维度有别,必做、选做相结合,力求让考查更加客观、公正和灵动。
汉字书写的语料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既有地域的表识,又有诗意的流淌。
我们觉得,生活如果没有了诗,那么,花也不做梦了,鸟也不做梦了,蜜蜂会沮丧到无心采花,也无心酿蜜。
今年是第一次设置传统文化的考题,虽然只有一题,但这样的导向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选定对联入题,是因为对联是由汉语单字单音的特性形成的独特文学形式,而且对联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在许多场合。
我们坚信,只有积之弥厚,积之弥实,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切实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才能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
二、选材融入时代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应该稳中有变,应该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语文测试,要有时代的气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选择材料时,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写作一我们选择了“孩子与父亲”的对话,在真实的模拟情境中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文字表达能力,写作二我们选择了生活小贴士,以此作为联想和思考的触发点,熟悉的生活经验,自然能引发绵长深厚的思考;而“理性思维”的这个阅读语段,链接材料二选择了《范进中举》的教学片断,学生对来自教学现场的材料,肯定有着切身的感受,仿佛回到课堂,其问也真,其思也切,其答也实。
学生看到离自己生活异常接近的考查材料,无形之中也会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轻松上阵,更能检测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份检测的卷子,如果还能给学生以新的知识,那是理想的妙境。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忆往昔,运河畔商旅chuān liúBù xī(),鲁西重镇百业兴盛;看今朝,京九侧宾客纷至沓来,江北水城 wàn xiàng gēng xīn()。
【答案】川流不息万象更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注重在本土文化背景下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以传统文化为指引,命题人煞费苦心,选取了一幅精致的对联,嵌入了“川流不息”“万象更新”,两个词语很基础,难度不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B.《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叶圣陶、都德。
C.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同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答案】C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①《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均为儒家经典。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答案】①×②√【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学”的浅显认知。
十多年来,聊城市一直关注社会文化热点。
在“国学”一度如火如荼的今天,今年的题型变动,是个鲜明的导向。
第一小题中,《庄子·礼记》显然不是儒家经典。
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按要求答题。
(2分)“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三年初中生活里,你一定学会了一些阅读积累的方法。
江西省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详解

江西省201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ài)哺育孜孜不倦(zī)头晕目炫B、静谧(mì)荒缪龙吟凤哕(suì)囊萤映雪C、荣膺(yīn)辐射恍然大悟(huǎng)锋芒必露D、门楣(méi)剽悍周道如砥(dǐ)诚惶诚恐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 ④⑥⑤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 .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 .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 .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B .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C .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D .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2)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
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17年中考考试说明12语文3一、命题指导思想451.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全面、科学地考6查学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业水平。
72.推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8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9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103.建立科学的初中语文评价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初中生的语文核11心素养。
12二、考试范围131.七至九年级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教材。
142.与教材内容难度相当的课外现代文和课外古诗文。
15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16荐篇目(7——9年级)”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17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18的建议”推荐的课外名著阅读篇目。
19三、考试内容及要求㈠积累与运用20211.字词22⑴正确识记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词语的字音。
23⑵准确辨析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词语的字形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4⑶准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重要词语(包括成语)。
⑷汉字书25写规范、整洁、美观。
262.句子27⑴辨别并修改具体语境中的语病。
⑵在具体情境中简明、连贯、28得体地进行语言表达。
293.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⑴正确识记教材和名著阅读篇目所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3031重要人物。
32⑵根据提供的信息推断相关作品的作者、名称和人物,了解作品的人物33形象和思想内容,并进行简要评价。
34⑶正确识记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文化知识,准确辨析并在生活中使用。
354.古诗文默写准确识记、理解并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一优3637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的具体内容。
385.语文综合性学习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按照要求进行分析,展开探究,提出看法,发表见解。
3940㈡古诗文阅读411.古诗文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
2. 能根据上下文,正确断句。
42433.解释和辨析古诗文中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词多义、通44假、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4.掌握古诗文中常见文言虚词的用45法。
5.用现代汉语正确、通顺地翻译文言句子。
466.把握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并能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477.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初步赏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48版)》“附录一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9年级)”推荐的古诗词。
49㈢现代文阅读501.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
512.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52533.准确提取、筛选并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4.准确理解并解释重要词54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55.掌握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等主要表达方式并理解其作用。
566.感受作品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言。
7.57评价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
8.结合现实生活或相关资料针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独到的5859见解。
609.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推断、想象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10.根据提供的具体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6162㈣作文631.在规定的时间里按要求完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的写作。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验和真6465切感受。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6673.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合理的行文顺序,详略得当地取舍材料,68语言通顺,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694.鼓励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精神世界;鼓励合理的运用自己的70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语言流畅优美,生动形象。
5.正确使71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注意:试卷考查内容不考虑知识的覆盖面。
7273四、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74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为14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75763.试卷结构及分值分配:77⑴积累与运用(20分左右)⑵古诗文阅读(20分左右,包括文言文78阅读和古诗词赏析)79⑶现代文阅读(35分左右,包括一段名著阅读和两篇现代文阅读,兼80顾记叙、议论、说明和抒情类文章体裁)⑷写作(65分,含书写分5分)81⑸试卷的总题量20题左右。
824.试题难度:83试题的总体难度拟控制在0·65—0·70之间。
84五、附录文言文重要篇目: 1.全部教读文言文篇目。
85862.部分自读文言文篇目:《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湖心亭看雪》《五柳87先生传》《马说》《满井游记》《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88六、题型示例89【题例一】古诗文默写。
90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91⑵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92⑶,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3⑷,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94思》)⑸,。
,。
(杜牧《泊秦淮》)9596⑹孔子所说的“,”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97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98【答案】⑴星汉灿烂⑵恨别鸟惊心⑶人有悲欢离合⑷枯藤老99树昏鸦⑸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100唱后庭花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古诗文默写以填空为主,记忆与理解型默写相结合,涵盖了诗、101102词、曲、文,相对稳定。
题目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103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
考查的具体内容,既重视文采,又重视思想,在强调语言经典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为避免教学过程中104105有些学生只背诵个别名句的弊端,要考查相对完整的诗(词、曲、文)内容。
106【题例二】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107108而归B.惬.(qiè)意斑斓.(lán)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 109110C.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益彰.(zh111āng)112D.追溯.(sù)焦灼.(zhuó)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113íng)114【答案】B(A. 牍—渎载 zǎi—zài C.剽 biāo—piāo D. 烂—滥)115116【解析】本题考查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选择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使用117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读错、写错的词语。
课本中虽然出现,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僻字一般不作为命题的材料。
字音的考查,侧重于多音字(如:角、118119载、嚼)和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如:剽、瓴、灼);字形的考查,侧重于120同音字(如:牍—渎,澜—斓,烂—滥)和形近字(如:塑—溯,悔—诲),121引导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并运用。
122【题例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23生长在荒漠中的依米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124125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的色彩。
126但是,它的花期很短,两天后就会随母株一起枯萎,开花就意味着它生127命的终结。
128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很大。
但依米花没有根系,只有一条主根,129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
130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131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132耗尽了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133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上苍赐给它们的权利。
134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
用135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136⑴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需求要求积淀积聚137138⑵选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139⑶发挥想象,在选文中的横线处写几句描写依米花的话。
(不超过20个字)140141【答案】⑴需求积聚⑵在最美丽的时候,它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142养分而凋零。
(它在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⑶示143例:它的花瓣儿呈莲叶状儿,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与大地上空144的毒日争艳。
145【解析】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语言运用的能力,题型灵活多样,综合性强。
语段的选择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充分考虑到146147背景材料的价值观因素和语文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要素,有利于科学地、148多角度地设题,同时也注意到了价值观的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题目设置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
具149150体设题上包括: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
表151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
注意考查的科学性与多角152度。
例如第⑴题,同样是词语的辨析使用,“需求”与“要求”考查的是词153义差异问题,而“积淀”与“积聚”考查的是词性区别问题。
再如病句修改154题,其考查的侧重点是病句中“成分残缺”的类型。
前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155查和落实基础知识。
第(3)小题是请学生根据语境,发挥想象补写一句话,156这种考法,更多是从对上文的理解与衔接方面来考虑,有一定的难度。
这样157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感,又能考查到学生的应变能力。
【题例四】文学常识。
158159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60A.《伊索寓言》中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
这些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161162理,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163B.《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164165廷、走向失败。
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166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这几篇追忆童年167往事的精彩散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168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左169传》《史记》《战国策》和《三国志》。
这几部书既是史学名著,又是文学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