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教案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 教案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神笔马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间故事,了解马良的善良和勇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良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内容,了解马良的形象特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马良的善良和勇敢品质。
2. 学会通过小组讨论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神笔马良》的故事讲义或教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神笔马良》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神笔马良》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神笔马良》的故事,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人物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马良的形象特点,如善良、勇敢等,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马良的品质对自己成长的启示,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和影响,了解其他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
2. 鼓励学生创作以马良为主人公的小故事,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七、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其中的英雄人物品质。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故事内容和人物分析方法,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等。
九、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理解故事内容和相关人物。
2. 对学生的人物分析能力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3. 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评价,看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参与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十、教学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整个教学过程,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小学语文课文《神笔马良》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神笔马良》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神笔马良》的内容简介:神笔马良是一篇关于一个善良聪明的少年马良的故事。
马良用一支神笔,能够画出任何东西,并给人们带来幸福。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帮助了许多人,最终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2.2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学生通过课文阅读,学习和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神笔马良》的内容和人物。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进行生字词学习和造句练习。
3.2 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
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练习题,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进行生字词书写和阅读测试,评估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展示对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神笔马良》的文本和插图。
生字词的学习和练习题。
写作和表达的指导材料和参考例子。
教学评价的练习题和评分标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故事:提供与《神笔马良》主题相关的其他故事,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供学生课后阅读,丰富其文学素养。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和人物形象。
6.2 创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在班级分享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精神。
《神笔马良》教案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神笔马良》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利用故事梗概引起学生的兴趣。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神笔马良》的插图,引起学生兴趣。
1.4.2 提问:“你们听说过《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
1.4.3 介绍作者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1.4.4 总结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梗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马良是一个聪明的穷孩子,他用一支神笔画画,能够使画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他利用神笔帮助穷人和打击恶人,最终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2.3 教学方法朗读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情节。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2.4.1 朗读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情节。
2.4.2 提问:“马良为什么要帮助穷人和打击恶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4.3 总结故事梗概,强调故事的重要情节和寓意。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神笔马良》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人物分析:马良、皇帝、坏官等。
3.3 教学方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马良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他的聪明和善良。
3.4.2 分析皇帝和坏官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自私和残暴。
3.4.3 讨论故事中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故事情节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分析: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三年级上册语文神笔马良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神笔马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神笔”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好事的过程。
(2)学会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神笔”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好事的过程。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神笔,引导学生说出“神笔马良”的故事。
(2)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2)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的成果。
4. 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5.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马良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用“神笔”造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感情表达。
3.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神笔马良故事的续编或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进行神笔马良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优秀7篇《神笔马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从马良用神笔帮助老百姓惩罚中,受到启发。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学习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读第18自然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马良看什么看得出神?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大官和画师什么表现?他们怎么说?怎么做?从此,马良怎样做呢?找出重点词句。
马良为什么盼望有一支笔呢?(理解:盼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读第916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马良的笔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说它是神笔呢?马良有了这支神笔是怎样做的?他帮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学习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读1728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大官让画师用神笔画什么?结果怎样?大官怎么办的?马良为什么答应了?他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画什么?最后画什么?说说大官的不同表现?1、大官的`下场什么样?说明什么?2、从马良惩治大官的过程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二、总结课文。
1、马良没有笔的时候是怎样画画的?说明什么?2、马良有了神笔,对穷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3、你喜欢马良吗?为什么?三、作业。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篇二设计意图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
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
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神笔马良》语文教学教案

《神笔马良》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3. 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神笔马良》是一部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马良用神笔画画帮助穷苦百姓,惩罚贪婪官吏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
人物形象的分析。
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的探讨。
2.2.2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神笔马良》的故事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卡片或图片。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多媒体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神笔马良》的插图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吗?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4.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故事文本,让学生自主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3 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4.4 写作与表达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神笔马良》的故事梗概。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中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5.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作业和写作表现:内容完整,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够准确描述故事情节,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三年级语文《神笔马良》教案

三年级语文《神笔马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积极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描绘人物形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的想象和表达。
(3)对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神笔马良》。
2. PPT或者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4. 生字词卡片或者学习软件。
5. 小组讨论的准备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对《神笔马良》产生兴趣。
(2)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和故事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马良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马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2)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马良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理解马良的善良、勇敢、聪明等品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或者写话练习。
(2)学生通过绘画或者写作,表达自己对马良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堂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神笔马良》教学教案

《神笔马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 通过学习故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使学生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神笔马良》是一部流传在我国的民间故事,讲述了马良用神笔为百姓画鸡、狗、猪等家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故事。
2. 故事主题:善良、勇敢、智慧、助人为乐。
3. 关键词汇:神笔、马良、百姓、善良、勇敢、智慧、助人为乐。
4. 句型结构:描述动作、表达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课后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神笔马良》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善恶美丑。
4. 学习词汇:讲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英语水平。
5. 句型练习:运用故事中的句型结构,进行口语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后任务:布置相关课后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任务的质量和效率,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关键词汇和句型结构的熟悉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故事中,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意识。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故事主题,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家庭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笔马良》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照课后思考题,边读边思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能根据问题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17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童思。
4.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懂得学了本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学习课文,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课后第3题,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
3.初步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童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马良,他有一支神笔。
用神笔画出来的东西都是活的。
要
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
你们想知道马良这支
神笔是怎么得到的,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吗?请看课文。
出示课题:23神笔马良。
这篇课文生字较多,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划出带生
字的词语,读准字音,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查
字典。
(二)、教学生字,理解新词。
1、先让学生找出生字所在的句于,读一读,再说说带生字词语的意思,教师纠正。
犁(lí),犁地,犁字也可以作动词。
硬(yìng),不读g,反义词为"松"、"软"。
恨(hèn),心里恨,所以是竖心旁,右边是"艮"不是"良"。
监(jiān),"蓝"字去掉草字头。
扇(shàn),翘舌音。
"一扇门","扇子"。
旱(hàn),太阳高挂天空,地上干巴巴。
浇(jiāo),浇水要用水,左旁三点水。
杭(háng),"杭州","杭育杭育"是吃力的叫喊声,一
种劳动号子。
链(liàn),第四声,铁链是铁做的,左边金宇旁。
套(tào),"套住"。
注意大字头下面有三小横,最后一笔为点,不是捺。
绑(bǎng),绑人用绳子,左边绞丝旁。
粗(cū),反义词"细"。
涌(yǒng),大诲涌起波涛。
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人们
争先恐后涌出大门。
斜(xié),倾斜,不正的意思。
这里指船向一边歪斜。
咆哮(páoxiāo),形容海水奔腾轰鸣。
压(yā),压下去要用大石头.一点不能忘记写。
衙门,旧时官员办公事的地方。
吆喝.大声地叫喊。
2、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鼓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补充修正。
(三)、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l、2、3题。
答案当堂反馈。
第3题答案:依然一仍然盼望一希望着急一焦急、紧张。
(四)、课外作业。
抄写生字3遍。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知道马良这支神笔是怎
样得到的。
2、用"因为……,所以……"说说白胡子老爷爷送给马
良神笔的原因。
3、读懂这部分出现的几个感叹句。
二、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l--4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白胡子爷爷要送神笔给马良.
2、讨论,交流。
说说为什么白胡子爷爷要送神笔给马良,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因为马良有志气要学画画,而且又能刻苦学画,所以白胡子爷爷才肯
把神笔给他。
)
3、分别找出描写马良"有志气要学画画"和"刻苦学画"的词句。
有志学画:"看得出神","不知不觉地走了进去","气呼呼地说:……"。
刻苦学画:"用树枝画","用草根画","见到什么就画什么"。
4、自由读课文第1--4自然段,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
地说说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各自说,指名说,自愿站起来说。
5、找出第1---4自然段中带"!"的句子,想一想应该
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①我偏不信,穷娃子连画画也不能学!(气愤、坚决的
语气)
②我才不呢!我专给咱穷人画!(坚定、轻视的语气)
③我多么盼望能有一支神笔啊!(急切、渴望的浯气)
④马良真高兴啊!(高兴的语气)
①奇怪,公鸡活了!(惊奇的语气)
完成课后第3题第(1)小题,答案做在(作业本)第4题第(1)小题上。
(二)、作业。
1、抄写生字3遍,
2、《作业本》第1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全文内容。
2.带着课后第1题的3个小问题学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讨论马良学画画的目的。
上节课我们知道,白胡子爷爷之所以把神笔给马良,是因为马良下定决心要学画画,并且刻苦地学画。
老师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谁知道这个原因是什
么?(马良专给穷人画。
)
(二)、讲读第5--14自然段。
1、默读第5--14自然段。
想一想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
2、学生互相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用马良画(什么),帮
助(谁)(做什么)"句式简单地把一件事说清楚。
3、教师.总结交流结果。
参考答案如下:
①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头耕牛,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
②马良在监牢里画了一扇门,帮助乡亲们选出监牢。
③马良画水车,帮助农民浇地。
④马良画海、画风,掀翻了大官们的船,为民除了害。
4、上述四件事,哪几件是写马良用神笔帮助穷人的?
哪几件是写马良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
5、谁能把马良用神笔惩罚大官的经过说一说?(用上"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句式说一段话)
三)、课堂作业。
课后第3题第{2)、(3)小题,答案做在(作业本)第4
题第(2)、第(3)小题上。
作业反馈:
第(2)题:"想夺回神笔"几个字表现了马良的机智,"
给你画一回"是假,夺回神笔是真。
第(3)题:"金光闪闪,满山是金子",表示金子非常多,非常诱惑人,实际上是为了表理大官的贪心,为下文巧
妙惩罚大官作了准备。
指名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
(四)、听写句子。
(1)找出描写大海的句子。
马良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
风更猛了,海咆哮起来,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
(2)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一练。
(3)听写句子。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故事完整地说出来。
2.摘录描写马良和大官神态的句子。
3.体会文章的中心:学了本领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教学过程:
(一)、分段说故事。
(1)自由读课文,记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下列几件事中,你能清楚地说给别人听吗?
①马良向大官和画师要笔学画,却被赶了出来。
②马良用树枝和草根当画笔用心学画。
③马良得到了一支神笔。
④马良用神笔画了一头牛,帮助农民耕地。
⑤马良不肯用神笔为大官画金元宝,而用神笔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⑥马良用神笔帮助农民浇水,又被官兵抓去了。
⑦马良用神笔惩治了大官。
(二)、故事能手大赛。
(三)、小组讨论。
主题:马良画画为了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中的问题。
板书建议:
23、神笔马良盼笔
——
得笔
——
用笔
(
)
(
)
(
)
(对于长课文板书的设计主要与学生共同理清思路,剩下大量的空白让学生去自由发挥)《神笔马良》教学设计之二由教案频道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