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优秀7篇《神笔马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从马良用神笔帮助老百姓惩罚中,受到启发。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学习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读第18自然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马良看什么看得出神?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大官和画师什么表现?他们怎么说?怎么做?从此,马良怎样做呢?找出重点词句。

马良为什么盼望有一支笔呢?(理解:盼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读第916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马良的笔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说它是神笔呢?马良有了这支神笔是怎样做的?他帮助老百姓做了哪些事情?学习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读1728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大官让画师用神笔画什么?结果怎样?大官怎么办的?马良为什么答应了?他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然后画什么?最后画什么?说说大官的不同表现?1、大官的`下场什么样?说明什么?2、从马良惩治大官的过程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二、总结课文。

1、马良没有笔的时候是怎样画画的?说明什么?2、马良有了神笔,对穷人和大官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3、你喜欢马良吗?为什么?三、作业。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神笔马良》篇二设计意图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

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

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重点: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神笔马良》语文教学教案

《神笔马良》语文教学教案

《神笔马良》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能够运用词汇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3. 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神笔马良》是一部经典的民间故事,讲述了马良用神笔画画帮助穷苦百姓,惩罚贪婪官吏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描述。

人物形象的分析。

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的探讨。

2.2.2 教学难点:对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深入分析。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神笔马良》的故事文本。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卡片或图片。

3.2 教学设备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多媒体材料。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神笔马良》的插图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吗?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4.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故事文本,让学生自主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3 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德观念。

4.4 写作与表达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神笔马良》的故事梗概。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中道德观念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作业和写作表现。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5.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作业和写作表现:内容完整,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够准确描述故事情节,对故事中的道德观念有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语文S版五年级百花园二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百花园二教案

教案一:《神笔马良》课时:1节课(45分钟)教材内容:《神笔马良》教学目标:1.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并通过细节推测马良的责任心和勇气;2.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运用语文知识解读;3.学会从故事中获取信息,并能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1.理解《神笔马良》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2.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故事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并能够进行情节总结;2.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故事中的寓意。

教学准备:1.《神笔马良》课文;2.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过《神笔马良》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神笔马良》是一篇怎样的故事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讲解故事(2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神笔马良》的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听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并帮助学生进行情节总结。

步骤三:寓意解读(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神笔马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解读《神笔马良》中的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出的选择和努力是否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回答。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5分钟)1.教师提问:“马良在故事中面临了什么困境?他是如何解决的呢?”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神笔马良》这个故事。

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呢?”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从故事中获取信息,并能够进行归纳总结。

但在寓意解读环节,部分学生理解较浅。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引导与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神笔马良》语文教案

《神笔马良》语文教案

《神笔马良》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复述故事《神笔马良》。

(2)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情节和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创作类似的寓言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故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善良、正义的品质,懂得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能够流利地朗读和复述故事《神笔马良》。

(2)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2)培养学生创作类似寓言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设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知识。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神笔马良》故事文本。

2. 课件:故事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神笔马良》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马良的性格特点和事迹。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

(2)全班交流:每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4. 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故事文本,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巩固。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 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 养,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认识和热爱。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讲述一个与马良有关的小故事, 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主题 。
提问导入
提出一些关于马良的问题,让学 生思考并回答,引导学生进入课 文情境。
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 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是否能够主动
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测试与考试成绩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分析学生的成绩,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
力。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正 确率、书写规范、是否按时提交等,以评 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理解故事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除了表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外,《神笔马良》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 层含义。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思考,理解这些深层含义,从而更 全面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之前 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神笔马 良》的故事背景和主题。
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检查是 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是否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 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补充 。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以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 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为后续的 教学提供参考。
下节课预告
主题介绍
《神笔马良》系列课程的下一节课将聚焦于故事 中的角色分析,通过深入探讨角色的性格特点、 行为动机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故事。

《神笔马良》优秀教案设计 3篇

《神笔马良》优秀教案设计  3篇

《神笔马良》优秀教案设计3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神笔马良》优秀教案设计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神笔马良》优秀教案设计1一、课前谈话。

你喜欢故事吗?你读过或听过哪些故事?二、谈话导入这节课,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故事《神笔马良》,这个故事的作者是洪汛涛。

(读到一个好故事,最该感谢的就是作者了,以后读书可要关注一下)板书课题。

神笔马良齐读三、初读、整体感知(要不要默读)这篇课文很长,课前,大家都已认真地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一遍,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读。

1.检查认读难读的词语:耕地往颈上一套干旱监牢桅杆咆哮拉着犁吆喝疙瘩衙门(小老师领读)衙门指哪里?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2、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用心画画得到神笔帮助穷人惩治大官学生回答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教师适时提醒:你刚才说的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老师可以用这么四个字来概括,出示"用心画画",谁能学着老师的样也用四个字概括着往下说。

词卡全部贴好后,告知学生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把故事写清楚的。

副板书:有序能用上这几个词再来简单地说说吗?你们真能干,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你们用一句话就说清楚了主要内容。

(边说边大括号标注)四、神笔之神师:我们来看课题,顾名思义,神笔就是?神奇的,有灵性的笔。

师:马良的神笔神在哪儿呢?文中有一句关键的句子,就告诉了我们神笔的神奇,你找到了吗?1.找出总起句:"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

"(你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指导朗读。

2.感受神笔"画什么有什么"之神:师:马良都用神笔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圆圈圈画出来。

小学语文课文《神笔马良》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神笔马良》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神笔马良》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准备:1.课文《神笔马良》2.生字词卡片3.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神笔马良》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自主拼读音节,理解词义。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马良为什么被称为神笔?他为什么能实现愿望?四、难点解析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五、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神笔马良》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

七、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熟读课文。

2.家长监督孩子完成课后作业,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神笔马良》,让学生感受到了神笔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课堂讨论、难点解析、写作训练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熟练,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画有神笔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学生自由发言,猜测神笔可能有什么神奇之处。

对话示例:教师:“你们知道神笔是什么吗?”学生1:“神笔可能是会变魔术的笔。

”教师:“很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神笔马良》,看看神笔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5篇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 5篇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篇4设计理念: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也是长文短教的一种惯用做法。

本课的“神”就是全文的一个圆心、轴心,做到“语语悟其神”、“步步悟其神”、“处处悟其神”。

教学目标:1学懂课文生字新词,读懂课文。

2体会马良神笔之“神”。

3懂得心地善良、一心为穷人着想的人才会创造奇迹。

教学流程一、找准靶心1、揭题:神笔马良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马良的笔“神”在哪里?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带着课后问题读懂课文。

4、连起来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箭箭入靶紧扣“神”字品读重点词句。

让我们再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马良的神笔之神?1、他立刻拿起笔……叫起来。

2、马良拿出神笔……“哞”……耕牛。

3、马良……一推,门开了。

4、马良说:“……”自由练读,读出神笔之神。

小结:马良想什么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这笔可真神呀!三、深入悟“神”神笔之神还表现在哪里?1、大官让画师画摇钱树,没有变成真的摇钱树。

2、马良用神笔居然让大官葬送海底,神笔真是助善除恶呀!四、留住精彩如果要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哪一部分是高潮部分?有声有色的练读课文最后部分,“马良给大官画金山,最后使他们沉入海底”。

1、找伙伴表演读。

2、分组上台表演。

五、总结提升1、神笔之神不光是画什么就有什么,而在于它能助善除恶。

2、补充阅读《七色花》等民间故事。

《神笔马良》教学设计篇5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神笔“神”在哪里,马良用神笔为穷人做了哪些好事。

3、能正确快速的朗读课文,并能一边读,一边想,学会思考问题。

4、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人们做好事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人文目标:培养孩子名辨是非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马良用神笔为穷人做了哪些好事。

懂得分辨善恶为人们做好事就会受到尊重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揭题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神笔马良》(教师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笔马良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整体把握故事大意。

借助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关键词语的提示,使学生能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读、找、划,感受神笔之神,帮助学生明辨马良和大官在神笔使用上的不同态度。

3.引导学生发现“马良惩治大官”部分的叙述特点,了解故事的表达方式。

利用关键语句的理解,媒体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感悟马良的机智、善良以及大官的贪婪、自私,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愿望。

4.通过读文,体会、交流、朗读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件以及有关《神笔马良》的动画片段。

2.词卡:得到神笔帮助穷人惩治大官咆哮为民造福为己谋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直接揭题。

2.自由读文,检查认读难读的词语:
耕地往颈上一套干旱监牢桅杆咆哮
拉着犁吆喝疙瘩衙门(小老师领读)
3.说说从故事中了解到有关马良的信息。

4.根据了解的信息,用几句话简单地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神笔之神”
马良的神笔神在哪儿呢?
1.找出总起句:“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有什么。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2.感受神笔“画什么有什么”之神:
马良都用神笔画了些什么?用“画就有”的句式回答。

朗读进一步感受神笔“画什么有什么”之神。

3.感受神笔“画什么没有什么”之神: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大官欢喜得很,急忙跑过去摇,不料头撞在墙上,额角上起了个大
疙瘩,画仍旧是画,没变成真的摇钱树。


朗读,体会为什么马良“画什么就有什么”,而大官却“画什么没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为民造福 为己谋利)
三、细读“惩治大官”
1.默读课文的20——28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大官的句子,用“——”划出描写马良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师生交流反馈)
2.划了句子,你发现故事在讲述上有什么特点?(马良和大官两个人物穿插着进行描写的。


(一)品读“大官”
1.自由读句段,说说这是怎样的大官。

2.根据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描写大官的句子。

教师通过随机点评,指导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马良”
生生合作读句子。

在合作读中,师生穿插对话,揭示马良以自己的智慧惩治官绅。

(三)品读高潮
1.自由读课文的27自然段。

找出马良画风的句子,发现风的变化。

随机落实“咆哮”。

2.借助视频进一步感受马良笔下风的变化,促进朗读。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故事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吗?
2.重现已学儿童诗《假如》,朗读互动,感受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五、板书设计
神笔马良
马良 画什么有什么 大官 画什么没什么
【设计说明】
《神笔马良》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上年级的一篇选学课文,是由编者根据洪汛涛创作的《神笔马良》改编而成的。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清新活泼,马良形象呼之欲出。

作为一篇神话故事,智取
奇妙的神话色彩,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最大的阅读期待,在教学中因充分利用。

此外,本课选用时,定位为略读课文,配合第五单元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展开教学,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读自悟,体现略读的特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如何在自主体会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提升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应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故事趣味十足,内涵深刻,教学时因以趣为出发点,以情为终结点,让情趣交融。

基于以上考量,本课运用如下策略展开教学设计:
一、以学定教,享受情节
享受情节,是学生读故事的直接表现。

为顺应学情,安排学生充分读文,通过对“马良”信息的反馈,对“神笔”信息的提炼,让学生把握情节,享受读神话故事的乐趣。

二、长文短教,突出重点
面对1400多字的故事,我们立足学情,删繁就简,将教学重点定为“马良惩治大官”的情节。

在揣摩马良画画意图和大官神情语言中,感受马良聪明机智,大官贪婪自私的形象。

三、感受形象,不忘语言
形象的树立以语言文字为依托。

如发现故事的讲述特点、马良笔下风的变化等,都力求彰显语言的魅力。

四、联系旧知,激发情感
披文入情,情动辞发。

适时安排学生感情朗读二上年级的《假如》,在联系旧知中调动表达欲望,使学生的情感在朗读和表达中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