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区别和用途
开、闭口闪点课件

仪器结构
1.温度计 2.点火器 3.实验杯 4.金属比较小球 5.加热板 6.Φ0.8mm孔 7.气源 8.加热器
仪器的校验
选取工业参比样品(SWS )或有证标准样 品( CRM )对仪器进行校准验证。
开、闭口闪点测定国家新 标准的解释和应用
名词解释
闪点:燃油在规定结构的容器中加热挥发 出可燃气体与液面附近的空气混合,达到 一定浓度时可被火星点燃时的燃油温度。
简介
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 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 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 生一闪即燃的闪燃现象,叫闪燃。发生闪 燃时的固体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当油面上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增大时,
遇到明火可形成连续燃烧(持续时间不小于5秒)
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燃点高于闪点。
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区别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 种,开口杯法测定的闪点要比闭口杯法低 15—25℃,闪点的高低与油的分子组成及 油面上压力有关,压力高,闪点高。在敞 口容器中,油的加热温度应低于闪点10℃; 在压力容器中加热则无此限制。
九、试验步骤
1.观察气压计,记录环境大气压。 2.将试样倒入试样杯至刻度线,放入加热室盖上杯盖。
点燃试验火源将火焰直径调整为3~4mm。打开加热装 置整个试验过程以5~6℃/min速率升温,且搅拌速率为 90~120r/min。 3.当试样预闪点不高于110℃,从预闪点以下23±5℃开 始点火,每升高1℃点火一次,点火时停止搅拌。 4.当试样预闪点高于110℃,从预闪点以下23±5℃开始 点火,每升高2℃点火一次,点火时停止搅拌。 5.如果观察闪点与最初点火温度差值少于18℃或高于 28 ℃则闪点无效,应重新测定,直到得到有效结果为止。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开口杯法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润滑油和深色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2 方法原理将试样装入坩埚中规定的刻线.首先迅速升高试样的温度,然后缓慢升温,当接近闪点时,在规定的温度间隔,用一个小点火器火焰按规定通过试样表面,以点火器火焰使试样表面上的蒸气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闪点。
继续进行试验,直到点火器火焰使试样发生点燃并至少燃烧5秒钟时的最低温度,作为开口杯法燃点。
3 试剂无铅汽油仪器与材料3.1开口闪点与燃点测定器符合SH/T0318 要求。
3.2温度计 0℃—400℃,最小分度值:1℃注9.13.3酒精灯或电炉(测定闪点高于200℃的试样时,必须使用电炉)。
4 准备工作4.1试样的水分大于0.1%时,必须脱水。
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并经冷却的食盐、硫酸钠或无水氯化钙。
闪点低于100℃的试样脱水时不必加热,其他试样允许加热至50℃—80℃时再用脱水剂脱水。
4.2内坩埚用溶剂油洗涤后,放在电炉或点燃的酒精上加热,除去遗留的溶剂油。
待内坩埚冷却至室温时,放入装有细砂(经过煅烧)的外坩埚中,使细砂表面距离内坩埚的口部边缘约12mm,并使内坩埚底部与外坩埚底部之间保持厚度5mm —8mm的砂层。
对闪点在300℃以上的试样进行测定时,两只坩埚底部之间的砂层厚度允许酌量减薄,但在试验时必须保持6.1.1规定的升温速度。
4.3试样注入内坩埚时,对于闪点在210℃和210℃以下的试样,液面距离坩埚口部边缘为12mm(即内坩埚的下刻线处。
)4.4将装有试样的坩埚平稳地放置在开口闪点测定器的支架上的电炉中,再将温度计垂直地固定在温度计夹上,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内坩埚的中央,与坩埚底部和试样表面的距离大致相等。
4.5测定装置应放在避风或较暗的地方并用防护屏围着,使发生闪火现象时能够看得更清楚。
5 操作步骤5.1闪点5.1.1加热坩埚,使试样逐渐升高温度,当试样温度达到预度闪点前6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试样温度达到闪点前40℃时能控制升温速度为每分钟升高4℃±1℃。
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测定方法介绍

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测定方法介绍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是两种常用的方法来测定液体的易燃性和火灾危险性。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它们在安全性评估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开口闪点的测定方法。
开口闪点是指液体在特定条件下释放出足够的揮发性蒸汽以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并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开口闪点的测定可以通过开放杯法或闭杯法来进行。
开放杯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在一个开口的杯子中倒入待测液体,然后将温度逐渐升高。
在每个温度点上,用火焰或电火花点燃杯子上的液体蒸汽,并观察是否发生闪燃。
当温度达到液体的开口闪点时,液体将发生闪燃现象。
这一温度即为开口闪点。
闭杯法与开放杯法类似,只是在测定过程中加入一个试剂来封闭杯口,以避免液体在测定过程中失去揮发性物质。
闭口闪点是液体在密闭环境下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闭口闪点测定方法主要用于液体在密闭容器中的储存和运输安全评估。
与开口闪点测定方法不同的是,闭口闪点的测定需要在一定压力下进行,并通过测量压力的变化来判断闪燃的温度。
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测定方法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化学工业中,这些方法被用于评估化学品的火灾危险性和储存要求。
在油气行业中,测定燃料的闪点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燃料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也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消防工程和安全管理等领域。
从观点和理解角度来看,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测定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评估液体易燃性和火灾危险性的工具。
通过了解液体的闪点,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减少潜在的火灾风险。
此外,闪点测定方法还为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以确保工厂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结来说,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测定方法是评估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手段。
它们通过测定液体释放可燃蒸汽的最低温度,帮助我们判断液体是否易燃,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 闭口杯法 开口杯法

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开口杯法1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本方法适用于石油产品用闭口杯法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接触火焰发生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闭口杯法闪点。
试样在连续搅拌下用很慢的恒定的速率加热。
在规定的温度周期,同时中断搅拌的情况下,将一小火焰引入杯内。
试验火焰引起试验上的蒸汽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作为闪点。
1.2仪器1.3准备工作℃时不必加温,闪点估计高于100c时,可以加热到50-—80℃o脱水后,取试样的上层澄清部分供试验使用。
C的试样时,应预先将空气浴冷却到室温(20±5°C)。
使用灯芯的点火器之前,应向器中加入轻质润滑油(细缝纫机油、变压器油等)作为燃料。
1.4试验步骤C的试样时,从试验开始到结束要不断在进行搅拌,并使式样温度每分钟升高ΓCo℃的试样时,开始加热速度要均匀上升,并定期进行搅拌,到预计闪点前4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在预计闪点前20℃时,升温速度控制在每分钟2--3℃,并还要不断进行搅拌。
"C时,对于闪点低于104°C的试样每经Ic进行点火试验;对于闪点104℃的试样每经2℃进行点火试验。
试样在试验期间要转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只有在点火时才停止搅拌。
点火时,使火焰在0.5秒内降到杯上含蒸汽的空间中,留在这个位置1秒即迅速回到原位。
如果看不到闪点,就继续搅拌试样,并按本条的要求重复进行点火试验。
1.5大气压力对闪点影响的修正Δt=0.25(101.3-P)Δt=0.0345(760-P)式中P实际大气压力。
式中的单位为千帕斯卡;式中的单位为毫米汞柱。
1.6精密度用以下规定来判断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L7报告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的闪点。
2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开口杯法)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开口杯测定闪点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与测定润滑油和深度石油产品。
2.2方法概要把试样装入内珀烟中到规定的刻线。
危化品闪点要求

危化品闪点要求危化品是指具有燃烧性、爆炸性、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的化学物质。
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危化品的闪点是一个重要的安全指标。
闪点是指液体或固体在特定条件下释放出足够的蒸气,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可燃物混合物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了解危化品的闪点要求,能够有效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一、危化品闪点的意义危化品的闪点是衡量其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不同闪点的危化品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危害程度不同。
了解危化品的闪点要求,有助于正确选择储存和运输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危化品闪点的测试方法1.闭口杯闪点法:将待测试物质倒入闭口杯中,将温度逐渐升高,观察在不同温度下是否能发生闪燃。
当发生闪燃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闪点温度。
2.开口杯闪点法:与闭口杯闪点法类似,但在杯口留有适当的通气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闪点物质的测试。
3.平开闪点法:通过将待测试物质倒入平开式玻璃容器中,然后用电热丝加热,观察在不同温度下是否能发生闪燃。
当发生闪燃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闪点温度。
三、危化品闪点要求的分类根据危化品的闪点温度,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非易燃液体:闪点高于60℃,如水、醋酸等。
2.低闪点易燃液体:闪点在0-60℃之间,如酒精、汽油等。
3.中闪点易燃液体:闪点在60-93℃之间,如柴油、煤油等。
4.高闪点易燃液体:闪点在93-200℃之间,如煤油、煤焦油等。
5.极高闪点易燃液体:闪点大于200℃,如液化气、稀硫酸等。
四、危化品闪点要求的意义和应用1.储存要求:根据危化品的闪点要求,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和设备。
易燃液体应存放在防火间隔或远离火源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要确保储存场所通风良好,以防止蒸气积聚形成可燃混合物。
2.运输要求:根据危化品的闪点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工具。
对于易燃液体,应采取防火、防爆措施,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和溢出。
3.使用要求:根据危化品的闪点要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测定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依据

测定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依据一、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概念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是液体燃料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是衡量液体燃料易燃性能的重要参数。
开口闪点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液体燃料在容器中加入火源后,溶质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当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闭口闪点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液体燃料在容器中无任何通风情况下被加热时所释放出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当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二、开口闪点的依据1. 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中的最小可燃浓度开口闪点是指溶质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因此,确定开口闪点需要先了解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中的最小可燃浓度。
最小可燃浓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低浓度。
当这个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混合物才能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
2. 液体蒸汽的温度和压力液体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也是开口闪点的依据。
当液体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它们会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
因此,确定开口闪点需要先了解液体蒸汽的温度和压力。
3. 火源火源是触发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发生燃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电弧、火花或者火柴等方式作为火源。
三、闭口闪点的依据1. 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中的最小可燃浓度闭口闪点也需要先了解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中的最小可燃浓度。
当液体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它们会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
因此,确定闭口闪点需要先了解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物中的最小可燃浓度。
2. 容器的密闭性闭口闪点是指在容器中无任何通风情况下被加热时所释放出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因此,容器的密闭性也是确定闭口闪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加热速率加热速率也会影响闭口闪点。
测定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依据

测定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依据1. 引言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是两种常用的测试方法,用于衡量液体或固体的可燃性和易燃性。
它们是安全性评估和火灾风险分析中的关键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的定义、测试方法和依据。
2. 开口闪点2.1 定义开口闪点是液体或固体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加热或接触到外部火源时产生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并能够闪燃的最低温度。
开口闪点是判断液体或固体是否易燃的重要指标之一。
2.2 测试方法常见的开口闪点测试方法包括闭杯法和开杯法。
闭杯法闭杯法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种简单而常见的开口闪点测试方法。
步骤如下:1.取一小量待测试的液体或固体样品,放入闭杯中。
2.将闭杯加热至一定温度,使样品充分蒸发。
3.向闭杯中引入外部火源,查看是否发生闪燃。
如果发生闪燃,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开口闪点。
开杯法开杯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开口闪点测试方法,与闭杯法相比,开杯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步骤如下:1.取一小量待测试的液体或固体样品,放入开杯中。
2.将开杯的液体或固体样品加热至一定温度。
3.用着火的填料,如木条、纸条等,在样品表面点燃。
4.看是否发生可燃蒸气的逸出并闪燃。
如果发生了闪燃,记录此时的温度作为开口闪点。
2.3 依据开口闪点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比标准:开口闪点的测试结果与特定行业标准或法规要求进行对比。
例如,在化工行业,液体化合物的开口闪点需符合国家标准《液体易燃物的储存与运输安全规范》(GB 4796-2019)。
•化学性质:液体或固体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对其开口闪点起着重要影响。
例如,含有易挥发性成分的液体通常具有较低的开口闪点。
•气体生成量:开口闪点测试中,样品产生的可燃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决定了是否能够发生闪燃。
因此,样品的气体生成量是开口闪点的重要依据之一。
•外部条件:开口闪点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气压和湿度等。
不同的外部条件可能导致开口闪点值的变化,因此在测试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记录。
闪点测定方法2篇

闪点测定方法2篇闪点测定方法一闪点是指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闪烁燃烧的最低温度。
闪点的测定是工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液体产品和燃料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两种闪点测定方法。
一、闭口杯法闭口杯法是一种传统的闪点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在密闭的容器内加热液体,通过点燃容器内混合气体并观察液体的闪烁燃烧来测定闪点。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液体加入闭口杯中,将杯口关闭,并在标准的温度下加热液体。
2.在升温过程中,每隔15摄氏度左右记录一次杯内温度。
3.当液体表面出现可见的闪烁燃烧时,关闭加热器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闪点。
闭口杯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但其缺点在于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加热液体至高温,且有可能会在操作过程中引起爆炸。
此外,该方法适用于单一组分的液体,不适用于多组分混合液体的测定。
二、电火花法电火花法是一种自动化、高效和安全的闪点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电弧放电将氧气与待测液体形成混合气体,从而使其发生连续燃烧并通过发光和声音信号来测定闪点。
具体步骤如下:1.在闪点测试仪中加入待测液体,并设定温度升降速度和其他测试参数。
2.通过电极产生电弧,引导氧气与液体发生混合气体,并在测试程序中逐渐升高温度。
3.当液体表面出现可见的闪烁时,闪点测试仪会自动停止,并将测定结果输出。
电火花法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测试速度快且适用于单一或多组分混合液体的测试。
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且需要高纯度的氧气供应和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程序。
闪点测定方法二闪点测定是对化学品和燃料安全使用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闪点测定方法。
一、开口杯闪点法开口杯法是比较传统的闪点测定方法。
它是将待测样品装入一个杯子中,然后将杯子加热,观察样品的表面是否出现闪烁的火花,记录下此时的温度,该温度即为该液体的闪点。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容易使液体挥发,不适合于高沸点样品的测定,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区别和用途
闪点测试仪介绍
开口闪点(开口杯法)与闭口闪点(闭口杯法)是用于测量石油产品在加热过程中与空气混合发生瞬间着火的最低温度值,两者统称为闪点测试仪,一机多炉,性能稳定,可同时操作三台测试炉检测样品,触摸式操作方式,线性加温,LCD 人机对话界面,全屏触摸按键提示输入,开放式、模糊控制集成软件,模块化结构,符合GB/T267- 88; GB/T 3536-2008和IEC标准,适用于铁路,航空,电力,石油行业及科研部门等。
1-070701
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区别
两者的区别集中在用途与对象上,石油产品是一个统称,在实际应用中肯定不是只有一种,比如固体的润滑油,液态的汽油,航空煤油等等,它们不仅闪点值不
同,它们的性质也不同,所以,开口闪点与闭口闪点的区别是针对固态和液态两种区分,液态的馏分(不同温度下,石油产品蒸馏出来的组合)轻,蒸发性大,与空气混合闪点值越低,一般采用闭口闪点测量,固态的馏分蒸发性越小,与空气混合闪点值越高,所以用开口闪点测试仪进行测量,总而言之,开口杯法针对重质润滑油的闪点测量,闭口杯法是测定燃料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值,选购时,一定要根据用途进行区分,如果您实在容易混淆,记住下面的原则,易于挥发的石油产品用闭口法测量,否则,用开口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