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_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初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初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初二初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默写默写1.策勋十二转,。

2.夕阳西下,。

3.,志在千里。

4.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5.屠乃奔倚其下,。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后面问题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飞鸿”的意思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B.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C.此曲以秋日萧瑟迟暮之景与明艳清新之景做对比。

D.“一点飞鸿”给阴冷的动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三、文言文阅读1.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填姓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本文作者的作品外,我们在本册教材上还学过“唐宋八大家”的另外文言篇目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3】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每空只能填一个字。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这样的:虎()驴→ 虎()驴→ 虎()驴2.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若石之死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①。

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②,日入而举辉③,筑墙掘坎以守。

卒岁虎不能有获。

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

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篱决而不葺。

无何,有貙④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

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毙。

上海市嘉定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上海市嘉定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2018-2019学年嘉定区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6分)1.(1)明时思解愠,。

(《孤桐》)(2),志在千里。

(《步不出夏门行》)(3)壮士饥餐胡虏肉,。

(《满江红》)(4),故人言是丹青。

(《题郑防画夹》)(5)稍近,益狎,。

(《黔之驴》)(6),止增笑耳。

(《狼》)参考答案:(1)愿斫五弦琴(2)烈士暮年(3)笑谈渴饮匈奴血(4)欲唤扁舟归去(5)荡倚冲冒(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题(3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这首被称为“秋思之祖”的元曲,展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这种情感浓缩于此曲的“”这一点睛之笔中。

1分3.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曲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苍凉的气氛。

B.全曲以乐景衬悲情,反衬游子孤寂愁苦的情绪。

C.“小桥流水人家”,表达游子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

D.“断肠人在天涯”,篇末收束抒发了游子悲凉悲苦的心境。

参考答案:2.断肠人在天涯 3.B(三)阅读下文,完成4-7题(8分)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声,岂其鬼耶?”覆而也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拢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4.《黠鼠赋》作者是(朝代)的。

2分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6.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篇理趣兼备的寓言小赋,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无能。

初中语文文言文《黠鼠赋》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黠鼠赋》练习(含答案)

黠鼠赋答案: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鼠方啮( 正 ) (咬)2、拊床而止之( 拍) (制止)3、使童子烛之( 命令) (用烛为照)4、有橐中空(袋子)5、既止复作(已经)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被关闭,见:被)7、而遽死也( 立即、就)8、举烛而索(寻找)9、向为何声( 刚才)10、是鼠之黠也!( 这)11、堕地乃走(掉下来)(逃跑)12、虽有敏者(即使)13、橐坚而不可穴也( 咬洞,这里作动词用)14、故以声致人(招引)15、以形求脱(样子)16、扰龙伐蛟(驯服)(击,刺杀)17、登龟狩麟( 捉取)18、役万物而君之( 役使) (统治)19、卒见使于一鼠( 最后)20、乌在其为智也?( 何,哪里)21、黠鼠赋( 狡猾)二、句子翻译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我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下来后接着又响起来。

2、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童子说:“嘻!原来是老鼠被关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3、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童子吃惊地说:“它刚才还在咬袋子,突然就死了吗?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它掉到地上就逃跑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5、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苏子不由感叹说:“这是老鼠的狡猾啊!太让人惊奇了。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7、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最后却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这只老鼠的诡计之中。

8、乌在其为智也?人的智慧在哪里呢?三、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东坡全集》。

作者苏轼(人名)是宋朝的文学家,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课文理解1、《黠鼠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脱逃的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所骗的原因全在疏忽大意。

告诉们做事应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石钟山记练习题及答案

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B.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其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C.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D.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主要代表作品;2.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蠡:li②今以种磬置水中磬:qing③桴止响腾,余韵徐歇桴:fu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kong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硿:kong⑥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莫:mo⑦磔磔云霄间磔:zha⑧则山下皆石穴罅罅:xia⑨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zhi⑩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射:sheA.①③④⑦ B.②⑤⑧⑨ C.③⑥⑦⑩ D.④⑥⑧⑨3.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C.古之人不余欺也D.石之铿然有声者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有大石当中流 B;噌吰如钟鼓不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微风鼓浪安步当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D.水何澹澹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徐公何能及君也张仪天下贤士,吾殆不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二.填空题: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而此独以钟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④事不目见耳闻;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提高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④李渤之陋也;7.下列各组句中的虚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彭蠡之口于石钟山焉 B;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D.或曰此鹳鹤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或师焉,或否焉8.文中标明了四处“笑”,对这四处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③④处发“笑”的人都是苏轼,只是所笑的对象不同,所表现的感情不同;B.②处的“笑”是划船的“舟人”发出的,是吆喝山中鸟儿的;C.①④的“笑”都是针对李渤观点的,有否定、嘲笑之意;D.③倾处的“笑”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9.根据苏轼的考察,下列与石钟山命名无关的一组是: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②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③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④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⑤微波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10.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绝壁下的景观,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声,十分逼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B.文中极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C.所谓“古之人不余欺也”是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D;作者指出石钟山命名的正确说法不能流传的原因在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不能合作考察;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谬谬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①;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②;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③;使童子执笔,记余之怍;苏轼黠鼠赋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B.不一于汝,而二于物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六王毕,四海一C.汝惟多学而识之 D.若有告余者曰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养在深闺人未识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2.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用原文话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①鼠之黠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余之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末段引发自惭之论;B.文中写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简捷逼真,有声有色,幽默风趣;C.故事的曲折性与深刻性在于“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所形成的一种反讽和自省效果;D.这篇小赋即事明理,因物见意,人物、情节、对话与理性思维相融合,行文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创新试题五.阅读下面一段评论文,完成15-16题:苏轼论学文章,在唐宋古文家中的特点是比韩愈平易,比欧阳修通脱;他虽以儒家为正传,但不算迂执;接近释道,但又并不溺于佛老;因此,他的一些论学杂说也就比较具有思想的光辉,达到了当时较高的水平;宋代的一些笔记杂着或讲学语录,和这种短文有类似的地方,但是,相形之下,苏轼的文章更有文彩,更有理论的形象性......;苏轼杂文的这个特点也是继承了先秦散文的优秀传统的;孟子庄子和战国策的文章都是形象地说理,生动地论证;在这类文章中,形象的感染力不亚于逻辑的说服力;苏轼在上梅直讲书中说:“执事爱其文,以为有盂轲之风;”从说理的形象性看,这评语是有根据的;罗大经也说过:“庄子之文以无为有,战国策之文以曲为直,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惟意所到;”,从形象的生动和文章的酣畅来看,苏轼的文章,尤其是杂文,是具有庄子战国策的某些特点的;但是,苏轼的文章,除了个别的史论和政论之外,还不是“以无为有”或“以曲为直”,他的写作大体上能够达到有纵横之风而不谲诡,有寓言之妙而不玄虚;继承了先秦散文的某些传统,但一方面他又是有所选择的;选自郭预衡苏轼散文的一些艺术特色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参考答案“文起八代之衰”是苏轼称韩愈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而此独以钟名:名词作动词,命名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名词作状语,乘舟④事不目见耳闻;名词作状语,用眼睛,用耳朵⑤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词作状语,在夜间⑥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11;D12.①即使有很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抓它;②能够驾驭各种事物并做它们的主宰,竟然被一只老鼠所使唤;③我俯身苦笑,一抬头就醒来了;13. ①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②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抒情短文和叹人无能均不当。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3(附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3(附答案)

专题复习十一文言文阅读课时3一、(2015·德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释】①曩(nǎng):从前。

②雊(gòu):雉鸡叫。

③天机:天性。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冈”中“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B.其一犬.坐于前C.腰.白玉之环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之仙都然是.中有深趣矣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月上下C.复与疏钟相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倘能从.我游乎请从.吏夜归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4.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5.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中考语文文言文冲刺——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冲刺——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类型C 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C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C 课内外文言文实词的强化训练 星 级 ★★★ ★★★ ★★★教学目的 1、理解并牢记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并牢记虚词的含义和用法;3、巩固实词推测技巧和熟悉高频实词及其义项。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 (3分钟)文言文辞职信敬爱的领导、经理:安好,见信如面!于此刻辞职,余心惶惶然!进司一年有余,承蒙领导垂青照拂,而经理关照尤甚!借此,愚蒙得以有机历练良多,顿生如家之觉。

然愚蒙不才,枉费经理一腔热忱与信任。

离别时分,致谢虽发自肺腑亦显得苍白无力,而感激之情则无以言表。

人之百年,如白驹过隙,然余生已去四有其一。

所生几何!常恨岁月逼人,心下戚戚。

一枯一荣,皆有定数;盛衰成败,唯有天知。

然一年之历练仍未羁绊余身。

思虑良久,窃以为于社会大潮之中拼搏弄潮,方是吾辈男儿安身立命之所,纵浪大风急,彼岸渺茫,愚蒙亦无所惧,一心向前。

共事一室,同做同息,与吾友离别,心下不忍,淳淳教导,信任有加,与经理离别,情更不堪!惟愿吾司事业有成,飞黄腾达之期可待。

临表顿首,辞职皆愚蒙个中原因。

希领导见谅,阅而纳之!再拜再谢!辞职彼人:年 月 日() (19分钟)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的实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知识典例C ——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专题导入5、及1)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赶得上2)到,至3)趁着,等到……时4)如,比得上5)和,以及6、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2)临溪而渔《醉翁亭记》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1)靠近2)来到,至3)面对,对着4)正当,将要7、使1)使童子烛之(《黠鼠赋》)2)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庄子钓于濮水》)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卒见使于一鼠(《黠鼠赋》)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橘逾淮为枳》)6)不使学(《伤仲永》)7)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9)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10)晏子将使楚(《橘逾淮为枳》)11)使弈秋诲二人弈(《孔孟论学》)1)2)3)4)命令,派遣,支使5)6)7)8)9)让,致使10)出使11)假使强化练习()(15分钟)(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十黠鼠赋复习卷 答案.doc

十黠鼠赋复习卷 答案.doc

十、《黠鼠赋》复习卷加点字解释。

1、有鼠方哽 ( )2、"寸床而止之( )3、使童子烛之( )4、有秦中空( )5、嚎嚎馨馨( )6、此鼠之里闭而不得去者也(7、而尊死也?( )8、可为何声( )9、晕鼠之黠也( )10、橐坚而不可々也( )11、以声敦人( )12、加龙俱蛟( )(13、套龟狩麟( )14、役万物而君■之( )15、卒见使于一鼠( )16、与在其为智也( )17、黠鼠赋( )二、句子翻译。

1、惊脱兔于处女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3、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三、阅读理解。

1.本文选自《》。

作者(人名)是朝的家、家,字, 号 o他与父、弟合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第一段叙事,写;第二段分析,感慨 o3.原文还有第三段,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十、《黠鼠赋》复习卷答案一、加点字解释。

1、有鼠方哽(咬)2、"寸床而止之(拍)3、使童子烛之(用烛火照)4、有秦中空(袋子)5、嚎嚎馨馨(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6、此鼠之里闭而不得去者也。

”(被关闭)7、而尊死也?(立即,就)8、回为何声(刚才)9、晕鼠之黠也!(这)1 0橐坚而不可穴也(咬洞)1 1以声敦人(招引)1 2加龙俱蛟(驯服)(击,刺杀)1 3套龟狩麟捉取)1 4役万物而君■之(统治)1 5卒见使于一鼠被役使)1 6乌在其为智也?(哪里)17、黑声鼠赋(狡猾)二、句子翻译。

1、它起初像处女一样沉静,然后像逃脱的兔子一样突然行动2、把老鼠从袋子里倒出来,不料它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3、因而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三、阅读理解。

1.《东坡全集》苏轼宋朝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父苏洵、弟苏辙“三苏”2.本文第一段叙事,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附答案 (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的答案。

1~4题每句1分,第5题(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3分。

1.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2. ___________________,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22·昆明】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判诗词境.界的标准,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

人只有超脱功利,心无旁骛,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一个人是否具有了无我精神,他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带领团队在荒凉的大漠中潜.心研究,终于造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之后他依旧隐姓埋名,继续进行核武器的研究。

于敏一生许国,不计得失,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时代楷模”彭士禄勇于创新、善于攻关,最终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

他一直强调,中国核潜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充其量只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他们胸怀天下、鞠躬尽瘁.,将小我化为无我,用对事业的热忱和艰苦卓绝的付出,书写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篇章。

③国家功勋们的做人境界,普通人或许达不到。

但普通人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前进的方向。

生活中,我们应该勇于担当,追求属于自己的无我之境。

(1)请用正楷将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黠鼠赋》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鼠方啮
.. ( ) () 2、拊.床而止.之 ( ) ()3、使.童子烛.之 ( ) () 4、有橐.中空 ( )
5、既.止复作()
6、此鼠之见闭
..而不得去者也 ( ) 7、而遽.死也 ( ) 8、举烛而索.()
9、向.为何声 ( ) 10、是.鼠之黠也! ( )
11、堕.地乃走() 12、虽.有敏者()
13、橐坚而不可穴.也( ) 14、故以声致.人()
15、以形.求脱() 16、扰.龙伐.蛟( )()17、登.龟狩麟 ( ) 18、役.万物而君.之 ( ) ()19、卒.见使于一鼠( ) 20、乌.在其为智也?( )
21、黠.鼠赋 ( )
二、句子翻译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2、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5、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7、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8、乌在其为智也?
三、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作者(人名)是朝的,
字,号。

他与父、弟
合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课文理解
1、《黠鼠赋》写了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所骗的原因全在告诉我们
2、“鼠之黠”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鼠方啮( 正 ) (咬)
2、拊床而止之( 拍) (制止)
3、使童子烛之( 命令) (用烛为照)
4、有橐中空(袋子)
5、既止复作(已经)
6、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被关闭,见:被)
7、而遽死也( 立即、就)
8、举烛而索(寻找)
9、向为何声( 刚才)
10、是鼠之黠也!( 这)
11、堕地乃走(掉下来)(逃跑)
12、虽有敏者(即使)
13、橐坚而不可穴也( 咬洞,这里作动词用)
14、故以声致人(招引)
15、以形求脱(样子)
16、扰龙伐蛟(驯服)(击,刺杀)
17、登龟狩麟( 捉取)
18、役万物而君之( 役使) (统治)
19、卒见使于一鼠( 最后)
20、乌在其为智也?( 何,哪里)
21、黠鼠赋( 狡猾)
二、句子翻译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我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停下来后接着又响起来。

2、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童子说:“嘻!原来是老鼠被关在袋中不能逃出去。


3、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童子吃惊地说:“它刚才还在咬袋子,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它一掉到地上就逃跑了,即使是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5、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苏子不由感叹说:“怪了,这老鼠的狡猾!!”
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所以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7、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最后却被一只老鼠役使,落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之中。

8、乌在其为智也?
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三、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东坡全集》。

作者苏轼(人名)是宋朝的文学家,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课文理解
1、《黠鼠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脱逃的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所骗的原因全在疏忽大意。

告诉们做事应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2、“鼠之黠”具体表现在:它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

(用自己的话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