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黠鼠赋自测练习_答案
黠鼠赋自测练习答案

黠鼠赋一解释加点字1.有鼠方啮(正在,将要)2.拊床而止之(阻止、禁止)3.既止复作(停止)(兴起,出现)4.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叫,让)5.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表示被动)(离开)6.举烛而索,中有死鼠(举起,抬起)7.是方啮也,而遽死也(正在,文中指“适才”)(立刻)8.向为何声,岂其鬼耶(向:之前,往昔)(为:是)(岂:莫非)9.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跑,奔跑,逃跑)10.异哉,是鼠之黠也(惊异、惊奇)11.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招引)12.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形状、样子)(要求,需求,谋求)13.吾闻有生,莫智于人(生命)14.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击,刺杀)15.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终、最后,结束)(计谋,策略)16.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能够,可以) (离开)17.乌在其为智也。
”(是)18.于: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在)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比)惊脱兔于处女(从)卒见使于一鼠(被)19.以声致人(用)20.之拊床而止之(代鼠)使童子烛之(代鼠)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主谓之间无心义)发而视之(代鼠)覆而出之(代鼠)役万物而君之(代万物)异哉,是鼠之黠也!(的)(重点掌握实词和虚词)21.黠鼠赋(狡猾)22.拊床而止之(拍)23.有鼠方啮(咬)24.使童子烛之(用烛火照)25.是鼠之黠也(这)26.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袋子)(咬洞)27.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被关闭)28.扰龙伐蛟,登龟狩麟(驯服)29.役万物而君之(统治)30.卒见使于一鼠(被役使)31.乌在其为智也。
(何、哪里)二翻译句子一、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苏子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已经停下后不久又发出了声音。
)2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苏子)让童子用烛火照它,(发现)有个袋子里面是空的, “嘐嘐聱聱”的声音是从袋子里面发出的。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就不能逃离出去了。
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八年级语文《旅鼠之谜》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 )(2)忠实地信仰 ( )(3)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4)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 )2.补写出下列成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渔翁得利。
(2)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不为瓦全。
(5)____________,金石为开。
(6)一言既出,____________。
3.依照下面的例句的形式,请运用学过的比喻、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话。
例句:书籍是登山的拐杖,书籍是航海的巨轮,书籍是治愚的良药,世间上,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不热爱读书呢?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让我们算笔帐你就知道了。
”他把老鼠放进一个纸袋里,从背包中取出了本子和铅笔,“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
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
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
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
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1512只。
这是第三代。
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
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一生可以生出6480只小老鼠。
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25920只,第六代为93312只,第七代为279936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872只。
你看看,从三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967118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50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他把推算的结果摆在我的面前,用手指着那些数字说。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7)(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黠xiá鼠1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niè。
抚床而止之。
既而复作。
2 使童子烛之,有橐tuó中空,嘐jiāo嘐聱áo聱,声在橐tuó中。
3 曰:“嘻x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4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5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jù死耶?向为何声,岂有鬼耶?”覆fù而出之,堕地乃走。
方:______ 啮:______ 抚:______ 烛:______橐:_______ 嘻:______ 见:______ 发:______遽:______ 向:_____ 覆:_____ 堕:_____粤yuè令好谀yú1 粤西有令性悦谀。
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
2 一隶欲阿ē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咸喜人谀。
唯阿ā主不然,视人誉蔑miè如耳。
”3 其令耳之,亟jí召隶前,抚膺yīng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唯汝,良隶也!”自是昵nì之有加。
悦:_______ 谀:_________ 乃:______ 阿:______偶语:______ 咸:______ 蔑miè如:______亟:_____ 膺:______ 已:______ 昵:______黠xiá猱náo1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zhǎo 。
虎首痒yǎng,辄zhé使猱爬搔sāo之。
2 久而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3 猱徐取其脑啖dàn之,而以其余奉虎。
虎谓其忠,益爱近之。
4 久之,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
虎跳踉liáng大吼,乃死。
缘:______ 辄:______ 殊:______ 啖:______奉:_______ 谓:______ 益:______ 迹:______踉:______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赤壁赋》期末复习练习答案

《赤壁赋》期末复习练习答案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窈窕(yǎo tiǎo)冯(píng)虚御风桂棹(zhào)扁(biǎn)舟B.嫠(lí)妇酾(lì)酒愀(qiǎo)然相缪(liáo)C.横槊(shuò)属(zhǔ)客扣舷(xuán)蜉蝣(fúyóu)D.无尽藏(zàng)舳舻(zhúlú)枕藉(jiè)壬戌(rén xū)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音hè,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下:攻占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D)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C.渺渺兮予怀予:我D.方其破荆州方:刚方:当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端正地坐着)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A.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使动用法)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作动词)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动)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动)③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状语)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苟非吾之所有③惟江上之清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即使C.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即使D.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虽然8、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不能喻之于怀B.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②及其所之既倦C.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②亦足以畅叙幽情D. ①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答案】A【解析】A项都是介词在B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动词往、到达C项①介词因②目的连词来D项①动词成为②动词是故选A2.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你的过错吧?B.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声名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唯有卓越特出的人能受到后人的称道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还不称王的是没有的D.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志向【答案】B【解析】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undersetcdot治学(研究)undersetcdot瑕不掩瑜(玉上的斑点、疵病)B. undersetcdot顾名思义(看)相如undersetcdot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C. undersetcdot曲在赵(理屈)不undersetcdot速之客(迅速)D. 相得益undersetcdot彰(显著)且相如undersetcdot素贱人(向来、本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具体含义的能力C项有误“速” 邀请故选C.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 《师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自谓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 故称韩文公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B.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围绕“言志” 反映儒家的政治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方法C. 《六国论》的作者是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中他一家就占了三人D. 《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表情描写令读者感叹【答案】D【解析】D项“表情描写”错误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出新意从而不断有新境界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此乐何极” 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④“_______________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 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答案】①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④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解析】①由“岩上无心云相逐”可推知答案注意“岫”的书写②由“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可推知答案③注意“璧”的书写④注意“衡”“浦”的书写6.(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2)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3)野马也尘埃也 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6.(4)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5)爱情是诗歌恒久的话题《关雎》中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注意“涯”的正确书写【答案】(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2)注意“庇”的正确书写【答案】(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析】(3)注意“息”的正确书写【答案】(4)万籁此都寂【解析】(4)注意“籁”的正确书写【答案】(5)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解析】(5)根据“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辗”的正确书写7.(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7.(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3)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景色【答案】(1)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解析】(1)由“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可推知答案注意“盈”“倚”的书写【答案】(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解析】(2)由“‘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可推知答案注意“善”的书写【答案】(3)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解析】(3)由“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景色”可推知答案注意“璧”的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8.(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项是()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②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A.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B.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C.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D. 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答案】C【解析】C “故”所以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句排除A、B “彦卿”为人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并且说“五代的国君大多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所以他们享有国家的年数不长希望陛下把这作为告诫.符彦卿因此获得免罪所以世人说王祐有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的品德.【答案】A【解析】A “除”属于授予官职一类.【答案】B【解析】B “并举荐王祐去治理”错根据原文可知王祐去治理并非赵普举荐.【答案】①王祐因此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②六军刚刚到达而转运使因为获罪传闻出去敌人必定说我们储备不充分有用来窥探我们的依据了这不是声威远播(威慑远方敌人)的办法.译文王祐字景叔大名莘县人.王祐年少时专心研究词学性格洒脱有英气.后晋天福年间通过书信见到桑维翰桑维翰称赞他词藻华丽因此闻名京城.邺帅杜重威征召他担任观察支使.后汉初年杜重威移师镇守睢阳反复无常内心不安王祐曾经劝说他让他不要反叛后汉杜重威没有听从.王祐因此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王祐在后周为官历任魏县、南乐二县的县令.太祖接受禅让任命他为监察御史由魏县调任光州知州又提升为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任制诰.乾德六年转任户部员外郎.太祖征伐太原已经渡过黄河.各州的军粮聚集上党城中车辆堵塞道路皇上听到这件事将要按照拖延滞留加罪转运使.赵普说“六军刚刚到达而转运使因为获罪传闻出去敌人必定说我们储备不充分有用来窥探我们的依据了这不是声威远播(威慑远方敌人)的办法.(如果)让能够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的人前去此州就足够了.”立即命令王祐为潞州知州.到潞州后军粮不缺乏了道路也没有堵塞.军队回来召王祐回朝.适逢符彦卿镇守大名治理很不当太祖用王祐代替他让他观察彦卿动静.王祐用全家来担保符明辨彦卿没有罪并且说“五代的国君大多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所以他们享有国家的年数不长希望陛下把这作为告诫.符彦卿因此获得免罪所以世人说王祐有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的品德.接着因为朝廷用兵岭表王祐改任襄州知州.湖湘平定王祐调任潭州知州.召回朝廷代理兼管吏部铨.当时左司员外郎侯陟从扬州回来掌管铨王祐掌管门下省侯陟选用的官员王祐多有驳回纠正.卢多逊与侯陟友好侯陟因此起诉王祐卢多逊平素憎恶王祐不依附自己就让王祐出朝任镇国军行军司马.太平兴国初王祐改为河中府知府.入朝任左司员外郎任中书舍人充任史馆修撰.不久任开封府知府因为有病请求告老.太宗说王祐的文章和高洁的节操都著名特地任命他为兵部侍郎.一个多月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当初王祐掌管诰命卢多逊担任学士暗中排挤赵普卢多逊多次讽劝王祐依附自己王祐不听从.一天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卢多逊更加不高兴.等到赵普再次进入朝廷卢多逊果然身败与宇文融的事很相似有见识的人都佩服王祐的先见之明【解析】①坐是因此见表明贻赠送.句子翻译为王祐因此被贬为沁州司户参军于是他写信给同乡朋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文辞气概优异卓越有很多人称颂他.②闻使…闻窥窥探道办法.句子翻译为六军刚刚到达而转运使因为获罪传闻出去敌人必定说我们储备不充分有用来窥探我们的依据了这不是声威远播(威慑远方敌人)的办法.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请参照①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材料一有个佛教徒当众宣讲“轮回报应”的佛教教义他说人们不能杀生因为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①反驳既然今世杀猪来世就会变成猪那么我们就只有杀人了?材料二总有人以成败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②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中国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有人担心中国会因此变成资本主义社会③反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既然失败了就不是英雄那么荆轲就不再是英雄了?③既然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就会变成资本主义那么我们每天喝牛奶就会变成奶牛了?【解析】解答本题要在明确对方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例句进行仿写在内容上先表明观点后举例进行反驳在句式上体现出“既然……就…….那么……就……了?”的特点材料二的观点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结合① 可明确观点为失败者中也有英雄反驳的例子可举项羽、荆轲等人按照这样的思路解答③即可10.(1)下面是某高二学生准备写在学习卡片上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10.(2)下面是某高二同学制作的学习卡片请你概括它的行文思路《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 早已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 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10.(3)下列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除了支付宝作为平台出资外②超过100万以上的店家也加码发券③而包括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加入到消费券发放④出资为其用户提供消费券翻倍的服务⑤由于此次消费券活动报名不设门槛⑥店铺再大也能报名⑦因此有1000万小店主主动报名⑧其中超过一半小店是参加首次消费券活动10.(4)下面是某同学以《氓》为例制作的说明《诗经》表现手法的一个知识卡片请把该卡片转写成文字介绍不超过100个字A. 【判断句】例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译句圣人就是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的人B. 【状语后置句】例句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译句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C. 【判断句】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之道》)译句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D. 【宾语前置句】例句当察乱何自起?(《兼爱》)译句尝试细察混乱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答案】C【解析】(1)C项“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应为状语后置句正常句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答案】(2)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用作家的话引出人与人在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观点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解析】(2)本段中“《说文》里记载……诣高深的代名词”介绍了“匠”的含义“一位作家说过……专业精神的分殊”引用作家的话阐述了人与人在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观点“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指出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的意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3)①句将“支付宝”与“除了”调换位置②句删掉“超过”或“以上”③句在“发放”后加上“行列”或“阵营”⑥句将“再大”改为“再小”【解析】(3)①句主语是“支付宝” 而②句主语为“店家” 因此句子中途易辙可将“支付宝”与“除了”调换位置②句“超过”与“以上”语义重复删掉“超过”或“以上”③句成分残缺“加入到”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发放”后加上“行列”或“阵营”⑥句不合逻辑根据上文“此次消费券活动报名不设门槛”以及下文“因此有1000万小店主主动报名”可知语境强调店铺再小也可报名应将“再大”改为“再小”【答案】(4)《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比”就是譬喻“兴”就是起兴比如《氓》讲述女主人公的婚恋过程就是“赋” 用桑比喻容貌就是“比” 由桑想到容貌即是“兴”【解析】(4)解答此类题目应当先对图文资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认真研究其特点或规律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最后用完整、准确的文字把内容表述出来本图是以《氓》为例对《诗经》表现手法的说明前人将《诗经》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赋”即铺陈“比”即譬喻“兴”即“起兴” 《氓》一诗中“赋”用来铺陈、讲述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再到婚后的生活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就是“比” 以桑树起兴用桑树的变化来对照女主人公的变化即是“兴”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苏轼《黠鼠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黠鼠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黠鼠赋苏轼苏午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全部,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假设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6.对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拊床而止之拊:拍②使童子烛之烛:火烛③有橐中空橐:袋子④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看见⑤向为何声向:刚才⑥登龟狩麟登:捉取⑦乌在其为智也?乌:何,哪里⑧余俛而笑俛:同“俯”,低头A.①③B.②④C.⑤⑦D.⑥⑧7.以下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讲解并描述了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脱逃的的故事。
B.本文中“鼠之黠”表现在其用声音引人留意,装死以逃脱。
C.本文说明最有聪慧的人类被老鼠欺诈的缘由全在心善新奇。
D.本文告知我们做事应一心一意,用心致志才能胜利的道理。
8.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9.本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洋溢着深厚的情趣,又渗透着深永的哲理。
“趣幽旨深”,蓄理在中,耐人寻味。
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作详细分析。
精选高中语文《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方案).doc

高中语文?赤壁赋?练习题及答案筑基达标1.指出以下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提示:此题考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难度不大。
答案:〔1〕互文见义〔2〕对偶〔3〕比喻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一字和仲,号,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
他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
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提示:文学常识靠记忆。
答案: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提示:①③④⑥中的“之〞是构造助词,译为“的〞;②⑦⑧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⑤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答案:C4.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七月既望.〔〕〔2〕击空明兮泝.流光〔〕〔3〕渺渺..之间〔〕..兮予怀〔〕〔4〕斗牛〔5〕倚歌而和.〔〕〔6〕山川相缪.〔〕〔7〕酾.酒临江〔〕〔8〕正襟危.坐〔〕提示:此题帮助积累实词的意义。
答案:〔1〕阴历每月十五日〔2〕逆流而上〔3〕悠远的样子〔4〕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5〕同声相应,唱和〔6〕缭,盘绕〔7〕斟酒〔8〕身体斜着坐5.指出以下词语的活用现象。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提示:〔1〕“西〞“东〞是“向西〞“向东〞之意,名词作动词;〔2〕“侣〞“友〞是“以……为友〞,意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的意思;〔4〕“舞〞,使……舞,使动用法;〔5〕“东〞,向东流,名作动。
福建省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检测一、按要求完成1—8题。
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 山川相缪C.相与枕藉乎舟中D.其孰能讥之乎2.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徘徊于斗牛之.间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舞.幽壑之潜蛟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D.侣.鱼虾而友麋鹿4.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怀抱:胸前,抱在怀里B.俯仰..一世俯仰:表示时间短暂C.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的原因D.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妙志向的象征5. 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死生亦大矣A. 欣于所遇B. 而今安在哉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此余之所得也6.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译:又有澄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大家依次坐下。
B.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译: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赏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流到各处,越过苍茫的江面。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序”“序”又名“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古代历法中的干支纪年法。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就是农历十五的前一天。
C.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多用于男子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异哉,是鼠之黠也(惊异、惊奇)
11.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招引)
12.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形状、样子) (要求,需求,谋求)
13.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生命)
14.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击,刺杀)
15.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终、最后,结束)(计谋,策略)
窥之() 稍近益狎()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慭慭然( ) 虎大骇( )荡倚( )冲冒益狎()大阚()
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 xiá liàng shì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憖憖然(小心谨慎)他日(另外) 虎大骇(害怕)
益习其声(渐渐) 驴不胜怒(忍受)计之曰(考虑)技止此耳(本领)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B B B
六、文章理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覆而出之(代鼠)
役万物而君之(代万物)
异哉,是鼠之黠也!(的)
(重点掌握实词和虚词)
21.黠鼠赋(狡猾)
22.拊床而止之(拍)
23.有鼠方啮(咬)
24.使童子烛之(用烛火照)
25.是鼠之黠也(这)
26.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袋子)(咬洞)
27.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被关闭)
28.扰龙伐蛟,登龟狩麟(驯服)
2文章第一段主要内容是:(黠鼠骗人,得以逃脱),第二段内容是:(分析老鼠骗人脱逃的伎俩,感慨万物之灵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3、“鼠之黠”表现在((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坚牢不可能要出个洞来。(老鼠)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求得逃脱。)(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用自己的话分别写出“童子惊”和“苏子叹”的原因
(2)做事要知己知彼,慎重对待,方能成功。
(3)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个观察、考察到试探地完整的实践过程。
4、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
(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5、用原文句子在下面空格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蔽林间窥之
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束氏蓄猫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鬓,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黠鼠赋
一 解释加点字
1.有鼠方啮(正在,将要)
2.拊床而止之 (阻止、禁止)
3.既止复作(停止)(兴起,出现)
4.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叫,让)
5.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表示被动 )(离开)
6.举烛而索,中有死鼠(举起,抬起)
7.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正在,文中指“刚才”) (立刻)
8.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向:从前,往昔)(为:是)(岂:难道)
1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所以(老鼠)并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
13、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得逃脱。)
14、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我听说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什么比人更富有智慧的了。)
15、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
((人)能驯龙刺蛟,捉取神龟,狩猎麒麟,能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而主宰它们)
C、虎因喜,计之曰D、稍出近之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童子惊:(刚才还听到老鼠咬袋子声,打开却是死老鼠,因不明声音的来源而惊)
苏子叹:(感慨于老鼠的狡猾)
5、从“黠鼠”身上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不为假象所迷惑;做事不能疏忽大意,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6、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
3、狸牲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猫长期依赖束氏买肉喂养它们,不去捕鼠,甚至不知鼠为何物。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可分别从束氏或狸牲的角度)主人:不要溺爱,要注意爱的方式和尺度。
猫:不要贪图享受,养尊处优,要自立自强。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好事者()庞然大物() 远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役万物而君之(统治)
30.卒见使于一鼠(被役使)
31.乌在其为智也。(何、哪里)
二 翻译句子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苏子拍床想制止它,声音已经停下后不久又发出了声音。)
2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苏子)让童子用烛火照它,(发现)有个袋子里面是空的,“嘐嘐聱聱”的声音是从袋子里面发出的。)
(刚才是什么发出的声音,难道是鬼吗?”)
8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跑了)
9、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即使是动作敏捷的人,也会措手不及。)
10、异哉,是鼠之黠也!
(这老鼠的狡猾啊,是多么令人惊异啊!)
11、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袋子坚牢不可能咬出个洞来。)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至则无可用(则:却)
稍出近之(稍: ) 虎大骇,远遁(遁:逃走)
以为且噬已也(且:将) 益习其声(益: )
益狎(狎:亲近而不庄重) 技止此耳(止: )
乃去(乃:才)
蔽林间窥之(偷看) 以为且噬己也(咬)蹄之(用蹄子踢)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11、分析说明文章开始特别交代“黔无驴”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全篇的铺垫与总起,是使全文结构严谨完整的重要的第一笔。
12、细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8、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⑵
⑴庞然大物⑵黔驴技穷
2、本文可以分为六个层次,找出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以为神慭慭然大骇甚恐益狎因喜
3、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5、(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
6、请运用“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三个成语简洁的概括本文内容
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7、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就不能逃离出去了。)
4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童子)打开袋子来看老鼠,里面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
5、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举起蜡烛来寻找,发现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