黠鼠赋复习资料
黠鼠赋

1、有鼠方.啮:正在2、啮:咬3、拊:拍4、拊床而止.之:制止5、既:已经6、既止.复作:停止7、作:发出8、使:让9、烛:用烛火照10、橐:袋子11、见闭:被关闭12、去:离开13、索:寻找14、是:这15、是方.啮也:刚才16、遽:立即17、向:刚才18、岂其:难道19、虽:即使20、黠:狡猾21、穴:咬洞22、故:所以23、以:用24、致:招引25、形:样子26、莫:没有27、扰:驯服28、伐:刺杀29、登:捉取30、狩:捕获31、役:役使32、君:统治33、卒:最终34、见使:被役使35、乌:哪里1、有鼠方.啮2、啮3、拊4、拊床而止.之5、既6、既止.复作7、作8、使9、烛10、橐11、见闭12、去13、索14、是15、是方.啮也16、遽17、向18、岂其19、虽20、黠21、穴22、故23、以24、致25、形26、莫27、扰28、伐29、登30、狩31、役32、君33、卒34、见使35、乌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我拍床制止它,声音已经停止了,不久又发出声音。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这只老鼠被关在袋子里不能逃走了。
3、是方啮也,而遽死也?这只老鼠刚才还在咬袋子,但是怎么立即死了呢?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书童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掉到地上就跑了,即使有身手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5、异哉,是鼠之黠也!这只老鼠的狡猾,太令人惊异了!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所以老鼠没咬东西却发出咬东西的声音,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死的样子来谋求逃脱。
7、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被一只老鼠支使。
8、乌在其为智也?人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呢?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是方啮也,而遽死也?4、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5、异哉,是鼠之黠也!6、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7、卒见使于一鼠。
8、乌在其为智也?1、《黠鼠赋》选自《东坡全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黠鼠赋课后练习题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32、黠鼠赋姓名一、加点字解释:1、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 )2、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 作, )3、使.童子烛.之,有橐中....()()( )( )( ) ..空,嘐嘐聱聱4、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见,)()()5、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6、是方..死耶()()()()..啮也,而遽7、向.为何声,岂其..鬼耶()()()8、覆.而出之,堕.地乃走..()()()()9、虽.有敏者,莫措其手()()10、异.哉!是.鼠之黠..也()()( )()11、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12、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13、以形求脱....也()()()()14、吾闻.有生.,莫智于..人()()()()15、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16、卒见使..中()()()()()...于一鼠,堕此虫之计17、乌.在其为..智也()( ) ( )二、句子解释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4、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5、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6、异哉,是鼠之黠也!。
7、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8、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9、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三、内容理解: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苏轼黠鼠赋注释

苏轼黠鼠赋注释引言苏轼是宋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以其豪放冲动的个性和才华横溢的作品而闻名。
他的作品包括诗歌、散文、骈文等,其中黠鼠赋是他在政府官职遭到贬斥后写的一篇讽刺文章。
本文将对苏轼黠鼠赋进行注释和解析,以深入探讨该篇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一、赋名1.1 黠鼠黠鼠是指聪明狡诈的老鼠,也被用来指代有智慧的人。
苏轼以黠鼠比喻自己,借此表达自己对愚昧政府官员的批评。
二、整体结构苏轼黠鼠赋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序言、内篇、中文传花、自白、黠谟、勉黠鼠和尾肆。
每个部分都有着独特的意义,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篇文章的主题和发展。
2.1 序言在序言中,苏轼以自嘲的方式自称为黠鼠,表达自己在公务方面的无奈和不满。
他通过描述官员们的无能和贪婪来表达对朝政的批评。
2.2 内篇内篇是整篇文章的主要部分,苏轼通过对鼠类生存状态的描写,比喻自己的境遇。
他通过描绘黠鼠的生活方式和智慧,暗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对逆境的能力。
同时,他也在文章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嘲讽。
2.3 中文传花中文传花是整篇文章的亮点之一,苏轼通过对文字的游戏和变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通过交替使用正文和注释的方式,他将黠鼠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黠鼠与苏轼苏轼将自己比喻为黠鼠,表达了自己对政府的不满和批评。
通过黠鼠这一形象,苏轼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对逆境的能力,同时也借用黠鼠这一形象来嘲讽和讥笑那些贪婪和无能的官员。
四、意义与价值苏轼黠鼠赋作为一篇讽刺文章,从多个层面体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
通过对黠鼠这一形象的运用,苏轼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愚昧政府官员的批评,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社会评论价值,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结论苏轼黠鼠赋是一篇批评政府官员的讽刺文章,通过对黠鼠这一形象的描绘,苏轼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愤怒。
该篇文章通过独特的结构和文字游戏,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和思想遗产。
沪教版六年级《黠鼠赋》试题练习

沪教版六年级《黠鼠赋》试题练习《黠鼠赋》A卷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噍噍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黠鼠赋》A卷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噍噍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2、解释加点词(1)扰龙伐蛟()(2)堕此虫之计中()(3)使童子烛之()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黠鼠赋》B卷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噍噍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1、本文选自《》,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词《》。
2、解释加点词(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2)举烛而索()(3)向为何声()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覆而也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黠鼠赋》阅读答案

【原文】
黠鼠赋
苏子①夜坐,有鼠方啮。
拊②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③中空,嘐嘐聱聱④,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⑤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⑥死耶?向⑦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
是鼠之黠也。
”
注释:①苏子:即苏轼。
②拊:拍击。
③橐(tuó):盛物的袋子。
④嘐
(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老鼠咬物声。
⑤见闭:被封闭。
⑥遽(jù):急速,立刻。
⑦向:刚才,先前。
【问题】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译文:
12.请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13.读了上文,再看下面的四幅图片,写一两句话,说说你思考的结果。
(2分)
答:
【参考答案】
11.即使再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12.一只狡猾的老鼠(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巧妙逃脱。
13.只要言之成理即。
示例:①老鼠也有可爱的一面。
②人们对老鼠的感情并
不全是厌恶。
黠鼠赋文言文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黠鼠赋答案】

《黠鼠赋文言文阅读答案【高中文言文黠鼠赋答案】》摘要:象声词老鼠咬物声音,)(3分),)(3分)高言黠鼠赋原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既止复作使童子烛有橐①空嘐嘐聱聱②声橐曰“嘻鼠见闭而不得者也”发而视寂无所有举烛而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黠也闭橐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卒见使鼠;堕虫计惊脱兔处女乌其智也?”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望道而见也不汝而二物故鼠啮而变也人能碎千金璧不能无失声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蜂虿不患也言出汝而忘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作(选《苏东坡全集》)【】①橐ó种口袋②嘐ā嘐聱á 聱象声词老鼠咬物声音高言黠鼠赋答案5.对下列句子加词语释不正确项是()(3分).向何声向刚才B.橐坚而不可穴也穴咬洞.役万物而君君统治.若有告余者曰若如6.下列各组句子加词义和用法都相组是()(3分).①乌其智也②不患也B.①虽有敏者莫措其手②坐而假寐私念其故.①卒见使鼠②惊脱兔处女.①堕虫计②不患也7.下列对《黠鼠赋》有关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项是()(3分).紧扣“黠”展开首段写老鼠作声引人次段写老鼠装死骗人末段老鼠逃生恼人充分展示了鼠装死逃生狡黠B.老鼠假死骗人乘机逃脱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鼠黠”与“人智”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反讽和省效.有智慧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却难免被狡猾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做事是否精神专.这赋即事明理因物见从平常物体会到人生真味从老鼠身上得到独特启迪不要被假象迷惑8.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0分)①鼠见闭而不得者也②不死而死以形脱也③言出汝而忘耶?。
第49课《黠鼠赋》翻译及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

第49课《黠鼠赋》翻译及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一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假设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
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
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缢号文忠,北宋眉山人。
是闻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伙儿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专门高造诣。
他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书法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导,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概磅礴,风格豪爽,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爽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
哲宗元祐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本文即选自«东坡全集»【注释】1.选自«东坡全集»,黠:狡猾。
语文文言文《黠鼠赋》知识点及翻译

语文文言文《黠鼠赋》知识点及翻译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掌握相关语文知识点是很重要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文言文《黠鼠赋》知识点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选自:《东坡全集》。
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
3.赋,汉代时最流行的一种文体铺陈事物,表达志向,体物写志,讲究文采。
以四言六言为主,可押韵,换韵。
中唐后赋渐散文化。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段:叙事,写黠鼠骗人,得以逃脱;
第二段:分析老鼠骗人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2.中心思想:本文借一只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最有智慧的人类被一只老鼠欺骗,原因在于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
讽刺了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的人,反而因自己的疏忽让小任得了利。
【翻译】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在咬(东西)。
苏子拍击床板,声音就停止了,停止了又响起一次。
(苏子)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下,有一个空的箱型器具,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复习题集】
《黠鼠赋》
一、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和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且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课内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记承天夜游》(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江城子•密州出猎》(词)。
2.作品:“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我们学过的其他文体有“记”、“说”、“铭”。
二、课文分析
1.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一只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诈死得以逃脱的故事,提醒世人不要自以为是,被假象所蒙蔽;告诫世人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2.表达方式:第①段记叙和描写,第②段议论。
三、习题
A套
阅读《黠鼠赋》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宋朝的,本学期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
(2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能说明“鼠之黠”的一组是()(3分)
①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②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③是方啮也,而遽死也?④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1.苏轼;《记承天夜游》。
2.这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发出叫声),可是(怎么)立即就死了?(关键字:是、方、啮、而、遽)
3.B
B套
阅读《黠鼠赋》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姓名),他的号是。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表现了老鼠的狡猾,也表现出童子的困惑与措手不及。
B.“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形成了一种反讽和自省的效果,表明人不如老鼠聪明。
C.作者选取了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写了一只狡黠的老鼠装死骗人而逃脱的故事,并从中引申出发人深省的道理。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有做事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答案】
1.苏轼;东坡居士。
2.(书童于是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不料老鼠)一掉到地上就跑掉了,即使是(动作)
敏捷的人,也要措手不及。
(关键字:之、走、虽;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
3.B(并非“表明人不如老鼠聪明。
”人由于疏忽大意而被骗,这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
C套
阅读《黠鼠赋》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抒情短文。
首段叙鼠之黠,次段叹人之无能。
B.文中描写写鼠诈死脱逃,童子困惑惊怪与措手不及,用笔简洁逼真。
C.故事中,“鼠之黠”与“人之智”的较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篇小赋叙事与议论相融合,行文有趣,引人入胜。
【答案】
1.宋;苏轼。
2.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不能逃出去了。
(关键字:见、得)
3.A(不是“抒情”,也非“叹人之无能”)
四、考题链接
2011届二模卷A卷
阅读《黠鼠赋》全文,完成练习(语段略,共计8分)
1.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3.下列选项中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咏物小赋,歌咏老鼠的聪明。
B.童子之惊,苏子之叹与鼠之黠形成对比。
C.文章生动表现鼠之黠,反衬人类不聪明。
D.末句揭示人类的智慧不及老鼠这一主旨。
【答案】
1.宋;苏轼。
2.这只老鼠被关在袋中就不能逃出去了。
3.B(A错在本文主题不在“歌咏老鼠的聪明”。
C和D都错在本文立意不在比较老鼠和人类智慧的高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