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发酵食品中菌种的选择和筛选方法研究

发酵食品中菌种的选择和筛选方法研究

发酵食品中菌种的选择和筛选方法研究发酵食品是指利用可食用的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真菌等)的代谢过程,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转化和改造的食品。

而菌种的选择和筛选方法则是研究发酵食品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菌种选择和筛选方法,以及它们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首先,菌种的选择方法是在众多潜在的菌种中,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发酵。

常见的菌种选择方法包括:1. 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各种菌种在特定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以此为依据进行选择。

2. 试验筛选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将不同的菌种与发酵基质结合,观察其生长情况、代谢产物以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选出最佳菌种进行后续发酵。

3. 现有菌种的再利用法:在发酵食品生产中,已经存在一些被广泛应用的菌种,如酵母菌、乳酸菌等,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已有的菌种,无需选择新的菌种。

接下来,菌种的筛选方法是从大量的发酵菌中,找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常见的菌种筛选方法包括:1.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筛选: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速率、代谢产物、耐受性等生理生化特性,来筛选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2. 抗菌活性筛选:利用菌株的抗菌活性来对菌株进行筛选。

例如,使用抗生素对菌株进行抗性测试,或者利用菌株的抗菌代谢物对其他菌种进行抑制。

3. 基因工程筛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发酵特性。

例如,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来提高菌株的产物产量或改善发酵过程中的抗性。

在实际的发酵食品生产中,菌种选择和筛选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以乳酸菌在乳制品发酵中的应用为例,菌种选择主要考虑到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特性和产物品质。

例如,乳酸菌的菌株要具有低酸和低丁酸生成量的特性,以使乳制品口感更佳。

而菌株的筛选则可以通过酸奶的发酵试验,观察不同菌株的发酵速率、产酸量以及乳酸呈异构体的比例等指标,选择出最佳的菌株进行扩大生产。

总结来说,菌种的选择和筛选方法对于发酵食品生产至关重要。

酵母样真菌鉴定流程及药敏试验方法

酵母样真菌鉴定流程及药敏试验方法

酵母样真菌鉴定流程及药敏试验方法English response: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yeast-like fungi involves several steps, including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d molecular methods.First, the macroscopic examination involves observing the colony morphology on agar plates. Different species of yeast-like fungi have characteristic colony appearances, such as color, texture, and shape. This can provide initial clues to the identity of the fungus.Next, th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volves observing the cellular morphology of the fungi using a microscope. This can reveal important feature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pseudohyphae, true hyphae, budding patterns, and theformation of spor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help narrow down the possible species of the fungus.Biochemical tests are then performed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yeast-like fungi. These tests may include carbohydrate assimilation tests, enzyme assays, and assimilation of nitrogen sources. The results of these tests can be compared to known patterns for different fungal species to aid in identification.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methods, molecular techniques such a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equencing of specific genes can also be used for fungal identification. These methods can provide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Once the yeast-like fungi have been identifie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can b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antifungal treatment. The standard method for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yeast-like fungi is the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This method involves exposing the fungi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antifungal drugsin a liquid medium and observing the growth or inhibition of the fungi.In summary, the identification of yeast-like fungi involves a combination o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biochemical tests, and molecular methods. Once identifie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ing can help guide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antifungal therapy.中文回答:酵母样真菌的鉴定涉及到几个步骤,包括宏观和微观检查、生化试验和分子方法。

菌种鉴定方法大全

菌种鉴定方法大全

菌种鉴定方法大全一、金开瑞菌种鉴定服务简介在细菌/真菌的16/18SrDNA中有多个区段保守性,根据这些保守区可以设计出细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出细菌/真菌的16/18SrDNA片。

因此,16/18SrDNA可以作为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最常用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

该鉴定手段试用于单种鉴定或者少量混杂菌种鉴定。

金开瑞拥有多种配套的通用菌种鉴定引物,实验周期短,可以帮您快速实现菌种鉴定。

服务流程引物设计合成—PCR扩增16/18S rDNA/ITS—PCR产物纯化—测序,序列比对分析客户提供基因组DNA:要求基因组DNA的浓度≥100 ng/μl,总体积≥20 μl,且无明显降解;平板或斜面:经菌种分离后带有单菌落的新鲜平板或斜面。

最终交付测序结果,BLAST比对得到细菌种属名称服务内容及说明服务名称服务周期(工作日)原核生物/16SrDNA5-7真核生物/18SrDNA5-7真菌ITS序列分析5-7二、菌种鉴定方法介绍(1)常规鉴定常规鉴定内容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

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等。

(2)BIOLOG碳源自动分析鉴定BIOLOG鉴定系统以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为基础,检测微生物的特征指纹图谱,建立与微生物种类相对应的数据库。

通过软件将待测微生物与数据库参比,得出鉴定结果。

该系统已获美国FDA认可,已逐步应用于食品和饮品企业、环保、海洋生物/水产品、制药、农业微生物、生物治理、化妆品、临床等领域的微生物鉴定试验中。

BIOLOG是一种微生物菌种快速鉴定系统,涉及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酵母、丝状真菌在内近2000种微生物。

(3)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遗传进化角度阐明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分类学关系,是目前微生物分类学研究普遍采用的鉴定方法。

CICC拥有微生物菌种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配有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HPLC、凝胶成像系统、紫外控温分析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以及DNAMAN、BIOEDIT、CLUSTALX、TREEVIEW等序列分析软件。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

霉菌和酵母菌介绍及检测方法一、霉菌和酵母菌介绍:霉菌和酵母菌及其检验酵母菌是真菌中的一大类,通常是单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腊肠形或杆状。

霉菌也是真菌,能够形成疏松的绒毛状的菌丝体的真菌称为霉菌。

霉菌和酵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并可作为食品中正常菌相的一部分。

长期以来,人们利用某些霉菌和酵母加工一些食品,如用霉菌加工干酪和肉,使其味道鲜美;还可利用霉菌和酵母酿酒、制酱;食品、化学、医药等工业都少不了霉菌和酵母。

但在某些情况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中腐败变质。

由于它们生长缓慢和竞争能力不强,故常常在不适于细菌生长的食品中出现,这些食品是pH低、湿度低、含盐和含糖高的食品、低温贮藏的食品,含有抗菌素的食品等。

由于霉菌和酵母能抵抗热、冷冻,以及抗菌素和辐照等贮藏及保藏技术,它们能转换某些不利于细菌的物质,而促进致病细菌的生长;有些霉菌能够合成有毒代谢产物-霉菌毒素.霉菌和酵母往往使食品表面失去色、香、味.例如,酵母在新鲜的和加工的食品中繁殖,可使食品发生难闻的异味,它还可以使液体发生混浊,产生气泡,形成薄膜,改变颜色及散发不正常的气味等。

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并以霉菌和酵母计数来制定食品被污染的程度。

目前已有若干个国家制订了某些食品的霉菌和酵母限量标准.我国已制订了一些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限量标准。

二、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的计数方法,与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基本相似。

主要步骤为:将样品制作成10倍梯度的稀释液,选择3个合适的稀释度,吸取1mL于平皿,倾注培养基后,培养观察,计数.对霉菌的计数,还可以采用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的方法。

具体检测标准参见:GB4789.1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三、说明:1.样品的处理。

为了准确测定霉菌和酵母数,真实反映被检食品的卫生质量,首先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对大的固体食品样品,要用灭菌刀或镊子从不同部位采取试验材料,再混合磨碎.如样品不太大,最好把全部样品放到灭菌均质器杯内搅拌2min。

130株酵母样真菌在3种真菌药敏培养基中的药敏结果比较

130株酵母样真菌在3种真菌药敏培养基中的药敏结果比较
养 基 : 1 0 mL水 中 , 入 胰 胨 1 g 氯 化 钠 0 5 g 葡 萄 糖 每 0 加 , . ,
临床微生 物 实 验 室有 必 要 积极 开 展 真 菌 检 验 和药 敏 试 验 。 N C S推 荐 的 液 体 稀 释 法 , 作 复 杂 , 适 合 临床 微 生 物 实 验 CL 操 不
用多个构成比 . 检验比较其结果 的一致性 。结果 ) c 。
值均小于 娃 sP .0 , 10株酵 母样 , >o0 5即 3
真 菌 在 3种 培养 基 上 敏 感 率 一 致 ,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结 论 自制 改 良 M 培 养 基 、 沙 培 养 基 药 差 H 胰
物敏感性结果与改 良 S HAD MY 培 养 基 结 果 有 较 高 的 一 致 性 , 合 做 酵 母 样 真 菌 药 敏 试 验 , 果 可 O 适 结
结 果
验与液体稀释法来检测 16 酵母样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 0株 结
果 显 示 : o c 片 法 与 液 体 稀 释 法 符 合 率 最 高 , 且 操 作 简 R so纸 而
单 , 果 易 于观 测 ] 结 。我 室 自制 2种 真 菌 药 敏 培 养 基 , 用 丹 应 麦 R so药 敏 纸 片 与 商 品 化 改 良 S oc HAD MY 药 敏 琼 脂 进 行 O
展 , 得 尤 为 重 要 l 。为 了 适 应 医 院 真 菌感 染 学 方 面 的 发 展 , 显 l j
4 培 养 基 .
1 改 良 S D0 ) HA MY 培 养 基 : 兰 州 市 医宝 由
公 司提 供 。2 改 良 M— 培 养基 : 10mIM— 琼 脂 中 , 入 ) H 在 0 H 加 葡 萄 糖 2g 磷 酸 二 氢 钾 0 1g 调 节 p . 。 1 1℃ , 5mi , . , H 70 2 1 n 高 压 灭 菌 ,5℃水 浴 后 , 5 置厚 度 为 4m 平 皿 备 用 。 3 胰 沙 培 m )

隐球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隐球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隐球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摘要:一、引言二、隐球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1.涂片镜检2.生化试验3.血清学试验4.分子生物学方法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四、我国隐球菌实验室鉴定现状及展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隐球菌(Cryptococcu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酵母型真菌,可以在人体内引起隐球菌病。

随着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早期诊断和准确鉴定隐球菌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隐球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参考。

二、隐球菌的实验室鉴定方法1.涂片镜检涂片镜检是隐球菌实验室鉴定的常用方法。

通过将患者标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用瑞氏染色或墨汁染色后镜检,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结构。

此方法操作简便,但准确性受染色效果和检验人员经验影响,容易出现误诊。

2.生化试验生化试验是通过对隐球菌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从而判断其种属。

常见的生化试验包括糖酵解、产氨、氧化酶试验等。

生化试验可以快速初步鉴定隐球菌,但特异性较低,难以区分同属不同种的隐球菌。

3.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抗隐球菌抗体,从而判断患者是否感染隐球菌。

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血清学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患者血清样本,且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4.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对隐球菌的基因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其种属和基因型的鉴定。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PCR、实时荧光定量PCR、DNA测序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复杂,对实验室设备要求较高。

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涂片镜检适用于快速初步鉴定,但准确性较低;生化试验快速初步鉴定,但特异性较低;血清学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需患者血清样本;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的营养要求不向。

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真菌培养及鉴定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真菌培养及鉴定的资料,仅供参考。

真菌培养及鉴定1.采集标本体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

2.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agar)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

必要时可行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

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真菌培养的方法与直接镜检法相比较而言,更能对大部分真菌感染的灰指甲作出准确的鉴定,也是诊断灰指甲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下面我们就从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时间、菌种鉴定三方面来了解一下灰指甲的真菌培养法。

1.培养基的选择通常培养真菌会同时选用两种培养基,如果单用一种培养基,则容易忽略其它种类的真菌诊断。

常见的两种培养基,一种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抗菌剂,常为氯霉素和放线菌酮;另一种是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仅加氯霉素,不加放线菌酮。

2.培养时间各种真菌的生长速度不同,所以报告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皮肤癣菌生长较缓慢,在26℃-28℃的环境下需要培养2-4周才能发报告,但是,皮肤癣菌含盖的菌种较多也需要区别对待;酵母菌生长较快,通常2-3就可以发报告,如果为阴性则需要观察1周;霉菌生长也比较快,一般2-4天就可以发报告。

3.菌种鉴定(1)丝状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和霉菌,根据菌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情况,菌落表面及背面的形态、色素,培养基中有无色素,培养物用乳酚棉蓝染色后镜检找特征性标志结构。

(2)酵母菌:分为形态学鉴定及生化试验。

酵母菌表面展示的方法及原理

酵母菌表面展示的方法及原理

酵母菌表面展示的方法及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发酵工业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

酵母菌具有较强的表面展示能力,通过在其表面展示外源蛋白,可以实现对蛋白质功能的研究、蛋白质工程和新型疫苗开发等。

本文将介绍酵母菌表面展示的方法及原理。

一、酵母菌表面展示方法1. 细胞壁融合细胞壁融合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表面展示方法。

它包括两个主要步骤:首先,将目标蛋白的基因与酵母菌的细胞壁蛋白基因进行融合,生成一个新的基因;然后,通过将新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中,使细胞壁表面表达目标蛋白。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表达效率高,适用于多种酵母菌。

2. 细胞外分泌细胞外分泌是一种常用的酵母菌表面展示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与酵母菌分泌应用所需蛋白的基因进行融合,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酵母菌细胞中,使其可以通过分泌方式将目标蛋白表达到细胞外。

然后,通过纯化和检测等方法获取纯净的目标蛋白。

3. 突变筛选展示方法突变筛选展示方法是一种高通量的酵母菌表面展示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拼接到酵母菌基因库中,然后通过突变筛选等方法,筛选出能够特异性结合目标物质的酵母菌。

该方法具有高效率、高通量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和鉴定目标蛋白的结合亲和性。

二、酵母菌表面展示的原理酵母菌表面展示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进行外源蛋白的展示。

酵母菌细胞的细胞壁由多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其中有些蛋白质具有结构域和肽段,使其可以识别并结合到外部的分子上。

通过将目标蛋白的编码基因与酵母菌的细胞壁蛋白基因进行融合,目标蛋白与细胞壁蛋白共同表达,并展示在酵母菌的表面。

酵母菌表面展示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蛋白质功能研究方面,通过展示外源蛋白质,可以研究其结构域、逆境应答、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等功能;在蛋白质工程和药物研发方面,可以通过展示特定的抗原蛋白,用于疫苗开发和免疫治疗;在酵母菌工程和自噬研究方面,可以通过调控酵母菌表面展示的蛋白质表达,进一步优化产酶菌株和酵母菌自噬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进修生
收稿日期:2001-04-10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比较农生洲 韦柳宏1 陈松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南宁 530021)
为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实验室常规手工发酵鉴定法(常规法)、生物梅里埃A T B Fug us卡鉴定法(仪器法)和近年国内开始应用的科玛嘉(CHRo M ag ar)酵母样真菌显色培养基鉴定法(显色法)等3种酵母样真菌鉴定方法的优劣。

我们同时用这3种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122株酵母样真菌标准菌株进行了鉴定比较,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122株实验菌为实验室历年保存的标准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5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31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株,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株,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各2株,粘红假丝酵母菌、酿酒假丝酵母菌各1株。

1.2 试剂:沙氏培养基和各种手工用发酵管均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Fug us卡及其配套仪器A T B Ex pressio n 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显色培养基则购自郑州搏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 鉴定方法:常规法鉴定按卫生部医政司颁发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Fug us卡法按配套的操作手册取菌制成悬液,加样后置37℃培养24h后上机鉴定;显色法则取F ugus卡法剩余的悬液直接接种于显色培养基制成的平板上,置37℃培养,每隔24h观察一次结果,据菌落颜色进行判定;翠绿色为白假丝酵母菌,兰灰色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紫红色边缘模糊有微毛为克柔氏假丝酵母菌菌,整个菌落湿润且紫红色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白色为其它假丝酵母菌。

2 结 果
2.1 培养鉴定耗时:常规法和仪器法需预先用沙氏培养基培养出真菌,平均耗时大约72h,再加上鉴定耗时又分别平均约需72h和24h,常规法培养鉴定总共平均约需6d,仪器法约需4d;显色法集培养与鉴定于一体,耗时平均约需4 d。

2.2 鉴定结果:122株酵母样真菌的鉴定中,三法对53株白假丝酵母菌鉴定全部正确。

其它69株菌中,常规法有11株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9.0%(11/122)。

此外有5株热带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3株错定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2株错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有3株光滑球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定为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误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有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鉴定错误,1株误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误为光滑球假丝酵母菌。

除无法鉴定到种的11株菌后,鉴定错误率仍有9.0%(10/111);显色法对白假丝酵母菌等该法能鉴定的6种酵母样真菌鉴定准确率达100%,其它菌株却无法鉴定到种,占总株数4.1%(5/122);
F ugus卡法全部菌株均可鉴定到种,且准确率达100%。

详见表1。

表1 122株酵母菌样真菌3种方法鉴定结果比较(株) 菌名菌株数常规法显色法仪器法
白假丝酵母菌 53 53 53 53
热带假丝酵母菌31273131
光滑球假丝酵母菌18171818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111111
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133
粘红假丝酵母菌1111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102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2002
酿酒假丝酵母菌1001
2.3 成本核算:常规法鉴定每一株菌平均约需10元,仪器法平均约需50元,显色法平均约需15元。

3 讨 论
当前酵母样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正呈逐步增加之势,临床医师急需实验室准确快速地检出病原体以协助诊治[1]。

纵观本试验结果,加上预先真菌培养时间常规法鉴定耗时总共需要至少6d左右,且操作繁琐,生化结果判定较困难,即使是标准菌株,结果仍极易出错。

而如F ugus卡等仪器测试卡法,虽然鉴定耗时较短,操作也简便,鉴定结果准确率又高且可配套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但因仪器和试卡均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只适合在有大量标本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用。

从本研究可看出,显色法培养加鉴定耗时平均仅需48h,与应用仪器法耗时基本相等,且培养基制备方便,价格适中,结果判定简便快速准确,虽然有一部分菌株无法鉴定到种,但已能鉴定出目前临床感染95%以上的3~4种酵母样真菌感染[2],故不失为一种替代常规法在中小医院普及开展的酵母样真菌检验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周贵民,谢 灵.国内酵母菌感染和实验室诊断的现状及建议.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5):301-303.
2Pfaller M A,Housto n A,Co ffman S.A pplicatio n of CHR OM ag ar Ca ndida for r apid scr eening o f clinical specimens for Candida A lbicans,Candida tro picalis, Candida K rusei,and Candida(T or ulopsis)glabrata.J Clin M icr o bilo l,1996,34(1):58-61.

764・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GU ANGXI M EDICAL UNIVERSIT Y
 2002Oct;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