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集合的基本运算【精品课件】

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集合的基本运算【精品课件】
当A与B无公共元素时,A与B
的交集仍存在,此时A∩B=∅.
(三)交集
【做一做】
【探究2】
已知集合A={0,2},B={-2,-1,0,1,2},
则A∩B=(
)
A.{0,2}
C.{0}
B.{1,2}
D.{-2,-1,0,1,2}
交集的性质:
[答案]
A
①A∩B=B∩A;②A∩A=A;
③A∩∅=∅; ④若A⊆B,则A∩B=A;
(四)集合的交并运算
【巩固练习1】
(1) 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
A.{-1,2,3}
B.{-1,-2,3}
C.{1,-2,3}
D.{1,-2,-3}
(2) 若集合A={x|-2≤x<3},B={x|0≤x<4},则A∪B=________.
⑤(A∩B)⊆A;(A∩B)⊆B.
(四)集合的交并运算
1.集合的并集运算
例1.
(1)设集合M={x| 2 +2x=0,x∈R},N={x| 2 -2x=0,x∈R},则M∪N=(
A.{0}
B.{0,2} C.{-2,0} D.{-2,0,2}
(2)已知A={x|x≤-2,或x>5},B={x|1<x≤7},求A∪B。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选自:
《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人教A版(2019)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
集合的补集、综合运算
所在位置
教材第10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课件PPT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课件PPT
③AB=A A____B
目标升华
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两个定义:并集 A∪B={x|x∈A或x∈B}, 交集 A∩B={x|x∈A且x∈B}. (2)两种方法:数轴和Venn图. (3)几个性质:A∩A=A,A∪A=A,
A∩=,A∪=A; A∩B=B∩A,A∪B=B∪A.
当堂诊学
完成课本的P8-9页例4、5、6、7以及 P11页练习题1、2、3
1.我们之中的每个人都更 偏向于把心思花费在更能 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
上,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2.你曾经做过哪些努力,来让自己的教 学活动 显得对 学生有 意义?
3.在下面的教学活动中,你觉得哪种教 学方式 对学生 来说更 有意义
A.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给定的句子里用下划线标记 出其中的名词
B.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造句,但不许在句子中出现 名词。
怎样的。 G.最后,让学生谈谈这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为
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H.在课堂上,通过扔骰子给学生讲解概率论。
I.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概率论(和天气有关的)来规 划哪几个月的哪几周适合班级出游
03
现在,请写出四到五条你在当前教学中的实际经验。 写出五条你曾在课堂中使用过的教学方法,并努
图2
并集交集例题
例1.设集合A={x|-1<x<2},B={x|1<x<3}, 求AUB.A∩B
解:A B {x | 1 x 2}{x |1 x 3} x | 1 x 3
A B {x1 x 2}
可以在数轴上表示例2中的并集 交集,如 下图:
例2.已知x∈R,集合A={-3,x2,x+1},B={x-3,2x-1,
添加标题
5.理论上,这个会议的内容对你三十年 之后的 生活也 许会有 帮助。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7 设平面内直线l1上的点的集合为L1, 直线l2上点 的集合为L2, 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解 : (1)直线l1,l2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 L2 {点P};
(2)直线l1 , l2平行可表示为 L1 L2 ;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吗? (1) A={1,3,5}, B={2,4,6} ,C={1,2,3,4,5,6}
(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C={x|x是实数}.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 “A并B”).即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A∩B,(读作“A交B”),即
A∩B={x|x∈A,且x∈B}.
例6 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求A∩B.
解:A∩B={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 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 配资公司 配资公司
;

还是狮子,每当太阳升起之时,就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 20、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它哀哀地叫着,期待着主人把它救上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大家确实想不出好的办法救助驴子,倒是认为,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是 要填上的,于是人们开始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时,驴子叫得更加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落到枯井时,驴子出乎意料的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落到驴背上,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课件)-高一数学备课精选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课件)-高一数学备课精选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C={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集合C的元素既属于A,又属于B,则称C为A与B的交集.
3 交集
交 由两个集合A、B的公共部分组成的集合,叫这两个

的 集合的交集,记作A∩B

文字语言
念 即 A∩B={ x| x∈A 且 x∈B }
读作 A交B
符号语言
图 示
Venn图
A
B
A∩B
图形语言
练一练 已知A={2,4,6,8,10},B={3,5,8,12}, C={6,8}. 求:(1)A∩B ; (2)A∩(B∩C)
2. (1)已知A={x| x2-6x+8=0},B={x |x2-mx+4=0}, 且A∩B=B,



素 养


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A={x|x2-6x+8<0}, B={x|(x-2a)(x-a-2)<0},且A∩B=B,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数 据 分
(1)A={2, 4};由A∩B=B知B⊆A.
④A∪B=A
B⊆A .
练一练
已知A={ x | x2 > 1 },B={ x | x < a},若A∪B =A,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
.
3 交集
观察下列集合,A、B与C之间有什么关系? (1)A={ 4,3,5 }、 B={ 2,4,6 }与 C={ 4 }. (2)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与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3.1 并集和交集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
1.3.1 并集和交集
思维篇 素养篇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及课时作业

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的基本运算--全集与补集》知识点归纳、例题解析及课时作业

3.2全集与补集学习目标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2.准确翻译和使用补集符号和Venn图.3.会求补集,并能解决一些集合综合运算的问题.知识点一全集思考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是死,后退是亡,那你怎么办?”小和尚说:“我从旁边绕过去.”在这一故事中,老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共有哪些?小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共有哪些?答案老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只有2个:前进,后退.小和尚偷换了前提:运动方向可以是四面八方任意方向.梳理(1)定义:在研究某些集合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这个给定的集合叫作全集,全集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这些集合的全部元素.(2)记法:全集通常记作U.知识点二补集思考实数集中,除掉大于1的数,剩下哪些数?答案剩下不大于1的数,用集合表示为{x∈R|x≤1}.梳理类型一求补集例1(1)若全集U={x∈R|-2≤x≤2},A={x∈R|-2≤x≤0},则∁U A等于()A.{x|0<x<2} B.{x|0≤x<2}C.{x|0<x≤2} D.{x|0≤x≤2}答案 C解析∵U={x∈R|-2≤x≤2},A={x∈R|-2≤x≤0},∴∁U A={x|0<x≤2},故选C.(2)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 A,∁U 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 A={4,5,6,7,8},∁U B={1,2,7,8}.(3)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解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U(A∪B)={x|x是直角三角形}.反思与感悟求集合的补集,需关注两处:一是认准全集的范围;二是利用数形结合求其补集,常借助Venn图、数轴、坐标系来求解.跟踪训练1(1)设集合U={1,2,3,4,5},集合A={1,2},则∁U A=________.答案{3,4,5}(2)已知集合U=R,A={x|x2-x-2≥0},则∁U A=________.答案{x|-1<x<2}(3)已知全集U={(x,y)|x∈R,y∈R},集合A={(x,y)|xy>0},则∁U A=________.答案{(x,y)|xy≤0}类型二补集性质的应用命题角度1补集性质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例2已知A={0,2,4,6},∁U A={-1,-3,1,3},∁U B={-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解∵A={0,2,4,6},∁U A={-1,-3,1,3},∴U={-3,-1,0,1,2,3,4,6}.而∁U B={-1,0,2},∴B=∁U(∁U B)={-3,1,3,4,6}.反思与感悟从Venn图的角度讲,A与∁U A就是圈内和圈外的问题,由于(∁U A)∩A=v,(∁A)∪A=U,所以可以借助圈内推知圈外,也可以反推.U跟踪训练2如图所示的V enn图中,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表示阴影部分的集合.若A={x|0≤x≤2},B={y|y>1},则A*B=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0≤x ≤1或x >2}解析 A ∩B ={x |1<x ≤2},A ∪B ={x |x ≥0}, 由图可得A *B =∁(A ∪B )(A ∩B )={x |0≤x ≤1或x >2}.命题角度2 补集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3 关于x 的方程:x 2+ax +1=0,① x 2+2x -a =0,② x 2+2ax +2=0,③若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假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Δ1=a 2-4<0,Δ2=4+4a <0,Δ3=4a 2-8<0,即⎩⎪⎨⎪⎧-2<a <2,a <-1,-2<a < 2.解得-2<a <-1,∴当a ≤-2或a ≥-1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即a 的取值范围为{a |a ≤-2或a ≥-1}.反思与感悟 运用补集思想求参数取值范围的步骤:(1)把已知的条件否定,考虑反面问题;(2)求解反面问题对应的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反面问题对应的参数的取值集合的补集. 跟踪训练3 若集合A ={x |ax 2+3x +2=0}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假设集合A 中含有2个元素, 即ax 2+3x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0,Δ=9-8a >0,解得a <98且a ≠0,则集合A 中含有2个元素时,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98且a ≠0}.在全集U =R 中,集合{a |a <98且a ≠0}的补集是{a |a ≥98或a =0},所以满足题意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98或a =0}.类型三 集合的综合运算例4 (1)已知集合A ,B 均为全集U ={1,2,3,4}的子集,且∁U (A ∪B )={4},B ={1,2},则A ∩(∁U B )等于()A .{3}B .{4}C .{3,4}D .∅ 答案 A解析 ∵∁U (A ∪B )={4}, ∴A ∪B ={1,2,3},又∵B ={1,2},∴∁U B ={3,4}, A 中必有3,可以有1,2,一定没有4. ∴A ∩(∁U B )={3}.(2)已知集合A ={x |x ≤a },B ={x |1≤x ≤2},且A ∪(∁R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 |a ≥2}解析 ∵∁R B ={x |x <1或x >2}且A ∪(∁R B )=R , ∴{x |1≤x ≤2}⊆A ,∴a ≥2.反思与感悟 解决集合的混合运算时,一般先计算括号内的部分,再计算其他部分.有限集混合运算可借助Venn 图,与不等式有关的可借助数轴.跟踪训练4 (1)已知集合U ={x ∈N |1≤x ≤9},A ∩B ={2,6},(∁U A )∩(∁U B )={1,3,7}, A ∩(∁U B )={4,9},则B 等于( ) A .{1,2,3,6,7} B .{2,5,6,8} C .{2,4,6,9} D .{2,4,5,6,8,9}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U ={1,2,3,4,5,6,7,8,9},画出Venn 图(如图所示),可得B ={2,5,6,8},故选B.(2)已知集合U={x|x≤4},集合A={x|-2<x<3},B={x|-3≤x≤2},求A∩B,(∁U A)∪B,A∩(∁U B).解如图所示.∵A={x|-2<x<3},B={x|-3≤x≤2},∴∁U A={x|x≤-2或3≤x≤4},∁U B={x|x<-3或2<x≤4}.A∩B={x|-2<x≤2},∴(∁U A)∪B={x|x≤2或3≤x≤4},A∩(∁U B)={x|2<x<3}.1.设集合U={1,2,3,4,5,6},M={1,2,4},则∁U M等于()A.U B.{1,3,5}C.{3,5,6} D.{2,4,6}答案 C2.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等于()A.{1,3,4} B.{3,4}C.{3} D.{4}答案 D3.设集合S={x|x>-2},T={x|-4≤x≤1},则(∁R S)∪T等于()A.{x|-2<x≤1} B.{x|x≤-4}C.{x|x≤1} D.{x|x≥1}答案 C4.设全集U=R,则下列集合运算结果为R的是()A.Z∪∁U N B.N∩∁U NC.∁U(∁U∅) D.∁U Q答案 A5.设全集U=M∪N={1,2,3,4,5},M∩(∁U N)={2,4},则N等于()A.{1,2,3} B.{1,3,5}C.{1,4,5} D.{2,3,4}答案 B1.全集与补集的互相依存关系(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对于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仅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就是全集,研究方程的实数解,R 就是全集.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2)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3)∁U A的数学意义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必须具备A⊆U;其次是定义∁U A={x|x∈U,且x∉A},补集是集合间的运算关系.2.补集思想做题时“正难则反”策略运用的是补集思想,即已知全集U,求子集A,若直接求A困难,可先求∁U A,再由∁U(∁U A)=A求A.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 A)∪B为()A.{1,2,4} B.{2,3,4}C.{0,2,4} D.{0,2,3,4}答案 C解析∁U A={0,4},所以(∁U A)∪B={0,2,4},选C.2.已知A,B均为集合U={1,3,5,7,9}的子集,且A∩B={3},(∁U B)∩A={9},则A等于() A.{1,3} B.{3,7,9} C.{3,5,9} D.{3,9}答案 D解析如图,阴影部分为(∁U B)∩A,∴A={3,9}.3.已知全集U ={1,2,a 2-2a +3},A ={1,a },∁U A ={3},则实数a 等于( ) A .0或2 B .0 C .1或2 D .2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a =2,a 2-2a +3=3,则a =2.4.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A .A ∩(∁UB ) B .B ∩(∁U A )C .∁U (A ∩B )D .∁U (A ∪B )答案 B解析 阴影部分表示集合B 与集合A 的补集的交集. 因此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B ∩(∁U A ).5.已知U 为全集,集合M ,N ⊆U ,若M ∩N =N ,则( ) A .∁U N ⊆∁U M B .M ⊆∁U N C .∁U M ⊆∁U N D .∁U N ⊆M 答案 C解析 由M ∩N =N 知N ⊆M .∴∁U M ⊆∁U N .6.设全集U ={x ∈N |x ≥2},集合A ={x ∈N |x 2≥5},则∁U A 等于( ) A .∅ B .{2} C .{5} D .{2,5} 答案 B解析 因为A ={x ∈N |x ≤-5或x ≥5}, 所以∁U A ={x ∈N |2≤x <5},故∁U A ={2}. 二、填空题7.已知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集合∁U (A ∪B )=______,(∁U A )∩(∁U B )=________.答案 {x |0<x <1} {x |0<x <1}解析A∪B={x|x≤0或x≥1},∁U(A∪B)={x|0<x<1}.∁U A={x|x>0},∁U B={x|x<1},∴(∁A)∩(∁U B)={x|0<x<1}.U8.若全集U={(x,y)|x∈R,y∈R},A={(x,y)|x>0,y>0},则点(-1,1)________∁U A.(填“∈”或“∉”)答案∈解析显然(-1,1)∈U,且(-1,1)∉A,∴(-1,1)∈∁U A.9.设U=R,已知集合A={x|x>1},B={x|x>a},且(∁U 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a≤1}解析∁U A={x|x≤1},∵(∁U A)∪B=R,∴B⊇{x|x>1},∴a≤1.10.若集合A={x|0≤x≤2},B={x|x<0或x>1},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答案{x|x≤1或x>2}解析如图,设U=A∪B=R,A∩B={x|1<x≤2},∴阴影部分为∁U(A∩B)={x|x≤1或x>2}.三、解答题11.已知全集U=R,集合A={x|1≤x≤2},若B∪(∁U A)=R,B∩(∁U A)={x|0<x<1或2<x<3},求集合B.解∵A={x|1≤x≤2},∴∁U A={x|x<1或x>2}.又B∪(∁U A)=R,A∪(∁U A)=R,可得A⊆B.而B∩(∁U A)={x|0<x<1或2<x<3},∴{x |0<x <1或2<x <3}⊆B . 借助于数轴可得B =A ∪{x |0<x <1或2<x <3}={x |0<x <3}.12.已知U =R ,集合A ={x |x 2-x -2=0},B ={x |mx +1=0},B ∩(∁U A )=∅,求实数m 的值.解 A ={-1,2},B ∩(∁U A )=∅等价于B ⊆A . 当m =0时,B =∅⊆A ; 当m ≠0时,B ={-1m}.∴-1m =-1或-1m =2,即m =1或m =-12.综上,m 的值为0,1,-12.13.设全集为R ,A ={x |3<x <7},B ={x |4<x <10}. (1)求∁R (A ∪B )及(∁R A )∩B ;(2)若C ={x |a -4≤x ≤a +4},且A ∩C =A ,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A ∪B ={x |3<x <10}, ∴∁R (A ∪B )={x |x ≤3或x ≥10}. 又∵∁R A ={x |x ≤3或x ≥7}, ∴(∁R A )∩B ={x |7≤x <10}. (2)∵A ∩C =A ,∴A ⊆C .∴⎩⎪⎨⎪⎧a +4≥7,a -4≤3⇒⎩⎨⎧a ≥3,a ≤7⇒3≤a ≤7.∴a 的取值范围为{a |3≤a ≤7}. 四、探究与拓展14.如图,已知I 是全集,A ,B ,C 是它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I A ∩B )∩C B .(∁I B ∪A )∩C C .(A ∩B )∩(∁I C )D .(A ∩∁I B )∩C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中的元素属于A ,不属于B ,属于C ,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 ∩∁I B )∩C .15.设全集U ={(x ,y )|x ∈R ,y ∈R },集合M ={(x ,y )|y -3x -2=1},P ={(x ,y )|y ≠x +1},求∁U (M ∪P ).解 集合M 表示的是直线y =x +1上除去点(2,3)的所有点,集合P 表示的是不在直线y =x +1上的所有点,显然M ∪P 表示的是平面内除去点(2,3)的所有点,故∁U (M ∪P )={(2,3)}.。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1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1
学习目标 致,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取得共同的胜利。由此可立意如下:1.个人价值在合作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2.合作,我们共赢。3.“人”字结构是互相支撑的,离开合作,人就倒了。 合作,使冷漠的人感到这个世界的温暖,使卑鄙的人懂得这个世界的高尚。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合作,给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离开合作,人就不能生存,也不能生活,更不能成长。 12.材料作文:生活中的“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去爬山,其中一个人说:“我比你有经验,我走在前面,你在后面可以看我怎么做。” 于是他就走在前面,可是他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约有两 百五十英尺深的大洞里,另外一个人向下面喊:“你还好吗?” “不好!我的两只手都跌断了。” “那么,用你的脚爬上来。” “我的两只脚也跌断了。” “那么就用你的牙齿爬上来。” 于是,他就用他的牙齿往上爬。当他快爬到洞口的时候,另一个人又向下面喊:“你还好吗?” 他回答说: “是……”随着他的回答声,他又掉下去了。 阅读寓言,领悟寓意,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贴近生活。不得抄袭,书写工整。 写作导引: 寓言是虚构的,故事是夸张的,但是,优秀的寓言所蕴涵的寓意一定是符合实际的,它是能准确体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或者揭示假恶丑的。这则寓言中的“用牙齿往上爬”虽然是虚构的,但主人公勇敢面对困境的态度与在艰难中努力求生的精神是真的。虽然,他在快到洞口时,因张口回答朋友的询问而又掉入大洞这样的情节在生活中不大可能有,但生活中因一时的大意,不经意的失误而导致“功亏一篑”的事例却 比比皆是。行文时,最好能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构思写作,或写人叙事,或议论说理,力图切入点小而开掘深。 13.命题作文:路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个义项:①交通标志;②队伍行动时沿路所做的联络标志。 请根据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 “路标”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看到“路标”一词,我们就应想到:这一概念可实可虚,可以仅仅从表象含义来写,但这样就会显得肤浅狭窄;而如果运用象征手法来拓展题目的容量,文章就会写得深刻丰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有“路 标”在指引着我们。路标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臆想中的。一个人、一句话、一件事、一件物品、一个微笑、一份记忆、一种精神、一个梦想……只要他(它)们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相应的价值,都可以看作是“路标”。我们不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新知探究5: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问题3 某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同学参赛,又
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 的有3人.这个班两次运动会都参加的同学共有多少名?
所以,这个班两次运动会都参加的同 学共有17名.
A
B
参加田径
参加球类
运动会 A∩B 运动会
3
5
9
新知探究5: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典例解析 例2 设A={4, 5, 6, 8},B={3, 5, 7, 8},求A∩B.
解: A∩B= {4, 5, 6, 8}∩{3, 5, 7, 8}={5, 8}. 【变式2】设集合A={x|-1<x<2},B={x|1<x<3},求A∩B.
解:A∩B={x|-1<x<2}∩{x|1<x<3}={x|1<x<2}. 可以在数轴上表示交集,如下图: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1.概念: 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空集
2.性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 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A(A ≠ ∅).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4)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 2n;
非空子集数为 2n - 1; 真子集数为 2n - 1 ; 非空真子集数为 2n - 2 .
A -1 0
B
1A∩B 2
3
典例解析
例3 设平面内直线l1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l2上点的集合为L2,
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l2的位置关系.
解:合.
l1(l2)
(1)相交:L1∩L2={点P} (2)平行:L1∩L2=Ø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学案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学案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1.理解并集、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体验通过实例的分析和阅读来自学探究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3.A∩A=__A__,A∪A=__A__,A∩∅=__∅__,A∪∅=A.4.若A⊆B,则A∩B=__A__,A∪B=__B__.5.A∩B⊆A,A∩B⊆B,A⊆A∪B,A∩B⊆A∪B.对点讲练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例1】求下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1)A={1,2,3,4,5},B={-1,0,1,2,3};(2)A={x|x<-2},B={x|x>-5}.解(1)如图所示,A∪B={-1,0,1,2,3,4,5},A∩B={1,2,3}.(2)结合数轴(如图所示)得:A∪B=R,A∩B={x|-5<x<-2}.规律方法求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依据它们的定义,借用Venn图或结合数轴分析两个集合的元素的分布情况,有利于准确写出交集、并集.变式迁移1(1)若集合A={x|x>-1},B={x|-2<x<2},则A∪B等于() A.{x|x>-2} B.{x|x>-1} C.{x|-2<x<-1} D.{x|-1<x<2} (2)若将(1)中A改为A={x|x>a},求A∪B,A∩B.(1)答案 A解析画出数轴,故A∪B={x|x>-2}.(2)解如图所示,当a<-2时,A∪B=A,A∩B={x|-2<x<2};当-2≤a<2时,A∪B={x|x>-2},A∩B={x|a<x<2};当a≥2时,A∪B={x|-2<x<2或x>a},A∩B=∅.已知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参数【例2】已知A={x|2a≤x≤a+3},B={x|x<-1或x>5}.(1)若A∩B=∅,求a的取值范围;(2)若A∪B=R,求a的取值范围.解(1)由A∩B=∅,①若A=∅,有2a>a+3,∴a>3.②若A≠∅,如图:∴⎩⎪⎨⎪⎧2a≥-1a+3≤52a≤a+3,解得-12≤a≤2.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12≤a≤2或a>3}.(2)由A ∪B =R ,如图所示,∴⎩⎪⎨⎪⎧2a ≤-1a +3≥5,解得a ∈∅. 规律方法 出现交集为空集的情形,应首先考虑集合中有没有空集,即分类讨论.其次,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的交、并运算中,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应重点考虑. 变式迁移2 已知集合A ={x |2<x <4},B ={x |a <x <3a }. (1)若A ∩B =∅,试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B ={x |3<x <4},试求a 的取值范围. 解 (1)如图,有两类情况,一类是B ≠∅⇒a >0. 此时,又分两种情况:①B 在A 的左边,如图B 所示; ②B 在A 的右边,如图B ′所示.B 或B ′位置均使A ∩B =∅成立, 即3a ≤2或a ≥4,解得0<a ≤23,或a ≥4.另一类是B =∅,即a ≤0时,显然A ∩B =∅成立. 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是{a |a ≤23,或a ≥4}.(2)因为A ={x |2<x <4},A ∩B ={x |3<x <4}, 如图所示:集合B 若要符合题意,显然有a =3,此时B ={x |3<x <9},所以a =3为所求.交集、并集性质的运用【例3】 已知集合A ={x |1<ax <2},B ={x ||x |<1},且满足A ∪B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 ∵A ∪B =B ,∴A ⊆B . (1)当a =0时,A =∅,满足A ⊆B . (2)当a >0时,A =⎩⎨⎧⎭⎬⎫x |1a <x <2a .∵A ⊆B ,∴⎩⎨⎧ 1a≥-12a ≤1∴a ≥2.(3)当a <0时,A =⎩⎨⎧⎭⎬⎫x |2a <x <1a .∵A ⊆B ,∴⎩⎨⎧2a≥-11a ≤1∴a ≤-2.综合(1)(2)(3)知,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2或a =0或a ≥2}.规律方法 明确A ∩B =B 和A ∪B =B 的含义,根据问题的需要,将A ∩B =B 和A ∪B =B 转化为等价的关系式B ⊆A 和A ⊆B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外在B ⊆A 时易忽视B =∅时的情况.变式迁移3 设集合A ={-2},B ={x |ax +1=0,a ∈R },若A ∩B =B ,求a 的值. 解 ∵A ∩B =B ,∴B ⊆A . ∵A ={-2}≠∅, ∴B =∅或B ≠∅. 当B =∅时,方程ax +1=0无解,此时a =0. 当B ≠∅时,此时a ≠0,则B ={-1a },∴-1a∈A ,即有-1a =-2,得a =12.综上,得a =0或a =12.1.A ∪B 的定义中“或”的意义与通常所说的“非此即彼”有原则的区别,它们是“相容”的.求A ∪B 时,相同的元素在集合中只出现一次.2.A ∩B =A ⇔A ⊆B ,A ∪B =B ⇔A ⊆B ,这两个性质非常重要.另外,在解决有条件A ⊆B 的集合问题时,不要忽视A =∅的情况.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设集合A ={x |-5≤x <1},B ={x |x ≤2},则A ∩B 等于( ) A .{x |-5≤x <1} B .{x |-5≤x ≤2} C .{x |x <1} D .{x |x ≤2} 答案 A2.下列四个推理:①a ∈(A ∪B )⇒a ∈A ;②a ∈(A ∩B )⇒a ∈(A ∪B );③A ⊆B ⇒A ∪B =B ;④A ∪B =A ⇒A ∩B =B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C解析 ②③④正确.3.设A ={x |1≤x ≤3},B ={x |x <0或x ≥2},则A ∪B 等于( ) A .{x |x <0或x ≥1} B .{x |x <0或x ≥3} C .{x |x <0或x ≥2} D .{x |2≤x ≤3} 答案 A解析 结合数轴知A ∪B ={x |x <0或x ≥1}.4.已知A ={x |x ≤-1或x ≥3},B ={x |a <x <4},若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a <4 B .-1<a <4 C .a ≤-1 D .a <-1 答案 C解析 结合数轴知答案C 正确.5.满足条件M ∪{1}={1,2,3}的集合M 的个数是( )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由已知得M={2,3}或{1,2,3},共2个.二、填空题6.已知A={(x,y)|x+y=3},B={(x,y)|x-y=1},则A∩B=________.答案{(2,1)}7.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a≥-1解析由A∩B≠∅,借助于数轴知a≥-1.8.已知集合A={x|x<1或x>5},B={x|a≤x≤b},且A∪B=R,A∩B={x|5<x≤6},则2a-b=________.答案-4解析如图所示,可知a=1,b=6,2a-b=-4.三、解答题9.已知集合A={1,3,5},B={1,2,x2-1},若A∪B={1,2,3,5},求x及A∩B.解∵B⊆(A∪B),∴x2-1∈A∪B.∴x2-1=3或x2-1=5.解得x=±2或x=±6.若x2-1=3,则A∩B={1,3}.若x2-1=5,则A∩B={1,5}.10.设集合A={x|x2-3x+2=0},B={x|x2-4x+a=0},若A∪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A={1,2},∵A∪B=A,∴B⊆A,集合B有两种情况:B=∅或B≠∅.(1)B=∅时,方程x2-4x+a=0无实数根,∴Δ=16-4a<0,∴a>4.(2)B≠∅时,当Δ=0时,a=4,B={2}⊆A满足条件;当Δ>0时,若1,2是方程x2-4x+a=0的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矛盾,无解,∴a=4.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a≥4.【探究驿站】11.求满足P∪Q={1,2}的集合P,Q共有多少组?解可采用列举法:当P=∅时,Q={1,2};当P={1}时,Q={2},{1,2};当P={2}时,Q={1},{1,2};当P={1,2}时,Q=∅,{1},{2},{1,2},∴一共有9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已知A = {x | x 3x + 2 = 0}, B = {x | x ax + a 1 = 0}
2 2
若A ∪ B = A, 求实数a的值.
4.设集合 = {x | 2 < x < 1}∪{x | x > 1}, B = {x | a ≤ x ≤ b} A 若A∪ B = {x | x > 2}, A∩ B = {x | 1 < x ≤ 3},求a, b的值 .
1.并集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 "A并B").即 A∪B={x|x∈A,或x∈B}
例4 设A={4,5,6,8}, B {3,5,7,8} ={3,4,5,6,7,8}
(解得a = 3且A ∪ B = {8,4,4,7,9})
解: A ∩ B = {9},∴ 9 ∈ A ∵ 所以a = 9或2a 1 = 9, 解得a = ±3或a = 5
2
当a = 3时,A = {9,5,4}, B = {2,2,9}, B中元素违 背了互异性,舍去. 当a = 3时,A = {9,7,4}, B = {8,4,9}, A ∩ B = {9} 满足题意,故A ∪ B = {7,4,8,4,9}. 当a = 5时,A = {25,9,4}, B = {0,4,9}, 此时A ∩ B = {4,9}, 与A ∩ B = {9}矛盾,故舍去. 综上所述,a = 3且A ∪ B = {7,4,8,4,9}.
5.反馈演练 反馈演练
1.已知A = {x | x px 2 = 0}, B = {x | x + qx + r = 0}
2 2
且A ∪ B = {2,1,5}, A ∩ B = {2}, 求p, q, r的值.
(解得 : p = 1, q = 3, r = 10)
2.设A = {4,2a 1, a 2 }, B = {a 5,1 a,9}, 已知A ∩ B = {9}, 求a的值, 并求出A ∪ B.
3.并集与交集的性质
(1) A ∩ A = A (2) A ∩ = (3) A ∩ B = B ∩ A (4) A ∩ B A, A ∩ B B (5) A B 则 A ∩ B = A
(1) A∪ A = A (2) A∪ = A (3) A∪ B = B ∪ A (4) A A∪ B, B A∪ B, A∩ B A∪ B (5) A B则A∪ B = B
例7 设平面内直线l1上的点的集合为L1 , 直线l2 上点 的集合为L2 , 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1 , l2的位置关系.
解 : (1)直线l1 , l2 相交于一点P可表示为 L1 ∩ L2 = {点P}; (2)直线l1 , l2 平行可表示为 L1 ∩ L2 = ; (3)直线l1 , l2 重合可表示为 L1 ∩ L2 = L1 = L2 .
4.补集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 所涉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 记作U.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 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 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U A = {x | x ∈ U , 且x A}
补集可用Venn图表示为: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 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A∩B,(读作"A交B"),即 A∩B={x|x∈A,且x∈B}.
例6 新华中学开运动会,设 A={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百米赛跑的同学} B={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求A∩B. 解:A∩B={x|x是新华中学高一年级既参加百米赛 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
本课小结
1.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全集与补集的概念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

例5 设集合A={x|-1<x<2},集合B={x|1<x<3} 5 A={x|-1<x<2}, B={x|1<x<3} 求A∪B.
解: A∪B={x|-1<x<2} ∪ {x|1<x<3}
={x|-1<x<3}
2.交集 交集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 与集合C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 你能说出集合A,B与集合 你能说出集合 与集合 之间的关系吗? 之间的关系吗 (1)A={2,4,6,8,10}, B={3,5,8,12} ,C={8}; (2) A={x|x是新华中学2008年9月在校的女同学}, B={x|x是新华中学2008年9月入学的高一级同学}, C={x|x是新华中学2008年9月入学的高一级女同 学}.
U A CUA
例8 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 B={3,4,5,6},求CUA,CUB.
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所以 CUA={4,5,6,7,8} CUB={1,2,7,8} .
例9 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 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 求A∩B,CU(A∪B).
解 :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 A ∩ B = , CU ( A ∪ B ) = {x | x直角三角形}. A ∪ B = {x | 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练习:判断正误
(1)若U={四边形},A={梯形}, 则CUA={平行四边形} (2)若U是全集,且AB,则CUACUB (3)若U={1,2,3},A=U,则CUA=φ 2. 设集合A={|2a-1|,2},B={2,3,a2+2a-3} 且CBA={5},求实数a的值. 已知全集U={1 U={1, 5}, 3. 已知全集U={1,2,3,4,5}, 非空集A={x A={x∈ 5x+q=0}, 非空集A={x∈U|x2-5x+q=0}, 的值. 求CUA及q的值.
(解得a = 1, b = 3)
∵ 解: A = {1,2}, A ∪ B = A, ∴B A ∴ B ≠ 或B = {1}或B = {2}或B = {1,2}. 当B ≠ 时, < 0, a不存在. = 0 当B = {1}时, ∴a = 2 1 a + a 1 = 0 = 0 当B = {2}时, ∴ a不存在 4 2a + a 1 = 0 1 + 2 = a 当B = {1 2}时, , ∴a = 3 1× 2 = a 1 综上所述,a = 2或a = 3.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 与集合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 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 你能说出集合 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吗? 之间的关系吗 (1) A={1,3,5}, B={2,4,6} ,C={1,2,3,4,5,6} (2) 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 C={x|x是实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