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合集下载

有趣的微生物知识

有趣的微生物知识

有趣的微生物知识
微生物以惊人的速度“生儿育女”。

例如大肠杆菌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12.5-20分钟便可繁殖一代,每小时可分裂3次,由1个变成8个。

每昼夜可繁殖72代,由1个细菌变成4722366500万亿个(重约4722吨);经48小时后,则可产生2.2×1043个后代,如此多的细菌的重量约等于4000个地球之重。

当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疯狂的繁殖是不可能实现的。

细菌数量的翻番只能维持几个小时,不可能无限制地繁殖。

因而在培养液中繁殖细菌,它们的数量一般仅能达到每毫升1-10亿个,最多达到100亿。

尽管如此,它的繁殖速度仍比高等生物高出千万倍。

有趣的微生物案例

有趣的微生物案例

有趣的微生物案例:
微生物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们虽然微小但却具有许多有趣的案例。

比如:
有一个微生物案例与法国的一位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有关。

有一次,巴斯德得到了一个消息,法国南部的蚕病在大量死亡。

巴斯德立刻前往实地调查,他发现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上都有一种椭圆形的小微粒。

通过实验,他发现这些微粒是蚕病的病源,这是人类第一次找到致病的微生物。

巴斯德为了控制蚕病,告诉农民把病蚕和被病蚕吃过的桑叶统统烧掉,成功地控制了蚕病。

这个案例展示了微生物对蚕桑产业的影响以及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还有一个案例是在一节微生物实验课上,两个室友选择了一根头发放在培养皿的两端,希望能培养出不同的细菌菌落。

然而,其中一个室友的头发上没有长出任何菌落,而另一个室友的头发上的菌落却长得很快,几乎蔓延出来。

这个实验展示了人体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不同个体之间微生物群落的差异。

这些微生物的案例不仅展示了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还展
示了微生物学的魅力和奥秘。

微生物学原理

微生物学原理

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广泛,涉及医学、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学原理是微生物学的基础,了解微生物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

首先,微生物学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

微生物根据形态、生理特性和遗传特性等可以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细菌可以进行分解和发酵,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病毒则需要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其次,微生物学原理还包括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也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代谢包括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取能量。

此外,微生物学原理还涉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还可以参与生物氮的固定和矿物质的释放。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分解有机废物,净化环境,还可以用于生物制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

最后,微生物学原理还包括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微生物可以引起人类疾病,比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但是微生物也可以用于医药领域,比如利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利用真菌来生产抗生素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原理是微生物学的基础,它涉及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生长和代谢、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了解微生物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的特性和作用,促进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它们具有以下的特征: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呈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样化,大小仅为几微米。

细菌具有细胞壁,内部则包含细胞质、核糖体和染色体等结构。

细菌不具备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组不包裹在核膜中,而是浸于细胞质中。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一部分的细菌能够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独立自主的生存。

2. 真菌(Fungi):真菌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一类生物体。

它们通常由菌丝形态构成,菌丝之间可以通过分生孢子繁殖。

真菌具有分为子实体,可分为子实体菌与子实体霉。

子实体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而子实体霉则包括了蘑菇和伞菌、露菌等。

与细菌不同,真菌的细胞壁透性较低,它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在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组成,没有细胞质或细胞核。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其当作自己的"工厂"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从而进行繁殖。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依靠它们所寄生的细胞来提供能量和资源。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异养生物,它们属于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养分,例如摄食、吸收或囊泡摄取等。

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以及其他细胞器官,包括细胞质、线粒体和食品囊泡。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包括虫状、杆状、球状等。

5. 藻类(Algae):藻类包括多种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能源来生存。

藻类的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叶绿体和核,它们还具有细胞壁来提供支持和保护。

藻类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的球形藻、多细胞的海藻以及链状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菌参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包括氮循环和碳循环等。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化能自养生物
01
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
菌。
化能异养生物
02
利用有机物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
如大肠杆菌。
光能自养生物
03
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如藻类。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分解成丙 酮酸,产生少量能量和还原力的 代谢途径,是厌氧微生物的主要 代谢途径。
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中的乙酰 CoA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的代谢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五碳 糖和六碳糖的代谢途径,是需氧 生物的主要糖代谢途径之一。
04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细胞适应生长环境,不进行分 裂,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生长期
细胞快速分裂,数量呈指数增 长。
氧气
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厌氧微生物 则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通过二分裂、出芽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快。
有性繁殖
通过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微生物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过程。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是糖 类、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代谢过程中,微生物产生能量并合成新的细胞成分。
合成代谢
微生物利用能量和营养物质合成细胞成分的过程。合成代谢过程中,微生物消 耗能量并产生新的细胞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 代谢和生长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

有关微生物名称的一些说明微生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门类,其形态微小、种类繁多,且分布于世界多个地域,倘若“各行其是”,各自定名,势必造成名称上的混乱,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方法。

其命名法是遵循著名的瑞典植物学家Linneaus 的“双名制”原则。

命名后的名称,即为学名。

以下几点说明旨在为作者标引微生物名称时,有助于对其中的斜体和正体进行区分。

“双名制”就是用两个拉丁文(古代罗马人所用文字,相当于我国古文)组成一个名字,前一拉丁文是属名,词首字母必须大写,后一拉丁文是种名,一律小写。

在印刷时,学名用斜体字。

如Staphylococcus aureus,前一个词是“葡萄球菌属”,后一个词是“金黄色”的意思。

其“双名制”正像我们自己的姓名一样,前面冠以父姓,后面随之则是自身的名字。

如上所述,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往往会发生同菌异名或同名异菌的情况。

为避免引起混乱,在拉丁文双名之后,有时还附上命名人的人名及其发表年份,或分离和发现此菌的地点。

命名人的人名或地点一律用正体。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全称为“Staphylococcus aureus Bergey,1939”;又如柿饼醋杆菌的全称为“Acetobacter hoshigaki Takahashi et Asai”。

学名后人名及发表年份,或分离和发现此菌的地点,在一般应用时常省略。

有时在述及某种微生物时,只提到它的属,不需提哪一个具体的种,或者此菌只有属名,而无种名时,就在属名后加“sp.”或“spp.”表示,如Streptococcus sp.和Flavopaeterium spp.表示链球菌属内的微生物和黄杆菌属内的一些微生物的意思。

“sp.”表示单数,“spp.”表示复数,两者都是种(species)的缩写。

“sp.”或“spp.”则用正体。

种是微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种是代表一群在形态上和生理方面彼此非常相似或性状间差别微小的个体。

变种(variety)是指一个微生物的种的某些特性已起明显的改变,当然这种特性的改变是与过去人们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种所描述的特性相比较而言的,而且这种变异的特性又是比较稳定的,我们就把这种变异的菌种,称之为变种,如粪链球菌(Treptococcus faecalis)的液化变异菌种,就称为粪链球菌液化变种(Treptoccus faecalis var. liguefaciens), 其中“var.”是“variety ”的缩写,则用正体。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观生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研究。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环境、健康、食品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学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特点、应用等方面。

微生物的分类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几类。

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通常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

真菌则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微生物,分为霉菌、酵母菌等多个类群。

而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长的微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
微生物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细菌的繁殖周期一般在20分钟到数小时之间,真菌和病毒也具有较快的繁殖速度。

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

微生物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行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的发酵、熟化等过程,生产出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在医药领域,微生物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对
许多疾病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在环境领域,微生物可以进行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等工作,保护环境资源。

总结
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促进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学相关知识,增进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食品微生物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绪论1、食品的卫生标准内容包含什么?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2 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具有何意义?(一)有害微生物对人类与生产的影响:1). 引起食品变质.2). 引起食物中毒.3)导致人体患病(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1). 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根据品能否食用的科学根据.2). 能够推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的情况,为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根据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根据.3). 能够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与人畜共患病发生4).保证产品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缺失.3、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含什么?范围:1). 生产环境的检验2). 原辅料的检验3). 食品加工、储藏、销售储环节的检验4). 食品的检验(重点)4、食品卫生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有什么?1. 菌落总数2. 大肠菌群3. 致病菌4. 霉菌及其毒素5. 其他指标1、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培养箱,使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培养箱的配置与使用培养箱的配置与使用配置:22(℃)、30(℃)、37(℃)培养箱各一个使用注意事项:(1)箱内不能放入过热或者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应快速进行并做到随手关闭箱门。

(2)内放一杯水,以保持湿度。

(3)培养物不能放在最底层,也不得放置过于拥挤。

(4)每月消毒一次,先用3%的来苏尔液涂布消毒,再用清水擦净。

(5)不得当烘箱使用。

2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如何配置水浴锅, 使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使用注意事项:(1)37 ℃与42 ℃水浴锅24小时工作;(2)其余水涡锅用后关掉电源;(3)水浴锅内应注加蒸馏水而非自来水,使用时请注意水位。

配置:37 ℃、42 ℃、56 ℃各一个3 如何正确使用超净台?1)、使用前先打开紫外灯照射紫外线照射时间40~60分钟;2)、使用中,有机玻璃罩受到污染,严禁用酒精棉球擦拭,请用含水棉布檫拭;3)、请保持超净台整洁,不要堆积杂物;4)、使用完毕,勿忘关闭煤气开关或者酒精灯;5)、请做好使用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微生物的一些资料关于细菌的在大自然中,生活着一大类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

无论是繁华的现代城市、富饶的广阔田野、还是人迹罕见的高山之巅、辽阔的海洋深处,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这一大类微小的"居民"称为微生物,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

微生物王国是一个真正的"小人国",这里的"臣民"分属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几个代表性家族。

这些家族的成员,一个个小得惊人。

就以细菌家族的"大个子"杆菌来说,让3千个杆菌头尾相接"躺"成一列,也只有一粒米那么大;让70个杆菌"肩并肩"排成一行,刚抵得上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相当于全地球总人口数(50多亿)那么多的细菌加在一起,才只有一粒芝麻的重量。

微生物如此之小,人们只能用"微米"甚至更小的单位"埃"来衡量它。

大家知道,1微米等于1‰毫米。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微米,有的只有0.1微米,而人的眼睛大约只有分辨0.06毫米的本领,难怪我们没法看见它了。

微生物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说来有趣。

300年前,荷兰有个名叫列文虎克的人,他读书虽然不多,但热爱科学,富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有一手高明的磨制放大镜技术。

他用自己磨制的镜片,制作了一架能把原物放大200多倍的简单的显微镜。

一天,列文虎克从一个老头的牙缝里取下一点残屑来观察,竟然发现那里面有无数各种形状的小家伙蹦来跳去。

他惊奇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列文虎克精心地把这些小家伙的形状描绘下来,他说:"这个老头嘴里的'小动物',要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多得多……"这以后, 他继续观察了各种容器的积水,以及河水、井水、污水等,都发现有这样一个芸芸众生的"小动物"世界。

列文虎克第一个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菌,为人类敲开了认识微生物的大门。

从此,人们借助显微镜--揭开了微生物的奥秘。

当然,微生物也有看得见的。

比如食用的蘑菇,药用的灵芝、马勃等都是微生物。

生物学家曾在原捷克斯洛伐克发现一种巨蕈,属于真菌族微生物范畴,你猜它有多大?--直径4米多,重达100多千克。

它不仅是微生物大家族中的"巨人",而且在整个生物世界里也不算"小个子"了。

微生物王国奇观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

假如把地球演化到今天的历史浓缩到一天,地球诞生是24小时中的零点,那么,地球的首批居民--厌氧性异养细菌在早晨7点钟降生;午后13点左右,出现了好氧性异养细菌;鱼和陆生植物产生于晚上22点;而人类要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分钟才出现。

微生物所以能在地球上最早出现,又延续至今,这与它们特有的食量大、食谱广、繁殖快和抗性高等有关。

个儿越小,"胃口"越大,这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微生物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细胞或是分化成简单的一群细胞,就是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生物体,承担了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

它们个儿虽小,但整个体表都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机能,这就使它们的"胃口"变得分外庞大。

如果将一个细菌在一小时内消耗的糖分换算成一个人要吃的粮食,那么,这个人得吃500年。

微生物不仅食量大,而且无所不"吃"。

地球上已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都贪吃不厌,就连化学家合成的最新颖复杂的有机分子,也都难逃微生物?quot;口"。

人们把那些只"吃"现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称为有机营养型或异养型微生物;把另一些靠二氧化碳和碳酸盐自食其力的微生物,叫无机营养型或自养型微生物。

微生物不分雌雄,它的繁殖方式灿胫诓煌R韵妇易宓某稍崩此担鞘强孔陨矸至牙捶毖芎蟠模灰跫适宜,通?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一分为二,二变为四,四分成八,……就这样成倍成倍地分裂下去。

如果按这个速度计算,一个细菌24小时内能产生2.2e43个后代,总重量为2.2e28克,相当于4个地球的重量! 虽然这种呈几何级数的繁衍,常常受环境、食物等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即使这样,也足以使动植物望尘莫及了。

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抗热、抗寒、抗盐、抗干燥、抗酸、抗碱、抗缺氧、抗压、抗辐射及抗毒物等能力。

因而,从1万米深、水压高达1 140个大气压的太平洋底到8.5万米高的大气层;从炎热的赤道海域到寒冷的南极冰川;从高盐度的死海到强酸和强碱性环境,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由于微生物只怕"明火",所以地球上除活火山口以外,都是它们的领地。

微生物当然也要呼吸,但有的喜欢吸氧气,是好氧性的;有的则讨厌氧气,属于厌氧性的;还有的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叫兼性微生物。

微生物不仅能吃,而且还贪睡。

据报道,在埃及金字塔中三四千年前的木乃伊上仍有活细菌。

微生物的休眠本领也令人惊叹不已。

居位显赫的细菌自从德国乡村医生劳伯·柯赫第一个猎获病菌以后,细菌这个名字就常常和疾病联系在一起。

因为人和动植物的许多传染病,都是由细菌作祟引起的,所以人们对它总有一种厌恶和恐惧的感觉。

其实,危害人类的细菌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细菌不仅能和我们和平共处,还为人类造福。

例如,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quot;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下了汗马功劳。

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细菌,大致有三种形状:个儿又胖又圆的,叫球菌;身体瘦瘦长长的,是杆菌;体形弯弯扭扭的,称螺旋菌。

不论哪种形状,它们都只是单细胞,内部结构和一个普通的植物细胞相似。

它的外面有一个坚韧而有弹性的"外壳",称为细胞壁,细菌就靠它来保护自己的身体。

紧贴细胞壁内部有一层柔韧的薄膜,叫细胞膜,它是食物和废物进出细胞的"门户"。

细胞膜里面充满着粘稠的胶体溶液,这是细胞质,其中含有各种颗粒和贮藏物质。

有的细菌有细胞核,但比大生物的细胞核简单得多,因此人们叫它原核细胞。

多数细菌是不会运动的,只是由于它们体微身轻,所以能借助风力、水流或粘附在空气中的尘埃和飞禽走兽身上,云游四方,浪迹天涯。

也有一些细菌身上长有鞭毛,好像鱼的尾巴,能在水中扭来摆去,细菌便游动起来,速度还挺快。

有人观察,霍乱弧菌凭借鞭毛的摆动,1小时内能飞奔18厘米,这段距离相当于它身长的9万倍!细菌中,有的"赤身裸体",一丝不挂;有的却穿着一身特别的"衣服",这就是包围在细胞壁外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它既是细菌的养料贮存库,又可作为"盔甲",起着保护层的作用。

对病菌来说,荚膜还与致病力密切相关,比如肺炎球菌能使人得肺炎,但若失去了荚膜,就如解除了武装,没有致病力了。

当细菌遇到干燥、高温、缺氧或化学药品等恶劣环境时,它们还能使出一个绝招,就是几乎全部脱去身体中的水分,从而使细胞凝聚成椭圆形的休眠体,这就是芽孢。

芽孢在干燥条件下过几十年仍有活力,一旦环境变得适宜,芽孢就会吸水膨胀,又成为一个有活力的菌体。

单个细菌是无色透明的,为了便于鉴别,需要给它们染上颜色。

1884年丹麦科学家革兰姆创造了一种复染法,就是先用结晶紫液加碘液染色,再用酒精脱色,然后用稀复红液染色。

经过这样的处理,可以把细菌分成两大类,凡能染成紫色的,叫革兰氏阳性菌;凡被染成红色的,叫革兰氏阴性菌。

这两类细菌在生活习性和细胞组成上有很大差别,医生常依据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来选用药物,诊治疾病。

为纪念革兰姆,复染法又称革兰氏染色法。

细菌家族的成员,如果固定在一个地方生长繁殖,就形成了用肉眼能看见的小群体,叫菌落。

菌落带有各种绚丽的色彩,如绿脓杆菌的菌落是绿色的,葡萄球菌的菌落是金黄色的。

细菌菌落的形状、大小、厚薄和颜色等特点,是鉴别各种菌种的依据之一。

弗莱明就是通过观察到金黄色的葡萄球菌发现"吃"掉葡萄球菌的青霉素,划时代地揭开了抗生素的秘密。

战功累累的放线菌医生常常使用链霉素、红霉素这一类抗生素治病,使许多病人转危为安。

抗生素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放线菌。

放线菌的个体由一个细胞组成,这与细菌十分相似,因此它们常被当作细菌家族中的一个独立的大家庭。

不过,放线菌又有许多真菌家族的特点,例如菌体由许多无隔膜的菌丝体组成,所以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它是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的过渡类型。

放线菌有许多交织在一起的纤细菌体,叫菌丝。

这些菌丝分工不同,有的"埋头大吃",这是专管吸收营养的基质菌丝;有的朝天猛长,这是作为放线菌成长发育标志的气生菌丝。

放线菌长到一定阶段便开始"生儿育女"。

它们先在气生菌丝的顶端长出孢子丝,等到成熟之后,就分裂出成串的孢子。

孢子的外形有的像球,有的像卵,可以随风飘散,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开始吸水,萌生成新的放线菌。

放线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

它们中绝大多数是腐生菌,能将动植物的尸体腐烂、"吃"光,然后转化成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还有一种叫弗兰克氏菌,生长在许多非豆科植物的根瘤里,能固定大气中的氮,成为植物能利用的氮肥。

放线菌还有许多贡献。

目前发现的几千种抗生素中,有一半以上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它的菌落颜色鲜艳,呈放射状,对人体无害,因此,人们常用它作食品染色剂,既美观,又安全。

利用放线菌还可以生产维生素B12 、蛋白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医药用品。

虽然个别类的放线菌对人类有害,例如分枝杆菌能引起肺结核和麻风病等,但这些比起放线菌的功绩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家族庞大的真菌真菌是微生物王国中最大的家族,它的成员约有25万多种。

真菌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比较陌生,其实生活中你经常接触到它。

例如,味道鲜美的蘑菇,营养丰富的银耳、木耳,延年益寿的灵芝,利水消肿、健脾安神的茯苓,保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冬虫夏草,诸如此类早为人们所熟悉的名菜佳肴、珍奇药物,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酿酒、发面、制酱油,都离不开酵母菌或霉菌的帮助,而它们正是真菌大家族的杰出代表。

从生物进化的过程来看,真菌的诞生要比细菌晚10亿年左右,所以它是微生物王国中最年轻的家族。

它们和细菌、放线菌最根本的区别,是真菌已经有了真正的细胞核。

因此人们把真菌的细胞叫做真核细胞。

从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