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及无菌知识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无菌技术无菌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无菌技术无菌技术

连续培养: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不 断地供给新鲜的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含菌 体及代谢产物的发酵液,让培养的微生物 长时间地处于对数生长期,以利于微生物 的增殖速度和代谢活性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连续培养理论基础:由于对典型生长曲 线中稳定期到来原因的认识,采取相应有 效措施推迟其来临,从而发展出现在的连 续培养技术。
连续培养原理 当微生物在单批培养方式下生长达到对 数期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流进新 鲜培养基并搅拌,另一方面以溢流方式流 出培养液,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 的微生物就能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 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

连续培养和单批培养的比较
连续流入 新鲜培养液 单批培养 恒浊法
lg细胞数(个/ml)
4、选择性培养分离法 为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某种 微生物,可以根据该微生物的特点,包括 营养、生理、生长条件等,采用选择培养 的方法进行分离。 利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直接分离 富集培养
三、微生物的培养
1、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好氧培养以空气为氧的来源。实验室 的培养方法用平皿培养和斜面培养;工业 生产时用自然对流和机械通风法来供氧; 液体培养时微生物利用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液体三角瓶培养时利用摇床机达到供氧的 目的;发酵罐培养时用通入无菌压缩空气 达到供氧的目的。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将微生物分离、转接及培 养时防止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 1、对使用的器皿及用具的灭菌 2、对培养基的灭菌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高温蒸汽灭菌和高 温干热灭菌,效果达到无菌(不含任何微 生物)。
3、无菌的环境 (1)在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要求:接种、 分离过程的无菌效果(在火焰上部进行操 作)。 (2)在超净工作台、无菌室和无菌箱中 进行操作。使用甲醛、紫外线、75%的乙 醇等进行预处理及其他的必要措施。 (3)如进行好氧培养需对空气进行处理, 实验室用多层纱布、棉塞和硅胶塞过滤空 气,工业中使用空气过滤器过滤空气。

制药企业微生物知识及无菌制剂微生物污染培训

制药企业微生物知识及无菌制剂微生物污染培训
• 法规标准的不断更新:国内外药品监管法规和标准不断更新,对制药企业微生物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 要加强法规标准的学习和培训,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防控措施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 微生物污染事件的挑战:近年来,微生物污染事件在制药行业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 损失。制药企业需要加强微生物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污染事件时 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和标准。
采用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剂,确 保对设备无腐蚀、无残留,且能
有效杀灭微生物。
定期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无菌状态。
优化物料储存运输条件,降低物料受污染风险
建立物料储存运输管理制度,规定物 料的储存条件、运输方式和时限等。
采用密闭、洁净的运输工具,避免物 料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 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生长条件及影响因素
微生物生长条件
微生物生长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温 度、湿度、酸碱度和气体环境等条件 。
影响因素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包括营养物质 、温度、湿度、酸碱度、气体环境、 渗透压、辐射和超声波等。
对物料储存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控制, 确保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等符合要求。
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制定全面的产品质量检验规程, 明确检验项目、方法和标准。
采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和设备, 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质量问 题,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控。
样品采集
确保采样器具无菌,避 免交叉污染,准确记录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微生物及无菌知识培训

监控与记录
对无菌操作过程进行监控,并 做好相关记录,以便追溯和改 进。
05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 关系
常见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
益生菌
益生菌对人体肠道健康有益,能 够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
力。
病毒
病毒是引起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 的微生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如 勤洗手、戴口罩等。
细菌
细菌是引起食物中毒、感染性疾病 等常见疾病的微生物,需要保持食 品卫生、注意个人卫生等。
微生物分类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遗传、生态 等特点,可以将微生物分为细菌 、病毒、真菌、藻类等多个门类 。
微生物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数量庞大、分布 广泛、繁殖迅速等特点。
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 、提供养分、参与物质循环等多种功 能。
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
繁殖方式
微生物主要通过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部分微生物可以进行有性繁殖。
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与防治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需要采取抗病毒治疗、预防 疫苗接种等措施,以控制病毒传播。
细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需要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 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 生。
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微生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疫苗研发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抗原特性,可 以研发出预防各种传染病的疫苗

生物材料
微生物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材料, 如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这些
材料在医疗领域有广泛应用。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 改造,可以生产出具有特殊功能 的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干扰素
等。
06

微生物基础知识-灭菌及无菌基本概念

微生物基础知识-灭菌及无菌基本概念

注: 若存在伤口,在化脓部位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几率极高。
二、无菌概述
1、高压蒸汽灭菌
• 利用饱和蒸汽的湿热在一定压力下所释放的潜热杀灭病原 微生物、细菌繁殖体、芽胞和病毒的方法。 •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如金属器皿 、玻璃器皿、基础培养基等。 • 常用灭菌条件: 134℃、3min 126℃、10min 121℃、15-20min 115℃、25min
为什么在无菌室里无菌环境下无菌操作了,产品还是会染菌 ???——相对无菌
3.1操作环境——洁净室
洁净室的常用消毒方式:
• 紫外杀菌: • 空气熏蒸: 乳酸熏蒸: 纯乳酸12ml+等量水/100m3, 30~120 min 甲醛熏蒸:40%甲醛10ml+高锰酸钾5g/1m3, 6~12h • 喷洒及擦拭: 0.1%的新洁尔灭 :用于擦拭实验台面、墙面、地面、物品表面等。 75%酒精:用于擦拭实验台面、墙面、地面,还用于擦拭实验人员手及工器 皿表面等。
– 最佳杀菌波长:260nm – 有效距离:物品:25~60cm, 空气:<2m – 照射时间:灯亮 5~7min后开始计算,>30min – 适用:室内空气、物体表面 – 特点:简单、方便、无损物品 – 类型:悬吊式、移动式、屏幕式
4、电离辐射灭菌法
• 定义:利用r射线或高能电子束进行灭菌,又称 “冷灭菌”,具有广谱杀菌作用。 • 特点:不使物品升温、穿透力强、操作简便、成本 低。 • 适用:忌热物品,如一次性医疗物品、包材、精密 器械、生物制品、药品、食品。
3.3人员无菌操作
避免人为污染方法: • 做好个人防护 • 手部消毒
原则: 发网、帽子——避免头发掉落或头 皮附带物飘落。 工作服——衣服按时清洗,进入无 菌室需更换专用工作服。 鞋子——进入无菌室需更换专用工 作鞋 洗手——按照标准洗手程序认真进 行。 手套——操作是必须戴专用手套。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知识点协议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其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代谢和生长繁殖。

3、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生长和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4、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估计有数百万种以上。

三、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如糖类、有机酸等。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无机盐:包括钾、钠、钙、镁、铁、锰等元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水:作为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利用光能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如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取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四、微生物的生长1、生长曲线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代谢缓慢,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期: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生长速率最大,代谢旺盛。

稳定期:细胞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活菌数逐渐减少。

2、影响生长的因素温度:每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pH 值:不同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基础知识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 的物品
4. 红外线 是一种0.7~1000μm波长的电磁波,尤以
1~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热效应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产生。多用 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二)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效果优于干热灭菌法。
理由:
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变性。 湿热灭菌时,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含水 愈多,凝固所需温度降低。
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分类
2.按其致病性可分为: ★病原性微生物: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
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
★非病原性微生物
微生物形态结构
一、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
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球菌 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
杆菌 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
螺形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杆菌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弧状菌
2.细菌的繁殖 速度: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 完成一代繁殖。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
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 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称为正常菌群 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不能造成宿主感 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 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 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醋的生产
酸奶的生产

食品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汇总

食品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汇总

食品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汇总一、微生物基础知识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构造简单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即凡是肉眼看不见的生物通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繁殖快、容易发生变异。

3、细菌生长的四个时期:平缓期、对数期、延滞期、衰老期。

4、微生物繁殖需要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2).合适的酸碱度(3).适宜的温度(4).必要的气候环境。

5、常用检验方法镜检接种培养二、无菌操作1、微生物操作要求迅速,结果正确且不污染周围环境。

因此,操作必须在无菌室内进行,使用的培养基及各种器材需经灭菌处理,整个过程还要符合无菌要求。

2、无菌室的要求工作室应矮小、平整,面积4平方米,采光面积宜大,周围需设缓冲走廊,无菌室缓冲间应有供消毒空气用的紫外灯。

3、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1)无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室内仅放最必须的检验用具。

每2-3周用2%石炭酸水溶液擦拭工作台、门及地面,然后用3%石碳酸水溶液消毒空气,最后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2)无菌室杀菌前,应将所有物品置于操作台,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min。

进入无菌室前,必须清洁双手,在缓冲间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

(3)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进行,操作中少说话,以保持环境的无菌状态。

4、器材及场所的灭菌消毒高压蒸汽灭菌工作服、口罩、培养基稀、释液等,置高压杀菌锅内,一般采用121℃灭菌半小时,不同的培养基有不同的要求,应分别处理。

不能随便改变杀菌温度,温度过低,达不到杀菌效果,灭菌效果以芽孢是否杀死为判断标准。

温度过低,芽孢未被杀死,温度过高,则营养成分损失,状态也较差。

高温能杀死细菌的原因:细菌细胞基本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耐高温,生物催化剂-酶也是蛋白质,蛋白质受高温结构严重破坏,发生凝固便会死亡。

湿热比干热更容易杀菌的原因是:蛋白质含水越多,加热时越容易凝固,湿热作用的水蒸气传导力和穿透力都较强,更容易破坏蛋白质,从而更容易杀死细菌。

无菌技术的知识点总结图

无菌技术的知识点总结图

无菌技术的知识点总结图1. 无菌技术的原理无菌技术的原理是在实验操作中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微生物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污染源,通过无菌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的存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无菌技术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实验室中的操作台面、实验器具等都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无菌状态。

(2)保持操作人员的清洁和无菌:实验人员需要穿戴无菌手套,并经常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对实验的污染。

(3)避免开口实验器具的直接接触:开口的实验器具,如试管、培养皿等,在使用时需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2. 无菌技术的应用范围无菌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学实验: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外源微生物的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实验中,细胞对微生物的污染非常敏感,因此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以保证细胞培养的成功。

(3)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无菌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外源DNA的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穿戴无菌手套: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实验人员需要穿戴无菌手套,以减少手部对实验的污染。

(2)操作台面和实验器具的清洁和消毒:实验操作前,需要对操作台面和实验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无菌状态。

(3)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器具和培养基可以通过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无菌操作。

(4)避免直接接触:在实验操作中需要避免开口实验器具的直接接触,可以通过使用无菌吸管、无菌移液器等方式进行操作。

4. 无菌技术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1)操作不严谨:在实验操作中,如果操作不严谨,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未进行无菌控制:在进行无菌操作时,需要使用无菌对照组进行验证,以确保实验操作的无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 •
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 微米×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 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 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 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 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 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 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 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
二、酵母菌的菌落
•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
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 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 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 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红酵母
酵母菌的繁殖:出芽生殖
2.细菌
•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的
(2)酵母菌
• 提起酵母菌这个名称,也许有人不太熟悉,但实际上人们
几乎天天都在享受着酵母菌的好处。因为我们每天吃的面 包和馒头就是有酵母菌的参与制成的;我们喝的啤酒,也 离不开酵母菌的贡献,酵母菌是人类实践中应用比较早的 一类微生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利用酵母菌酿酒;酵母 菌的细胞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所以也可以做成 高级营养品添加到食品中,或用作饲养动物的高级饲料。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 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 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1)霉菌:
•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
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 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 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 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 那就是霉菌。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 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 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微生物的特点
4.适应强、变异易
• 一九四三年分离到的青霉素产生菌,在每毫升发酵液中只能分泌20单位左右
的青霉素,通过60多年来的不断育种,加上其他条件的改进,目前每毫升已 经超过10万单位。
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微生物种类繁多,人们研究得最多、也较深入的主要有八大类 1.真菌:蘑菇、霉菌、酵母菌、念珠菌(湿疹) 2.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3.放线菌:链霉菌 4.支原体:肺炎支原体 5.衣原体:沙眼 6.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7.螺旋体:梅毒 8.病毒:甲、乙肝病毒,麻疹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
分生孢子
镰刀霉的镰 刀形大分生 孢子
青霉的帚状 分生孢子梗 和分生孢子
曲霉的分生孢子 头彩图
霉菌的孢子
•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
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 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 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 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 霉菌病害。
的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 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 支原体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成球形,没有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 细胞膜,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 • 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繁殖,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 盖因缺乏细胞壁造成分裂时二个子细胞大小不均所致。同时,支原体 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诺尔斯氏链霉菌; B:皮疽诺卡氏菌; C:酒红指孢囊菌; D:游动放线菌; E:小单胞菌; F:皱双孢马杜拉放线菌
产抗菌素的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A:卡特利链霉菌; B:弗氏链霉菌; C:吸水链霉菌金泪亚种; D:卡那霉素链霉菌;E:除虫链霉菌; F:生磺酸链霉菌
4.支原体
•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

微生物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 • 现在已经知道的微生物有十万种左右; •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最多,据统计,一克土壤中含有几千万到几百亿的微生物。 2.个体小、胃口大 • 每毫克大肠杆菌细胞的表面积比每毫克人细胞的表面积大30万被左右; • 积极活动的大肠杆菌,每小时能消耗它体重2000倍的乳糖; 3.繁殖速、转化快 • 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如细菌一 般每20~30分钟既可分裂一次; • 生产味精的谷氨酸短杆菌,从摇瓶培养扩大到50吨发酵罐的过程中,在52小时内 细胞数目增加了32亿倍; • 乳酸菌每小时可产生为其体重1000~10000倍的乳酸; • 一种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是大豆的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000倍;
6.立克次氏体
•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 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

立克次氏体的特点
①细胞大小为0.3~0.6μ m×0.8~2.0μ m,有细胞形态,一般不能通过 细菌滤器,可 通过瓷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 ②细胞呈球状、杆状或丝状,有的多形性。 ③有细胞壁,无鞭毛,呈革兰氏阴性反应(除恙虫病立克次体外),效 果不明显。 ④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宿主一般为虱、蚤等节肢动 物,并可传至人或其他脊椎动物。 ⑤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较细菌慢,一般9~12h繁殖一 代。 ⑥有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大多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而不 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产能; ⑦大多数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须用鸡胚、敏感动物及动物组织细胞 来培养立克次氏体; ⑧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药剂抵抗力差,60℃30min即可杀死,100℃ 很快死亡,对一般消毒剂、磺胺及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青霉素 等抗生素敏感。 ⑨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及核膜,属于适应了寄生生活 的α -变形菌。基因组很小,如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为1.1Mb。
二、霉菌的繁殖
•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
种多样的。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 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 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 小。 霉菌的无性孢子直接由生殖菌丝的分化而形成, 常见的有节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 子。
5.衣原体
• 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
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 过去认为是病毒,先归属细菌范 畴。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 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 • 其共同特征: 1、体积大于病毒,约250~500n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查见。 2、含有DNA和RNA。 3、具有细胞壁,但无肽聚糖,只含微量的细胞壁,由二硫键连接 的多肽作为支架。 4、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5、具有一些酶类但不够完善,这些酶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 要由主细胞提供。能在鸡胚卵黄囊及多种细胞中生长繁殖。 6、有独特发育周期,仅在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链霉菌的一般形态和构造 (模式图)
二、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没有有性繁殖,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方 式进行无性繁殖,成熟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散 落在适宜环境里发芽形成新的菌丝体;另一种方 式是菌丝体的无限伸长和分枝,在液体振荡培养 (或工业发酵)中,放线菌每一个脱落的菌丝片 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长成新的菌丝体,也是一 种无性繁殖方式。
• 放线菌有生长发育良好的菌丝体,呈分枝状,菌
• • • •
丝宽为0.2~1.2μ m,革兰氏阳性。 其内部构造与细菌相似,无完整的细胞核。菌落 常呈幅射状,因此称放线菌。 繁殖方式为无性孢子繁殖。最适pH6.7~7.5,温度 25~30℃。 放线菌可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类,少数 可引起人畜放线菌病。 根据菌丝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 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链霉菌属是 放线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形态特征最典型 的类群,其形态如下图所示。
1.真菌:
• 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个"巨人家族",真菌的
个头较大,其中的许多成员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例 如,在潮湿的天气里,常常发现粮食、衣服、皮鞋上长了 霉,我们做酱、酱油、豆腐乳用的曲霉和毛霉等霉菌;发 面、酿酒用的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就连人们爱吃的蘑菇、 木耳等,也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 大类群,属于真核微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真菌是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有机酸等多种发酵工业 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则扮演着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者的角 色。然而有些真菌是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害,有 些真菌产生毒素,使人、畜中毒,严重者引起癌症。如黄 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害肝脏,易引发肝癌。
毛和芽胞等特殊结构。
• 细菌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菌 • 细菌一般为无性繁殖,以二分法繁殖,几十分钟或1~2小时分裂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