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彤《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检测技术小结
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

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检测技术与仪表复习总结一1.控制装置与仪表的分类按能源分:电动、气动、液动和混合式;按功能实现原理:模拟控制装置与仪表和数字装置与仪表;模拟的按结构形式分为:基地式,单元组合式,组件组装式。
2.控制的三要素: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3.电信号种类:模拟信号,数字信号,频率信号,脉宽信号用最多的是电模拟信号。
电模拟信号有:直流电流信号,直流电压信号,交流电流信号,交流电压信号。
4.用直流电流信号时,所有仪表必须串联连接。
适于远距离传输。
直流电压并联。
5.活零点的意义:便于检验信号传输线有无断线及仪表是否断电;使半导体器件工作在较好的工作段;使制作具有本质安全防爆性能,使节约传输线的两线制变送器成为可能。
(有利于识别断电,断线等故障,且为实现两线制提供了可能性)。
6.信号制:指在成套系列仪表中,各个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采用何种统一的联络信号的问题,只有采用统一信号才能使各个仪表间的任意连接成为可能。
上(下)限:测量或检测过程中量程的最大(小)值;意义:适当选取提高灵敏度准确度。
7.国标统一信号:DC4-20mA,DC1--5V。
8.二线制和四线制:区别:四线制供电电源与输出信号分别用两根导线传输,供电电源可以是AC220V或者DC24V,输出信号可以是真零点0-10mA或活零点4-20mA。
而二线制同变送器连接的导线只有两根,这两根导线同时传输电源和输出信号,电源、变送器和负载是串联的,信号电流必须采用活零点电流。
应用场合:四线用于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器件的功耗没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二线用于低功耗的场合。
可否互换:二线制可以转换为四线制,四线制不一定能转换为二线制,实现二线制必须满足:采用有活零点的电流信号;必须是单电源供电。
具备的基本元素:测量变送环节,控制器,执行机构二1.一个完整的过程调节系统时,传感器在两方压力共同作变送器:对被控参数进行测量用下产生位移(或位移的趋和信号变换势),这个位移量和两个腔室压控制器:将给定值与被控参数力差(差压)成正比,将这种进行比较,运算位移转换成可以反映差压大小执行机构:将控制器的运算输的标准信号输出。
检测技术与仪表总结

3、温度变送器 【不考】
4、非接触式测温
测温原理:利用物体处于绝对零度之上时,其辐射能量随其温度而变化的原理,理论上测量上限无限制。
黑体辐射定律: (1)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全辐射强度定律,四次方定律):——>辐射温度计
温度为 T 的绝对黑体,单位面积元在半球方向所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出射度与温度 T 的四次方成正比。 (2)维恩公式:从理论上说明了黑体在各种温度下能量波长分布的规律——>光学高温计、比色高温计 (3)普朗克定律:表明温度为 T 的单位面积元的绝对黑体,在半球面方向辐射的波长为λ 的辐射出射度
注:此为自动检测技术与仪表的主要内容,根据老师最后一节课说到的主要内容并根据 ppt 总结得。可作为大 家最后复习时的参考,建议大家根据此内容复习一遍 ppt 或者教材。
考试题型: 客观题包括判断、选择(单项、不定相)【选择部分>=20 分】 填空题【<10 分】 名词解释【<10 分】 计算与分析【40 分左右】
C k A
①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表达式:
d :介电常数;A:两平行板相对面积;d:两平行板间距。
C
差动平板电容器,其电容变化与板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可表示为:
CL
CH
2C0
d d0
, d
d
C0 :初始电容值;d0 :极板间初始距离;△d :距离变化量。
②霍尔电势:UH=RH·B·I
RH :霍尔常数,与霍尔片材料、几何形状有关。
动态响应特性:仪表输出值跟随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能力
3、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A 类不确定度评定: 自由度:v =n-1
u Sx
n
vi2
i 1
n 1 n
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课程总结

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课程总结引言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多种测试方法和使用各种测试仪器的技能。
本文将对我在该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回顾。
理论知识学习在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测试技术的定义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法,包括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
静态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查和分析被测对象的源代码、设计文档等静态资料,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动态测试方法则是通过运行被测对象,观察其行为和输出结果,检测其中的错误和缺陷。
此外,我还学习了常用的测试仪器和工具,包括示波器、万用表、逻辑分析仪等。
通过实际操作这些仪器,我深入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
实验实践实验实践是测试技术与仪器实验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操作测试仪器和应用测试方法,我深入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中,我首先学习了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
例如,使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时,我需要正确设置示波器的触发条件、时间基准等参数;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时,我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档位和连接方式。
这些基本的仪器操作技巧为我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接着,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项目,如电路测试、信号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项目,我掌握了使用不同测试方法和仪器的实践技巧。
例如,在进行电路测试时,我学会了如何连接电路、调节测试仪器参数以及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实践中还要求我们团队合作,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实验项目。
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我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协调配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实验报告撰写为了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我每次实验后都要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清晰明了、结构完整,并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分析和心得体会。
过程检测技术检测仪表的检定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例:某机械加工组织使用的卡尺,通过校准 发现与计量标准相比较已大出O.2mm,可 将此数据作为修正值,在校准标识和记录 中标明巳校准的值与标准器相比较大出的 O.2mm的数值。在使用这一计量器具(卡 尺)进行实物测量过程中,减去大出 O.2mm的修正值,则为实物测量的实测值。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检测仪表的检定与计量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校准的概念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 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 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 组操作。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1)目的不同
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 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 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这种示值误差的评 定应根据组织的校准规程作出相应规定,按 校准周期进行,并做好校准记录及校准标识。 校准除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和确定有关 计量特性外,校准结果也可以表示为修正值 或校准因子,具体指导测量过程的操作。
4、标称范围(也称示值范围) 标尺范围的起点值与终点值所包括的范围, 如液位示值范围为0-100mm
检测仪表的检定与计量
5、漂移 检测仪表的测量特性随时间的缓慢变化的现象 6、仪表常数 是指为求得检测仪表的示值,必须与直接示值相
乘的系数。
检测仪表的检定与计量
二、量和检定的基本概念 1、量 现பைடு நூலகம்、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可定
校准的结论不具备法律效力,属于一 种技术文件。
检定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计 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定依据《检定 合格证书》属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
检定和校准的主要区别
(4)依据不同
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 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过程检测:研究对生产过程和运动对象实施自动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的技术(3分)过程检测的主要内容:为获取生产过程和运动对象的被测变量,一般应该包括一次敏感元件、信号的变换、信号的传输、信号处理、测量电路、显示装置等六个环节的内容。
(3分)2、检测仪表的技术指标:精度(精确度)、变差(回差)、灵敏度、非线性误差、动态误差、鉴别力、分辨力等(给出前4个即可)(2分)检测仪表的技术指标确定方法:1)精度等级,可用最大百分误差来评价;2)变差,用同一被测量值下正反特性间仪表指示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与仪表表尺范围之比的百分数表示;3)灵敏度,用仪表在对应单位参数变化时,其指示的稳态位移或转角来计算;4)非线性误差,仪表的实际输出特性值与理论输出值间的最大绝对误差和仪表测量范围之比。
(4分)3、1)开环结构仪表的优点:结构简单,价格较低,适合用于对被测量要求不太高的场合;缺点:精度较低,灵敏度不易做高。
(1分)原因:开环结构仪表的全部信息变换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其相对误差等于各环节的误差之和(累积),无法低偿或消除测量中的误差累积,因此精度较低;灵敏度等于各环节灵敏度之积,若其中任一环节受到干扰,都会影响整个仪表的灵敏度。
(2分)2)闭环结构仪表的优点:易获得高精度、高灵敏度;缺点:结构复杂。
(1 分)原因:闭环结构仪表有正向通道和反馈通道,若正向通道的总传递系数足够大,则仪表的特性主要取决于反馈通道特性,主通道各环节性能的改变不会影响仪表的输出特性,只要反馈通道性能参数(相对误差、灵敏度等)取得合适,就可获得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2分)4、国际温标:一种能体现热力学温度、使用方便、易实现的温标,它选择了固定点温度做温标基准,规定了不同范围内的基准仪器,在固定点温度间采用内插公式。
(3分)ITS-90的主要内容:定义了 17个固定点;内插用标准仪器将整个温标分4 个温区;内插标准仪器在n个固定点温度下分度,以便获取相应温度区内插公式中的常数。
宋彤过程控制工程-课程总结

➢ 扩大阀门的可调比(同向调节阀) ➢ 满足某些工艺操作的特殊要求(异向调节阀)
分程阀组流量特性改善 阀门组可调比
2)知识点
概念 阀门组合方式及应用目的 组合阀门关于信号的动作关系 分析设计
第七章 阀位控制系统(双重控制)
1)基本内容 解决控制系统的动特性(快速性,有效性)
与经济性及合理性的协调问题。 特点:
➢ 系统构成特点; ➢ 操作特点 ;
应用
2)知识点 系统由两个控制器分别控制两个调节阀 主控制器输出作为阀位控制器的测量输入信号
阀位控制回路是以主控制器控制的调节阀的开度 为被控变量的单回路控制系统,即:其给定值是 设定的阀门开度信号值
Gn1 Gn2 L GnnFn1 Fn2 L Fnn
➢ 简化解耦
人为地设定一个解耦模型的框架(通过设定解耦阵 中若干个元素为1来简化解耦阵),通过使原系统 传递关系阵与解耦阵之积为对角阵的方法求取F阵 中其余元素从而获得解耦装置模型。
➢ 解耦合设计及解耦合矩阵求取
第九章 先进控制技术
1)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应用基础
➢ 干扰对被控变量存在显著影响,反馈控制难以克 服的场合
➢ 工艺要求按照某一给定数学模型实施控制的场合
注意:一般前馈控制不能单独应用
前馈与反馈控制的互补关系
项目 检测信号 控制依据 控制滞后 控制质量 克服干扰 回路类型
前馈控制 干扰信号 干扰大小
及时 变量不变性 仅一种干扰
开环
反馈控制 被控变量 偏差大小
操作特点
过程检测及仪表技术

摘要音频检测方法是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迅速成长壮大。
在音频检测技术中,由于所采用的波形,发射与接收的方法,信号显示方法,探头与工件耦合特点、工件形状和内部缺陷类型、实现技术手段等不同,可以按不同的归纳方法进行分类。
按照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通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检测方法;按照仪器仪表显示方式可分为数字式、模拟式显示方式;按照音频的声波发源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音频检测方法;按照振动激励方式可分为连接电磁激励音频检测和端面脉冲激励音频检测等。
关键字:音频检测、无损检测、现代电子技术ABSTRACTAudio detection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growing.In the audio detection technology, because the waveform,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display method,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be and the workpiece, the workpiece shape and internal defect types, different technique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inductiv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manual, automated and semi automated detec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instrument display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digital, analog display; according to the acoustic source audio can be divided into detection method of active and passive audio; according to the vibration mode can be divided into connected electromagnetic excitation audio detection and face pulse audio detection etc.Keywords: audio detecti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modern electronic technolo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概述 (1)2 设计目的及思想 (2)2.1 设计目的 (2)2.2 设计任务 (2)2.3 设计思想 (2)3 音频检测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4)3.1 音频检测技术及应用 (4)3.2音频共振测量原理 (4)3.3音频能量衰减检测原理 (4)3.4 传统音频检测方法 (4)4 驻极体电容话筒原理及结构 (6)4.1 驻极体电容话筒工作原理 (6)4.2驻极体话筒的两个组成部分 (6)4.3驻极体电容话筒的分类 (7)4.4驻极体电容话筒基本参数 (7)4.4.1 输出阻抗 (7)4.4.2其他基本参数 (7)4.5 驻极体电容话筒内部结构 (8)4.6系统单元模块设计 (9)4.6.1传感器选择方案 (9)4.6.2二级放大电路 (11)4.6.3典型二阶带通滤波器电路 (12)4.7 整体电路 (14)5 软件设计 (15)5.1单片机控制模块 (15)6系统仿真与调试 (16)6.1 Proteus软件仿真 (16)6.2 Keil C51软件调试 (16)7 总结 (18)参考文献 (19)1概述目前国内的便携式噪声测试仪,多为价格昂贵的进口专用设备,除卫生、计量等环保专业部门拥有外,无法作为民用品推广普及。
宋彤《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检测技术小结

第2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元件
2.1 各种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知识要点 (1)机械式检测元件
机械式检测元件是将被测量转换为机械量信号 (如位移、振动频率、转角等),主要有弹性式 检测元件和振动式检测元件。
在压力检测仪表使用时应注意取压口位置的选取; 引压管路的设计和敷设。
对于特殊介质(如腐蚀介质、易结块或颗粒性易堵 介质和两相流介质)还需采取特殊的方式以保证压 力的传递和压力的准确测量。
当压力表与被测对象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必须考 虑由于压力表到被测对象间液柱高度引起的附加压 力,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小结
第1章
1. 知识要点 1.1检测技术与检测仪表
检测过程:能量转换+与标准单位比较 检测系统的构成(方框图)。 1.2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 概念及描述式 ① 准确度与精度等级 仪表的准确度通常用仪表满刻度相对百分误差略 去百分号来表示,也称精度或精确度。 精度等级的数值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或者 说仪表的测量误差越小。
③ 电容与电压的变换 把电容量转换成电压信号 主要有四种方式。 Ⅰ.桥式电路 Ⅱ. 脉宽调制电路 Ⅲ. 运算放大器电路
Ⅳ .谐振电路 ④电压一电流的变换
第三章 参数检测仪表
1.温度检测仪表 1.1知识要点 温标 热电偶 8种热电偶(主要:K、E、S)
测温范围、补偿导线应用、冷端温度补偿、 热电阻
种类: 负温度系数( NTC )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 ( P TC )热敏电阻、 临界温度( CTR )热敏电阻三种。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高,且电阻温度系数大,化学 稳定性好, 测温范围在 -100~300 ℃ 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A B T ,T 0 E A B T ,T C E A B T C ,T 0
a
15
热以热电在电偶 使 势回 用 只路 时 与电 被T0势测必同温须时度保与有持两关恒点。定温或度进T行,T补0 有偿关,,使所得
晶体管温度检测元件 晶的用体基这二极 个极、 原管发 理的射 可极制PN间成结的晶正电体向压管电温U压b度e U与检d温测和度元晶件T体。有三关极,管利
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
测量原理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
标准量值的不准确、
仪表本身的缺陷及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系统误差是可以通过修正来补偿,但不能完全 排除。
a
5
②随机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时, 其误差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随机性的方式 变化,此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人们尚未认识的原因, 或目前尚无法控制的某些因素(如电子线路中的 噪声)的影响,即偶然因素所引起的。
a
2
② 灵敏度 S
检测仪表对被测量变化的灵敏程度,即在被测量 改变时,经过足够时间检测仪表输出值达到稳定 状态后,仪表输出变化量匀与引起此变化的输人 变化量酝之比;
③回差(变差)
反映检测仪表对于同一被测量在其上升和下降时 对应输出值之间的差值。
④ 线性度
衡量检测仪表实际输入一输出特性偏离线性的程 度,用非线性误差来表示,它是实际值与理论值 之间的绝对误差的最大值.
测量范围一般为 -50~150 ℃ 。
a
11
② 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是由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 敏元件。
种类:
负温度系数( NTC )热敏电阻、 正温度系数 ( P TC )热敏电阻、 临界温度( CTR )热敏电阻三种。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高,且电阻温度系数大,化学 稳定性好,
测温范围在 -100~300 ℃ 之间。
a
9
(2)电阻式检测元件
电阻式检测元件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
成元件的电阻值的变化。常用的
电阻应变片是基于“应变效应”工作的,即导体
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引起 其电阻值的改变。
热电阻式检测元件
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热
电阻效应,利用热电阻效应制成的检测元件称为
热电阻。热电阻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
阻两大类。
a
10
① 金属热电阻
常用的金属热电阻有铂电阻和铜电阻等。
a .铂电阻 铂电阻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且复现性好,可作 为基准电阻和标准热电阻,
温度测量范围为-200~ 850 ℃ 。 b .铜电阻
铜电阻具有电阻温度系数大,易加工,线性好等 优点。但易被氧化,
(2)系统误差的合成
考虑测量模型 Xi为被测参数或外界影响因素。当函数关系明确, 各个影响量的测量误差 △ x i已知,则待测量 y 的 总误差 △ y 为,
a
8
第2章 检测技术与检测元件
2.1 各种元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知识要点 (1)机械式检测元件
机械式检测元件是将被测量转换为机械量信号 (如位移、振动频率、转角等),主要有弹性式 检测元件和振动式检测元件。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小结
a
1
第1章
1. 知识要点 1.1检测技术与检测仪表
检测过程:能量转换+与标准单位比较 检测系统的构成(方框图)。 1.2检测仪表的基本性能 概念及描述式 ① 准确度与精度等级 仪表的准确度通常用仪表满刻度相对百分误差略 去百分号来表示,也称精度或精确度。 精度等级的数值越小,仪表的准确度越高,或者 说仪表的测量误差越小。
a
13
(4) 热电式检测元件 热电偶检测元件 热电偶的热电势主要由接触电势产生,所以闭合
回路的总电势可表示为
E A B T ,T 0 eA B T eA B T 0
a
14
热电偶基本定律, ① 均质导体定律
热电势与导体的几何尺寸、接点以 外处的温度无 关。 ② 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只要该导体两 端温度相同,则该导体的接入不会改变原热电偶 回路的总电势。 ③ 中间温度定律 设在热电偶两接点 A 、 B 间有一点 C ,则存在
a
3
1.3 测量误差的理论基础 (1)误差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
误差分类(表示法):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相对百分误差、最大相 对百分误差等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a
4
①系统误差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 次重复测量时,所出现的误差在数值和符号上都 相同,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前者称为恒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外光电效应
在光线作用下,使其内部电子逸出物体表面的现象。
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
内光电效应
物体在光线作用下,其内部的原子释放电子,从而 导致物体的电阻率发生变化或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 内光电效应。
基于该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光电池、光敏 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
a
18
(7)霍尔检测元件
随机误差不能 通过修正方式消除,只能利用统 计方式估计。
最大随机误差: 3σ
a
6
③粗大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此 误差值较大,明显表现为测量结果异常。 产生原因:测量时读错、记错仪表指示值,仪表 操作失误,测量数据计算错误等。
含粗大误差的测量结果毫无意义,应该剔除。
a
7
a
12
(3) 电容式检测元件 电容式检测元件实际上是一种可变电容器,它能将 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
① 变极距式电容器 ② 变面积式电容器 ③ 变介电常数式电容器
利用电容式检测元件可测量压力、差压、物位等参 数。
在构成检测仪表时要注意温度和寄生电容等的影响, 并采取必要的补偿和抗干扰措施,以提高测量准确 度。
a
16
(5)压电式检测元件 某些材料在沿一定方向受外力作用时,在特定两
个相对表面上产生符号相反,数值相等的电荷现 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电荷量与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压电式检测元件就是基于压电效应利用压电材料 作为敏感元件来实现参数测量的。
a
17
(6)光电式检测元件 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