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电磁搅拌研究

合集下载

(完整版)连铸电磁搅拌研究

(完整版)连铸电磁搅拌研究
由于磁场以一定的速度(V)切割处于交变磁场之中的金 属熔体,使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I):I= (V B)
2. 该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F): F= I B 电磁力作用在金属熔体上,从而驱动金属熔体运动。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iA(t)=Imsint iB(t)=Imsin(t -120o) iC(t)=Imsin (t + 120o)
两相区凝固模型固液界面前沿流动对晶体形态的影响
旋转钢液碰到结晶器壁或初始 凝固坯壳后,形成上下两股分 流,即二次流场;
搅拌作用越强,影响区域越大 。向上流场可到达弯月面,向 下流场可以直达结晶器出口;
影响区域大小取决于钢液的搅 拌速度。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电磁搅拌扩大等轴晶区示意图
电磁搅拌可通过流动金属液 对树枝晶前端的动力折断及 熔蚀作用造成大量枝晶碎片 供作晶核;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器的结构
凸极式
圆环形轭铁上嵌有六个凸极 铜扁线绕制(外冷) 每个凸极上套一个O形绕组 冷却不均匀且有死角; 冷却水量大;冷却 效果差;制作较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 低;使用寿命较短
环形式
一圈环形轭铁;铜管绕制(内冷) 12个绕组全部套在轭铁上(克兰姆绕组) 冷却均匀无死角;冷却水量小;冷却效果 好;制作较复杂;体积稍大;成本较高; 寿命较长
器;奥地利进行了结晶器工频旋转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 1973年,法国SAFE厂,在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 1979年,法国采用新型搅拌辊,进行板坯连铸电磁搅拌。 1982年,英国人首次提出MHD在冶金中应用的明确概念。 1985年,ISIJ把MHD在冶金中的应用称为电磁冶金。 1989年,电磁冶金改称为材料电磁加工(EPM)。 1990‘s,电磁搅拌技术日趋成熟,在大、小方坯,圆坯和板坯

1连铸与电磁搅拌理论

1连铸与电磁搅拌理论

1 连铸与电磁搅拌理论随着用户对钢材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提高铸坯质量成为连铸生产中的首要问题。

铸坯内部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铸坯内部是否呈现均匀而致密的等轴晶凝固组织。

但是在连铸坯实际凝固过程中,由于钢水冷却速度很快,造成铸坯凝固时柱状晶的发展,往往产生“搭桥”现象,带来缩孔偏析、疏松、夹杂物聚集等缺陷。

由于电磁场的作用具有非接触的特点,特别适合于高温钢水这种特殊场合,连铸机的电磁搅拌(electromagnetic stirring:ems)技术随之应运而生,它可以显著改善铸坯质量,因此在国内外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

目前,炼钢厂连铸机电磁搅拌装置已经成为冶炼高性能品种钢水必不可少的设备。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载流导体处于磁场中就要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

就此而言,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和异步电机相同, 搅拌器相当于电机的定子,钢水相当于电机的转子。

由电磁搅拌器的线圈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在导电的钢水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磁场作用产生电磁力,对钢水起到了搅拌作用。

连铸电磁搅拌的实质是借助在铸坯液相穴中感生的电磁力来强化钢水的运动。

带有电磁搅拌器的结晶器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2 电磁搅拌对电源的特殊要求电磁搅拌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电磁搅拌器和变频电源。

钢水之所以能被搅拌,是由于搅拌器线圈激发的交变磁场穿透到铸坯的钢水内,在其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电磁力作用在钢水体积元上,从而推动钢水运动。

其中感生电磁力与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电流越大,中心磁感应强度越高。

一般情况下,结晶区电磁搅拌器要求中心磁感应强度幅值>500gs;为保证达到磁感应强度要求,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电流。

这就要求变频电源必须能够长时间提供大电流,通常要在达到400a以上。

电磁搅拌器作用在钢水中的电磁力和钢水搅拌的速度不仅与电流强度有关,而且受电源频率的影响很大。

频率的选择主要和结晶器铜管的导磁率、厚度、断面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们不仅影响最大电磁力的量值,选择不当还会弱化搅拌功率。

连铸电磁搅拌

连铸电磁搅拌

连铸电磁搅拌1.引言连铸技术是金属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高温熔融的金属连续不断地浇注成所需形状的固体金属件。

在连铸过程中,为了提高铸坯的质量和产量,人们引入了多种冶金技术和工艺,其中连铸电磁搅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技术。

2.电磁搅拌技术原理电磁搅拌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场力对金属熔体进行非接触式、低能耗的强化搅拌技术。

在连铸过程中,通过在钢水注入结晶器的过程中施加一个适当的磁场,使钢水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旋转或流动,从而实现钢水的均匀混合和传热。

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减少铸坯的缺陷和裂纹,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和力学性能。

3.连铸电磁搅拌的应用连铸电磁搅拌技术在多种金属材料的连铸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钢铁、铜、铝等。

在钢铁行业,连铸电磁搅拌技术主要用于提高方坯、板坯和圆坯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对方坯进行电磁搅拌,可以显著减少中心疏松和偏析,提高其力学性能;对板坯进行电磁搅拌,可以提高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对圆坯进行电磁搅拌,可以提高其内部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铜、铝行业,连铸电磁搅拌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对铜合金进行电磁搅拌可以显著提高其成分均匀性和力学性能;对铝合金进行电磁搅拌可以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通过提高铸坯的质量和产量,可以减少产品的废品率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社会形象。

此外,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5.结论连铸电磁搅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冶金技术,其在提高铸坯质量和产量、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将不断扩大和提高。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分析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应用分析

邱 刚 QI U Ga n g
f 中冶 东 方工 程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 青岛 2 6 6 5 5 5 )
( B E R I S E n g i n e e i r n g a n d R e s e a r c h C o r p o r a t i o n , Q i n g d a o 2 6 6 5 5 5 , C h i n a )
Va l ue En n e e r i n g
・4 3・ 连铸 电磁来自拌 技术 的应 用分 析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关键词 : 电磁 搅拌 技术; 冶金 行业; 钢铁; 质量 ; 电磁 力
Ke y wo r d s :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y; g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s t e e l ; q u li a  ̄;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f o r c e
摘要 : 连铸 电磁搅拌技 术在 冶金行 业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 推动 了冶金行业的发展 。笔者详 细分析 了五种 不同类型 的电磁搅 拌技 术 阐述 当前 学界在连铸 电磁搅拌技术上取 得的成果, 并 简要 阐述冶金行 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Ab s t r a c t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e n wi d e l y u s e d i n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wh i c h p r o mo t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y .T r h i s a r t i c l e i n t r o d u c e d iv f e d i f e en r t t y p e s o f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s t i r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y .F g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p a p e r a l s o e x p l a i n e d t h e c u r r e n t a c a d e mi c a c h i e v e me n t s o n mi x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 o n t i n u o u s c a s t i n g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 a n d b ie r l f y e x p o u n d s t h e f u t u r e d i r e c t i o n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me t a l l u r g i c a l i n d u s t y. r

电磁搅拌技术在合金钢连铸机中的研究与应用

电磁搅拌技术在合金钢连铸机中的研究与应用

势在必行 , 它是提高连铸坯质量的重要保证手段。 电磁搅拌技术是改善金属凝固组织 , 提高产品
质 量 的有 效 手段 。 自 2 0世 纪 6 0年代 以来 , 电磁 搅 拌 ( MS 作 为 一 项 新 技 术 在 世 界 主 要 发 达 国家 开 E ) 始应 用 于连 铸 生产 中 , 国 自 2 纪 7 我 0世 0年 代初 开 始 研究此 项技 术 , 今 已取 得 较 大 突破 。因 此合 理 至
械设计 与制造专业。现为特殊钢厂 炼钢检修车 间机械工程 师 , 主要 从事设备技术管理工作。
E S 技术。而且大量资料调查 , M) 普遍认为轴承钢采 用 M+ — M 组合式 电磁搅拌最合适。同时根据 F ES 2合金钢连铸机工艺特点 、 生产现状及质量要求 , 采
5 5
张秀 荣 : 电磁搅拌 技术在 合金 钢连铸 机 中的研究 与应用
关键词: 合金钢连铸 电磁搅拌装置 组织 质量 0 前言
特殊钢厂第二连铸车间是 20 年建成投产的合 02 金钢连铸车间, 主要生产优质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齿 轮钢、 轴承钢、 锚链用钢等特殊钢种 , 年生产能力为 4 J D 万t 。随着连铸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 , 对铸坯质量 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合金钢市场竞争力, 尤其是轴 承钢、 齿轮钢、4 R 级海洋系泊链钢等特殊钢中的市场 占 有份额和知名度 , 已经成为合金钢连铸生产过程 中
一 l
一 匹 鱼匿 t 圃
安装凝 固末端 电磁搅拌 l

区浓 度 过冷增 加 。
电磁搅 拌 的形 式有 多 种 , 以单 独搅 拌 也 可 以 可
墨 H 堕 型 一 堑 — 三 l 一 量 l 丝 一l 曼 —

电磁搅拌技术在炼钢连铸机中的应用技术

电磁搅拌技术在炼钢连铸机中的应用技术

电磁搅拌技术在炼钢连铸机中的应用技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对连铸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连铸坯的质量。

电磁搅拌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连铸坯的质量,并且对于降低杂物质量和促进成分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对钢水起到搅拌作用。

是通过恒定磁场与运动的导电钢水相互作用,在钢水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此电磁力的方向恰好与钢水的运动方向相反,对钢水起制动作用,因此这种搅拌被称为电磁制动。

文章从多个角度就电磁搅拌技术在炼钢连铸机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标签:电磁搅拌技术;连铸机;应用技术随着钢管连铸生产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对电磁搅拌连铸工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不断加大,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纯净钢的开发与应用对铸坯的质量与凝固组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电磁搅拌技术以其独特被广泛应用,对社会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电磁搅拌技术原理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磁场,也就是说当电流变化时,线性感应电机的磁极和另一个极点会产生相同的电磁力,然后开始以恒定角速度切断熔金属,熔体内就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

当前我国对电磁搅拌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不够成熟,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从本质上来说,电磁搅拌技术就是使用电磁力迫使熔融金属产生平稳移动,减少外界因素对电磁场的影响。

同时使凝固过程熔熔金属的温度与浓度保持均匀,如果在凝固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或者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熔融金属浓度与温度都不符合相应要求,则就降低凝固过程的形核功和临界核半径。

只有保持熔融金属浓度与温度均匀化,才可以增加等轴晶的数量,最终实现晶粒细化的目的。

根据磁场的工作形式,电磁搅拌可以分为直线型与旋转型,结合生产实际情况与生产需求,使用不同的电磁搅拌形式,从根本上保证铸坯内外部分的质量,一般情况下,直线型电磁搅拌磁场方向与坯材表面的宽度保持水平,也就是说在铁芯的定子绕组上连接交流电,通过金属液产生感应电流与电磁转矩,进而提高铸坯质量。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试验研究

连铸电磁搅拌技术的试验研究

分析 试验 数 据 表 明 , 矩 随着 电流 、 率 的增 扭 频
大 而增 加 , 图 2 见 。在 磁 场 中 , 均时 间 内的磁 力 平 密 度 值 F N m )可用 下式 表 示 : (/
可 明显看 到结 晶器 内熔 融合 金 在 电磁搅 拌 作用 下
2 试 验的方 法与步骤
试验 在 电磁搅 拌平 台上 进行 , 10mm×1 0 用 4 4 In 的方坯 外 置式 结 晶器搅 拌 器 。 验介 质 伍德 合 n 试 金 ( bS — i的成 分 为 : b 1 . 6 、 n5 . 4 、 P —nB ) P 0 1 % S 9 2 % B 0 6 % , 始 熔 化 温 度 1 0 o i .0 初 3 0 C,液 相 线 温 度
注 :表 中钢 蔽 是 在 17 0℃ 条 件 F的 粘 腰 值 , 验 合 金 是 0 试
在 10℃ 条 件 下 的粘 度 值 。 2
试验 步 骤 为 : 1 用 调 压器 逐渐 对 加热 电阻升 () 压 , 化 合 金 ;2 合金 温度 达 到 2 0c 时停 止加 融 () 1 c

的旋 转状 态 , 图 1 见 。 试验 使 用 耐火 材 料 模 拟夹 杂物 。在 向心 力作 用下 , 耐火 材 料 向中心 聚集 , 随合 金 一起 旋 转 ; 并 同 时存 在 于表 层 区域 的气 泡 和 夹 杂 向中 心 聚集 、
逸 出 ,从 而 获得 洁 净 致 密 的表层 。在离 心 力作 用 下 , 金 沿 结 晶器 四周 器 壁 向上 隆起 , 合 电磁 力 可强
s e ilt fsi e a e n a a y e .I o c u h e a ins p b t e hes e ilt fma nei p c aiy o t rh sb e n l z d tc n l dst er l t r o hi e we n t p 0~20 年 投资 建设 了 电磁搅 01

连铸电磁搅拌器原理

连铸电磁搅拌器原理

连铸电磁搅拌器原理连铸电磁搅拌器是一种应用于连铸过程中的设备,通过电磁力的作用实现对铸坯温度和组织的控制。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在连铸坯内部产生交变磁场,从而搅拌坯内的金属液,使其温度和组织均匀。

连铸电磁搅拌器主要由电磁线圈、电源和控制系统组成。

电磁线圈是通过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通常由多层螺线管组成。

电源主要用于提供电流,控制系统则用于控制电磁搅拌器的工作状态。

在连铸过程中,电磁线圈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铸坯内的金属液,从而达到搅拌的效果。

具体来说,连铸电磁搅拌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电磁感应:当电流通过电磁线圈时,会在铸坯内产生交变磁场。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交变磁场会在金属液中产生涡流。

2. 涡流作用:涡流会在金属液中形成环流,这种环流会导致金属液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涡流的强度和方向与金属液的电导率、磁场强度和频率等因素有关。

3. 电磁力作用:涡流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使金属液发生搅拌。

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由涡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决定。

通过调节电流和频率等参数,可以控制电磁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对金属液的搅拌。

连铸电磁搅拌器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对连铸坯的温度和组织的控制。

通过搅拌坯内的金属液,连铸电磁搅拌器可以使铸坯的温度和组织更加均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连铸电磁搅拌器还可以减少铸坯内部的气孔和夹杂物,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

连铸电磁搅拌器是一种通过电磁力实现对连铸坯温度和组织控制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在连铸坯内部产生交变磁场,对金属液进行搅拌。

连铸电磁搅拌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铸坯的温度和组织更加均匀。

它在连铸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形式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1.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 闭合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搅拌器产生的交变电磁场 (B) ,在围绕导电的金属 熔体变化时,磁场和金属液间产生相对运动,使导电回 路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由于磁场以一定的速度 (V) 切割处于交变磁场之中的金 属熔体,使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I):I= (V B) 2. 该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F): F= I B 电磁力作用在金属熔体上,从而驱动金属熔体运动。
电磁搅拌液态金属运动速度分布 机械搅拌液态金属运动速度分布
搅拌速度,rad/min
离液态金属中心的距离,x/mm
搅拌速度,rad/min 离液态金属中心的距离,x/mm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一、MEMS作用下结晶器内的流场:
2)施加旋转磁场后,在以搅拌器 为中心对称的一段区域内形成 一强烈的环形流场 — 主流场; 旋转钢液碰到结晶器壁或初始 凝固坯壳后,形成上下两股分 流,即二次流场; 搅拌作用越强,影响区域越大 。向上流场可到达弯月面,向 下流场可以直达结晶器出口; 影响区域大小取决于钢液的搅 拌速度。 1)无EMS时,由于重力作用,水口出流钢液快速向下,冲击 结晶器壁,形成上返流和向下的主流;
更接近电磁搅拌器的真实性能;
更直观地判断电磁搅拌器的工作能力,即搅拌效果。 另外,可以把搅拌速度作为搅拌工艺参数调整的依据。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柱状晶形成的影响因素
1)钢种(碳含量):凝固两相糊状区大小;透磁效果等 2)过热度 3)拉速 4)断面尺寸
电磁搅拌抑制柱状晶生长的作用
1)金属熔体流动的机械力,抑制柱状晶生长 2)钢液中的碎片,对柱状晶产生剪切行为 3)过热钢水使柱状晶重熔,或部分重熔而更易于破碎, 乃至被钢流卷走 4)由于过热的加速耗散,大量细小晶粒快速生长,抑制 柱状晶发展
Dual-MEMS:由两个搅拌器(弯月面附近,结晶器下部); 两线圈单独供电,产生各自的频率、磁场和旋转方向。 ASSIST 方式: 增加弯月面区域的搅拌流动; Brake方式: 减少弯月面区域的搅拌流速,甚至流速为零。 1)减少和消除铸坯表面修复; 2) 减少SEN的侵蚀,增加连续 浇铸时间; 2)在不产生坯壳漏钢和/或内部 质量缺陷的情况下提高拉速 ; — 提供灵活的工作方式,改善 铸机生产率。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双线圈结晶器电磁搅拌(Dual-MEMS):
结晶器电磁搅拌的负面作用:强搅拌使弯月面卷渣,反而 影响铸坯表面质量。
同时,强烈的旋转搅拌对水口产生严重的侵蚀作用,会增
大夹杂物的几率,也影响连铸的作业率。 为此,一些公司致力于“双线圈电磁搅拌器的开发。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用心铸造世界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凝固末端电磁搅拌:FEMS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芯部质量即 中心偏析、缩孔和疏松;以及确保具有等轴晶的无缺陷芯部。 要有足够大的搅拌强度能使粥状区内高粘度的钢水能旋转起 来,使凝固面前沿钢水流速达到U=0.1~0.2m/s; 实施交替搅拌 FEMS的安装位置 原则上,FEMS的安装位置在液芯 占坯厚的20~30%或凝固率为 70~80%; 碳含量高趋向下限,碳含量低 趋向上限; 铸坯断面大趋向下限,铸坯断 面小趋向上限。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初生枝晶 枝晶臂碎片
电磁搅拌引起的熔体强烈流 动可以打断或弯曲枝晶臂。
部分枝晶碎片将作为金属液 凝固时的额外晶核;另一部 枝晶重熔 分富溶质枝晶碎片将被液流 带到远离枝晶的液穴中重熔 ,更多形核基底的出现和枝 晶碎片重熔带来的温度均匀 电磁力引起的紊流流动 化将促进更多等轴晶的形成 ,从而实现提高铸坯等轴晶 新形核基底 率、减少中心偏析、中心疏 松和缩孔、改善铸坯凝固组 凝固前沿电磁搅拌细化晶粒示意图 织的目的。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器的结构
圆环形轭铁上嵌有六个凸极 铜扁线绕制(外冷) 每个凸极上套一个O形绕组 冷却不均匀且有死角; 冷却水量大;冷却 效果差;制作较简单;体积较小;成本较 低;使用寿命较短
凸极式
一圈环形轭铁;铜管绕制(内冷) 12个绕组全部套在轭铁上(克兰姆绕组) 冷却均匀无死角;冷却水量小;冷却效果 好;制作较复杂;体积稍大;成本较高; 寿命较长 1)有效作用长度长;2)电磁力矩和能效大 3)使用寿命长得多(一倍以上)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各种因素对最佳频率(电磁力)的影响
对应电磁力最大的频率成为最佳频率。电磁力与感应器表面磁感应强 度的切向分量幅值B0成正比。所以,各种因素对电磁力的影响归结为 最佳频率的选择。 1) 铸坯厚度的影响:坯厚度薄,电磁力大,最佳频率也大;当坯厚度 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最大电磁力与工频的相当,最佳频率也接近工 频。用工频电源,简化设备,节省投资。 2) 钢水导电率: 当低频时,导电率高,电磁力大;当频率超过某一值 ,电磁力变小。因为,磁场渗透深度与导电率和频率的乘积的平方 根成反比,即频率越高,导电率越大,磁场渗透深度越小。 3) 液芯的影响:液芯越大,坯壳薄,磁场衰减越小,电磁力越大。总 体讲,液芯的影响不大。在不同的搅拌位置或冷却制度,只需要调 整搅拌强度。 4) 极距的影响:行波磁场速度与极距成正比,而电磁力又近似地与行 波磁场速度成正比。因此,极距越大,电磁力越大。但是,频率高 时,大极距的电磁力衰减也快。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1. 电磁搅拌的机械效应
1) 可以促进壁面处结晶的形成和游离,增加晶核数量; 2) 当搅拌强度较小时(层流),树枝晶会迎着流动方向倾斜 3) 在较强的电磁搅拌作用下,钢液冲刷速度加大,凝固前沿 不光滑,强制对流流动呈紊流状态,树枝晶受到很大抑制 ;一部分不仅可以切断及熔蚀柱状晶的晶臂,形成大量的 枝晶碎片充当等轴晶的晶核,使晶粒成倍增长,从而有利 于凝固组织中晶粒的细化。另一部分在糊状区,形成灌木 丛状。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电磁搅拌工艺的制定
选择最佳的搅拌参数 :
1) 以磁感应强度为依据的:岩田齐认为115mm方坯的中心磁感 应强度达到0.03T时,铸坯液心已可激烈搅动,在0.005T以下 则不起作用。在断面为190×1800mm板坯的中心磁感应强度 达到0.08T,坯内通过电流为4000 ~ 7000A时,可得到良好的 搅拌效果 2) 以电磁力为依据的:有人认为大于1000N/m3效果显著。还有 人提出电磁力在600N/m3已有效果。 3) 以搅拌引起的钢液流动速度来判断的:新日铁认为钢液搅动 的流速达 0.1m/s 时,可得到较高的等轴晶比率。川崎制铁提 出 对 于 中 碳 钢 和 高 碳 钢 , 其 流 动 速 度 分 别 达 到 0.15m/s 和 0.2m/s 时,铸坯内等轴晶可达到饱和。日本的学者还认为, 白亮带的出现与钢液流速的数值大小有关。当钢液流速达到 0.2~0.3m/s时,白亮带开始出现。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二、二冷区电磁搅拌SEMS 冶金效果:
1)消除柱状晶搭桥: 2)提高等轴晶比率: 3)减少中心偏析: 4)减少中心缩孔和疏松: 5)减少内裂
工艺优点:
1)放宽过热度: 2)提高拉速: 3)减少压缩比: 适用钢种: 厚板钢;普钢;不锈钢; 高合金钢
与旋转型搅拌相比,线性搅拌 的特点:可强化钢液内对流, 使钢液的高温区和低温区充分 混合,有利于钢液中过热的耗 散和等轴晶的形成。此外,可 改变液相穴形状,有利于减轻 中心偏析和提高拉速。
(c) F-EMS
电磁搅拌器的布置方式
电磁搅拌器的布置方式 — 组合形式
S1+S2
M+F
S+F
M+S+F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
旋转磁场
线性行波磁场
在结晶器、二冷段区域或凝固末端施加低频电磁场,利用电磁搅 拌改善钢水凝固过程中的流动、传热和迁移过程,提高铸坯等轴 晶率比率,减轻成分偏析,消除中心疏松,以扩大生产钢种。
报告内容



引言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原理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电磁搅拌的影响因素 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值模拟 电磁搅拌与铸坯质量效果 小结
电磁连铸技术
电磁连铸技术
连铸电磁搅拌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法国人Faraday从事磁流体动力学(MHD)的研究。
1922年,美国J. D. Mcneill获得了EMS控制凝固过程的专利。 1952 年,德国在半工业连铸机上试验第一台二冷区电磁搅拌 器;奥地利进行了结晶器工频旋转电磁搅拌的工业试验。 1973年,法国SAFE厂,在方坯连铸机采用电磁搅拌技术。 1979年,法国采用新型搅拌辊,进行板坯连铸电磁搅拌。 1982年,英国人首次提出MHD在冶金中应用的明确概念。 1985年,ISIJ把MHD在冶金中的应用称为电磁冶金。 1989年,电磁冶金改称为材料电磁加工(EPM)。 1990‘s,电磁搅拌技术日趋成熟,在大、小方坯,圆坯和板坯 连铸应用,同时新的电磁搅拌技术不断地被开发和应用。 。。。
报告内容



引言 电磁搅拌的结构与原理 电磁搅拌的设计与要求 电磁搅拌的影响因素 结晶器电磁搅拌数值模拟 电磁搅拌与铸坯质量效果 小结
电磁搅拌器的布置方式
按安装位置:结晶器-EMS、二冷区-EMS、凝固末端-EMS
(a) M-EMS
( b) S-EMS 安装在铸机不同位置的电磁搅拌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iA(t)=Imsint iB(t)=Imsin(t -120o) iC(t)=Imsin (t + 120o)
t = 0o
t =90o
t = 180o
通电线圈合成磁场的磁极分布
电磁搅拌的工作原理(旋转电磁搅拌)
液态金属旋转运动的特点及运动规律
运动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凝固界面 前沿的冲刷,这种冲刷作用影响了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传热、 传质及最终的凝固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