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乌龙茶茶艺教学(台式
茶艺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种类;(2)掌握泡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了解茶叶的保健功效和适宜人群。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茶的历史与文化2. 茶的种类与特点3.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4. 茶叶的保健功效与适宜人群5. 茶艺表演与礼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茶的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茶叶、茶具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了解。
(二)新课讲授1. 茶的历史与文化(1)讲述茶的历史渊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介绍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介绍茶文化的特点,如茶道、茶艺、茶宴等。
2. 茶的种类与特点(1)介绍茶叶的分类,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讲解各类茶叶的特点、口感、功效等。
3.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技巧(1)展示泡茶所需茶具,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匙等。
(2)讲解泡茶的基本步骤:洗茶、注水、泡茶、出汤、品茶。
(3)演示泡茶技巧,如水温、泡茶时间、茶具的选择等。
4. 茶叶的保健功效与适宜人群(1)介绍茶叶的保健功效,如抗氧化、降血压、抗疲劳等。
(2)讲解茶叶的适宜人群,如老年人、上班族、学生等。
5. 茶艺表演与礼仪(1)展示茶艺表演,如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茶艺表演的意境等。
(2)讲解茶艺表演的礼仪,如敬茶、递茶、品茶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泡茶活动。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泡茶实践,包括洗茶、注水、泡茶、出汤、品茶等步骤。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强调茶文化的重要性和茶艺实践的意义。
茶艺综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艺已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提升个人茶艺技能,我们班级于近期进行了茶艺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使同学们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冲泡技巧以及茶艺表演等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茶艺素养。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掌握茶艺的基本知识;2. 熟练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常见茶类的冲泡方法;3. 提升茶艺表演技能,学会茶艺礼仪;4. 培养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热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训内容1. 茶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茶的种类、特点等基础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视频观看,我们对茶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茶艺实践操作在掌握茶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训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绿茶冲泡:学习绿茶的冲泡方法、水温、茶具选择等,熟练掌握绿茶的冲泡技巧。
(2)红茶冲泡:了解红茶的冲泡特点,学习红茶的冲泡方法、水温、茶具选择等。
(3)乌龙茶冲泡:掌握乌龙茶的冲泡技巧,包括泡茶水温、茶具选择、泡茶时间等。
(4)普洱茶冲泡:了解普洱茶的历史、特点,学习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水温、茶具选择等。
3. 茶艺表演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茶艺表演技能的训练。
包括:(1)茶艺表演基本动作:学习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如泡茶、奉茶、品茶等。
(2)茶艺表演服装与道具:了解茶艺表演的服装与道具搭配,提高茶艺表演的观赏性。
(3)茶艺表演节目编排:学习如何编排茶艺表演节目,提高表演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4. 茶艺礼仪与茶道学习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茶艺礼仪和茶道。
了解茶道精神,学习茶艺表演中的礼仪规范,使同学们在茶艺表演中更加得体、自信。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茶艺综合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常见茶类的冲泡方法;2. 提升了茶艺表演技能,学会了茶艺礼仪;3. 深入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冲泡技巧等知识;4. 培养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茶艺泡茶流程

茶艺泡茶流程茶艺泡茶流程台式乌龙茶艺流程检查准备工作:1.左边奉茶盘,三茶托叠放。
茶荷(有茶叶,大口朝前),中间茶盘上有闻香杯在前,品茗杯在后,并列三排:其后左公道杯。
右紫砂壶。
茶盘右边煮水壶(确保有水)茶筒,茶海。
站立左边:------------------------------------。
左手在前(男、女相反),五指并拢双手交叉。
45度鞠躬行礼,入位轻拂背后衣服落座,双手轻握拳与肩同宽,放茶桌上,动作要轻柔,第一道大彬沐霖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转一圈优雅放在壶右边,右手取煮水壶把热水倒入紫砂壶中,盖上壶盖。
右手食指抵住壶盖,拇指和中指捏住壶柄,把热水倒入公道杯。
左手捏住公道杯依次倒入闻香杯。
多余热水逆时针淋浇紫砂壶。
把闻香杯依次倒入品茗杯,倒扣。
稍等片刻依次取出闻香杯,左手边两只品茗杯左手绕过器物依次取用在茶巾上轻拭,然后双手采用滚杯手法逆时针把水倒入茶海中,右手边一只品茗杯用右手最后同样手法完成。
(大彬是明代一代宗师,后人泛指名贵紫砂壶为大彬壶,沐霖沐浴的意思,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二道观音入宫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转一圈优雅放在壶右边,双手托起茶荷顺时针展示: ——-------------------------------------------------:转90度左手单握茶荷,右手轻拂取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紫砂壶中,随后茶匙茶荷归原位。
(意思是把铁观音倒入洁净的茶具) 第三道高山流水右手取煮水壶将热水提溜着倒入紫砂壶中。
(高冲水、低斟茶,意思是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中冲水,起到洗茶的作用) 第四道春风拂面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绕着壶口转两圈抹去茶泡沫,然后盖住盖子。
(轻刮泛起的茶沫,使茶汤清彻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右手食指抵住壶盖,揭指和中指捏住壶柄,把第一泡茶水倒入茶食盘。
(头泡冲出的茶汤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色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入茶海仿佛蛟龙入海) 第六道重洗仙颜右手打开紫砂壶盖逆时针转一圈优雅放在壶右边,右手取煮水壶把热水低倒入紫砂壶中,盖上壶盖。
茶艺实训项目指导书

篇一:茶艺实训工程指导书实训工程指导书茶艺课型:试验课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茶文化,了解常见茶叶的特点、把握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的冲泡方法。
学问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茶文化,茶的制作过程中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枯燥的定义,茶的命名及茶具名称、用途、外形,乌龙茶、绿茶、红茶、普洱茶不同的冲泡方法。
技能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普洱茶不同的冲泡方法。
思想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把握技能学问的同时,充分把握茶学问,茶文化,从而更好的开展茶的呈现和营销。
教学重点:把握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普洱茶不同的冲泡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普洱茶不同的冲泡方法。
教学时数:8 课时教学预备:实践课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践教学步骤:一、绿茶茶艺1.用具: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3 克。
2.绿茶程序讲解:第一道——点香: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尝人生。
”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
“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其次道——洗杯: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需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遍原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于芽茶类,由于茶叶细嫩,假设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
只宜用 80 摄氏度的开水。
“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 80 度左右。
第四道——投茶: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润茶: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
“甘露润莲心”就是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茶艺实习报告(共7篇)

茶艺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茶艺师实习报告篇一:茶行实习总结李记茶行实习总结将近一个多月在茶行的实习,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照和指导下,及自身的不懈努力,让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茶行我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自我综合素质方面的认识。
最主要的是不仅让我学会了做事,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对培养我的工作意识和提高我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一个多月在茶行的实习,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综合理论课知识的学习,学到的是让自己能更好地指导每天的工作;现场实习的经验验证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我明白了茶行这一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特殊之处。
在茶行学习令我领会了更多的茶文化,真真正正的感受了一次茶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行业比较特殊的营销方式,以及中国茶品牌的许多知识。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就是人道。
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
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
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完整word版)茶艺实训报告模板

【实训目的】:了解绿茶的相关知识,以及绿茶的基本冲泡程序和方法。
【实训内容】:老师向我们介绍泡茶的器具包括:盖碗,茶匙、茶夹、公道杯、茶壶、品茗杯、闻香杯等以及怎样摆放的问题;然后教我们泡绿茶,泡绿茶只需要玻璃杯,所以第一步:温杯洁具(这一步需要倒入三分之一的水进行顺时针旋转杯子,对这一步进行反复的练习);第二步:投适量的绿茶;第三步:注入三分之一的水之后摇香;第四:注入七分的水最后品尝。
泡制绿茶要学会吊水线,以便让水散热。
【实训过程】:首先,进行茶具的摆放和认识;然后,根据老师教授的绿茶冲泡方法进行练习,;最后,在熟悉绿茶冲泡程序的前提下,使用绿茶,进行一次完整的冲泡过程并品尝所泡绿茶。
【实训总结】:第一次要摆弄这么多的茶具,要泡好一壶茶真是需要繁杂的步骤,就简单的泡制绿茶来说,就需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技巧。
同时泡茶的水是热的,那就需要在不让自己烫伤的前提下还要保持姿态端庄,举止优美柔和。
泡好一壶茶,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出来的,在泡绿茶中最考我们的就是温杯洁具,需要倒入开水来旋转杯子,动作要优美,同时要让杯子尽量都沾上热水,稍微一不注意就洒在了身上,这样,就比较失败。
非常考察臂力和耐力的呀。
在到水中,需要吊水线,就是让开水在进入杯子与茶接触之前进行降温,因为泡制绿茶的水不需要太热,吊水线不仅展现茶艺师的功力,而且特别好看,在单纯的泡制茶的过程中加上这么一步,更具观赏性。
茶香,特别的味道,在摇香时,尽量要让茶叶挥发出自己的香味,特别展示茶的品质,最后让客人品茶。
最重要的是,在泡茶程中,也要同步进行解说。
解说词最好能结合茶叶的特性及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富有诗意。
在介绍及解说过程中到自然、流畅,用词准确,语速适中。
这是我们最达不到的境界啊,在泡茶中,只顾泡茶,没有对茶进行讲解,是失职啊。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实训目的】:了解乌龙茶的相关的知识,以及乌龙茶的基本冲泡程序和方法。
实训内容】:老师介绍乌龙茶的基本知识,然后对乌龙茶所需茶具的摆放进行介绍,在介绍完后开始泡茶:1、温杯烫壶;2、投茶并摇香;3、浸润泡;4、刮沫;5、把水倒入闻香杯(洗茶);6、冲泡,进行淋壶增温;7、出汤并倒入闻香杯;8、用品茗杯扣住闻香杯然后快速翻杯;9、把品茗杯放在茶盘上,奉茶;10、品茶【实训过程】:首先,老师讲述乌龙茶的知识并进行乌龙茶泡制过程演示;其次,按照方法进行冷水和热水不同,进行乌龙茶程序的练习;再次,使用乌龙茶,完整的进行一次冲泡;最后,品尝所泡茶。
《乌龙茶茶艺》课件

闽北乌龙茶主要产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山一带,是乌龙茶的重 要产地之一。其茶树生长在岩石缝里,因此具有独特的岩香 和韵味。闽北乌龙茶的代表品种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其 制作工艺精湛,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
闽南乌龙茶
总结词
闽南乌龙茶以安溪铁观音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兰花香和滋味,是中国乌龙茶的代 表之一。
量。
用纯净水冲泡
使用纯净水来冲泡乌龙茶,以 保证茶汤的口感和品质。
注意泡茶技巧
掌握好泡茶技巧,如水温、浸 泡时间等,以充分展现乌龙茶 的特点和品质。
客观评价
在品鉴和品尝过程中,要客观 评价乌龙茶的品质,不掺杂个
人喜好和情感因素。
05
CATALOGUE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与养生之道
乌龙茶的保健功能
降低血压
乌龙茶的传说
相传乌龙茶的发现是因为乌龙僧 人在某次采茶过程中,将茶叶放 在石磨上磨碎,意外地发现了这 种半发酵茶。
乌龙茶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文化内涵
乌龙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 茶道、茶艺、茶文化等,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价值体现
乌龙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 和品质,更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和历史意义。
泡茶水温
乌龙茶的冲泡水温一般在95℃-100℃之间,可以根据茶叶的品质和个人的口感喜好来 选择。如果水温过低,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无法充分释放;如果水温过高,则容易造成茶
叶苦涩。
用水选择
泡茶用水应该选择清洁、无异味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尽量避免使用含有氯、铅等有害 物质的自来水,以免对茶叶产生不良影响。
泡茶的步骤与技巧
CATALOGUE
乌龙茶的品鉴与品尝
品鉴乌龙茶的方法与技巧
观察茶形
茶艺台式乌龙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艺行业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的职业。
为了更好地了解茶艺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茶艺台式乌龙实习。
本次实习让我对台式乌龙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总结。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台式乌龙茶的历史、文化及特点;2. 掌握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技巧;3. 提高自己的茶艺服务水平;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台式乌龙茶的历史与文化台式乌龙茶起源于台湾,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台湾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乌龙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台式乌龙茶以“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持久”著称。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台式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分为“晒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五个步骤。
2. 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技巧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方法。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要点:(1)选用合适的茶具:冲泡台式乌龙茶时,最好选用紫砂壶、瓷器或玻璃杯等茶具。
(2)控制水温:台式乌龙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水温过高会破坏茶叶的香气,水温过低则无法发挥茶叶的口感。
(3)泡茶时间:台式乌龙茶的泡茶时间一般为2-3分钟,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调整。
(4)注水方式:注水时应从壶口边缘缓缓倒入,避免直接冲刷茶叶。
3. 茶艺服务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为顾客提供优质的茶艺服务。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个要点:(1)微笑服务:保持微笑,以热情的态度迎接顾客。
(2)主动介绍:向顾客介绍台式乌龙茶的特点、冲泡方法等知识。
(3)耐心解答:认真倾听顾客的需求,耐心解答顾客的疑问。
(4)保持整洁:保持茶艺台面整洁,营造良好的茶艺氛围。
四、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实习,我对台式乌龙茶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冲泡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技能层面:在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台式乌龙茶的冲泡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茶艺服务水平。
3. 情感层面: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艺 解说
三段式行茶法——结束阶段 结束阶段 三段式行茶法 收具谢客
课堂实训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播放背景乐:古筝《高山流水》 方式 播放背景乐:古筝《高山流水》
茶礼 茶艺 程序 茶艺 手法
台下同学扮演客人进行点评 评价 台下同学扮演客人进行点评
内容
一名同学表演茶艺程序,另一名 一名同学表演茶艺程序, 配乐解说。 配乐解说。
5、若琛出浴 、
茶是至清至洁,天寒地 域的灵物,用开水烫洗 一下,本来就已经干净 的品茗杯和闻香杯。使 杯身杯底做到至清至 洁,—尘不染,也是对 各位嘉宾的尊敬。
6、乌龙入宫 、
茶似乌龙,壶似宫殿,取茶 通常取壶的二分之一处这主 要取决于大家的浓淡口味, 诗人苏轼把乌龙入宫比做佳 人入室,他言:“细作小诗 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在诗句中把上好的乌龙茶比 作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轻移莲步,使得满室生香, 形容乌龙茶的美好。
3、叶嘉酬宾 、
操作:赏茶 解说:叶嘉是宋代诗人 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叶嘉酬宾是请大家鉴赏 茶叶,可看其外形、色 泽,以及嗅闻香气。这 是铁观音,其颜色青中 常翠,外形为包揉形, 以匀称、紧结、完整为 上品。
4、孟臣净心 、
孟臣是明代的制壶名家 (惠孟臣),后人将孟 臣代指各种名贵的紫砂 壶,因为紫砂壶有保温、 保味、聚香的特点,泡 茶前我们用沸水淋浇壶 身可起到保持壶温的作 用。亦可借此为各位嘉 宾接风洗臣,洗去一路 风尘。
7、高山流水 、
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 茶。
8、春风拂面 、
用壶盖轻轻推掉壶口的 茶沫。乌龙茶讲究“头 泡汤,二泡茶,三泡四 泡是精华”。功夫茶的 第一遍茶汤,我们一般 只用来洗茶,俗称温润 泡,亦可用于养壶。
9、重洗仙颜 、
意喻着第二次冲水,淋 浇壶身,保持壶温。让 茶叶在壶中充分的释放 香韵
淮上与友人别 淮上与友人别 茶
连横( 清·连横(台湾历史学家、 连横 台湾历史学家、 【唐】郑谷 诗人) 诗人)
安溪竞说铁观音, 安溪竞说铁观音,
扬子江头杨柳春,
露叶疑传紫竹林。 露叶疑传紫竹林。 杨花愁杀渡江人。 一种清芬忘不得, 一种清芬忘不得, 数声风笛离亭晚, 参禅同证木樨心。 君向潇湘我向秦。 参禅同证木樨心。
三段式行茶法——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 三段式行茶法
1、铁观音茶特点 外形:茶条卷曲、壮结、沉重, 外形:茶条卷曲、壮结、沉重, 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 呈青蒂绿腹蜻蜒头状,色泽鲜润, 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 声音: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 声音:取少量茶叶放入茶壶,可 当当”之声,其声清脆。 闻“当当”之声,其声清脆。 汤色:金黄、橙黄,浓艳清澈; 汤色:金黄、橙黄,浓艳清澈; 茶底肥厚明亮,有绸面光泽。 茶底肥厚明亮,有绸面光泽。 闻香: 七泡有余香”之誉。 闻香: “七泡有余香”之誉。香 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 气浓郁持久,音韵明显,带有兰 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 花香或者生花生仁味、椰香等各 种清香味。 种清香味。 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 滋味:醇厚甘鲜,稍带蜜味,鲜 爽回甘。 爽回甘。
2、泡茶用具:
茶船1个、茶荷1个、水方1个、紫砂壶1把、茶叶罐1个、 茶道组1套、茶垫6个、闻香杯6个、品茗杯6个、茶海1把、 滤网1个、随手泡1套、茶巾1条。
三段式行茶法——操作阶段 操作阶段 三段式行茶法
1、孔雀开屏 2、临泉松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叶嘉酬宾 4、孟臣净心 5、若琛出浴 6、乌龙入宫 7、高山流水 8、春风拂面 9、重洗仙颜 10、 10、游山玩水 11、 11、祥龙行雨 12、 12、珠联璧合 13、 13、鲤鱼翻身 14、 14、敬奉香茗 15、喜闻幽香 15、 16、 16、三龙护鼎 17、 17、鉴赏汤色 18、 18、细品佳茗
乌龙茶茶艺(台式小壶) 乌龙茶茶艺(台式小壶)
湖北省旅游学校 刘晓芬
新课: 新课:铁观音茶茶诗
淮上与友人别 <<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 <<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 与道人介庵游历佛耳 淮上与友人别 煮茶诗月而归>> 煮茶诗月而归>>
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
【唐】郑谷 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 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 扬子江头杨柳春, 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足禅。 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足禅。 杨花愁杀渡江人。 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 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 数声风笛离亭晚, 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 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 君向潇湘我向秦。
13、鲤鱼翻身 、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 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 升天而去,我们借这道 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 嘉宾跳跃一切阻碍,事 业发达。
14、敬奉香茗 、
坐酌淋淋水,看间涩涩 尘,无由持一碗,敬于 爱茶人。
15、喜闻幽香 、
请各位轻轻提取闻香杯 45度,花好月圆,把高 口的闻香杯放在鼻前轻 轻转动,你便可喜闻幽 香,高口的闻香杯里如 同开满百花的幽谷,随 着温度的逐渐降低,你 可闻到不同的芬芳。
10、游山玩水 游山玩水
功夫茶的浸泡时间非常 讲究,过长苦涩,过短 则无味,因此要在最佳 时间将茶汤倒出。
11、祥龙行雨 、
取其“甘霖普降”的吉 祥之意。“凤凰点头” 象征着向各位嘉宾行礼 致敬。
12、珠联璧合 珠联璧合
我们将品茗杯扣于闻香 杯上,将香气保留在闻 香杯内,称为“珠连璧 合”。在此祝各位嘉宾 家庭幸福美满。
16、三龙护鼎 、
即用大拇指和食指轻扶 杯沿,中指紧托杯底, 这样举杯既稳重又雅观。
17、鉴赏汤色 、
现请嘉宾鉴赏铁观音的 汤色呈金黄明亮。
18、细品佳茗 、
一口玉露初品,茶汤入口后 不要马上咽下,而应吸气, 使茶汤与舌尖舌面的味蕾充 份接触您可小酌一下;第二 口好事成双,这口品下主要 品茶汤过喉的滋味是鲜爽, 甘醇还是生涩平淡;第三口 三品石乳,您可一饮而下。 希望各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 活中,充分享受那幽情雅趣, 让忙碌的身心有个宁静的回 归.
1、孔雀开屏(展示茶具) 、孔雀开屏(展示茶具)
是孔雀向它的同伴 展示它美丽的羽毛, 在泡茶之前,让我借 “孔雀开屏”这道程 序向大家展示我们这 些典雅精美,工艺独 特的工夫茶具。
2、临泉松风 临泉松风
解说:古人说“七分茶 十分水”,好茶需有好 水来沏。泡茶用水应选 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 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煮 至“水面若孔珠,其声 若松涛,此正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