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
中西方园林景观比较

01
西方园林以规则式为主流,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02
1
采用的是焦点透视,讲究几何对称,规则,一览无余。 以建筑物为主体,园林是建筑的延伸,是一座躺着的建筑,用植物建造的建筑。是一种开放式园林。
山随水转,水因山活
曲径通幽
西方园林
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 ; 西方园林着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衡和对自然地控制; 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 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 以规则式为主流 ,讲求的是一览无余。
用规则的几何图形表现人工的自然,以中轴对称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将水池、喷泉、雕塑、花坛、道路、广场、树木等要素按照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
往往都有一条宽大笔直的中轴线,园路都成一定的几何形状,以主体建筑物为中心,向四周发散或者环绕。
西方园林:
1
追求曲径通幽、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移步换景,园路一般都曲折、小巧隐蔽。 非常独特的廊桥的设置,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是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
东方园林 :
2
园路的设计
西方园林:
01
主要欣赏石头的自然姿态,中国园林在选石上讲究:瘦、陋、透、丑、皱。以石叠山,还原自然山川的真实面目。很多时候一块石头就能成为一景
东方园林 :
02
石头的运用
02
01
东方园林讲究小桥流水,欣赏水的本质,声音,力求再现真实河流的轨迹。 东方园林中水与石的结合是最为出彩的地方。
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方向

山东林 业 科 技
21 0 0年 第 5期
总 1 0期 9
S HANI NG F X) ORE TRY CI S S ENC E AND TECHN(I ) OGY
2 1 . . 0 0 No 5
文 章 编 号 :0 l 02— 2 2 2 0) 5— 0 85— 0 7 4( 01 0 0 4
t c ur r u jciea d ra u d rtn iga de au t n nt ec n e to h u rn tt sa dd v lp n f a d oa q i amo es be t n e l n esa dn n v lai .I h o tx ft ec re t au n e eo me to n e v o s l
中 西 方 园 林 植 物 景 观 设 计 的 发 展 与 方 向
王 春 沐
( 中国 航 空 规 划 建 设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 京 ) 北
摘 要 : 回 顾 西 方 传 统 园林 植 物 景 观 发 展 历 程 的基 础 上 , 西 方 传 统 园林 的 发 展 历 程 , 入 研 究 古 代 至 现 代 西 方 园林 植 在 从 深
物 景 观 的 手 法 与 功 能 , 而从 中 国传 统 与 现 代 植 物 景 观 设 计 的 主要 方 向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 获 取 对 中 国传 统 园林 更 为 客 观 、 进 来 真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园林景观设计分类

景观设计风格综述景观设计中风格有很多。
按国家地域来分: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讲究的是意境、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景观、意大利罗马的雕塑喷泉园林景观、法国的豪华皇家园林景观、英国的自然田园园林景观、美国的新材料新技术强调构成要素的现代园林景观。
以艺术流派来分:有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设计、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解构主义园林景观设计、生态主义园林景观设计、高科技园林景观设计、大地艺术园林景观设计。
一、国外风格1、泛东南亚: A泰式风格特征:充分运用当地材料,植物、桌椅、石材等都取材地,强调简朴、舒适的度假风情。
清凉的藤椅、泰丝抱枕、精致的木雕、造型逼真的佛手、妩媚的纱幔等。
营造东南亚重要手法就是要让人无负担地随性坐卧,舒缓紧张情绪,抛开纷扰的俗世,遗忘身边的繁杂。
泰式三角靠垫,放置在低矮的藤椅中,不经意地让人放下身段,随性坐卧。
东南亚庭院是最自然的风情,注重对遮阳、通风、采光等问题的解决,且注重对日光和雨水的再利用,从而到达节省能源的效果。
所以,外观一般比拟通透和清爽,例如百叶式的白色外墙,绿色的墙面。
此外,遮阳的处理也是东南亚庭院的特色。
特点:由于泰国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接轨碰撞的地区,因此泰式风格既有南方的清秀、典雅,又有北方的雄浑、简朴。
既有北方民居喜欢私密的格局,又有江南宅第活泼的艺术风格,豪华的皇家园林风格,瑞象金壁与水榭曲廊相谐成趣,古木奇石同亭台楼阁常入皆景。
色彩:偏爱自然的原木色,大多为褐色等深色系,有泥土的质朴,加上布艺的点缀搭配,使气氛相当活泼,布艺多为深色系,且在光线下会变色,沉稳中透着贵气。
适用藤、麻等原始纹理材料,用色为暖黄色和深咖啡色。
植被选取:在东南亚庭院中,绿色植物也是突显热带风情关键的一笔,尤其以热带大型的棕榈树及攀藤植物效果最正确,最常见的热带乔木还有椰子树、绿萝、铁树、橡皮树、鱼尾葵、菠萝蜜等,其形态极富热带风情,是营造东南亚庭院的必备品,而在亭台旁最好有上下错落的植物陪衬,才能味道更足。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中外经典园林案例赏析
目录
01
04
景 观
02
03
东
分 析 丨 皇 家 园 林
景 观 分 析 丨 欧 洲 古 典 园
景 观 分 析 丨 枯 山 水 园 林
枯山水的韵律
运动韵律
岩石 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 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 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 果。 技巧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 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 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 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枯山水庭院营造
须弥山石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 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石灯笼 日语中有“净火”一词,是指神前净火,意味着用火去净化万物。每当人们在保留火种时就愈 感到火具有的神奇魅力。人们不愿让这神圣的火种熄灭,就用笼去罩住它。石灯笼罩住的圣火 一般被置放在寺庙内,它后来演化为日本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它预示着光明和希望,会给 人带来好运。 龟岛鹤岛 由六尊矮石按龟首、龟足、龟尾的形式组成龟岛 六景石(一鹤首石、两鹤羽石、两鹤足石、一 鹤尾石)组成一个抽象鹤岛。据说,中国战国时代的帝王、霸王和武将都期望自己能成为仙人— — 能像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海龟一样潜入海底,并且还会长生不老。后来,这些愿望就作为 象征寄托在龟鹤身上,以龟岛为例的虚幻想像以及对它的憧憬,成为一种蓬莱神话传入日本。 石塔 原为佛教意义上的建筑。在古代印度,用石头垒砌成塔状以供奉佛舍利,以求平安。受佛教文 化影响,日本也建造了许多石塔作为供奉。江户时代以后,石塔便被作为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引 入园林。石塔不仅美观,而且有镇宅一方之暗喻,还有驱灾避邪保佑平安的寓意。
中西方美术理念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影响-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中西方美术理念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影响-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追求艺术感,因此中西方美术理念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术理念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分析了现代美术理念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在分析现代美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现代美术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方美术理念;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同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开始注重应用中西方美术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园林景观不仅可以呈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中西方美术理念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有助于园林景观设计内涵的完善和丰富,因此新时期,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明确中西方美术理念的重要影响性。
一、影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美术理念(一)印象主义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对印象主义画作具有直接影响,《日出印象》作为典型的代表画作,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发现,整部作品高度重视外部光,所构造的“真实世界”是由变幻莫测的光线构成的,并以此为主要途径来表达艺术家自己心中的感受和眼中的世界[1]。
(二)野兽主义野兽主义在主观理念表达中通常所采用的色彩比较强烈,笔法更加粗放和直率,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画面感更加强烈,因此形成了表现主义创作思想,艺术家致力于应用所营造的画面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三)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作即从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等角度出发来观察自然,并采用艺术方法加以处理,以期呈现出美术作品存在的理由。
(四)抽象表现主义即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此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作品包括几何抽象和抒情抽象两种类型。
二、现代美术理念影响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一)平面布局抽象化抽象化指的是在对事物本质进行表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事物做出总结和分析,从而更深层次的进行事物表达。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对比性和差异性

意境表达
西方园林景观注重形式美,通过几何形状、对称布局等手 法营造出一种肃穆、规整的氛围。而中式园林则更注重自 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强调与自然 的和谐共存。
中式园林常常运用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通过借景、 框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而西方 园林则更注重雕塑、喷泉等人工装饰,强调对自然的改造 和征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 设计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强调绿色、 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未来展望
地域特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特色 成为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方向, 将地域文化、历史、自然等因素 融入景观设计,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园林景观。
人文关怀
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创造宜 人的空间和环境,让人们在景观
互相借鉴
中西方园林景观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互相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 推动世界园林景观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 对比性和差异性
目录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与风格对比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与水景处理差
异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意境表达与实用性考量 •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差异
历史背景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园林出现,以实用性为主,多用于果 蔬种植和放牧。
中世纪时期
修道院园林兴起,强调自然与人工的 分离。
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
园林走向成熟,追求形式美和人 文精神。
18世纪至今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 园林相继出现。
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景观的异同

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景观的异同中国传统景观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的利用或者简单的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域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去壳而失却风景式园林的灵魂了。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眼神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史空间的艺术。
园林景观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通融时间艺术的诗与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总体到局部都包含这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四、意蕴的蕴涵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已经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家思想
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 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家美学将审美与 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融入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 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园林中以小见大、 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佛学思想对中国园林,特别是江南园林产生极大的影响。
案例分享:法国凡尔赛宫——“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
凡尔赛宫平面图
1、规模宏大 凡尔塞园林有1600公顷,轴线有 3000米长,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2、突出中轴线 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既突出园 林中心,又反映绝对的君权主义理 想 3、均衡对称的布局 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 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园林题材 的配合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在 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园 地划分时多采用几何形体,其园线、 园路多采用直线形;广场、水池、 花坛多采取几何形体;植物配置多 采用对称式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 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
传统文化对中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
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 “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 之说。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 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不可动摇的原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 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 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主要体现于江 南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里。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
问题:在没有任何条件限定下,同学们畅想一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欢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第一章 园林景观概论
园林景观的定义: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 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园林在中 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等。 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 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 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 住的环境。
意境美
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 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古典园 林所创造的风景形象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有理而无定势。“仁者乐山,智者乐 水”、“虽由人做,宛自天成”,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比性、协调性、和谐性,以自 然来补充人工的不足。中国园林的美不局限于风景形象的外在形式,它还寄寓于风 景包涵丰富的内涵上,例如:植物花卉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 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 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这也就决定了中国 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凡尔赛宫局部图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对比
形式美
西方古典园林主要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形式美。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 求的却是形式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 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西 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 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西方人以认识论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定 胜天、人与自然的对立,故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对于自然造景材料的处理,西 方园林没有去表现它们原有的自然美,而是突出了人对它们的改造和加工,是通过 这些自然之物来强化人工雕琢的艺术性,在西方园林景观中自然因素完全被人工化 了,例如:雕塑的运用。它强调规整、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 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1. 创造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2. 自然景观的保护利用 3. 创造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 东西方园林景观差异性
了解中西方园林景观差异性的目的和意义: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把中西方园林景观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 的特点,学习其中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对于现代城市景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西方美学对西式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西方美学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 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 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 念和理性的追求。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早在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 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 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 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
道家思想
崇尚自然之美,老子以“道”是宇宙本原而生成万物,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 道家总结园林审美的自然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理论 的产生为中国园林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依据,使园林中的自然因素“山水”得 到巩固和发展。道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崇尚自然山 水; 2. 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 定了基础; 3. 以水体为纽带的山水、建筑组合关系的建立。
案例分享:十字水度假村——体现建筑与景观结合的意境美
简介
坐落于广东南昆山双溪交汇处的2500余亩谷地精 心雕饰而成。中国传统客家夯土墙结合了国际顶 级竹子建筑工艺,建筑与自然在这里充分和谐。
要点
设计团队信奉“建筑与环境能够和谐并存”的理 念,十字水应用了许多生态规划原理,比如:每 栋建筑物提升一米左右以确保自然水流不受阻挡; 不在极其陡峭的坡度上建任何建筑物以避免大面 积的切割,从而不会对游客产生视觉上的影响; 山顶设置了一个水池以收集雨水,利用落差引至 度假村用以灌溉花园等;大量使用当地材料,如 竹子和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