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写:蔺广逢

适用于:数字媒体专业

2011.12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时间:1周学分数:1.0

执笔人:范彩霞编写日期:2008年10月

一、课程设计目的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的实践环节。本课程设计是《游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深化和延续。通过该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掌握游戏设计的体系结构。通过对所做游戏的故事梗概、游戏类型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在计算机游戏设计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通过分组来进行,每组3~4人。对每一个组,都必须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的类型不限,软件运行环境限为Microsoft Windows,硬件平台限为PC。在每组进行游戏设计之前必须提供游戏文档说明,包括游戏的故事情节、游戏的类型、游戏界面的设计等。每组设计的游戏不一定是原创的,但绝不能抄袭已有的游戏。

每组设计的游戏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情节,要求能体现以下的基本技术:提供使用键盘或鼠标控制视点的朝向和运动的功能;在游戏中至少有一个人物是三维的,并且能产生相应的动画。必须在某个场景中有配音或者背景音乐;最好能在某一个画面中体现一些特效技术;必须能实时或者准实时运行。

游戏设计完成后对自己所做的游戏进行短评,包括:游戏中的哪一部分是最得意的?对最初的游戏设计作了哪些修改,为什么?在这个游戏项目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下一步会怎么做?

三、课程设计的报告(论文、作业)的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是课程设计过程的整理和总结。因此,编写课程设计报告是课程设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设计内容而定,对于本课程设计,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封面上应标明“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专业、姓名、学号与时间等;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课程设计的目的;

(2)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游戏的故事摘要;游戏的类型;各成员的分工;

制作工具;流程图以及如何玩这个游戏。重点写明设计思想,制作步骤、制作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

(3)总结:总结成功之处与问题所在,自己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四、课程设计考核与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的实验准备、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质量、实验纪律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

(1)总分100分:其中考勤10分,作品50分,课程设计报告40分;

(2)考勤每天上、下午1次,每次2分;

(3)如发现有严重抄袭者,个人成绩以零分计;

(4)课程设计报告以准确、规范、认真等指标进行打分,不得抄袭,否则总成绩按零分计。

五、课程设计纪律及注意事项

(1)每位参加课程设计的同学必须认真对待,积极参加;

(2)从严要求自己,不随意迟到、早退和旷课,有事需例行请假手续,实验室内不得玩计算机游戏;

(3)在课程设计中应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虚心向指导教师、实验室教师请教,服从实验室教师的安排;

(4)爱护实验室的所有财产,不得私自删除机器上系统文件;

(5)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

凡违反课程设计纪律者,指导教师或实验室教师有权进行批评教育或终止其课程设计,成绩以零分记。

DirectX初级教程

1. 开发环境 (3)

2. 3D基本概念 (3)

2.1 几种颜色的变量类型

....及其相关函数

....应注意区分: (3)

2.2 材质 (4)

2.3 向量 (4)

2.4 光源 (4)

2.5 摄像机(camera) (4)

3. 创建D3D设备 (5)

3.1 Direct3DCreate9 ( ) (5)

3.2 CreateDevice ( ) (5)

3.3 基本变量 (5)

3.4 其他要调用的函数及变量(调用次数较少) (5)

4. 基本渲染顶点 (6)

4.1 定义顶点格式和FVF; (6)

4.2 创建顶点缓冲区并填充之; (6)

4.3 D3D进行渲染; (7)

5. 使用顶点索引缓冲区 (8)

5.1 创建顶点索引缓冲区并填充之 (8)

5.2 将顶点索引缓冲区设置到渲染管道流水线 (9)

6. 摄像机 (10)

6.1 D3D中使用的几种常用的向量 (10)

6.2 D3D相机中使用的几种常用的关于向量的函数 (10)

6.3 点和向量的区别 (11)

6.3 Camera相机矩阵计算问题 (11)

7.基本纹理应用 (12)

7.1 纹理尺寸 (12)

7.2 纹理坐标 (12)

7.3 基本纹理添加步骤以及所使用的函数 (12)

8.模型加载 (14)

1.装载模型 (14)

2.填充纹理和材质 (14)

3.渲染 (14)

1. 开发环境

注意,一定要把新加的SDK路径移动到目录列表的最上方,因为VC是按顺序搜索路径的。最基本的DX定义规范:I开头的是接口;

D3D开头的一般是定义的一些结构;

D3DX是封装了操作的扩展结构;

2. 3D基本概念

2.1 几种颜色的变量类型

....应注意区分:

....及其相关函数

D3DCOLOR、D3DXCOLOR、D3DCOLORV ALUE。

注意:1. D3DCOLOR属于DWORD型的变量,其定义包含在d3d9types.h文件中;

2. D3DXCOLOR属于结构体类型,其定义包含在d3dx9math.h中:

typedef struct D3DXCOLOR

{

FLOAT r;

FLOAT g;

FLOAT b;

FLOAT a;

} D3DXCOLOR; // r, g, b, a的范围在0.0f-255.0f之间

3.D3DCOLORV ALUE同属于结构体类型,其定义包含在d3d9types.h文件中:

typedef struct _D3DCOLORV ALUE {

float r;

float g;

float b;

float a;

} D3DCOLORV ALUE; // r, g, b, a的范围在0.0f-1.0f之间与各个变量相对应的函数或宏也包含在与变量相对应的头文件中(带有x的变量其对应头文件也包含x,方便记忆)。下边介绍相关函数及宏。

1. 与D3DCOLOR相对应的宏有以下4个:

1. #define D3DCOLOR_ARGB(a , r, g, b) \

((D3DCOLOR)((((a)&0xff)<<24)|(((r)&0xff)<<16)|(((g)&0xff)<<8)|((b)&0xff)))

2. #define D3DCOLOR_RGBA(r, g, b, a) D3DCOLOR_ARGB(a,r,g,b)

3. #define D3DCOLOR_XRGB(r,g,b) D3DCOLOR_ARGB(0xff,r,g,b)

其中该宏的Alpha值定义为255,完全不透明。

4. #define D3DCOLOR_COLORV ALUE(r,g,b,a) \

D3DCOLOR_RGBA((DWORD)((r)*255.f),(DWORD)((g)*255.f),(DWORD)(( b)*255.f), \

(DWORD)((a)*255.f))

前三个宏的r,g,b,a值均为整型数,最后一个必须是从0.0到1.0的浮点型数。

2.2 材质

材质的定义是:

材质

typedef struct _D3DMA TERIAL9

{

D3DCOLORV ALUE Diffuse; // 漫反射光

D3DCOLORV ALUE Ambient; // 环境光,理解为整体亮度

D3DCOLORV ALUE Specular; // 镜面反射,一般用于光滑的平面

D3DCOLORV ALUE Emissive; // 放射光,一般用于自发光体(太阳、灯…)

对于材质设置,自发光不应太强。

float Power; // 指定镜面高光的强度

}

D3DMATERIAL9;

2.3 向量

typedef struct _D3DVECTOR {

float x, y, z;

} D3DVECTOR; 该定义包含在d3d9types.h头文件中。

2.4 光源

typedef struct _D3DLIGHT9 {

D3DLIGHTTYPE Type; // 光源类型,有点光源、聚焦光源、方向光源3种

D3DCOLORV ALUE Diffuse; // 漫反射光颜色

D3DCOLORV ALUE Specular; // 镜面反射光颜色

D3DCOLORV ALUE Ambient; // 环境光颜色

D3DVECTOR Position; // 光源位置(对方向光源无效,如果创建方向光源可忽略)

D3DVECTOR Direction; // 方向(对点光源无效,如果创建点光源无效可忽略。

可以是非单位向量,但是不能是0向量)float Range; // 光的范围,就是能照多远(对方向光无效,如果创建方向光源可忽略)

float Falloff; // 聚光内外光圈的径向强度衰减,一般为1.0f (只针对聚焦光源)

float Attenuation0; // 距离衰减0(创建方向光源可忽略,非方向光源一般3个距离衰减均取取0.0f)

float Attenuation1; // 距离衰减1(创建方向光源可忽略,非方向光源一般3个距离衰减均取取0.0f)

float Attenuation2; // 距离衰减2(创建方向光源可忽略,非方向光源一般3个距离衰减均取取0.0f)

float Theta; // 指定聚光内圈的夹角大小(0-Phi)(只针对聚焦光源)

float Phi; // 指定聚光外圈的夹角大小(0-pi)(只针对聚焦光源)

} D3DLIGHT9;

注:1. 这里非方向光源

.....指点光源和聚焦光源。

2. 添加光照并开启光照

..,光源才起作.........,而且必须为模型或面添加了法向量

...及材质

用。

即光照三要素:光照、材质、法向量。

2.5 摄像机(camera)

摄像机的确定有两个主要参数:一个位置和一个方向。

将摄像机设置到场景中要用到SetTransform( D3DTS_VIEW, &m_matView ); // m_matView就是摄象机的观察矩阵。

3. 创建D3D设备

所需的主要的2.个函数

...(其余函数根据所需变量的填充要求而定)

...和3.个变量

3.1 Direct3DCreate9 ( )

其原型为

IDirect3D9 * Direct3DCreate9 ( UINT SDKVersion);SDKVersion为SDK版本值,函数及SDKVersion的定义包含在d3d9.h中,编译过程中需要d3d9.lib链接库。

3.2 CreateDevice ( )

HRESULT CreateDevice ( UINT Adapter,

D3DDEVTYPE DeviceType,

HWND hFocusWindow,

DWORD BehaviorFlags,

D3DPRESENT_PARAMETERS *pPresentationParameters,

IDirect3DDevice9** ppReturnedDeviceInterface

);

参数解释:

UINT Adapter

一般使用D3DADAPTER_DEFAULT代表主适配器(即显示器);

D3DDEVTYPE DeviceType

D3DDEVTYPE_HAL代表使用硬件加速方式,D3DDEVTYPE_REF代表使用软件仿真方式;

HWND hFocusWindow

代表要创建D3D设备的窗口的句柄

DWORD BehaviorFlags

处理标识:最常用的选项有D3DCREATE_HARDWARE_VERTEXPROCESSING硬件处理

D3DCREATE_SOFTW ARE_VERTEXPROCESSING软件处理

D3DCREATE_MIXED_VERTEXPROCESSING软硬件结合处理

D3DPRESENT_PARAMETERS *pPresentationParameters

描述设备显示参数的结构体,一般要调用其他函数来填充该结构体;

IDirect3DDevice9** ppReturnedDeviceInterface

用于返回D3D的设备对象指针。

3.3 基本变量

D3DCAPS9、D3DDISPLAYMODE、D3DPRESENT_PARAMETERS三个比较基本的变量,用于描述显示设备创建时的相关参数。

3.4 其他要调用的函数及变量(调用次数较少)

HRESULT GetDeviceCaps( UINT Adapter,

D3DDEVTYPE DeviceType,

D3DCAPS9 *pCaps

);

HRESULT GetAdapterDisplayMode( UINT Adapter,

D3DDISPLAYMODE *pMode

);

UINT GetAdapterCount( VOID );

4. 基本渲染顶点

渲染的基本步骤是这样的:

4.1 定义顶点格式和FVF;

顶点格式必须与FVF中定义的一致,这样流水线才能识别。

如:struct CUSTOMVERTEX

{ FLOAT x, y, z; // 顶点坐标

DWORD color; // 顶点颜色

};

与之相对应的FVF为蓝色部分。

#define D3DFVF_CUSTOMVERTEX (D3DFVF_XYZ|D3DFVF_DIFFUSE)

4.2 创建顶点缓冲区并填充之;

使用的基本函数有:

1.CreateVertexBuffer();

HRESULT CreateVertexBuffer( UINT Length,

DWORD Usage,

DWORD FVF,

D3DPOOL Pool,

IDirect3DVertexBuffer9** ppVertexBuffer,

HANDLE* pHandle

);

UINT Length

用来指定顶点缓冲区的大小;

DWORD Usage

一般设置为0;

DWORD FVF

自定义可变顶点格式;

D3DPOOL Pool

可用D3DPOOL

........= 0 (一般用这个比较多),

....... _DEFAULT

D3DPOOL_MANAGED = 1,

D3DPOOL_SYSTEMMEM = 2,

D3DPOOL_SCRATCH = 3,

IDirect3DVertexBuffer9** ppVertexBuffer

指向顶点缓冲区COM对象的指针。

HANDLE* pHandle

一般设置为NULL。

2. Lock()

HRESULT Lock( UINT OffsetToLock,

UINT SizeToLock,

VOID **ppbData,

DWORD Flags

);

UINT OffsetToLock,

锁定区域偏移量,一般为0;

UINT SizeToLock,

要锁定区域的大小;

VOID **ppbData,

返回指向缓冲区数据的指针;

DWORD Flags

锁定行为标识符,一般设置为0;

3. memcpy( )(用此函数将计算好的数据拷贝进缓冲区),如memcpy(in,out,sizeof (buffer));

4. HRESULT Unlock(VOID);

解除对数据区的锁定,一边流水线渲染可以正常执行。

4.3 D3D进行渲染;

有两个基本函数:

1.SetStreamSource()用于将顶缓冲区设置到流水线中;

HRESULT SetStreamSource( UINT StreamNumber,

IDirect3DVertexBuffer9 *pStreamData,

UINT OffsetInBytes,

UINT Stride );

UINT StreamNumber一般设置为0;

IDirect3DVertexBuffer9 *pStreamData 指向顶点缓冲区COM对象的指针;

UINT OffsetInBytes 指针偏移量不偏移则取0;

UINT Stride顶点跨距,即每个顶点所占的字节数

2.SetFVF()用于将顶点自定义格式传递给流水线。

注:IDirect3DDevice9::SetFVF(Vertex::FVF)

FVF保存着顶点描述,FVF的定义形式如下:

#define FVF (D3DFVF_XYZ|D3DFVF_DIFFUSE)或

DWORD const dwFVF = ( D3DFVF_XYZ | D3DFVF_NORMAL |

D3DFVF_DIFFUSE );

D3DFVF_XYZ:表示顶点格式中包含顶点坐标信息。它告知系统你的游戏没

有变换过顶点,要求Direct3D来做顶点的变换工作。

D3DFVF_XYZRHW:告知系统你的游戏引擎已对顶点作过变换,Direct3D不需

要再对它们作变换。也就是说,Direct3D就不会再用世界矩阵、观察矩阵或投射矩阵来变换顶点了。

D3DFVF_DIFFUSE:表示顶点格式中包含了一个漫反射颜色信息。

D3DFVF_SPECULAR:表示顶点格式中包含一个镜面反射颜色成分。

D3DFVF_NORMAL:表示顶点格式中包含有顶点朝向信息(即法线向量)。

D3DFVF_TEX0 ——D3DFVF_TEX8:包含顶点格式坐标的个数(1-8个)。

例如:

typedef struct SObjVertex

{

FLOAT x, y, z; // position

FLOAT nx, ny, nz; // normal

DWORD diffuse; // diffuse color

DWORD specular; // specular color

FLOAT tu, tv; // first pair of texture coordinates

FLOAT tu2, tv2, tw2; // second pair of texture coordinates

FLOAT tu3, tv3; // third pair of texture coordinates

FLOAT tu4, tv4; // fourth pair of texture coordinates

} SObjVertex;

const DWORD gSObjVertexFVF = (D3DFVF_XYZ | D3DFVF_DIFFUSE | D3DFVF_SPECULAR |

D3DFVF_NORMAL | D3DFVF_TEX4 |

D3DFVF_TEXCOORDSIZE2(0) | D3DFVF_TEXCOORDSIZE3(1) |

D3DFVF_TEXCOORDSIZE2(2) | D3DFVF_TEXCOORDSIZE2(3));

IDirect3DDevice9::DrawPrimitive:

HRESULT DrawPrimitive(

D3DPRIMITIVETYPE PrimitiveType,

UINT StartVertex,

UINT PrimitiveCount

);

PrimitiveType:定义了要使用的图元的类型。共有六种:

typedef enum D3DPRIMITIVETYPE

{

D3DPT_POINTLIST = 1, //点,图元个数N

D3DPT_LINELIST = 2,//线,图元个数为N/2

D3DPT_LINESTRIP = 3,//

D3DPT_TRIANGLELIST = 4,

D3DPT_TRIANGLESTRIP = 5,

D3DPT_TRIANGLEFAN = 6,

D3DPT_FORCE_DWORD = 0x7fffffff,

} D3DPRIMITIVETYPE, *LPD3DPRIMITIVETYPE;

StarVertex:设置从顶点缓冲区中的第几个顶点画起。

PrimitiveCount:要绘画的图元的数量。

3.DrawPrimitive()

HRESULT DrawPrimitive( D3DPRIMITIVETYPE PrimitiveType, 图元类型

UINT StartV ertex, 起始顶点

UINT PrimitiveCount 要绘制的图元个数

);

完成上述过程就可以对定点进行渲染了。

渲染函数DrawPrimitive()不对顶点的格式进行再次检查:比如同一个缓冲区可以,你本来打算是用来画三角形列表,但也可以画直线,或者三角形带、扇形等,函数不会再次检查。

5. 使用顶点索引缓冲区

在一个3D模型中一个点可能要同时处于多个三角形面上,如果直接把顶点数据放进缓冲区,那么重复的顶点就会占用多余的内存。

使用顶点缓冲区把顶点的具体数据和代表三角形的顶点的索引分开存储,顶点数据还是放到顶点缓冲区中,顶点索引存储在顶点索引缓冲区中,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内存,避免点的重复存储。

5.1 创建顶点索引缓冲区并填充之

使用到的函数:

1. HRESULT CreateIndexBuffer( UINT Length,

DWORD Usage,

D3DFORMA T Format,

D3DPOOL Pool,

IDirect3DIndexBuffer9** ppIndexBuffer,

HANDLE* pHandle); 用于创建顶点索引缓冲区UINT Length

顶点索引缓冲区的大小,有多少个索引,就有多少个顶点的字节大小;

DWORD Usage

可以置为0;

D3DFORMAT Format

D3DFMT_INDEX16,D3DFMT_INDEX32分别表示用16位(可存储65536个顶点),32位存(可存储65536*65536个顶点)储索引值。

D3DPOOL Pool

可取D3DPOOL_DEFAULT;

IDirect3DIndexBuffer9** ppIndexBuffer

顶点索引缓冲区的COM对象指针;

HANDLE* pHandle

一般值为NULL;

2. HRESULT Lock( UINT OffsetToLock,

UINT SizeToLock,

VOID **ppbData,

DWORD Flags); 用于锁定顶点索引缓冲区并返回索引数据区指针;

UINT OffsetToLock

锁定偏移量,一般设置为0;

UINT SizeToLock

顶点索引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顶点索引个数* 索引位深/ 8;

VOID **ppbData

返回指向顶点索引缓冲数据区的指针,以便数据复制;

DWORD Flags

一般设置为0;

3. HRESULT Unlock (VOID);用于解除顶点索引缓冲区区

注意:一般手动填充顶点索引缓冲区,因为那几个顶点构成一个三角形有自己来确定;

5.2 将顶点索引缓冲区设置到渲染管道流水线

1. HRESULT SetIndices( IDirect3DIndexBuffer9 * pIndexData);

其中的pIndexData为指向顶点索引缓冲区COM对象的指针;

2. HRESULT DrawIndexedPrimitive( D3DPRIMITIVETYPE Type,

INT BaseVertexIndex,

UINT MinIndex,

UINT NumVertices,

UINT StartIndex,

UINT PrimitiveCount );

D3DPRIMITIVETYPE Type,

图元类型;

INT BaseV ertexIndex,

初始顶点的索引值的偏移量,一般为0;

UINT MinIndex,

最小顶点索引值,一般为0;

UINT NumV ertices,

顶点缓冲区中的顶点数量;

UINT StartIndex,

起始的顶点索引,一般为0;

UINT PrimitiveCount

需要渲染的图元的个数;

顶点索引缓冲区中的顶点顺序很重要,因为默认情况下,流水线只绘制点排列顺序为逆时针的三角形,而不绘制排列顺序为顺时针的三角形(可以设置为NOCULL模式这样渲染管线不裁剪)。

包含D3DFVF_XYZRHW的点可以直接绘制在屏幕上,而不需要变换。这是因为生成一个包含D3DFVF_XYZRHW属性的VertexBuffer对象,渲染流水线会认为改点已经进行了顶点变换,不要再将顶点数据作变换(不乘世界矩阵,视矩阵,投影矩阵)。这是绘图时用的坐标系可以理解为简单的屏幕坐标系(即x正方向水平向左,y正方向竖直向下)英文:The RHW float, when set to one, indicates that the vertice are not to be transformed. This is used for GUI developement. setting the RHW tells the direct3d pipeline NOT to apply any transformations matrices to them and you can think of them as pure 2d coords instead of 3d coords.

6. 摄像机

6.1 D3D中使用的几种常用的向量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D3DVECTOR定义在d3d9types.h头文件中,其为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D3DVECTOR {

float x, y, z;

} D3DVECTOR; D3DVECTOR属于3维向量。

2.D3DXVECTOR2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D3DXVECTOR2 {

FLOAT x;

FLOAT y;

} D3DXVECTOR2; D3DXVECTOR2属于2维向量。

D3DXVECTOR3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FLOAT x;

FLOAT y;

FLOAT z;

} D3DXVECTOR3; D3DXVECTOR3属于3维向量。

D3DXVECTOR4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D3DXVECTOR4 {

FLOAT x;

FLOAT y;

FLOAT z;

FLOAT w;

} D3DXVECTOR4; D3DXVECTOR4属于4维向量。

以上三者均在d3dxmath.h中定义(记忆方法同D3DCOLOR、D3DXCOLOR)。

6.2 D3D相机中使用的几种常用的关于向量的函数

1. D3DXVec3Dot ();

2. D3DXVec3Normalize ();

3. D3DXVec3Cross ();

4. D3DXMatrixRotationAxis ();

5. D3DXVec3TransformCoord ();

介绍:

1. FLOAT D3DXVec3Dot( CONST D3DXVECTOR3 *pV1,

CONST D3DXVECTOR3 *pV2 );

该函数用于计算两个三维向量的点乘,并返回最终结果。

2.D3DXVECTOR3 * WINAPI D3DXV ec3Normalize( D3DXVECTOR3 *pOut,

CONST

D3DXVECTOR3 *pV );

该函数用于计算第二个向量的单位向量(即归一化向量),第二个参数为source 即传入向量,并将计算结果存放于第一个参数中或返回。

3.D3DXVECTOR3 * D3DXVec3Cross( D3DXVECTOR3 * pOut,

CONST D3DXVECTOR3 * pV1,

CONST D3DXVECTOR3 * pV2);

该函数用于计算后两个向量的叉乘,并将结果放于第一个参数中或返回。

4. D3DXMATRIX * D3DXMatrixRotationAxis ( D3DXMATRIX * pOut,

CONST D3DXVECTOR3 * pV,

FLOAT Angle );

D3DXMATRIX * pOut

根据旋转角度和转轴计算出来的绕pV轴旋转Angle弧度应使用的旋转矩阵。

CONST D3DXVECTOR3 * pV

用于定义旋转轴的向量。

FLOAT Angle

旋转过的弧度,因为实在左手坐标系中,所以顺时针转动为正。Angles are measured clockwise when looking along the rotation axis toward the origin

5. 下面来看看D3DXV ec3TransformCoord()函数:

D3DXVECTOR3 * D3DXVec3TransformCoord( D3DXVECTOR3 * pOut,

CONST D3DXVECTOR3 * pV,

CONST D3DXMATRIX * pM );

计算点pV经过矩阵pM旋转后的值,并将值放于pOut中或返回。

6.3 点和向量的区别

坐标和向量是有区别的:向量的第四维数值是0,坐标的第四维数值是1;

向量= 两个坐标的差值,第四维同样做减法,结果是0;

向量的坐标变换用D3DXVec3TransformNormal, 点的变换用

D3DXVec3TransformCoord。

D3DXVec3Transform和D3DXVec3TransformCoord相似,区别在于后者变换后将w

投射回1。

6.3 Camera相机矩阵计算问题

参见函数D3DXMatrixLookatLH()其最终计算出来的相机矩阵各个参数如下:

D3DXMA TRIX * WINAPI D3DXMatrixLookAtLH( D3DXMA TRIX *pOut,

CONST D3DXVECTOR3 *pEye,

CONST D3DXVECTOR3 *pAt,

CONST D3DXVECTOR3 *pUp );

Remarks

The return value for this function is the same value returned in the pOut parameter. In this way, the D3DXMatrixLookAtLH function can be used as a parameter for another function.

This function uses the following formula(表达式)to compute the returned matrix.

cam_pos = eye.

cam_lookat = zaxis = normal(At - Eye) (在RH中为normal(Eye-At))cam_right = xaxis = normal(cross(Up, zaxis))

cam_up = cross(zaxis, xaxis)

xaxis.x yaxis.x zaxis.x 0

xaxis.y yaxis.y zaxis.y 0

xaxis.z yaxis.z zaxis.z 0

-dot(xaxis, eye) -dot(yaxis, eye) -dot(zaxis, eye) 1

7.基本纹理应用

7.1 纹理尺寸

纹理都是2D的图片,它可以保存为bmp、tga、jpg或是任何一种常见的图片格式,所以它肯定有大小。虽然理论上现在的新型显卡可以支持任意尺寸的纹理,不过为了兼容以前的显卡也为了程序的执行效率,你最好把纹理的尺寸做成2的n次方。如:16 x 16, 32 x 32, 64 x 64, 128 x 128, 256 x 256等等。

7.2 纹理坐标

纹理坐标又叫贴图坐标,在D3D中用两个0到1的浮点值(U,V)来设置一个点的纹理坐标,U是横轴、V是纵轴。纹理的左上角为(0,0),右下角为(1,1)。

7.3 基本纹理添加步骤以及所使用的函数

1. 为顶点添加纹理坐标u、v并修改顶点的FVF

2. 定义纹理对象指针并创建纹理对象。

如: LPDIRECT3DTEXTURE9ppTexture; // 定义纹理对象指针

HRESULT D3DXCreateTextureFromFile( LPDIRECT3DDEVICE9 pDevice,

LPCTSTR pSrcFile,

LPDIRECT3DTEXTURE9* ppTexture );

LPDIRECT3DDEVICE9 pDevice, // 设备对象

LPCTSTR pSrcFile, // 待作为纹理的图像名称

LPDIRECT3DTEXTURE9* ppTexture ); // 纹理对象指针

3.将纹理设置到渲染管线并渲染

1. HRESULT SetTexture( DWORD Sampler, //将一张纹理指派给设备中的某个特定的阶段

IDirect3DBaseTexture9 * pTexture) //纹理对象指针SetTexture()方法将一张纹理指派给设备中的某个特定的阶段。Direct3D提供了8个阶段(0到7),这意味着可以为一次DrawPrimitive()调用同时设置最多8张纹理。(然而,你也可以多次调用DrawPrimitive(),这称“多次渲染”)。SetTexture()的第一个参数中给出一个希望使用的纹理阶段编号。第二个参数为纹理对象指针。

当一个应用程序选择了一张纹理作为当前纹理时,它就指示Direct3D设备在下一次改变当前纹理之前,一直将该纹理应用到所有被渲染的图元上去。如果3D场景中的每个图元都有其自己的纹理,则必需在绘制每个图元之前设置相应的纹理,也就是说应在调用DrawPrimitive()函数之前进行纹理设置。

2. HRESULT SetTextureStageState( DWORD Stage, //持有该纹理接口的纹理

阶段号。

D3DTEXTURESTAGESTATETYPE Type, //纹理状态类型

DWORD Value //指定纹理状态类型的值);

SetTextureStageState()可用于在不同的材质(material)之间对颜色和alpha作混合。可用它来指定Direct3D纹理引擎的操作和参数。首先应选择想要使用的纹理,在第一个参数中给出持有该纹理接口的纹理阶段号。第2个参数用来设置纹理状态类型。

8.模型加载

1.装载模型

模型加载函数一般使用D3DXLoadMeshFromX( )将模型加载到内存(笼统说法)中:HRESULT WINAPI D3DXLoadMeshFromX( LPCTSTR pFilename, //.x文件名称

DWORD Options, //Mesh存储内存类型

LPDIRECT3DDEVICE9pD3DDevice, //设备对象

LPD3DXBUFFER*ppAdjacency, //一般设为NULL

LPD3DXBUFFER *ppMaterials, //材质扩展对象结构指针

LPD3DXBUFFER *ppEffectInstances, //特效对象

DWORD *pNumMaterials, //纹理数目(等于材质数目)

LPD3DXMESH *ppMesh); //Mesh对象指针。

2.填充纹理和材质

注意D3DXLoadMeshFromX( )函数中的LPD3DXBUFFER,其结构为:

typedef interface ID3DXBuffer ID3DXBuffer;

typedef interface ID3DXBuffer * LPD3DXBUFFER;

ID3DXBuffer——COM对象其成员函数LPVOID GetBufferPointer(VOID)用于返回扩展缓冲区数据区指针。

在D3DXLoadMeshFromX()中LPD3DXBUFFER * 类型的ppMaterials是材质扩展结构对象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D3DXMATERIAL {

D3DMATERIAL9 MatD3D ; //Mesh的材质结构体

LPSTR pTextureFilename ; //Mesh纹理图片对应的名字} D3DXMA TERIAL;

它存储了一个Mesh的所有纹理(纹理只包含作为纹理图片的名字)和材质,由于D3DXMESH 并没有为什么提供模型的材质和纹理管理,所以必须自己做这件事情。将纹理和材质填充到数据区。

这就需要将D3DXMA TERIAL 结构中的数据自己写入到D3DMA TERIAL 9和材质对象中;

3.渲染

一切准备就绪,渲染吧。要注意,在.x文件被读入时,模型是被切分了的,每一个材质对应一部分的模型。

// 根据材质的数量我们的模型被切分了,每个材质对应一部分,即材质被分为几部分,就按几部分渲染。

for( DWORD i=0; i

{ // 为这一部分设置材质

g_pd3dDevice->SetMaterial( &g_pMeshMaterials[i] );

g_pd3dDevice->SetTexture( 0, g_pMeshTextures[i] );

// 渲染这一部分

g_pMesh->DrawSubset( i );

}

注:在最后别忘了将材质对象数组释放:

for( DWORD i=0; i

{

SafeRelease(g_pMeshTextures[i]);

}

《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技术及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及信息系统》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机应用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大作业要求的相关内容。 二、设计内容 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系统安装和调试等。 三、开发环境与工具: SQL Server / https://www.360docs.net/doc/008400789.html, 四、设计步骤 1、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功能分析。(应包含所给题目提供的主要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生成基本E-R图。(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表设计(主键与完整性约束)、范式分析。(应基本按所给题目提供的表的结构进行设计) 4、功能模块实现、集成及调试。 5、报告编写。 五、基本要求 1、接口设计

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的操作界面,全部操作应通过窗口完成,可以使用菜单上或按钮式。 2、功能设计 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目标设定,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删、改、查功能。 六、选题与时间 选题:每人选其中一个题目, 课程设计时间:12月1号---1月15号 指导时间:郑义民(每周三下午)黄彩虹(每周三上午); 地点:机电信息实验楼A226。 注:凡有抄袭现象一经发现,课程设计成绩均为不及格。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1、概述(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内容); 2、需求分析(功能分析、程序流程图) 3、概念模型设计(E-R图); 4、逻辑设计(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指明所满足的范式并给出理由); 5、界面开发、源代码及查询截图、数据库链接方法; 6、总结(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课程学习及课程设计的体会)。 八、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1、报告一律A4纸双面打印打印,每人1份。 2、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 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说明文件。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设计内容: 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其具体内容包括: 1.工程概况及其施工特点分析 编写工程概况应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地点特征和施工条件等作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 2.施工方案设计 施工方案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其内容应包括: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顺序;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制定保证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3.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应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的工期和资源供应条件,用横道图或网络图,对该单位工程从工程开工到全部竣工的所有施工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4.施工平面图设计 施工平面图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条件,正确地确定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所需各种临时设施与拟建工程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 二.设计方法及要求: (一)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分析 工程概况,是对拟建工程的工程特点、现场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所作的一个简要的、突出重点的文字介绍。其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概况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性质、用途和建设目的;开、竣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情况;组织施工的指导思想等。 2.工程特点分析 应根据施工图纸,结合调查资料,简练地概括工程全貌,综合分析工程特点,突出关键重点问题。对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施工的难点尤应重点说明。具体内容为: (1)建筑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建筑面积、层数、层高、总高度;平面形状和平面组合情况;室内外装修的情况;屋面的构造做法等。为弥补文字叙述的不足,应附上拟建工程的平面、立面和剖面简图,图中要注明轴线尺寸、总长、总宽、总高及层高等主要建筑尺寸。 (2)结构设计特点 主要说明:基础类型、埋置深度、桩基的根数及桩长,主体结构的类型,柱、梁、板、墙的材料及截面尺寸,预制构件的类型及安装位置,楼梯的构造及型式等。 (3)建设地点特征 主要说明:拟建工程的位置、地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气温条件、冬雨期施工起止时间、冻层厚度、主导风向、风力和地震设防烈度等。 (4)施工条件 主要说明:水、电、气、道路及场地平整的情况,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生产及供应情况,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劳动力的落实情况,劳动组织形式及施工管理水平,现场临时设施、供水、供电问题的解决等。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102工程估价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设计题目二层办公楼工程量清单使用班级工程102班 设计时间1周 指导教师陈德义谭湘倩李军红

2013年6 月17 日 《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制一份工程量清单文件,是进行“工程估价”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有关理论和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编制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对于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工程量清单项目的设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以及今后的估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这一课程设计阶段的学习,应力求实现对已学相关知识的巩固、对实际操作的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为今后参加全国造价员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以及今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任务 1、熟悉设计资料 (1)熟悉设计文件 (2)在开列项目前认真学习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等相应设计依据 2、计算清单工程量 计算清单工程量是一项繁重和细致的工作。由于其精确度和速度直接影响到今后工程估价的质量,因此请同学们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防止产生漏算、重算和错算的现象。为此,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漏算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为避免漏项,应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附录中章节的顺序,对本工程项目一一开列和计算。 (2)清单工程量小数位的取定,按计价规范的要求,计算过程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3)开列清单项目时,项目特征的描述要做到完整和准确。 3、编制工程量清单表

根据前面已计算出来的清单工程量,严格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格式完成工程量清单文件。 二、设计要求 1、每人独立完成工程量清单项目的列项,工程量计算以及清单文件的 编制。2、设计格式参照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3、最后成果按A4纸规格打印。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栋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办公楼,详见《建筑工程估价》附录工程2设计图纸。 四、进度安排 1、熟悉图纸开列清单项目0.5天 2、计算建筑面积和土石方工程项目0.5天 3、计算基础与砌筑工程项目1天 4、计算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项目 1.5天 5、计算其他房屋工程清单项目0.5天 6、计算装饰装修工程清单项目1天 7、措施项目1天 8、编写设计说明和成果汇总0.5天 9、检查并完善设计文件0.5天 六、设计成果 1、封面(见附录一) 2、设计说明 3、目录 4、清单表部分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 (见附录二表-01---表-12) 5、封底 七、参考资料 1、设计图纸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方法 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完成设计任务,你将对设计实际有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有更深入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 操作系统,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ybase 公司的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开发工具,选用PowerBuilder 7.0(或更高版本)。 : 1、数据库设计 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 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 数据模型。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2、创建数据库:(详细内容请阅读Help文件) 创建数据库时,缺省的user ID为DBA , password为sql。 ●使用Sybase Central创建数据库 1)在Sybase 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文件夹中,打开Utilities 。 2)双击 Create Database。 3)按照向导(wizard)提示,完成数据库创建。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数据库 1)运行PowerBuilder,选择Databsae画板。 2)打开Utilities。 3)双击Create ASA Database。 ●使用SQL语句创建数据库 例如,在C:\ex\文件夹下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C:\\ex\\mydb' TRANSACTION LOG ON PAGE SIZE 1024 COLLATION '437' ENCRYPTED OFF BLANK PADDING OFF JAVA ON JCONNECT OFF 3、创建表 ●使用PowerBuilder创建表 2)连接数据库 3)打开Tables文件夹。

传感器实验指导书11

实验平台介绍 传感器教学实验系列nextsense是针对传感器教学,虚拟仪器教学等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实验模块。nextsense系列配合泛华通用工程教学实验平台nextboard使用,可以完成热电偶、热敏电阻、RTD热电阻、光敏电阻、霍尔元件等传感器的课程教学。课程提供传感器以及调理电路,内容涵盖传感器特性描绘、电路模拟以及实际测量等。 图1 nextboard实验平台 nextboard具有6个实验模块插槽;提供两块标准尺寸的面包板,用户可自搭实验电路;为NI 数据采集卡提供信号路由,可完全替代NI数据采集卡接线盒功能,轻松使用数据采集卡资源;还为实验模块和自搭电路提供电源,既可用于有源电路供电,也可作为外接设备供电。 实验模块区共有6个插槽,分别为4个模拟插槽Analog Slot 1-4,2个数字插槽Digital Slot 1-2。数据采集卡的模拟通道和数字通道分配到实验模块区的Analog Slot 和Digital Slot 上。Analog Slot 模拟插槽用于那些需要使用模拟信号的实验模块。Digital Slot 数字插槽用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数字信号或脉冲信号的实验模块。 图2 模拟插槽和数字插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1)在使用所有模块之前,都要先区分模块的类型:带有正弦波标记的为模拟实验模块,需要插在Analog Slot 上使用;带有方波标记的为数字模块,需要查在Digital Slot 上使用。如果插错插槽,会导致模块工作不正常,甚至损坏模块。 (2)插拔实验模块前关闭nextboard电源。 (3)开始实验前,认真检查模块跳线连接,避免连接错误而导致的输出电压超量程,否则会损坏数据采集卡。 Nextboard的连线: (1)电源线,把220V的电源通过一个15V的直流变压器,送到实验台上。 (2)数据采集卡,将数据采集卡的插头与实验台可靠连接。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出发资料 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 2.线路条件: (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 二、设计任务 (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 (一)、设计计算说明书 (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 (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1张A3)

(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设计步骤 二、设计方法 (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 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 1、道床厚度的选择 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 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D值的计算:1/D=1/D1+1/D2 教材(7-3) 式中D1为扣件刚度,其值由设计确定;D2为道床支承刚度,计算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订教师:张娟 城市学院 2015年12月

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书 模块01 “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设计步骤 工作任务 任务1:“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任务2:“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概念设计 任务3:“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任务4:“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逻辑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概念 熟悉数据库设计的主要阶段和步骤 掌握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绘制E-R 图的方法 掌握将E-R 图转换为数据表逻辑形式的方法 理解并掌握数据库设计规范化方法 2、设计内容 任务1-1 “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般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四个阶段。在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则与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密切相关。 需求分析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需求分析说明书 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相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特征 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特征 数据库概念模式 数据库逻辑模式 数据库物理模式 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的要求。需求分析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并以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形式加以描述。 概念设计 主要是把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化为概念模型。概念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关键,我们将使用E-R 模型作为概念模式设计的工具。 逻辑设计 就是将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因为逻辑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密切相关,本书以关系模型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讨论逻辑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红外线感应开关的原理,采用热释电红外探头(PT8A2621)将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加以放大,然后驱动继电器,制成红外热释电感应开关。本开关能探测来自移动人体的红外辐射,只要人体进入探测区域,开关会自动开启。该设计可作为企业、宾馆、商场及住宅的走廊、楼梯、电梯间、卫生间、库房等处的自动开关,起到“人来灯自亮,人走灯自灭”的作用,既新颖方便,又节约用电,在某些场所还能起到威慑盗窃活动的防范作用。本设计结构简单,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价格低廉,隐蔽性好,应用范围广,所以可以通过扩展而达到实际的应用。 关键词:红外线感应开关红外辐射探测区域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概要 (1) 1.1意义及研究现状 (1) 1.2设计思路 (2) 第2章:设计方案各部分介绍 (3) 2.1热电是传感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2.2低通滤波器 (4) 2.3信号放大器 (6) 第3章:仿真电路的建立与分析 (8) 3.1仿真电路建立 (8) 3.2仿真结果的分析 (8) 第4章:设计体会 (10) 参考文献 (10)

第1章:总体方案概要 1.1 意义及研究现状 电力作为一种洁净方便的能源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方面,因此电能的节能尤为重要,要节能首先就要做到节约能源,其次再通过科学研究发明更加人性化和节能的用电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人或动物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早在1938年,有人提出过利用热释电效应探测红外辐射,但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六十年代,随着激光、红外技术的迅速发展,才又推动了对热释电效应的研究和对热释电晶体的应用。热释电晶体已广泛用于红外光谱仪、红外遥感以及热辐射探测器,它可以作为红外激光的一种较理想的探测器。它目标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自动化控制装置中。 (1)红外线感应灯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照明缺乏独创产品,模仿产品居多,基础加工落后,只顾外表,轻视功能,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性能差。尤其是在“智能”照明方面,缺乏创新,与国外智能灯具在技术研究方面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现阶段的照明系统一般采用主电源经配电箱分成多路配电输出线,提供照明灯回路用电,由串接在照明灯回路中的开关面板直接接通或断开供电线来实现对灯的控制,灯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无逻辑时序及亮、暗调光控制,因而无法形成各种灯光亮度组合的场景及系统控制。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节能和环保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年照明电能消耗约占全部电能消耗的12%~15%,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必须尽快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光源的节能环保光源。LED以其较之于传统照明光源所没有的优势,诸如较低的功率需求、较快的响应速度、绿色环保以及不断快速提高的发光效率等,成为目前我国今后照明系统发展的方向。基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是能源紧缺,智能照明必是以后照明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照明将会使人们利用起来更加便利,改善家庭环境,不仅为建筑照明提供多种的艺术效果,而且使灯具控制和维护变得更为简单,而且具有可靠性高、安装布线容易。 (2)红外线感应灯控制系统的优点: 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技术,涵盖从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到安全防范系统以及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但是长期以来,智能照明在国内一直被忽视,大多数建筑物仍然沿用传统的照明控制方式,部分智能大厦采用楼宇自控(BA)系统来监控照明,但也只能实现简单的区域照明和定时开关功能。相比之下,智能照明系统体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它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照明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下说课材料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12级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二、课程设计题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三、设计依据: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中涉及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组织原理如下: 1、《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7、《建筑施工手册》(第5版) 2012年 8、初步确定的基础持力层置于第二层粘土层,其承载力标准值为380Kpa。 9、现行国家有关施工验收规范。 四、设计条件: 1、工程概况 建筑概况:某四层学生公寓,底层为商业用房,上部为学生公寓,建筑面积3277.96m2,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体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胶合板门,铝合金窗,外墙贴面砖,内墙为中级抹灰,普通涂料刷白,底层顶棚吊顶,楼地面贴地板砖,屋面用200mm厚的加气混凝土块做保温层,上做SBS改性沥青防水层,其劳动量见附表: 2、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该市东郊山坡地段,两面均有公路,交通便利,西面及北面为已建工程:厂内旧房、坟墓已由建设单位拆除,平整场地已在准备工作阶段完成,场地平整均按平均施工高度为-0.5米。 (1)开竣工时间:由当年9月1日开工至次年2月1日竣工,施工时间145天左右控制。 (2)气象条件:施工期间最低气温4°C,最高气温30°C,施工开始气温较高,以后逐月降低,春节以后有回升,施工期间很少有雨,主导风向为东偏南。 (3)土壤及地下水:土为二类土,地下水位-3.0米 (4)抗震要求:7度抗震烈度设防 (5)技术经济条件:各类钢窗、饰面材料等均有相关专业厂家生产,分批成套

模拟电子课程设计课设传感器测量系统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院(系):信息系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题目:传感器测量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1V,误差不超过±2%。 设计任务总述:对设计题目进行分析,根据设计的要求先确定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0V基准电压,然后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测量当电阻值变化±1%时,放大电路能够产生±6V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1%时输出为6V,偏差为-1%时输出为-6V,误差不超过±2%;最后电路仿真实验。 工作计划及安排: 熟悉课题要求,查找相关资料;甄选资料的相关内容,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寻找参考电路,修改电路,进行参数计算.调试(仿真),如不成功,返回第2步整理数据;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摘要: 设计一个放大器系统,当电阻值变化±2%时,放大电路能 够产生±8V 的输出电压。要求偏差为0时输出为0,偏差为2%时输出为8V ,偏差为-2%时输出为-8V ,误差不超过±5%。 一、电路结构及原理说明: 该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基准电压源电路、测量电桥电路、放大电路、电平转移电路。 电路框图如下所示: 1.基准电压源:为测量电桥提供一定精度要求的7.5V 基准电压,采用5.6V 稳压管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结合实现。 2.测量电桥电路:当电桥的所有阻值都相同时,输出电压为零。当有一电阻发生变化时将会有电压输出。此电路可以等效为传感器测量电路,测取的温度变化量并将其转化成电压变化。 3.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用于将测温桥输出的微小电压变化(ΔV )放大,使其满足性能要求。放大电路采用两个同相电压跟随器(作为输入缓冲器)与两级放大器组成,其中第一级放大器为差动放大器,第二级放大器为可以方便调节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4.电平转移电路: 二、测量电路和参数计算 基准电压源 测量电桥 放大电路 电平转移电路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长春建筑学院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A课程设计 任务书 姓名:玄敏 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班级学号:水1402 15 指导教师: 日期:2016.11.4-20.16.11.25 城建学院

一、设计题目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 二、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给水管网设计任务。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给水管网设计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进行绘图练习及计算机绘图,加强利用参考书的能力。通过给水管网工程设计,使学生了解给水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方案的设计、参数的选择、说明书的编写,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原始资料 1. 吉林省珲春市春华镇规划图1张(1:10000,等高线间距1m)。 2.总平面图上等高线间距:1m; 3.城市人口分区、房屋层数见下表; 4.使用城市给水管网的工厂,其位置见图纸: (1)冶炼厂,生产用水为9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27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3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2)纺织厂,生产用水为850m3/d,重复利用率0%。工人总数1200人,分三班工作,一班早8:00—晚16:00点,二班16:00—24:00点,三班24:00—8:00点。其中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20%。

淋浴情况: 每班下班后一小时淋浴时间。 5.浇洒绿地和道路用水:每次每区70m3。 6.火车站用水:300 m3/d 。 7. 用水量逐时变化: 逐时用水量(%) 四、设计任务 新建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五、设计成果及要求 1.计算要求 (1)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弄懂设计意图及设计要求; (2)结合地形条件划分给水区域,布置给水管网,确定水流方向与管网节点; (3)计算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水力工况分析; (6)泵站与清水池的计算。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传感器课程设计

传感器课程设计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2010年12月30日 目录 序言 (3) 方案设计及论证 (4) 部件图纸 (6) 心得体会 (6)

主要参考文献 (7) 序言 1、简介 光纤温度传感器采用一种和光纤折射率相匹配的高分子温敏材料涂覆在二根熔接在一起的光纤外面,使光能由一根光纤输入该反射面出另一根光纤输出,由于这种新型温敏材料受温度影响,折射率发生变化,因此输出的光功率与温度呈函数关系。其物理本质是利用光纤中传输的光波的特征参量,如振幅、相位、偏振态、波长和模式等,对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力,辐射等具有敏感特性。它属于非接触式测温。 2、特点

光纤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它用光信号传感和传递被测量,具有动态范围大,频响宽,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由于光纤可被拉至距测量点几十米以外,能使信号处理的电子线路远离干扰源,固而可较少受到空间电磁干扰。另外光纤传感器均为可控有源传感器,这使得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可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完成某些较复杂的功能。 3、现状 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及连续生产规模的扩大, 对温度参数测量的快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普遍采用的热电偶很难实现对温度快速、准确地测量。这种接触式测量也难以保证温度场的原有特征, 易引起误差。在较高温度的测量中, 价格昂贵的金属热电偶必须接触被测高温物体, 所以损坏快, 增加了成本。光纤温度检测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光纤本身具有电绝缘性好、不受电磁干扰、无火花、能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使用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光纤温度传感器发展极为迅速。目前研究的光纤温度传感器主要利用相位调制、热辐射探测、荧光衰变、半导体吸收、光纤光栅等原理。其中半导体吸收式光纤温度传感器作为一种强度调制的传光型光纤传感器,除了具有光纤传感器的一般优点之外,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输电设备和石油以及井下等现场的温度监测,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研究 原理分析 1、本征吸收原理 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半导体材料时,主要引起的吸收是本征吸收,即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引起的吸收。对直接跃迁型材料,能够引起这种吸收的光子能量hv必须大于或等于材料的禁带宽度Eg,即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是频率。从式(1)可看出,本征吸收光谱在低频方向必然存在一个频率界限vg,当频率低于vg时不可能产生本征吸收。一定的频率vg对应一个特定的波长,λg=c/vg,称为本征吸收波长。 2、半导体测温原理 λ,半导体材料对信号光的透过率随温度变化,但对参考光的透过率不变。设信号光的透过率为()T 参考光的透过率为rλ。光纤定向耦合器的分光比为α,光纤传输损耗和探头与光纤的联接损耗为β。令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课程设计指导书(2012 ~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 系(部):建工系 实习名称: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实习负责人: 联系电话: 2013 年 5 月20 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多层单元住宅设计(题目自拟) 二、目的要求 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及构造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3.进一步训练建筑绘图的能力。 三、设计条件 1.本设计为某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为单元式、多层住宅4~6层,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500平方米。 2.设计要求,见下表。 户型A:四房二厅二卫二阳台户型B:三房二厅二卫*阳台 户型C:三房二厅二卫*阳台户型D:二房一厅一卫*阳台 户型E:二房二厅一卫*阳台户型F:一房一厅一卫*阳台 学生选做表 3.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但必须满足总建筑面积,墙体均采用240mm墙。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

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参考(自己可以调节)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 主卧室12~16 m2 双人次卧室 12~14 m2 单人卧室8~10 m2 餐厅≥8 m2 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 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入) 工作室6~8 m2 四、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本次设计参考教师给定的住宅方案,根据设计资料确定建筑方案,初步选定主要构件尺寸及布置,明确各部位构造做法。在此基础上按施工图深度要求进行,但因无结构、水、电等工种相配合,故只能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设计内容如下; 1.单元平面图:至少2-3个套型,比例1:50(选做)。 2.建筑平面图(至少2个单元):包括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比例1:10O,标准层必须有一个户型布置家具,其他房间标有名称和面积。 3.建筑立面图:包括正立面、背立面及侧立面图,比例1:100。 4.建筑剖面图;1个(必须剖到楼梯),比例1:100。 5.建筑详图: ①表示局部构造的详图,楼梯详图比例1:50、节点详图比例1:20。 ②表示房屋设备的详图(选作内容),如厨房、厕所、浴室以及壁柜、挂衣柜、 鞋柜、碗柜、灶台、洗涤盆、污水池、垃圾道、信报箱、阳台晒衣架等详图。数 量、比例自定。 6.设计简要说明、图纸目录、门窗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m2)/总套数(套) 使用面积系数=〔总套内使用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X 100% 五、参考资料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2.《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 101-87)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21-88) 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3册 6.《房屋建筑学》教材 7.地方有关民用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8.《建筑构造资料集》 9.有关的建筑构造标准图集 10.《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J—86)

数据库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New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 程 设 计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指导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为了配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开设的,是将数据库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重点掌握如下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要求如下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学生如有事不能上课要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并且请假时间原则上不允许超过课程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按照缺勤次数/考核次数比值计算),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二.适用专业 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三.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课程设计分五个阶段: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与数据分析,并进行数据库、系统功能等设计。 3)程序设计:在具体的DBMS环境下,创建数据库、建立表及必要的其它部分(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模块功能(可选)。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成员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开发的系统,及每个成员开发的模块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四.本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的每个步骤,以及提交各步骤所需图表和文档。通过使用目前流行的DBMS(首选SQL SERVER 2000,不得使用ACCESS),建立所设计的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查询、连接等操作和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设计。 1.应用系统需求分析 学生自选由指导教师给定的多个课程设计的题目,进行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工作,绘制操作流程图、DFD、DD图表以及书写相关的文字说明。 2.概念结构设计 绘制详细的E-R图,由指导教师师检查数据结构是否合理。 3.逻辑结构设计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天津商业大学自动化专业2007级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 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 城市路灯控制系统 学号:20072737 姓名:李广砥 完成时间:至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设计题目: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系统设计之城市路灯灯控制系统一、题目的认识理解 光电阻作为一种传感器主要是用来实现开关功能,用于对光照强度的控制。而自然光的自动检测显示与报警系统使人们对工作场所或外部环境的光照强度的控制成为可能,尤其在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变大的背景下更有意义。而由国家电网统计的数据截止2006年我国火电比列依然超过80%,火电中绝大部分是燃煤发电。而煤炭燃烧必然带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同时也加大了环境承载能力。所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能源节约型的城市和国家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任务要求: 设计题目: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设计之城市路灯控制系统 主要要求: 设计一个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实现对外界三种不同条件下光强的分档指示和报警(弱、适宜、强) 备注:报警功能选作。 1、方案的设计 1)根据题目选定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所用的光电传感器类型; 2)自己设计至少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光电传 感器的输出; 3)传感器测量电路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比较器完成,完成至少 三种以上不同光照条件下显示报警系统方案的论证和设计; 4)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电路方框图、电路原理 图的设计; 5)完成自然光光照强度自动检测显示报警系统中核心芯片的选型、系 统中各个参数的计算(备注:1. 含各种元件参数的计算过程或依据 2. 选定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元件规格); 6)设计结束后,进行仿真调试。 2、仿真调试方案 1)利用Multisim或Pspice等软件仿真,得出主要信号输入输出点的波 形,根据仿真结果验证设计功能的可行性、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网络工程系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网络安全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设计目的是在网络安全课程基础上,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理解、熟悉网络攻击的原理、和针对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对网络攻防进行验证和设计,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通过这次设计,要求在网络攻击的原理、预防措施、密码算法等方面加深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2.学生必须按照课程设计要求,以学生为主、指导教师指导为辅,认真、独立地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有问题及时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 3.按照教学要求在一周时间内独立完成,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按时完成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内容 1.题目: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实现 (1)设计任务 a、研究ARP地址欺骗的原理 完成ARP地址欺骗的基础理论学习。 b、完成ARP地址欺骗的设计和验证 (2)基础理论简介 在以太网中,ARP缓存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目的是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报文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一般情况下ARP表是通过两个途径建立的: ①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 ② 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另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有一种攻击方式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错误的ARP请求表。假设有三台计算机A、B、C,其中B已经正确建立了A和C的ARP表项。假设A是攻击者,此时A发出一个ARP请求报文,该请求报文可以这样构造:

(建筑工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般民用或工业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设计步骤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热负荷计算确定方案水力计算绘制施工图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建筑物所在地区,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中,查出该地区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外计算风速,冬季主导风向等)。 2.土建资料

的建筑特点(建筑物的方位、层数)和各部位的建筑构造与热工特征,外墙、屋顶、地面门窗构造)。 3.根据任务书中给出的热源条件,确定系统入口位置和热媒参数。 (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进行房间编号(注意各层编号竖向统一,编号用三位数字,首位数表示层数。) 2.根据房间使用特点,确定其室内计算温度n t (参阅《规范》)。 3.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统K值,并校核外墙,天棚热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方法可自选.条件完全相同房间可只计算一个。 (三)散热器面积和片段的计算 确定散热器型式、安装方式、系统联接型式后,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pj t。 (四)供暖系统型式的确定,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 1.合理确定供暖系统的型式,根据建筑物用途、特点比较各种系统形式,选择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 2.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应注意下列几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指导书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 资料标签 2015----2016 年第2 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设计时间: 2016年 6月日至201年6 月日指导教师:田敬民 成绩: 批改时间:

服装工程学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专业:计算机科学及技术,物联网指导教师:田敬民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指导书 适用专业:计科专业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设计时间:1周学分数:1.0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及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把理论课及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 通过设计一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及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开发设计具体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散安排1周(合计20学时)的时间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组织及交流,

进行考勤并督促组员按时完成各项任务。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 要求如下: (1) 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 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 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 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5) 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 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