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想国
精选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简介与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送阅读点评!理想国简介?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哲学著作之一,2021年11月,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
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内容理想国被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根底,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理想国读后感心得体会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我没想到,我随意读的一本书,竟让我邂逅了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我也没想到,正是他,让我从新对身边的很多东西有了新的认知;甚至让我对快乐,幸福,痛苦,善,正义,勇敢,激情,欲望,智慧,爱情等有了新的定义,而正是这些新的定义,让我多多少少地扫去了那些旧的理念,开始往另一条曲径去通幽,而且,因为我不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我是个无神论者,读书笔记.我可以更真切的去选择我需要的,我不是格劳孔,总是赞成苏格拉底的,所以我同意,智慧是快乐的,正义是善的,欲望与激情是恶的,而理念与激情是追求智慧的最好组合,爱要是苏格拉底或伯拉图的似的爱,而勇敢需要好的智慧做伴,做正义的事,不做专制者……但我不赞成天堂与地狱会接纳好人与坏人,灵魂也不会脱离肉体而存在,更不会不朽,而且统治者不一定是哲学家,虽然他可能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哲学家,但绝对不是最有智慧的人。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思想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哲人王”(philosopher king)的思想,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成为真正的统治者,领导社会走向理想国家。
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组织理论,并在历史上不断被引用和解读。
柏拉图所提出的“哲人王”思想,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和理解。
从哲学角度来看,“哲人王”是指具备理性和思辨能力的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具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能够超越感性世界,了解真理和理想。
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社会和人类的本质,从而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提供正确的指导。
这也是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该成为统治者的原因之一。
“哲人王”思想还体现了柏拉图对政治权力的理想化追求。
他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摆脱私欲和私心,真正为国家和民众利益着想。
而一般的统治者则往往被欲望和私利所驱使,导致统治权力被滥用和误用。
柏拉图主张将政治权力交由哲学家,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和社会的良好发展。
在他看来,哲学家更倾向于道德和公正,因此更适合掌握权力和决策。
“哲人王”还体现了柏拉图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推崇。
他认为,哲学家是最具智慧和知识的人,而统治者应当以智慧和知识来领导国家。
在柏拉图看来,只有具备丰富知识和深刻思考能力的统治者,才能做出正确和明智的决策,使国家和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他主张将统治者的地位与智慧和知识联系起来,强调哲学家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统治者。
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也受到了争议和批评。
一些人认为,将统治者的地位与哲学家联系起来可能导致专制主义的产生。
因为哲学家在柏拉图看来是最具智慧和知识的人,但他们也可能因自身的优越感而滥用权力,成为专制的统治者。
一般的统治者也可能有德行和智慧,因此将统治者的地位与智慧联系起来可能会造成排他性和不公平。
把哲学家作为统治者也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不稳定,因为一些人可能会反对自己没有哲学家的资格而被排除在统治者之外。
柏拉图理想国主要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主要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的主要思想是:
1. 公平: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公平的民主政治,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2. 平等:柏拉图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3. 公正:柏拉图理想国的司法制度是一个公正的司法制度,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司法保护。
4. 公平:柏拉图理想国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公平的经济体制,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经济权利和义务。
5. 公正: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公正的教育体制,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1《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一部巨著,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是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多领域问题,很多学者比喻说这是一部一辈子都可以研读的书。
书中每个章节都充斥着柏拉图的哲学智慧,同时表达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国。
每个人读《理想国》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初读本书,对文中正义、城邦建设及政治体制等概念和论述印象深刻。
本书开篇就讨论何为正义,对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进行了讨论。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等众多学者以对话形式就何为正义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苏格拉底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进行了反驳,从而提出正义的概念。
柏拉图从中引伸了城邦正义,他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则,将城邦定义为“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做好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任何人都要服从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应当让位给城邦正义。
从柏拉图关于正义的定义可以看出,他所谓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级别职务,具有等级区分,由此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因此他所谓的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同时他认为只有拥有正义的城邦才是理想的城邦,并提出建设理想城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生产者阶段;二是辅助者阶段;三是统治者阶段。
柏拉图还提出了“政治家就应为哲学王”理念。
他认为在理想城邦之中,应由拥有知识的哲学家担当统治者,并称之为“哲学王”。
柏拉图认为只有政治家是哲学家才能明白什么事真正的正义,而能够让国家秩序井井有条。
柏拉图通过阐述什么是不正义的城邦和不正义的人,并从历史和现实中对政治体制进行划分,他将政体分为五种,即王者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
详细讨论了后四种政制的更迭原因和形成过程,认为这四种政制都是不正义的,从而总结得出哲学王统治的政体才是正义的,因此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哲学王统治的政体。
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智慧和真理。他主张通过理性和逻辑来探究真理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主要成就
柏拉图创立了雅典学院,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他的《理想国》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理想国》概述
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一系列具体事物组成的,但这些事物只是理念世界的映像。理念是完美的、永恒的 、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则是模糊的、变化的、虚幻的。他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思考和哲学来追求对真理的理解, 从而更接近于理念世界。
灵魂论
总结词
灵魂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 方面,他认为灵魂是永恒不死的,是人类 的本质。
批判
一些批评者认为这种等级制度违背了平等原则,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和发展机 会。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视为平等的个体,而不是被限制在特定的社会 角色中。
对柏拉图思想的误解与误读
误解
一些人认为柏拉图的思想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这种误解导致了对柏拉图思想 的过度崇拜和盲目接受。
误读
一些批评者认为柏拉图的思想并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需要经过深入的解读和理 解。他们认为对柏拉图思想的误读可能导致了对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如极权主 义和排外主义。
详细描述
柏拉图认为,灵魂是人类的本质,它是不 死的、永恒的、真实的。他认为灵魂在进 入身体之前存在于理念世界中,但在进入 身体之后被束缚在肉体上,因此失去了对 理念世界的认识。通过哲学的思考和训练 ,人们可以逐渐摆脱肉体的束缚,重新认 识理念世界,达到灵魂的自由和解放。
真理论
总结词
真理论是柏拉图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他认 为真理是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的,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 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14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伦理思想

个人正义
与个人正义对立的非义,就是心灵的三个部分混淆 和迷失、相互干涉和彼此僭越,一个部分反抗另一个部 分乃至整个心灵,企图取得领导地位;柏拉图甚至认为, 与“四主德”相反的“四主恶”(无知、怯懦、放纵、非义) 乃至一切邪恶,都出自心灵三个部分的混淆和迷失。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的实质是情感和欲望服从理 智的统率,或者以理率情制欲。个人正义的目的是保证 心灵的健康、和谐。 这种个人正义观,表明柏拉图 在人性论上是一个唯理主义者。
第十四讲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伦理思想
柏拉图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
《理想国》
(约公元前374年)
1
。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巨擘。他出 生于雅典城的名门望族。→贵胄之家保证了他从小就获 得良好教育,但也使他自幼养成根深蒂固的贵族意识, 据说他因肩部宽大(另说前额宽阔) 而获“柏拉图”绰号(在古希腊语中 对民众心存不屑,对 民主怀有敌意。他受过骑兵训练, 有“广阔”、“宽大”之意)。 并在诗画乐等多方面初显才华。他创作过史诗和悲剧, 这种早年的文学经历,为他后来的文采飞扬的哲学对话 录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0岁左右,柏拉图追随苏格拉底研习哲学。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因“亵渎神灵”和 “腐蚀青年”。(真实原因是个人冤仇) 被雅典当局所指使的法庭判处死刑。 这一事件对柏拉图触动甚大。
11
。
第三种正义观,正义就是强者(统治者)的利益 苏格拉底首先揭露隐藏于其中的矛盾:统治者在立法 时难免会制定一些对自身不利的法律,当他们命令民众遵 守这些法律时,分明就是让弱者去做对强者不利的事情, 即正义也可能对统治者不利。 然后他引出相反的结论:各种技艺都是为了对象的利 益而非为了它自身的利益,医术不是为了医生的利益而是 为了病人的利益,骑术不是为骑者的利益而是为了坐骑的 利益等等,同理,统治术不是为了统治者 (强者)的利益而 柏拉图显然是为辩论而辩论, 是为了老百姓 (弱者)的利益, 他本人绝对不会承认正义就是弱者 换言之,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 的利益,他只是为了辩论赢。 而是弱者的利益。→
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课程考核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姓名:李李庞昊昊肖小丽班级:化学1302班组号: 32014年12月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着,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
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系统地、全面地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
他的国家教育论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必须由国家来统一控制和规划,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
柏拉图的国家教育论思想对我们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以教育为本,把教育放在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启示目录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 (4)(一)、动荡的社会环境 (4)(二)、柏拉图的个人政治经历与思考 (4)二、《理想国》的教育理念 (5)(一)、学前教育观 (5)(二)、教育伦理思想 (5)(三)、终身教育观 (5)(四)、乐育与体育的教育思想 (5)(五)、国家教育观 (6)三、《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6)(一)《理想国》的终身教育思想 (7)(二)终身教育在我国 (7)(三)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启示 (8)四、结论参考文献 (10)浅析《理想国》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家,他对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思想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后的许多学派和哲学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一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正如孔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他的光辉将永远闪耀着整个人类历史。
他的《理想国》是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城邦),给人们阐释完美的政治共同体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建立起来,人民怎样在其中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探究和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探究和启示一、本文概述《理想国》作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理想国家的构建与治理原则。
在教育领域,柏拉图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深邃洞察力的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对全球教育体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分析这些思想的内涵与启示,以期对现代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文章将首先概述柏拉图的教育观念,包括其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论述,随后将探讨这些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尤其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注重公民道德教育、以及强调教育公平与公正等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深入挖掘,本文旨在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的视角,以期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教育思想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构建一个理想的政治社会,来阐述其对教育的全面看法和深远设想。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构建离不开优秀公民的培育,而优秀公民的塑造则依赖于完善的教育体系。
柏拉图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智慧和德行的公民。
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勇气和欲望三部分构成,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人们通过哲学的追求,使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实现灵魂的和谐与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柏拉图特别重视数学、几何、天文等学科的学习,认为这些学科能够训练人的思维,提升人的理性能力。
柏拉图提出了分阶段进行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人的年龄和心智发展阶段来安排,分为早期教育、音乐教育和哲学教育三个阶段。
在早期教育中,柏拉图强调要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在音乐教育中,他主张通过音乐、诗歌等艺术形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在哲学教育中,他则强调要通过系统的哲学学习,引导孩子探索真理,追求智慧。
柏拉图要有还强调了教育者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者不仅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还要具备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文摘要: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一切公有,物欲节制;它有着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法律体系,有着自己固有的“理想模式”,有其突破,有其建树,也有其局限,有其不足。
不论是哲学王的统治,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的不和谐,还是它的类似斯巴达的“全城戒备”状态,以及正义之国与正义之人的讨论,总是让人一方面看到理想状态下的井然有序的国家秩序,一方面又不得不怀疑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
然而,就连柏拉图本人也不敢保证理想国的永恒维持,相信它一样会退化腐朽以致败落。
关键词:哲学王哲学平民机械理性主义战时理想国English abstract:The “Republic” of Plato, with its strict hierarchy, with its all public and material desires control, has a sound education system and legal system, has its own inherent "ideal model", has its breakthrough, and its achievements, also has its limitations, and its shortcomings. The rule of philosopher king, the discordance between material basis and spiritual pursuit, it's similar to the Spartan's "City of alert" status, and discussion of the country of justice and the people of justice, always make people see on the one hand the idealized organized national order,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to doubt that if it's feasible in real life. However, even Plato himself can not swear that the Republic will maintain eternal, and he believes that it will be degraded as a result of decadent decline. Key words: philosopher king civilians of Philosophy Mechanical rationalism Republic in war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综合政治、哲学、伦理学、美学、辩证法、理念论等各方面内容为一体的政治哲学经典,他所设计的理想国以正义理念为基础,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有其建树,又有其局限,本文就理想国的主旨问题,局限及意义等方面的问题,综合个别专家以及自己的意见,发表了对理想国的见解。
一理想国,还是理想人?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主旨众说纷纭,权威观点认为这部对话录是柏拉图的政治纲领,很多人甚至归结为柏拉图的“乌托邦”。
而少数观点则认为这是一部哲学经典,因为它汇集了教育、伦理、美学等各方面经典理论。
王太庆①教授曾做过一次以《理想国》为主题1的演讲,说:“虽然这部书谈了很多治国的事,有很大的篇幅是谈政治理论,但根本上它还是一部哲学书。
我们心里有了这个数,就不会把这本书念歪了。
”而《柏拉图密码》的作者陆苏拉德则认为,“善的理念才是《理想国》的中心。
”②那么《理想国》究竟是一步怎样的书,其主旨意图究竟是建立一个贵族政治的理想国,还是在理想国中培养具有完善的品质及正义品质的哲学家,及“理想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或仅仅从柏拉图的作品中去找答案。
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一部集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的完成,必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及社会背景。
而我们也只有去认真研究柏拉图所处社会环境及他的亲身经历来探析《理想国》的精髓之所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柏拉图在其中长大成熟的雅典把自己看作是希腊理想的最高体现,然而他所目睹的两个现实,让他对当时的雅典民主制度彻底失望。
第一个事件是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雅典的政治极为动荡,城邦颓废的败落,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治。
第二个事件即苏格拉底被判死刑。
当时雅典恢复的民主制度已经蜕化变质了,雅典由于穷兵黩武、财富兼并、两极分化,大量自由民急剧贫困化,不能再依赖城邦供给为主,徒有民主权利,实际却已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
民主政制的社会基础败落了。
苏格拉底的悲剧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
柏拉图对此失望至极。
其次,三十僭主政制的弊端日渐显露,柏拉图对僭主政制深恶痛绝,认为这是所有政制中最坏的一种。
然而,无论柏拉图对当时的和政治制度失望到什么程度,他仍旧深深潜心于研究政治观念和理想,建学园,立巨著,都是热心于政治制度研究的很好的体现。
因此笔者认为,《理想国》的主旨就是政治性的,而非其他。
①王太庆,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家,对柏拉图深有研究,重要译著有《柏拉图对话集》.②陆苏拉德著,《柏拉图密码》,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第45页.与此相比,教育、伦理、美学,甚至包括音乐、体育、军事等各方面内容,不过是理想国里社会不同侧面、不同领域的反映罢了。
至于善的理念的说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现实,即,政治家的言辞总是为推行他的政治理念服务的,柏拉图所提的善的理念是一个类似于老子的“道”的理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但不管是柏拉图的“善”,还是老子的“道”,均可分别理解为他们推行哲学王治国和无为而治各自政治思想的一个最高指导思想罢了。
概括说来,就是不论是培养“理想人”(哲学家)还是推行善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或说现实意义,还在于建立其理想中的理想国。
这是笔者的观点。
二理想模式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确乎是理想模式,因为它在现实世界是的确难以实现的。
因此,它必有自己的优点,又必有自己的局限。
一方面,理想模式的理想国之所以难以实现,在于它存在几个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只有哲学王,没有哲学平民,理想国难以建成,也难以维持。
初读《理想国》时,脑子里就冒出一个疑问,在这样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里,一切公有(甚至包括妇女儿童),物欲节制,那这个国家的公民的理性要达到怎样的程度呢?统治者是哲学家,但平民不是。
大家都愿意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甚至妻儿,放弃一切一切的欲望来捍卫国家的利益么?我想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除非这个国家小的只剩下哲学家。
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法律体系,但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有哲学家的觉悟。
靠教化,有人不一定赞成你的理念;靠暴力,那这个社会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和谐。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哲学王,没有哲学平民,理想国之理想难以实现。
其次,在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这个层面来讲,理想国不应该是一个缺乏艺术、缺乏正常人伦关系的国度。
这种国家,笔者认为,可暂且称之为“机械理性主义国家”。
正如格劳孔(Glaucon)所认为的那样,这样的城邦是供猪生活而不是供人生活的城市:他可以满足我们最基本、最初级的实用需要、生存需要,但它实际上缺乏文明生活需要,即精神追求。
我并不认为精神追求以及正常的人伦人情关系是什么奢华之物。
因为人,毕竟是人,即使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统治了激情与欲望,它也并不能磨灭人的最初本性,否则,那样的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
如果完全把人类交与理性去统治,那么这理想世界不就只等同于一个人造机器人世界了么?一个连妇女儿童都可以公有的世界,没有正常的爱情、亲情,那将是一个可怕的冷血世界。
正如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样,绝对的平等会产生新的不平等,理想国中绝对的公有,绝对的理性,也必然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物质基础与精神追求不能得到平衡,,则理想国之理想不可实现。
再次,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对比威名昭著的斯巴达城邦,我认为是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的,即“战时理想国”。
在城邦林立的古希腊大背景下,城邦的生存,人的生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战争是经常发生的。
因此,一种“全城戒备”的军事化体系的建立是意义重大的。
因此,现实世界中才有了斯巴达,才有了八旗制度,理想世界中才有了理想国。
一定的社会背景产生一定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
全面军事化的斯巴达以及柏拉图所描绘的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在笔者看来,无疑是只是用于战时状态的。
全民皆兵的国度,是战争强迫的产物,他不是适合于一切时代的理想国度。
尤其在和平时代,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放弃正常的家庭、爱情,以及正常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而去搞什么护卫国家。
当然,正常的国防建设是绝对不可小觑的,但压抑人性的全民戒备的做法就会显得可笑至极了。
另一方面,理想国的构想虽然脱离不了其“理想模式”,但作为一部政治哲学经典,他所提出的关于社会很多领域的设想对我们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黑格尔说,“柏拉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是具有世界历史地位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③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分工理念的提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正义的意思即各人做各人的工作,互不僭越,互不干扰。
单个的人不是自给自足的,他们聚集在社群内,互相帮助,以满足其需要。
他们共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生活。
一个固定安置下来的城邦,每个人都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较之其每个人都为了给他自己提供食宿、衣服、住所及其他满足正常生活所需的所有工作而言,将为满足所有人的经济需要奠定更好的基础,这是社会分工的雏形。
而社会历史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用。
理想国中井然有序的分工景象,如今在某种意义上也已基本成为现实。
第二,《理想国》为人类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至善至美的教育理论。
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开始,要用音乐与体育培育儿童的素质,并且不同阶段接受适合各阶段的教育,并提出男人和女人可接受共同的音乐体育教育,提出不要从功利出发学知识,而要以追求真理和知识为学习目的,强调品德教育和灵魂转向,要求用辩证法引导学生始终向上看,达到至善。
他认为社会有义务去培养哲学家,而且也相信后天教育对知识形成的可行性。
柏拉图提出的教育方法,基于他对人的心理的及人格结2构的分析,他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国家教育制度。
对教育体系执行得相当严格。
对护卫者等级的孩子要完成带有三个科目的必修课程,即人文科目(mousike)、体育(gymnastike)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