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巴雷综合征(英文)
吉兰-巴雷综合征

3.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AMAN)
急性起病,但起病时多有发热,有肌痛,肌肉瘫痪多为节段性,可不对称,无感觉 障碍。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均增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但波幅可减低。
4.重症肌无力(Miller Fisher 综合征)
吉兰-巴雷综合征
Guillain—Barre Syndrome
吉兰-综合征巴雷(Guillain—Barre Syndrome)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炎症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AIDP)
慢性炎症性多发性脱髓鞘性神经病(CIDP)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A translation of Landry's paper(1859) reads: 'The sensory and motor systems may be equally affected. However the main problem is usually a motor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 gradual diminution of muscular strength with flaccid limbs and without contractures, convulsions or reflex movements of any kind. In almost all cases micturition and defecation remain normal.
Ⅴ少见 • 1-2周发展至高峰
2020/9/26
临床变异型
1. Miller-Fisher 综合征:眼外肌瘫痪 、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三联 征)(Bickerstaff 脑炎变异型)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对称性、弛缓性运动麻痹和感觉障碍。
对于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护理的常规内容:1.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呼吸功能等。
记录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病人的血气分析结果。
2.呼吸护理:GBS病人可能会出现呼吸肌无力,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运行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
3.饮食护理:GBS病人常常出现吞咽困难,需要进行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可以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定期进行进食评估,预防误吸。
4.体位护理:GBS病人容易发生压疮,需要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尿布或泡沫垫等物品,减少受压部位的压力。
5.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病人长期卧床不动,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定期进行下肢按摩和活动,以预防血栓形成。
6.心理护理:GBS病人常常因运动功能受限,导致心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病人情绪支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7.安全护理:GBS病人的运动功能受限,需要确保其安全。
护理人员需要提供安全设施,例如护栏、推车等,预防病人跌倒和意外伤害。
8.疼痛管理:GBS病人常常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可以给予疼痛缓解的药物和理疗等措施。
定期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给予针对性的疼痛缓解服务。
总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除了上述常规内容,还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还应密切与医生、家属的沟通合作,共同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和康复进展。
神经综述: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综述:吉兰-巴雷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1916年由Guillain Barre等提出的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主要特点为急性四肢迟缓性肌无力、反射降低或消失、病情进展期多在2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陆续发现一系列类似GBS局部症状的疾病,如颈-咽-臂亚型、Fisher综合征等。
由于该类疾病临床症状时有重叠、多伴有空肠弯曲菌前驱感染或伴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阳性,因此有研究将其归纳为GBS变异型,而将以往提出的GBS称为GBS经典型,二者构成一个病因和病理生理相关联的疾病谱系即GBS谱系疾病。
01流行病学与病因学尽管GBS谱系疾病各个亚型临床表现通常有较大差异性,但是该类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制上往往相互关联。
GBS谱系疾病多伴前驱感染,2/3病例报道都伴有呼吸道或肠道前驱感染,相关病原体包括: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肺炎支原体、乙型肝炎病毒和空肠弯曲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流感病毒A。
其中空肠弯曲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体,约占1/3。
除病原直接感染外,疫苗接种、手术、器官移植等也有可能导致感染。
早在1976年有研究报道,狂犬病疫苗和猪流感疫苗会轻度增加GBS患病风险,疫苗安全性的研究也是近来病原研究趋势,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流感疫苗有患病风险,但是其风险<1/100000,相对安全。
此外,有病例报道肿瘤也可导致副肿瘤性GBS谱系疾病。
其发病机制的解释主要倾向分子模拟学说,由于病原体表面的脂寡糖(LOS)与周围神经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分子结构类似,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血清中就含有被激发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从而发生交叉免疫反应。
目前许多研究集中于空肠弯曲菌类菌体表面脂寡糖研究。
鉴于GBS谱系疾病的自身免疫性,一些研究致力于探讨患者自身基因多态性与该谱系疾病的相关性,已有meta分析已经确定GBS发生风险与FCRL3基因、TNFA308G/A基因多态性相关,还有部分基因例如MBL2基因(编码甘露醇结合蛋白c的一种基因)与GBS的严重程度和结局有一定的关系。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与感染及(或)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的多发性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病变,以进行性、对称性和弛缓性肢体瘫痪为特征。
不同程度的周围性感觉障碍,病情严重者出现延髓病变和呼吸肌麻痹。
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acute inflammatory polyradiculoneuritis),也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acute infla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itis)。
目前认为GBS是由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早期可有多数病儿经短时间静止期后逐渐恢复,预后多良好。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因(一)发病原因病因不清,但研究显示空肠弯曲杆菌(4%~66%)、巨细胞病毒(5%~15%)、EB病毒(2%~10%)、肺炎支原体(1%~5%),这些前驱感染与临床各亚型无特异的相关性。
此外,文献报道还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病毒,流感A和B、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柯萨奇、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天花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有关。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GBS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胞免疫:T细胞可能参与大部分或全部亚型的GBS发病机制。
T细胞对任何一种髓鞘蛋白P2、P0和PMP22都有反应,并足以引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急性期患者的体液循环中发现有激活的T 细胞,它能上调基质金属蛋白激酶,经血-神经屏障,与同族的抗原结合识别。
对T细胞的这些特异性反应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步阶段。
(2)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许多研究表明,GBS各亚型中可出现相对特异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其中最典型的是Miller-Fisher综合征(MFS)。
90%的MFS患者具有抗GQ1b和GT1a神经节苷脂抗体(IgG);在所有GBS亚型中都发现存在抗GML抗体(IgG型),但是与脱髓鞘型GBS相比,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MAN)和急性运动-感觉性轴索型神经病(AMSAN)患者中抗GML抗体更常见。
格林巴利综合征4.6

GBS临床分型
3脑神经型: 少见,主要累及脑运动神 经。双侧面神经最多见,其次为舌咽、 迷走神经,动眼、滑车、展神经、舌 下神经也可受累,可为单侧或双侧。
• 图 GBS 的病程进展(蓝色)。多数 GBS 患者在肢体无 力出现之前报告有前驱感染(红色);常可测及抗神经节 苷脂抗体(绿色),但其水平随时间而降低;渐进性肢体 无力在 4 周内达到高峰(常在 2 周内),恢复期可持续数 周、数月甚至数年。
• 总之,IVIG和PE是AIDP的一线治疗方 法,PE需在有特殊设备和经验的医疗 中心进行,而IVIG在任何医院都可进 行,且适合于各类患者。但两种疗法 费用都很昂贵。无条件者可应用皮质 类固醇。
4 辅助呼吸 • 呼吸肌麻痹是GBS的主要危险,抢救呼吸 肌麻痹是治疗重症GBS的关键。 •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当出现缺氧 症状,肺活量降低至20-25mI/kg体重以下, 血气分析动脉氧分压低于70mmHg,应及 早使用呼吸机。 • 可先行气管内插管,如1天以上无好转,则 进行气管切开,用外面围有气囊的导管插 管,外接呼吸机。
鉴别诊断
• 1 低钾周期性麻痹 • GBS
低钾周期性麻痹
病因 感染,自免 低钾,甲亢 病程 急,亚急,<4W 发病快,恢复快 肢体瘫痪 自下肢始,近端明显 四肢驰缓瘫 呼吸麻痹 有 无 脑神经受损 可有 无 感觉障碍 有(末梢),疼 无 CSF 蛋白细胞分离 正常 电生理 早期F波或H反射延迟, EMG电位波幅降低, 运动NCV减慢 电刺激可无反应 血钾 正常 低,补钾有效 既往发作史 无 常有
治疗
• • • • • • 主要包括: 辅助呼吸 对症治疗 预防并发症 病因治疗 康复治疗
病因治疗(免疫治疗)
• 意义:GBS多为自限性,临床上于2- 4周开始恢复,很少复发。因此应该尽 早开始免疫治疗。 – 减轻致病性因素损害神经的作用。 – 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 减少瘫痪、呼吸衰竭和植物神经损 害对患者生理状况的影响。
【儿科学】吉兰巴雷综合症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伴有对称或不对称脑神经麻痹,以核下性面瘫最常见,其次为 展神经。当波及两侧第IX、X、XII对脑神经时,患者呛咳、声音低哑、 吞咽困难,口腔唾液积聚,很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并加重呼吸困难,危及 生命。个别病例出现由上向下发展的瘫痪。
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症状相对轻微,很少有感觉缺失者,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痛和皮肤感觉过 敏。由于惧怕牵拉神经根加重疼痛,可有颈项强直,Kernig征阳性。神 经根痛和感觉过敏大多在数日内消失。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症状较轻微,主要表现为多汗、便秘、不超过12~24小时的一过性尿潴 留、血压轻度增高或心律失常等。
发病机制
(2)巨细胞病毒:是占前驱感染第二位的病原体,欧洲和北美地区多 见,患者抗该病毒特异性抗体和抗周围神经GM2抗体同时增高,致病机制 也认为与两者的某些抗原结构相似有关。 (3)其他病原体:主要包括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HIV和其他病毒以 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等,致病机制与巨细胞病毒相似。
发病机制
吉兰巴雷综合症
汇报人:时间:
概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过去多译为格 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acute infectious polyradiculoneuritis),是目前我国和多数国家儿科最 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病。该病以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程呈自限性,大多在数周内完全恢复,但严重者急性期可死于呼吸肌 麻痹。
吉兰--巴雷综合征

AID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根据临床、 病理及实验室检查提示可能系一种周围 神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依据为:病前2周左右约50%患者 可有先驱或免疫注射史;脑脊液中细胞 正常而蛋白质增加,所增加的蛋白质主 要是免疫球蛋白,脑脊液内增加的免疫 球蛋白部分来自血液外,部分系由鞘内 合成;
病理检查可发现神经根及周围神经的 单核细胞侵润,血管周围淋巴细胞鞘, 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发现 周围神经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髓 鞘脱失呈节段性。上述病理改变与实验 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十分相似。
3.可伴有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
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鉴别诊断:
1.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则一般不支持GBS的诊断:
①显著、持久的不对称性肌无力。 ②以膀胱或直肠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或持久的膀胱或
我国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30岁以下占 68.5%(南京地区514例统计)。发病在 国外多无明显季节性倾向,我国多在夏 秋之交与日本报道相似。70代年中期在 江苏淮阴、南通地区、河北的张掖、临 泽地区,1986年在河北省清河地区曾有 丛集发病的报道。
[前驱因素和发病机制]
Hurwitz等对1034例AIDP研究约80%患 者可在发病前8周内有前驱因素,高峰在 病前1—2周。约2/3为病毒感染,最常见 为呼吸道(58%)、胃肠道(22%)、或 二者合并发生(10%),约5%有手术史, 4.5%有疫菌种史。
4.体征: ▪ AIDP的核心症状为弛缓性肢体肌肉无力;对称 性,少数非对称性;四肢近端和远端均无力; ▪ 肌无力从双下肢向上肢发展,数日内逐渐加重; ▪ 肌张力可正常或降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无 病理反射; ▪ 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脑神经的运动功能障碍,面 肌、球肌,且可能作为首发症状;极少数有张 口困难,伸舌不充分和力弱,眼外肌麻痹。 ▪ 严重者出现颈肌和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 ▪ 部分有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下肢疼痛或酸痛, 神经干压痛和牵拉痛。 ▪ 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吉兰巴雷综合征

Rhodes(1982)首先注意到GBS和CJ的关系。以腹泻为前驱感染的GBS患者CJ感染的比例高达 85%。Ree等报告96例GBS和100例对照比较变现,26%的GBS并发CJ感染,而对照组中仅2%。在 伴发CJ感染的GBS中,76%的病例有脱髓鞘改变,其中40%为AIDP。
在CJ感染的GBS中,52%GM1抗体阳性,而无CJ感染的GBS中,CM1抗体阳性仅15%,CJ和GM1抗体 阳性的GBS病人比这两种抗体阴性病人恢复得慢。
GBS的研究中患者血清抗体和免疫细胞的检测、免疫组化、血清成分和免疫细胞的被动转移 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等方法采用从不同角度提示,这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神经病。
“分子模拟”机制学说认为,GBS的发病是由于病原体某些组分与周围神经组分相似,机体免 疫系统发生错误的识别,产生自身免疫性T细胞和自身抗体,并针对周围神经组分发生免疫应 答,引起周围神经髓鞘脱失。周围神经髓鞘抗原包括:P2蛋白、P1蛋白、P0蛋白,髓鞘结合 糖蛋白(MAG)。
在AIDP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出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其滴度与临床病变的程度呈正相 关,这种抗体为IgM,用AIDP患者的血清直接注入大白鼠坐骨神经,可引起急性传导阻滞、髓 鞘脱失及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血浆置换以清除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治疗AIDP获得了肯定的疗效。上述均提示了免疫因素参 与了AIDP的发病过程。
约20%患者可以始终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异常而腓神经相对正常的现象 可能是GBS和CIDP的一个特征性区别。
复合肌肉运动电位(CMAP)尤其是疾病的第3-5周检查时,其波幅与GBS预后的关系密切。 CMAP降低到正常低限的10%,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诊断]
Asbury(1990年)修订的新的诊断标准确定了GBS的必要条件和适用范围,如下: 1、诊断必须的特征 (1)、超过一个以上的肢体进行性运动性力弱。程度从下肢轻度,伴有或者不伴其共济 失调,到四肢和躯干的完全性瘫痪,以及球麻痹和面肌无力,眼外肌麻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hthalmoplegia, areflexia, ataxia associated with anti-GQ1b ganglioside antibody
• acute axonal motor neuropathy • polyneuritis cranialis
• acute onset of peripheral and 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 immunologic reaction directed against myelin
components of peripheral nerves • focal segmental demyelination often combined with
Sensory symptoms
– paresthesias and numbness in the distal limbs (stocking and glove distribution)
– half have pain and an aching discomfort in the muscles, mainly in hips, thighs and back.
• CSF: protein-cell dissociation •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slowed conduction
velocity, prolonged distal latencies and prolonged or absent F responses
Autonomic dysfunction
– sinus tachycardia, sweating dysfunction, urinary retention and constipation
Laboratory Data
CSF
• normal pressure • increased protein but normal cell (characteristic protein-cell
Differentiated Diagnosis
• acute poliomyelitis • acute myelitis • myasthenia gravis • periodic paralysis
Treatment
• Supportive treatment • Specific treatment
dissociation) 2 weeks after symptom onset
EMG
•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NCS): slowed conduction velocity, prolonged distal latencies and
prolonged or absent F responses
axonal wallerian degenerat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idence is 0.6~1.9 cases per 100,000 persons per year
weakness
• symmetrical weakness from distal to proximal • trunk, intercostal, neck and cranial muscles (Ⅶ, facial
Diagnosis
• respiratory or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precedes by 1-3 weeks
• progressive symmetrical flaccid weakness and areflexia, mild sensory involvement, cranial nerve involvement, autonomic dysfunction
diplegia) maybe affected later • some patients requi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caus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 flaccid paraly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1,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 0.4 g/kg daily for 5 consecutive days
2, plasmapheresis 3, corticosteroids
methylprednisolone 500-1000mg IVgtt, X 5 days dexamethasone 10-15mg IVgtt, X 5 days
Guillain-Barre Syndrome (GBS)
Characteristics
•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AIDP)
• Respiratory or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precedes the neuropathic symptoms by 1-3 weeks in about 60%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