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支持对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综合心理干预对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8-03T16:06:06.6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刘嘉怡[导读] 晚期癌症会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滋生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反应刘嘉怡(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晚期癌症会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进而滋生严重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反应,是癌症晚期治疗、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文对综合心理干预中的多种干预方法对于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56-02 恶性肿瘤是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人口的首要死因,是我国农村居民人口的第二位死因,我国每年有近200万的新增癌症患者,80%以上在确诊时就已是中晚期。
病人及其家属在长时间治疗、疼痛、治疗副反应、死亡恐惧感、高昂的治疗费用等因素下,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并造成以焦虑、抑郁为主的负性心理状态。
不同病期的癌症患者,其焦虑、抑郁情绪有所不同,在确诊初期焦虑情绪最为严重,而癌症晚期则抑郁情绪最为严重,焦虑情绪则会逐渐减轻[1],综合心理干预通过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支持性疗法等多种心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全面、系统的心理干预,以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质量。
现将综合心理干预在癌症晚期患者及其家属焦虑抑郁情绪治疗中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1.综合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影响1.1 认知-行为干预认知干预是基于认知过程会对人的情感与行为产生影响的理论假设出发,通过认知与行为技术对患者不良认知进行改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2]。
认知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因患者负性认知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成为综合心理干预首选的干预方法。
心理社会支持对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心理社会支持对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方法:将80名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
对干预组患者通过心理、社会的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在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能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接受度,从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关键词】晚期癌症;自我感受负担;心理适应【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54-02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疼痛、恶心等躯体症状,导致自理能力下降,照顾需求增加。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在面对躯体不适的同时,更担心自已给他人及家庭带来了负担,比如担心家人过于劳累、担心照顾者的身体健康、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担心连累家人,等等。
这种感觉称为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ieved burden,SPB)[1]。
自我感受负担不仅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更表现在就医行为上拒绝治疗,严重者甚至希望自已早日“解脱”,或采取极端措施自杀。
本研究通过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并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情况,为今后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提供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选择2015年6~12月我科收住的晚期癌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
入选标准:①恶性肿瘤分期Ⅲ~Ⅳ期,病理诊断明确,反复住院半年以上。
②思维清晰,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理解表达能力,病情许可,取得知情同意并能配合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已处于临终状态,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价值体会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的价值体会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生活质量价值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肺癌患者开展心理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值<0.05。
观察组肺癌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
结论:心理支持护理对降低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理支持护理;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肺癌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质量。
当前,随着环境污染日渐加剧,吸烟人群而比例增加,肺癌发病率也明显上升[1-2]。
随着临床上对于癌症研究不断深入,除了合理有效的治疗、放化疗手段外,对肺癌患者开展心理支持护理同样十分必要,有助于降低患者自我负担感,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析心理支持护理应用价值,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方法1.1 资料选择本院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按照计算机序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
所有患者符合肺癌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5~73岁,平均(56.8±5.4)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19~44岁,平均(56.7±5.3)岁。
将上述两组肺癌患者的一般性资料带入统计学中处理,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放化疗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护理,具体护理方法为:①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交流引导患者宣泄自身情感,倾听患者真实想法,并多指导和关心患者,尽量消除患者紧张、压抑、害怕、恐惧死亡等心理。
由护士主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感受负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 第25卷 第15期 IMHGN,August 2019,Vol. 25 No. 15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与病死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病隐匿,病情往往进展迅速,且治疗后预后较差。
临床有研究报道,肺癌患者治疗期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负性心理情绪,主要以中度以上焦虑、抑郁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态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1]。
有研究报道,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及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抵触、绝望等负性心理,提高患者配合度,保障临床治疗效果[2]。
因而,在肺癌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与临床治疗,对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力量与多种心理辅导技术进行团体内人文互动,帮助成员自知、自助、体验、感受以及分享,最终消除症状、改善适应、建立健康人格。
以往研究,通常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3]、新入职护理[4]以及异位妊娠[5]等人员的心理问题干预,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但在肿瘤疾病患者心理干预中应用较少,本文笔者尝试将由护士主导的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晚期肺癌住院患者治疗中,探讨分析其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困扰及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0例晚期肺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Ⅲ~Ⅳ期肺癌,卡氏功能评分(KPS)≥80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患者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且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既往有焦虑症、抑郁症史,合并患有精神疾病者。
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52.28±7.95)岁(35~68岁),婚姻状况:56例已婚,4例未婚,文化程度:20例为初中及以下程度,40例为高中及以上,疾病分期:Ⅲ期26例,Ⅳ期3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由护士主导的团体心理辅导护理干预,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53.09±7.55)岁(36~70岁),婚姻状况:55例已婚,5例未婚,文化程度:22例为初中及以下程度,38例为高中及以上,疾病分期:Ⅲ期25例,Ⅳ期35例。
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8• 临床研究 •癌症目前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无法治愈的肿瘤,其治疗的目的不再是延长寿命而是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痛苦。
癌症患者通常具有疼痛、躯体及情况苦恼等一系列症状,而苦恼、抑郁等是末期患者重要症状。
据不完全统计,34%~44%的癌症患者有明显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而晚期患者有更明显的抑郁和悲感情绪[1]。
因此,在此期间患者的治疗不单单以躯体为治疗首要,同时要兼顾其心理。
基于此,我们加强了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选120例癌症晚期患者均预计存活3个月以上,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8~75岁,平均58.3岁。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初中34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33例。
职业:行政人员54例,工人38例,农民20例,其他8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干预组,各6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1.2.1 常规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皮肤、用药、疼痛、消化道等方面的护理。
1.2.2 干预组:通过充分分析患者心理特点,再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
①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特点:癌症患者进入晚期仍伴有较重的心理问题,且与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有密切关系。
对于病程较长且经济负担较重的年长患者,多表现为消极绝望。
一方面感觉自己是家庭负担,一方面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对治疗失去信心。
对于年轻的患者多表现为焦虑、恐惧。
一想到将与努力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多彩的生活告别不寒而栗。
加上强烈的求生愿望无法实现自然就产生了焦虑。
对于反复入院治疗的患者多表现为孤独抑郁。
患者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体质已消耗殆尽,同时家庭、工作也严重受影响,而病情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让患者心灰意冷、郁郁寡欢,怕人们异样的眼光、怕亲朋好友的刻意顾忌而故意远离大众。
②护理方法:a.根据文化程度进行心理干预。
不同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护理活动的配合及理解也不尽相同[2]。
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重点

・护理学・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王敏丽 毛美君317502浙江省台州,台州肿瘤医院肿瘤内二科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6.05.042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癌症化疗患者心理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96例需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支持护理,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采用自我感受负量表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干预后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心理负担、自我感受总评分分别为(9.77±2.28)分和(7.44±3.33)分,(21.11±4.16)分和(14.02±5.47)分,(10.88±2.55)分和(8.02±2.32)分,(12.77±2.57)分和(8.78±2.65)分,(11.38±2.88)分和(8.71±2.42)分,(27.95±3.63)分和(21.81±3.63)分,(92.82±10.41)分和(67.22±11.53)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551、3.337、3.773、3.994、3.606、3.731、3.602,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症状条目、情绪条目、他人关系条目得分分别为(33.05±3.82)分和(36.21±4.44)分,(30.46±3.48)分和(35.38±5.36)分,(18.22±3.35)分和(22.47±3.28)分,(100.06±9.05)分和(115.81±11.15)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647、3.532、3.348、3.575,均P<0.05)。
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心理健康

作者: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如何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05
癌症患者的自我支持和互助
02
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04
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
06
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心理适应的关系
添加章节标题
社会支持对癌症 患者心理健康的
影响
社会支持的定义和类型
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促进康 复和治疗。
社会支持与癌症 患者心理适应的
关系
心理适应的定义和重要性
心理适应是指个体在面对 压力、逆境或变化时,调 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 保持心理平衡和适应环境 的过程。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 心理适应至关重要, 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患 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 质量。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研究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更有针 对性的干预措施。
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制定 更具普适性的支持策略。
开展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资源,共同 推进癌症患者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
关注癌症患者的长期心理健康,研究社会支持在不同治疗阶段的作 用,以提供全程化的支持服务。
提供专业的心理干预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 问题
社区和志愿者组织提 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 支持
社会支持与癌症 患者生活质量的
关系
社会支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社会支持能够提 高癌症患者的心 理健康水平,减 少焦虑和抑郁情 绪。
社会支持可以增 强癌症患者的应 对能力,帮助他 们更好地应对治 疗和康复过程中 的挑战。
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

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研究作者:高乾梅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支持护理对改善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化疗的100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心理支持护理,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表各项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表各项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心理;癌症;化疗;负担;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089-02doi:10.14033/ki.cfmr.2015.28.042癌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癌症患者将达到2000万人。
目前大部分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化疗作为补救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上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化疗治疗的同时,会引起一些副作用:(1)患者抵抗力下降、发热、骨髓抑制;(2)恶心、呕吐、便秘、腹泻;(3)脱发,内分泌紊乱;(4)重要脏器损伤,导致血尿、小便、肝肾功能衰竭等。
可以看出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疗的同时,使患者自我照护能力下降,社会价值丧失,随着时间的延长造成患者内疚、自责,认为自己在拖累家庭,甚至产生自杀念头。
但是目前国内对于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薄弱,家庭成员对癌症患者心理变化了解程度低,医院缺乏科学、可行的干预方案。
因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探讨心理支持护理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化疗的100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社会支持对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11-15T14:55:16.3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2期作者:施巧完吴晓云陈慧香[导读]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浙江东阳 322100)【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方法:将80名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
对干预组患者通过心理、社会的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在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
组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能提高其对社会支持的接受度,从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关键词】晚期癌症;自我感受负担;心理适应【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354-02 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疼痛、恶心等躯体症状,导致自理能力下降,照顾需求增加。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在面对躯体不适的同时,更担心自已给他人及家庭带来了负担,比如担心家人过于劳累、担心照顾者的身体健康、担心昂贵的医疗费用、担心连累家人,等等。
这种感觉称为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ieved burden,SPB)[1]。
自我感受负担不仅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更表现在就医行为上拒绝治疗,严重者甚至希望自已早日“解脱”,或采取极端措施自杀。
本研究通过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并有针对性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情况,为今后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提供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
选择2015年6~12月我科收住的晚期癌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
入选标准:①恶性肿瘤分期Ⅲ~Ⅳ期,病理诊断明确,反复住院半年以上。
②思维清晰,精神正常,具有一定理解表达能力,病情许可,取得知情同意并能配合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已处于临终状态,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
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6.8±5.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5例,初中及以上15例;病理分期:Ⅲ期9例,Ⅳ期31例。
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70.1±5.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2例,初中及以上18例;病理分期:Ⅲ期10例,Ⅳ期3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 观察组进行心理社会支持 2.1.1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选择合适的医生、护士人选,组成团队,进行癌症患者沟通技巧培训,学习癌症心理相关知识。
2.1.2观察组由护士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预后,了解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目前最困扰的问题等,然后有针对性进行干预。
义工承担对孤陋病患负责照护、陪伴支持服务;志工主要进行同类病患“现身说教”的支持;医生、护士主要为患者提供医疗信息支持服务比如:解释疾病的过程、疾病的相关知识等提高认知水平。
义工、志工每周1次,医生、护士每周1次,首次交谈时间为30~45分钟,以后每次15~20分钟。
在干预的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集中精力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理解,做出必要的反应。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引导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负性情绪等。
在患者出院后,每周电话随访1~2次,进行关心安慰,询问需求并予尽力解决。
干预时间2个月。
2.2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遵嘱完成各项治疗、常规饮食、休息、检查等健康宣教。
2.3 研究工具
(1)采用张庆娜的中文版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共9个条目,其效度为0.98,信度为0.87,采用1~5分评分制,求和后测量SPB 程度,各条目相加得分为SPBS总分,得分越高表示负担越重。
(2)采用自设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表进行个人情况调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宗教信仰、肿瘤分期等。
2.4 调查方法
观察组在干预前、干预后1周、干预后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
对照组在入院时、入院后1周、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由经过培训的2名责任护士采用统一指导语,由患者自行填写。
2.5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二组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如下:干预前二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社会支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感受负担均处于中重度水平,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结果得分低于国内常模(34.56±3.73分),干预后一周,二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社会支持略有差异(P<0.05);干预后2个月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增加,二组有显著差异(P<0.01)。
详见表。
4.讨论
4.1 晚期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的现状
近年来,国外关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研究越来越多:Wilson等[2]对69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验证了SPB体验的普遍性。
本研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调查结果处于中重度水平。
原因可能与患者(95%)表示住院费用对家庭是一种负担,认为现有的经济状况不足以维持今后的治疗,80%的患者担心配偶(陪伴)的身体状况,担心配偶负担过重有关。
这与刘化侠[3]等研究结果显示:影响肺癌患者 SPB 的首要因素仍是经济 / 家庭负担是一致的。
4.2 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社会支持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患者经过2个月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明显降低,社会支持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这与李江华[4]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
多数研究者干预方法主要是以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为主,但本研究重点增加了心理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进一步的支持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1] Mcpherson CJ,Wilson KG,Murray MA.Feeling like a burden: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J].soc sci.med,2007.64.(2):417-427.
[2] Wilson K,G,Curran D. Mcpherson C J.A Burden to others:a common source of distress for the terminally Ⅲ[J].Cogn Behav Ther,2005,34(2):115-123.
[3]刘化侠,彭艳姣,陈悦,中晚期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2):2478-2481.
[4]李江华,孙玉倩,赵立辉,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