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分析导入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研究

合集下载

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音乐剧《家》是中央戏剧学院出品、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制作的原创音乐剧,由刘红梅、李雄辉担任导演,陈小玲作词并担任音乐剧编剧,戴劲松作曲。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该剧以音乐剧形式呈现了文学巨匠巴金的同名长篇小说。

该剧讲述了一大户高家在北伐前表面光鲜自持,实际上却已摇摇欲坠的生活。

故事围绕高门大宅中的一群年轻人展开。

高家大房的三个儿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在五四运动后都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却受困于“家”的责任与重担,挣扎在黢黑厚重的封建泥沼之中。

长房长孙高觉新在高家老太爷的主持下放弃了与青梅竹马的表妹钱梅芬的爱情,迎娶素不相识的李瑞珏,从此三人一生都活在被猜疑、犹豫和不忍分隔的悲哀之中。

最终梅芬积郁而亡,瑞珏也因恰好在高老太爷过世时生产而被迷信的高家长辈赶到城外,死在春天到来之前。

老三高觉慧和大房的丫鬟鸣凤两情相悦,鸣凤却被高老太爷道貌岸然的世交冯乐山看上。

性格刚烈的她不愿受辱,在觉慧忙于赶稿、无暇他顾的雷雨夜自沉于湖中。

老二高觉民最终在兄弟的启发与帮助下逃离了高家,和自己的心上人琴小姐奔赴光明尚存的未来。

除了恰好生于新旧之交的高家小辈外,该剧更着重刻画了三个虽是外姓、命运却与倾覆的高家紧紧缠绕的女子。

让观众看到食肉啖血的旧制度对年轻生命的摧折,也看到山雨欲来时希望与美好绽放过的痕迹。

一、主要人物分析1.高觉新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子玄孙,也是《家》的主角之一。

他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但却因为长子的身份被迫放弃留学德国的梦想。

父母让他娶李瑞珏,他便放弃了自己的爱人钱梅芬。

钱梅芬病逝,他痛苦不已。

高家因为“血光之灾”要求李瑞珏去野外生产,高觉新不敢反抗,致妻子死亡。

高觉新的人物性格和处事风格处处显示着新与旧的矛盾。

从他的身上既能看到封建礼教的“吃人”过程,又能看到来自未来的一抹光亮。

在本音乐剧中,高觉新遇到过三次转变——与李瑞珏结婚、与钱梅芬重逢和李瑞珏之死。

与李瑞珏结婚,是高觉新的第一次妥协,是自由深宅惊破一瓯春——基于人物分析与舞台艺术的音乐剧《家》剧评■ 王叶莫 魏明 吕牧原 武泽英 陈雨萌 高森泉 黄云意 皮欣予 黄钰婷摘 要:音乐剧《家》改编自现代文学巨匠巴金经典同名小说,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提炼、重塑主要人物与情节,以写实手法重现巴金笔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旧时代封建大家庭中的众生百态,以高家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命运与高家交缠的瑞珏、梅芬、鸣凤等人物的命运轨迹为线索,揭示以高家为代表的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和新时代新青年的进步与觉醒。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音乐剧表演是一种涵盖音乐、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作品。

在音乐剧中,角色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经典的角色刻画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本文将分析音乐剧表演中角色塑造的几个方面。

一、服装和化妆音乐剧表演的服装和化妆都是构建角色形象的重要元素。

服装的颜色、款式、纹样等都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比如,在音乐剧《猫》中,主角格林卡衣着朴素、色调单一,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设计把格林卡塑造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人物形象。

而在音乐剧《狮子王》中,服装和化妆则更多地反映了角色的动物本性,比如狮子的大鬃毛、斑马的条纹等。

二、音乐和配乐音乐和配乐也是音乐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塑造元素。

音乐可以反映人物的情感变化,配乐则更多地刻画了场景和氛围。

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山顶之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歌曲富有朝气、富有力量感,表现出主人公玛利亚的坚定和热情。

而在音乐剧《猫》中,“记忆”则是一首深情而缱绻的歌曲,唱出了流浪猫格林卡的悲痛和孤独。

三、动作和表演技巧音乐剧表演需要演员具备综合的表演技巧,包括演唱、舞蹈、演技等。

演员的动作和表演技巧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比如,在音乐剧《狮子王》中,舞蹈和表演技巧使得角色的动物特征更加鲜明,同时也表现出它们的情感变化。

在音乐剧《剪刀手爱德华》中,主角爱德华扭曲的身体和奇特的动作则表现了他的异类身份和内心痛苦。

综上所述,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有着多个方面。

服装和化妆可以反映角色的性格和社会地位;音乐和配乐则更多地表现情感和氛围;而动作和表演技巧则更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元素,才能让音乐剧中的角色更加立体、更加深入人心。

音乐剧中的角色塑造从音乐剧演员的角度了解角色表演技巧

音乐剧中的角色塑造从音乐剧演员的角度了解角色表演技巧

音乐剧中的角色塑造从音乐剧演员的角度了解角色表演技巧音乐剧是一种集合了音乐、剧本和舞蹈等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它通过歌曲、对白和舞蹈的结合,展现了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塑造。

在音乐剧中,角色的塑造至关重要,而音乐剧演员则是通过熟练的表演技巧和良好的角色理解,将角色形象展现给观众。

本文将从音乐剧演员的角度出发,探讨音乐剧中的角色塑造及表演技巧。

一、理解角色心理与情感在音乐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音乐剧演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剧本和角色的背景故事,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只有真正理解了角色的内心,才能将其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通过练习冥想和情感回忆等技巧,演员可以更好地诠释角色的情感,并使其表演更加真实、感人。

二、塑造角色形象的外在特征除了理解角色内心的情感外,音乐剧演员还需要准确把握角色形象的外在特征。

这包括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体语言等方面。

演员可以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者参考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来丰富自己对角色形象的理解。

同时,演员还需要通过化妆、服装、发型等手段,来改变自己的外貌,使之与角色更加贴合。

三、运用声乐技巧展现角色特点音乐剧与传统戏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的运用。

音乐剧中,演员需要熟练运用声乐技巧,将情感与歌曲相结合,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包括正确的发声技巧、情绪的准确传达、音域的把握等。

演员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声乐训练和表演指导,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使角色的歌曲表演更加出色。

四、舞蹈技巧的运用与展示舞蹈是音乐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动作和身体语言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音乐剧演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并能够与其他演员协调配合,完成复杂的舞蹈编排。

通过舞蹈的表演,演员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角色的特点,增强观众对角色的印象与感受。

五、角色演技的提升与进步音乐剧演员在角色塑造和表演技巧方面的提升与进步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亲身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剧表演、参加演技训练班以及与资深演员的交流等都是提高自身表演水平的有效途径。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1. 引言1.1 音乐剧表演的特点音乐剧表演是一种融合音乐、歌曲、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艺术形式,是戏剧艺术的一种变体。

音乐剧表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音乐剧表演具有高度的舞台表现力。

通过歌曲和舞蹈的结合,演员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

音乐剧表演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在音乐剧中,角色之间的冲突、情感纠葛往往更加丰富,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吸引观众的目光。

音乐剧表演还具有艺术的复合性。

除了声音和视觉的结合,音乐剧中还融入了舞蹈和灯光设计等元素,使得表演更加绚丽多彩。

音乐剧表演是一种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能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艺术享受。

通过角色塑造的精湛表现,音乐剧表演得以更好地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1.2 角色塑造的重要性角色塑造是音乐剧表演中的关键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角色的深入挖掘和塑造,演员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内心世界,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

角色的塑造不仅能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角色所处的背景和情境,还能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关系。

在音乐剧表演中,角色的塑造直接影响着整个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生动鲜明的角色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共鸣,让观众更加投入到剧情之中。

通过角色的塑造,演员可以展现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升表演的艺术水平和感染力。

角色塑造在音乐剧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演员才能真正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打动观众的心灵,实现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角色塑造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表演过程中,更体现在观众对音乐剧的感受和体验中。

通过精湛的角色塑造,演员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让音乐剧表演具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 正文2.1 音乐剧表演中角色塑造的方法1. 通过台词和对白:角色的性格、思想和情感可以通过他们说的话来表现出来。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一、角色塑造在音乐剧表演中的重要性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不仅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歌唱、舞蹈和表演技能,还要求演员能够准确理解角色,通过表演完美呈现出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角色塑造是音乐剧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整个表演的效果和观众的体验。

角色塑造是音乐剧表演的基础。

音乐剧中的角色通常是富有戏剧性、感情丰富的,演员需要通过扎实的角色塑造技巧,将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准确地呈现出来。

只有通过准确的角色塑造,演员才能将角色演活,使得观众对角色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剧情和歌曲的意义。

角色塑造是塑造舞台形象的关键。

音乐剧是一种注重舞台形象和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而观众对角色的认知往往是通过角色的外在形象和表演来实现的。

通过角色塑造,演员可以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外在特征和形象,使得观众一眼就能对角色产生深刻的印象。

角色塑造是引导观众情感的媒介。

音乐剧表演通常伴随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戏剧性的情节发展,而角色是情感表达的主体。

通过准确的角色塑造,演员可以将角色的情感与情节发展融为一体,引导观众情感的起伏,使得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1. 深入理解角色要想准确地塑造一个角色,演员首先需要对该角色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他们需要了解角色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的内在特征和情感。

只有充分理解角色,演员才能在表演中做到对角色的精准塑造。

2. 打破自我,融入角色在音乐剧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融入到角色中去,做到真情实感地表演。

这就需要演员能够打破自我,忘却自我,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

只有这样,演员才能在表演中把握角色内心的情感,使得角色更加真实和生动。

3. 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音乐剧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表演形式,演员在表演中需要善于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塑造角色。

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甚至眼神的细微表达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角色更加生动和鲜活。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音乐剧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它集合了音乐、歌舞、戏剧等多种元素,综合表现了一个故事。

在音乐剧表演中,角色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个好的角色塑造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剧情。

本文将从角色目标、性格特点、角色发展等方面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角色目标在角色塑造中,一个角色的目标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角色的目标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行为和想法。

在音乐剧表演中,角色的目标往往会被分为两种: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

外在目标是指角色表面上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想成名、想赚钱等。

而内在目标则是指角色内心所追求的东西,例如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等。

例如,在音乐剧《狮子王》中,狮子国王木法沙的目标是保护自己的领土和家族。

对于观众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外在目标。

但是,当木法沙死后,他的儿子辛巴就成为了新的国王。

而辛巴的内心目标则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位合格的国王。

这个内在目标,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辛巴所做出的行为和选择。

性格特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可以决定他的行为和决策。

在音乐剧表演中,通过塑造角色的性格特点,可以更好地让观众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例如,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主人公让·瓦尔简是一个非常善良、正直的人。

他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会做出一些让人感动的行为,例如救了被压在街上的孩子、替代他人入狱等。

这些行为,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让·瓦尔简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角色发展在音乐剧表演中,角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角色的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点、发展和高潮。

在起点阶段,观众通常是第一次接触角色,对于角色的形象和目标还不够了解。

在该阶段,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认识角色,需要采用一些手段来塑造角色的形象。

例如,在音乐剧《狮子王》中,刚出生的辛巴就展现了他的勇气和好奇心,这让观众很快地了解了辛巴的性格特点。

在发展阶段,角色的行动和发展逐渐变得复杂。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分析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音乐剧是一种综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的艺术形式,角色塑造在音乐剧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角色的塑造,演员可以将观众带入剧情中,让观众对角色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剧。

一个成功的音乐剧角色塑造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是角色的性格特点。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需要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来展现出来。

在音乐剧《猫》中,角色猫咪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有聪明机智的猫咪、温柔善良的猫咪、顽皮活泼的猫咪等等,演员需要通过表演将这些特点真实地呈现出来。

其次是角色的外貌形象。

音乐剧角色的外貌形象对于观众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观众通过角色的外貌形象来了解角色的身份、背景和性格特点。

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主角让·瓦尔真的穿着破旧的衣服和瘦弱的身体展示了他的贫困和辛苦,而反派角色贾维尔则打扮得光鲜亮丽,体现了他的富有和权势。

音乐剧角色塑造还需要考虑角色的发展和变化。

音乐剧中的角色通常有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轨迹,通过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将故事情节有机地展开。

在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男主角从一个羞涩的音乐学院学生逐渐变成一位自信而有自我的歌剧魅影,通过角色的成长和变化,给观众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音乐剧角色塑造还需要考虑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

音乐剧中的角色通常都有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这些关系对于角色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推进至关重要。

在音乐剧《西区故事》中,男主角托尼与女主角玛丽亚的爱情故事成为了整个剧情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故事情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探究

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探究

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探究■周向红音乐剧表演中涉及多种艺术元素,如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这几种艺术元素对音乐剧表演的角色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让观众通过表演者精湛的演技,体验音乐剧作品的内涵。

音乐剧表演的核心在于角色塑造,而这与表演者的综合表演技能有着直接联系,包括表演者的戏剧表演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与舞蹈表演能力。

表演者只有具备高超的综合表演技能,才可以将音乐剧中的角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强音乐剧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让观众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本文主要探究了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希望可以为相关同仁提供一些参考。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逐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音乐剧表演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被更多人所关注。

一场成功的音乐剧表演可以带给观众身心上的愉悦,得到真正的放松。

为了让整个音乐剧表演显得生动多彩,演员需要注重对角色的塑造,这样才能有效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真切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可见,成功地塑造角色对音乐剧表演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剧表演之前,演员会提前熟悉音乐剧剧本,他们需要透彻地了解剧本中的所有情节,并通过对剧本的分析,琢磨透彻每一位人物的性格。

表演者为了更好地体验不同角色的特点,可以将人物划分为两个方面,即心理活动与性格。

大多数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分类法对音乐剧剧本进行分类,分成外部与内部两种情景。

内部情景一般包含了角色心理与精神两个方面的相关活动,这是表演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这可以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与把握角色,通常这部分的内容被称之为“内心戏”。

外部情景则是情感基调、剧本的情节等,都是与角色相关的生活情景,而要想演好一个角色,就需要区分内外场景,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1]。

一场成功的音乐剧中,表演者必须能将角色演活,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为此,表演者需要深入分析自己所要演的角色,加深对角色的认知,才能保证对角色特征的有效塑造。

在分析角色的时候,演员切勿以主观视角进行分析,否则无法将角色演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分析导入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研究作者:郑敏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6期【摘要】如何使音乐剧演唱能准确表达剧中人物及戏剧冲突并更具表现力及感染力,是音乐剧演唱中的关键问题。

本人在对音乐剧演唱研究中发现,人物分析的导入与音乐剧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剧演唱离不开对剧中人物的仔细分析。

本文主要概述音乐剧演唱中人物分析导入的必要性及运用,以了解剧本、了解角色、人物分析导入实践于演唱中为方法,最后举出实例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对人物分析导入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剧;剧本;人物分析;角色在音乐剧演唱中,大多数演员着重于演唱技巧方面的训练,强调呼吸、语言、节奏、声音等等,却忽视剧目中所属人物角色的分析。

这样的训练即使能让演唱者完整准确地展现娴熟的声音技巧,却失去了歌曲演唱的核心,即:角色的塑造。

成为没有“演”只有“唱”的“唱匠”式表演。

完整的音乐剧声乐表演可以被定义为“感情的述记术”、“情绪的语言”和“戏剧的旋律、节奏与和声表达”,这就要求演员不能抽离对剧情和角色的了解闭门造车,而要通过人物分析的导入,节制而又贴近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剧中人的身份进行演绎,通过优美的音韵,动人的旋律表达深切的情感。

一、人物分析导入的必要性一部完整的音乐剧是由戏剧、歌唱、舞蹈三要素紧密结合而成。

斯蒂芬·桑坦曾说“音乐剧歌曲的创作必须围绕戏剧和人物展开。

”任何歌曲的演唱都是根据唱段的戏剧需要,从角色情感需要出发,以情节的展开和剧中人物的形象为基础,严格要求演员紧紧围绕故事和角色进行演唱。

因此演员必须牢记,在任何时候他都不是自己在演唱,而是作为角色在演唱。

只有成功的塑造好角色,演唱才能有“灵魂”。

不是简单的脱离剧目进行演唱,而是对剧目中人物性格及行为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概括,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创造舞台的形象美十分重要。

演员刚开始接触唱段时,往往只能通过谱面了解到即将表达的语言、词句以及演唱词句所需要的音符、节奏、强弱、速度等,这些都是创作者事先就规定好的,而作为演唱者需要通过二度创作对唱段进行加工,赋予生命,实现创作者的意图和想法,则要求演员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围绕演唱此唱段的人物进行细心分析及研究。

因此,人物分析的导入对于完善音乐剧演唱是很有必要的。

二、人物分析导入的运用(一)了解剧本是首要前提剧本是一部音乐剧最为关键的重要载体,剧本的其他元素都以它为依托展开。

任何一部音乐剧作品里音乐、舞蹈、歌曲的呈现,必须有戏剧理由,与作品剧情自然有机的结合。

可见,演员与剧本有着密切的联系,剧本是演员演唱的重要依据和开始阶段,认识和理解剧本,成为演唱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充分的了解分析剧本,有利于演员对角色生活的正确、真实的体验,以便演员在表演中能通过准确塑造戏剧艺术形象,传达人物情感,揭示出剧本和角色中所蕴藏的思想和哲理,感染观众,更加完整地完成音乐剧表演。

因此,对剧本进行综合的分析是进行音乐剧演唱的第一步。

演员通过初读剧本,需要了解剧本的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与规定情境,通过剧本中心事件与矛盾冲突,分析剧本所要表达的思想,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清楚剧本所需各类艺术元素在整个剧本中的歌舞线索,思考如何将这些线索在演唱表演中体现展开。

演员在深入挖掘剧本思想内涵的同时,一定要在初读剧本及反复阅读剧本中捕获感性的心灵触动,体会剧本具有现实意义的情感表达。

演员只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分析剧本后才能加强对剧中人物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分析。

例如:在准备演唱《If I Were a Rich Man》这一唱段前,我们阅读剧本后得知《屋顶上的小提琴手》这部音乐剧是由约瑟夫·斯坦因编剧,杰瑞·鲍克作曲,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犹太人特威一家的故事,特威一直以卖牛奶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家庭并不富有,特威一家所住的村庄始终保持着犹太传统,因此特威认为三个女儿的婚姻应该由自己和妻子安排同意才行。

然而他的三个女儿都分别打破了犹太人一贯的婚嫁传统,选择了不顾家人的反对,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在得知并接受女儿相继的感情问题过程中,特威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接受到最后的允许,特威的表现既是传统的也是开放的。

而后在犹太人被集体赶出村庄离开家乡,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特威仍然对生活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并未因此放弃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只有如此通过熟悉剧本,了解主要事件,了解与特威这个角色相关的时代、人物、社会背景、矛盾冲突等,才有利于帮助我们在对唱段进行演唱时准确表现此人物的个性特点,塑造此角色。

(二)角色分析是关键对演员来说,要能在剧本中看到角色的形象,听到角色的声音,闻到角色的气息,感觉到角色的心跳,看到角色的行动,了解角色的性质和意义,如此调动“眼耳鼻舌身意”,感同身受地渗透剧本了解角色,剧中人物关系便已然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随后再由演员融会贯通之后表演出来。

那么,如何做到如此深刻的了解角色呢?首先要想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角色,演员需要收集关于角色相关背景的详细资料,掌握角色的基本特征,对其年龄、职业、性格特点等进行细致分析,一些年代久远的人物角色甚至需要对相关人文历史的熟谙来强化演员对角色的认识,从而在演唱中更好地贴近角色。

其次了解角色的性质和意义,分析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人物与其他角色在整体剧情中的密切关系。

因为角色与诸多人物关系的定位以及剧中场景转换的把握相当重要,有助于演员把握人物形象的倾向性,表现人物的真实生活,深入感受与体会角色的行为动机和情感起伏,为演员神似的表演提供更易显得真实的有利条件。

通过如此深入分析角色,演员获得了角色生活的真切体验,有助于演员对剧中人物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以便在演唱中充分把握角色的塑造。

例如:在演唱音乐剧《悲惨世界》中《I Dreamed a Dream》这首歌曲时,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关于方汀这个角色的相关信息。

方汀是一位命运悲惨的女工,原本她也拥有美好的青春,可是怀了男友的孩子以后却被无情地抛弃,迫于生活的无奈,她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到了酒馆老板的家中,靠自己工作挣钱寄钱过去。

可因为工友揭发她有私生子的事情,被赶出工厂,断了生计的她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首饰、头发、甚至出卖肉体,沦为了妓女。

而后又因为打了一位辱骂她的绅士,被判刑六个月,身心俱疲的她受尽了折磨,一身是病,就连临死前也没能见上一心挂念的女儿一面,在遗憾中死去。

方汀在剧中是社会底层穷人的代表,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苦女性遭遇的不平待遇。

进一步了解角色的相关信息,将深化演员对此角色的认识及剧作家创作的深层意图,帮助演员根据剧作家创作意图调整正确的表达方向及思路,以便在二度创作中准确表现。

(三)人物分析导入实践于音乐剧演唱充分了解剧本、分析角色之后,演员可以开始结合演唱进行二度创作。

首先,演员需要“入戏”地“舍我”,“无我”地隐入角色中,我即是角色,角色即是我,最后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

演员从主观意识上就要认识到是在作为剧中角色在演唱,而不是演员自身,这就要求演员将自己置身于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去思想、企望、乞求和动作。

这种戏剧情境必须有一定高度并且足够迫切,才能让演员能更加真实的采取行动,真切的进行表演。

角色置身于故事之中,此时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喜悦或担忧,角色此时内心关注的是何人、何事,角色通过唱段想迫切的表达什么感受或意图,细心洞悉了角色的这些相关内心活动之后,则需要演员将自己作为角色本身置身于戏剧情境之中,试图让自己去感受事件发生来临时,别无选择,积极的采取行动去努力战胜危机。

《Old Man River》是音乐剧《Show Boat》里面的一首唱段,是由演艺船上的黑人码头搬运工乔演唱的,乔看到了船长女儿与赌徒拉维纳尔一见钟情,同时想起了自己的不幸身世,于是唱起了这首歌。

演员演唱时需要将自己带进这一情境,作为黑奴的乔整日劳作,积劳成疾,惧怕死亡,默默地承受着辛苦艰难的生活,而白人可以整日衣食无忧,游手好闲,饮酒买醉。

受到如此种族压迫的乔,表达的是一种孤独、无奈,却又企盼关怀,这种特定的角色体验对于演员来说至关重要,这才会让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感情更加真切。

其次,将唱词用台词方式朗读有利于加强演员对音乐剧演唱中的戏剧性认识,避免演员不明就里的泛歌舞主义表演。

将唱词内容结合围绕此唱段所发生的规定情境以及人物内心的思想情绪变化进行深究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作为角色去思考,在怎样的情境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会迫使“说”出那样的歌词、发出那样的声音,根据角色的思维变化调整好唱词中“起、承、转、合”的语气变化,加深体会和认识,把握好轻重缓急的节奏感,突出唱词深层次含义,使演员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想象、思考、乃至创造,这样,更能情感真挚,表达淋漓。

例如:《The past is another land》这首歌曲是在阿依达被埃及士兵抓捕以后,拉达姆斯强迫她为其刷洗后背,阿依达拒绝服从时唱的。

唱段一开始是一段引子,阿依达义正言辞的强调:努比亚虽然被埃及掠夺了一切,却永远无法被夺走努比亚人的精神。

此处不应该仅仅只是陈述性的旋律演唱,还应该有想要争辩之意,表现出阿依达个性中坚定、不屈服的一面。

接下来将一个乐段进行了三次再现,旋律相同、歌词不同、角色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也不同,第一次乐段的出现,阿依达回忆美好的童年时期是如此的快乐,而想到被外来的入侵者破坏后,又是那么的伤感,往事已经遥不可及,第二次乐段的再现,阿依达面对现实一时无所适从,悲伤且无奈,当想到即将面对的未来时,乐段第三次再现,阿依达确信未来是一个无法回去的荒芜世界。

当演员掌握了角色的思想行动线以后,即可结合规定情境及歌词的含义将唱段进行详细、合理的处理调整,包括语句中的强调重点,强弱、力度的处理,语气、情绪的变化等等。

最后,唱词与唱情的结合,也是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和演员艺术个性的高度结合,是演员在演唱中对感情、语言、语气、声音、演唱等种种表达手法和技巧的综合运用,这也是为检验唱段演唱的戏剧感染力与唱段情境的戏剧性是否吻合的重要一步。

在反复实践演唱中,让自己的肢体、语言、声音、情感尽可能贴近角色,把戏剧人物的酸甜苦辣用喜怒哀乐的情感波动转化为艺术的一部分,实现演员与角色合一的艺术效果。

通过在表演中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和这种情景中的人物感情,创造一种最贴近生活特色的现实主义表演。

只有这样在演唱中找准角色的感觉反反复复进行演唱试验,感情饱满、技巧纯熟地将角色的情感特征和性格特征通过演唱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扣人心弦。

三、结语音乐剧演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无可替代、必不可少。

如果演员丢掉剧本的故事情节和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去进行演唱,那么整剧的教化作用也就无所依托。

通过人物分析后运用于音乐剧演唱中,更有利于精准的进行角色塑造,丰满人物形象,更好的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矛盾及现实生活,才能顺利地使表演真正灵动起,对演唱者“二度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