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项羽之死 第二课时PPT课件

项羽之死 第二课时PPT课件

1、何谓“快战”?这里“快” 字从“心”,本义是痛快、畅快。 “快战”即痛快淋漓地战斗一场。
2、快战”的结果如何?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三次行动: 第一次:
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第二次:
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三次:
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 亡两骑
第一段: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 泽——决意快战 第三段:东城溃围之战 主要情节:三次行动 第四段:写自刎乌江
人物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的指导: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 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 示今人。
文言文知识 检 测
翻译句子 A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B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天下。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默读课文
• 做如下思考:
• 1、概括故事情节
• 2、哪个段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打动你?请用情感饱满的 诵读,将你的体会传递给大家。
阅读文本,概括情节
• (项王)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 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 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1、司马迁一连用了惊、起、 饮、歌、泣五个动词来传达 项羽的反映。这些动词中最 能击中你的心扉的哪一个词? 为什么?
2、四面楚歌时,项羽惊而起, 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 人说项羽失去天下的最后时刻 所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女人和宝 马,你怎么看?项羽慷慨悲歌 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讲解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讲解

总结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 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 启示今人。
作 业:课后第二题
项羽的悲剧对我们有哪些警示?
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3.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 寥寥数句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 声。临危之际,不是念念不忘自己在反秦战 争中的功绩,而是引咎自责。面临一线生机, 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 死。
• 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于铁血 纷飞的战场,扫荡秦军。又在意识到自己的 行为对不起人民的时候,选择了立即结束自
• 项羽知耻而重义,是 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
• 项羽的悲剧性格: 1.霸王别姬 过于儿女情长 2.东城快战 逞匹夫之勇 原因:少时个人修养的缺失 田父指路 残忍暴戾,不得人心 3.乌江自刎 沽名钓誉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不善用人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
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心疼的只 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 述理由。
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
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
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名言)民如水,君如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
示 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
例 评 析
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 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 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 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
再给项羽一个舞台
… …他会成功吗… … 名人大家都在思考。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点击加入语文备课大师交流群《项羽之死》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及翻译文中几个较难的句子。

2、学习《史记》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重难点: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学习时数:二课时学习内容和过程:一、预习学案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赏析学案:1、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点:心理脆弱,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行动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点:勇猛、自负第四段:写自刎乌江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耻重义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2)《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

《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3、请学生评议项羽这一人物形象(肯定的、否定的都可。

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据)4、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

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

明确: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 》教学2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项羽之死 》教学2课时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 得了尊严,赢得了千古美名。
(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 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可编辑ppt
17
方法小结:
1、观点明确——有观点句
2、论据充分——结合实例,联系 现实
3、论述有序——突出层次
• 先发制人
(■秋毫无犯)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 破釜沉舟
■竖子不足与谋
■慷慨悲歌
• 以一当十
■沐猴而冠
■霸王别姬
■楚汉相争(楚河汉界) ■垓下之围
■判若鸿沟
■无颜见江东父老
■离间之计(计间项王) ■乌江自刎
■分我杯羹
■卷土重来
■一决雌雄可编辑ppt
2
新温 故 知
再读课文,根据文中重点描写的 三个场景,运用积累的成语(典故) 分析项羽的形象特点及运用到的主要 手法。
可编辑ppt
18
形象补充
可编辑ppt
19
相传楚汉相争时,项羽被韩信围困 于垓下,韩信令汉兵齐唱楚歌,触动了 楚兵的无限乡思顿生厌战情绪。项羽见 兵心涣散,自知灭亡的厄运即将到来, 便在帐中饮酒浇愁。他边饮边对爱妾虞 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其奈何,虞兮虞 兮奈若何?”
2、运用他人及场景进行对比和烘托;(鲜明性) 3、作者的主观想象及艺术加工;(抒情性)
可编辑ppt
9
重点探究:
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 不一。请你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 看法。(8分)
要求:
1、观点明确
2、论据充分
3、论述有序
可编辑ppt
10
理解司马迁的评价(《项羽本纪后赞》):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乌江பைடு நூலகம்刎
• 拒渡 • 赠马 • 赐头
知耻重义 心地仁善 宁死不辱 视死如归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
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 项羽宁死不辱,视死如归,是个 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亭长的话使项 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 的羞愧之意,生死存亡之际无颜见江 东父老而慨然赴死,表现出他知耻而 重义的性格。
最有自尊的终极选择---<无颜见江东父老>
注:“想当初我带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驰骋 天下。而今一败涂地,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我又有 何面目去见他们啊”。仰天长叹“天亡我,非战之罪 也!”最后拔剑自刎。
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几个主要场面
情节梳理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第一部分:垓下之围
• 四面楚歌
• 最失民心的一把火---<付之一炬> • 注: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绝。 • 最想显"阔"的典故---<衣锦还乡> • 注:灭秦后有人劝项羽建都关中,项羽 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于是衣锦还乡了。 • 最刀光剑影的宴会---<鸿门宴> • 注: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项羽妇人 之仁,放跑了刘邦;有范增骂人:“竖子 不足与谋。”
让我们来看一看后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 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 手。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 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 仰。因为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 赞美和敬仰。
故事
表现
人物 形象
写法
垓下 之围 东城 快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羽之死(第二课时)-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羽之死(第二课时)-教案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教学案例《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文章内容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容易把握。

故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我是这样来进行教学的。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与评价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人物形象。

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项羽的悲情英雄形象,评价其性格与命运。

二、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鉴赏。

三、教学难点:评价人物,得出启示。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如下:一、导语设计:当年秦始皇到会稽巡视的时候,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一起去观看。

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那个人我可取而代之)。

”而刘邦当年到咸阳服徭役时,也看到了秦始皇,他非常感慨地叹息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大丈夫应当像这个人一样)。

”十几年后,刘邦黄袍加身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可他却给后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那么西楚霸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不是一个大英雄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对《项羽之死》的继续学习来对此作详细的了解。

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基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内容。

2.梳理情节。

提问: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文中叙写的几个主要场面板书: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司马迁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来刻画项羽的形象,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这三个场景。

(一)垓下之围(师生对话,教师解读点拨)1.集体朗读第一段2.教师问:这位曾经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之时慷慨悲歌,展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明确: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
司马迁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分析项羽形象,探讨文章刻画人物 性格的方法
2.感知项羽之悲情人生,探究项羽 之死的原因和启示
一、情节回顾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二、 自主探究
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项羽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学法指导: ①速读课文,找出各场景中描写项羽行为、 语言等的词句,谈谈在此场景中突显了项 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②思考作者塑造项羽这一形象时使用了哪 些手法? ③完成下列表格
——
力过 轻于 政看 治重
武 残力 暴迷的
信作 武用 力,
重 武
——
项羽失败的原因
1、性格缺陷: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残暴凶狠、妇人之仁 虚荣
2、政治错误:轻信寡谋,重武力、不 善用人、不得人心
3、兵力悬殊 军粮匮乏
4、个人英雄主义、时代悲剧
四、总结
易中天: 项羽宁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 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
示例二: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 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 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 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 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 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 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 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 尊严,虽然活着,,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 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 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 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 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 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 (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 当以百姓为重。
面目见之” “吾为若德”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ppt

项羽之死第二课时-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决意快战
① 身陷重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奋力拼搏,突出重围 。
----勇猛刚强
②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极端自负
3、东城快战(三次战斗)
①“遂斩一汉将”----“遂”(轻而易举)----骁勇善战
②“瞋目叱之”,“人马具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勇 猛
③“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勇猛善战
小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也正如司马 迁所说,我们知道项羽是一个多愁 善感、骁勇善战、知耻重义、心地 仁善的大英雄。虽然项羽自身也存 在着诸如自负、独断、寡谋、个人 英雄主义等缺点,但是这丝毫不能 遮掩他作为一位英雄的光辉形象。
拓展探究
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 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 的看法。
古人的三种观点: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 “为什么呢”“怎么呢” 固定结构,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回顾导入
(二)标题及情节梗概 第一段:垓下之围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第二段: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思考:
问题一:归纳司马迁的观点。
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 本纪?
(用原句回答)
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人儿。又 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人儿。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 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 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 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 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 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 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 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 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 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 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 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 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 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之死》中的项羽:
• 勇武过人 英勇善战 自信霸气 • 多情善感 心怀慈悲 • 自负不屈 自高自大 《鸿门宴》中的项羽
任人唯亲 粗疏麻痹 刚愎自用
视死如归 知耻重义 易轻信
优柔寡断
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 1、人物性格有多面性,应具体分析,全面 评价,要有理有据。
• 2、不同人对同一人物看法不一,要有自己 观点。 • 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释疑,扫除文字障碍,能顺利理 解文意。 2、通过朗读感知,讨论交流,理解项羽的形 象特点。 3、感受项羽的英雄气概与人格魅力。
一、合作释疑,扫除文字障碍
1、小组内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 翻译难题。 2、你还有未解决的难题吗? 你提问,我来帮!
二、朗读品味,理解项羽形象特点
• 解词: • 壁垓下 常幸从 骓不逝 奈若何 美人和之 麾下 直夜 骑能属者 田父 绐曰 引兵而东 自度 身七十余战 败北 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刈旗 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皆披靡 辟易数里 亡其两骑耳 骑皆伏曰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 特殊句式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汉骑追者数千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三、延伸练习 ,巩固力
• 阅读《史记〃李广列传》,完成人 物分析:我从 (情节内容) 读出 了李广的 形象特点 。
四、课外作业,提升能力
课下阅读《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 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 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 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朗读课文,划出文中项羽最让你感动或遗 憾之处。 (阅读提示: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 或细节等角度欣赏。) 2、按照“我从(情节内容)读出了项羽的 (形象特点)”的形式仿写两句话。 如:我从垓下之歌读出了项羽的铁骨柔情。 3、小组交流分享阅读感受,代表发言。 要求:读出两个仿写句子,并作分析。
翻译:
• 1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 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 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6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 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 8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