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专题-反射

合集下载

神经传导(反射作用)

神经传导(反射作用)

神经传导(反射作用)一、传入神经(Afferent neuron):将神经冲动或动作电位由周围(感应器)向中枢传递讯息之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

二、传出神经(Efferent neuron):将神经冲动或动作电位由中枢向周围(作用器)传递讯息之神经,又称为运动神经。

三、感觉神经系统比运动神经系统还重要,当矫正脊椎时,会促进脊椎附近的感觉神经系统,并将此神经冲动传至大脑,大脑将此神经冲动当做调节的原动力,再反射到肌肉及病变区,以缓解肌肉及病变区的症状。

四、感觉接受器(Mechanoreceptor):感觉震动的接受器共有四种。

1.Type 1:位于脊髓内,不管有无震动,都会发射讯号至脑部,属于短暂讯号,当矫正脊椎时,身体一动就开始发射讯号至脑部。

2.Type 2:位于脊髓内,发射讯号很强、速度很快。

当矫正脊椎时,身体一动Type 1就开始发射讯号至脑部,当用力矫正时,Type 2就发射讯号至脑部。

Type 1、Type 2是脊椎矫正的最主要接受器,尤其是Type 2。

3.Type 3:位于大关节内(如手、脚关节)。

4.Type 4:疼痛的主要因素,只要刺激Type 4就会造成疼痛。

因为Type 4传导速度最慢,所以当疼痛发生时,表示刺激Type 4,使其发射讯号至脑部,但因其传导速度最慢,所以当矫正脊椎时可刺激Type 1及Type 2,又因Type 1及Type 2的传导速度较快,可将Type 4的讯号推走,疼痛就缓解。

五、传入神经的三个传导路径:1.脊髓小脑径(Spinocerebellar):司平衡作用,分辨身体的位置。

其传导路径--感觉冲动由脊髓同侧往上传至小脑的同侧。

2.脊髓丘脑径(Spinothalamic):传导刺痛、温度、振动的感觉。

其传导路径--感觉冲动先往上传二节脊髓后,在第二脊髓的对侧再往上传至丘脑。

3.脊髓后柱径(Dorsal colnmn):作用类似脊髓小脑径。

其传导路径--感觉冲动先往上传至上颈椎(大约位于第一颈椎处)后,在上颈椎的对侧再往上传至延脑(medulla)。

第9章 神经系统2

第9章 神经系统2

3)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上行投射纤维 终止于皮层第四层,与该层内的神经元 形成突触联系,并通过若干中间神经元 接替,转而与大锥体细胞形成兴奋性突 触联系,诱发其兴奋;
4)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 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投射系统 1)为丘脑第三类核团向大脑皮层的弥 散性投射,不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 2)失去了专一的特异性感觉的传导功 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升路径:
背侧丘脑 中央后回 腹后外侧 上部 核 背侧丘脑腹 中央后 后内侧核 回下部
外侧膝状体 枕叶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二、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48
(一)丘脑的核团
1.感觉接替核: 此类核团接受除嗅觉外的第Ⅱ级神 经元感觉纤维的投射,换元后投射到 大脑皮层感觉区,引起特定感觉。包 括后腹核和内、外侧膝状体(听觉、 视觉)。
2.聚合 意义:可使许多神经元的兴奋或抑
制在同一神经元发生总和。
3.中间神经元链锁状联系: 意义:兴奋冲动通过链锁状联系, 在空间上扩大了反应范围。
4.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 意义:环状联系是构成神经系统活
动反馈调节回路的基础。
1)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果 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一致,则传 出反应效应被加强和延续,产生后放现 象;这是一种正反馈。
(2)突触前抑制: 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使突触后神经元 发生抑制,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轴—轴型突触的存在。 。
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
①B纤维兴奋→释放GABA→激活A末梢上 GABAA受体→A末梢Cl-电导(通透性 )↑→Cl-外流→A末梢去极化→传到A末梢 AP幅值↓→Ca2+内流入A末梢量↓→递质释 放↓→突触后EPSP变小→神经元C抑制。
根据丘脑各部分向大脑皮层投射特征的 不同,分成两类。 1.特异投射系统

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
神经系统中的条件反射具有三个要素:输入、传递、输出。其中的每一个要素既可以用单个神经元表示,也可以用一个神经群落来表示。当用少数几个神经元表示时,对应的是生物个体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当扩展到神经群落时,对应的就可能就是对某一激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了。
反射中的输入,最能使我们联想到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但在这里,它可以指单个的感觉神经元,也可以指一种感官(眼睛中的视神经群落、耳中的听觉神经中枢、皮肤中与各类感受器连接的神经群落等等),甚至可以是大脑中某一区域内形成某一表象或是概念的神经群落。反射中的输出同样可以指传出神经元(即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也可以指大脑中某一区域内形成某一概念或是表象的神经群落。反射中的中间传递过程是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由单个神经元、神经链路或是神经网络来承担,甚至可以直接由输入与输出的对应载体来分担。这样生物神经系统中的反射弧只是它的一个子项罢了,条件反射在主观上也对应着我们常说的“产生、经过与结果”即因果关系。
条件反射
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曾对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以及各种抑制现象进行过相当细致、系统的实验研究,。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从主观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果作用关系,即都存在着触发条件,都会导致某一结果的产生,所以非条件反射其实也属于条件反射范畴。只有在成因上,非条件反射是根据遗传信息形成的神经网络结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在先前的网络基础上,依据外界环境继续发展完善的神经网络结构。两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从这两个阶段所形成的神经网络功能来看,对外界的刺激都具备输入、传递、输出这一处理过程即反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把非条件反射归类到条件反射范畴中去,或者说条件反射等同于反射[1] 。

神经反射文档

神经反射文档

神经反射神经反射是指由感觉器官的刺激引发的自发运动或自发反应。

神经反射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神经反射的基本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的步骤:1.刺激接收: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信号,如光、声音、压力等。

2.传递刺激: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纤维将刺激信号传递到神经系统中的感觉神经元。

3.处理信息:感觉神经元将接收到的刺激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与之相关联的神经元。

4.刺激传导:被激活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

5.反应产生:刺激信号到达目标部位后,产生相应的运动或反应。

神经反射的分类根据神经传导路径和神经元数量的不同,神经反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封闭回路反射:刺激信号仅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传导,并不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

例如,当我们触碰到热物体时,感觉神经元接收到刺激信号后,会通过运动神经元使肌肉迅速收缩,使手部迅速离开热物体。

这是一个封闭回路反射。

2.反射弧反射:刺激信号在感觉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元之间传导。

这种反射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到反应过程中,以实现更加复杂和精确的反应。

例如,当我们触碰到热物体时,除了使手部迅速离开热物体外,还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疼痛感觉。

这是一个反射弧反射。

3.升级反射:刺激信号经过多个中枢神经元的级联传递,从而形成复杂的反射过程。

这种反射常见于复杂的生命活动中,如呼吸、消化等。

例如,在呼吸过程中,刺激信号将通过多个中枢神经元传递,使肌肉协调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呼吸的正常进行。

这是一个升级反射。

神经反射的意义和功能神经反射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具有以下几个意义和功能:1.保护作用:神经反射可以使动物迅速产生适应性反应,以保护自身免受危险和伤害。

例如,当手部触碰到热物体时,神经反射会使我们快速离开热物体,避免被烫伤。

2.调节作用:神经反射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起到调节和协调作用。

高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

高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

高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反射与反射弧
知识梳理
1.神经系统的功能
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多方面的活动,对内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及种类
(2)神经元的特点
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

3.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反射弧种类:最简单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如膝反射),同侧屈反射为多元反射弧(涉及三个及以上神经元)。

②反射特点: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实现,所以反射条件为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1)传入神经末梢就是感受器,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2)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它发出的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
(3)人体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
(4)反射活动的结果都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7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 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足趾伸展, 踝关节背屈。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 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 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 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 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 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 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 者膝上。
•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6个月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上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 直。

神经反射知识点总结

神经反射知识点总结

神经反射知识点总结1. 神经反射的基本概念:神经反射是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到刺激后,通过神经突触传导信息,使得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产生作用的一种机制。

神经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对于机体进行自我保护和适应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神经反射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膝反射,当医生用冷麻醉针刺激患者的膝盖部位时,患者的小腿会出现短暂的抽动反应,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神经反射。

神经反射首先需要有一个刺激源,这个刺激源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刺激,也可以是来自机体内部的刺激。

当刺激到达感觉器官时,感觉器官会将这个刺激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收到刺激信息后,会通过神经元组织产生相应的反射动作,并通过神经突触传递到联合神经系统,最终使得相应的器官产生反应。

2. 神经反射的分类:根据神经反射的传导路线和神经系统的参与范围,神经反射可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神经反射分类包括:(1)根据传导路线的不同,神经反射可分为单级反射和多级反射。

单级反射是指刺激只经过一级神经元,即只有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参与的反射;多级反射是指刺激需要经过多级神经元,即中间还需要经过中间传导神经元。

(2)根据神经系统的参与范围不同,神经反射可分为局部反射和全身反射。

局部反射是指反射仅限于某一个局部的器官或肌肉,如打喷嚏、眨眼睛等;全身反射是指反射覆盖了整个机体,如对触热反射、对噪声反射等。

(3)根据神经元的参与范围不同,神经反射可分为简单反射和复合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参与的反射;复合反射是指在反射链中,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传导神经元参与的反射。

3. 神经反射的机制:(1)感觉器官接受刺激:感觉器官是感知刺激的器官,比如皮肤、肌肉、眼睛、耳朵等。

当这些感觉器官受到外界刺激或机体内部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神经冲动,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接收信息:中枢神经系统接收到感觉器官传来的冲动信息后,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判断这个刺激是否危险。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案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结合实验的教学课。

2.学生初步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了基本的了解,
2.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特别是反射弧的组成,以及不同反射的神经中枢范围是不同的,要求使用大量实例分析来增强学生理解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能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外,还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达成更高层次的认知;提高主动参与小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关注神经系统的健康和卫生保健。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学会膝跳反射实验,能准确表达反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反射弧的组成,并能叙述膝跳反射所经历的神经通路。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验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应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复习神经系统的构成,预习本课内容。

2.多媒体课件
附: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2、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阵挛
• 1.髌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一手 的拇指和示指按住其髌骨上缘,另一手扶着膝关 节下方,突然而迅速地将髌骨向下推移,并保持 适当的推力 • 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有节律的收缩使髌骨急速上 下移动
• 踝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其小腿后使 膝部半屈曲,右手托其足底快速向下用力,使其 足背屈,并保持适当的推力 • 阳性反应: 踝关节节律性 地往复伸屈动作
肱三头肌反射
• 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半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 其肘关节,右手持叩诊锤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 肌腱 • 反射活动表现为 肱三头肌收缩 前臂伸展
桡骨骨膜反射
• 坐位或卧位,肘部半屈半旋前位,用叩诊锤叩击 桡侧茎突 • 反射活动表现为 肱桡肌收缩, 肘关节屈曲, 前臂旋前, 有时伴有手指屈曲动作
浅反射
• 1.腹壁反射 • 2.提睾反射 • 3.肛门反射
病理反射PowerPoint Template Babinsk征

临床最易引出
Gordon征
释放状 态
Chaddock征
Schaeffer征
Oppenheim征
Babinsk征---锥体束损害
• 用竹签轻划患者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小趾根 部转向内侧,正常反应为所有足趾的屈曲,阳性 反应为拇指背屈,其余各趾呈扇形展开
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 反射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神经活动,是机体对刺激 的非自主反应。 • 反射的解剖学基础是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C5-6 肱三头肌反射C6-7 桡反射C5-8 深反射 膝反射L2-4 踝反射S1-2
PowerPoint Template
具体分类
腹壁反射T7-12 提睾反射L1-2 跖反射S1-2 肛门反射S4-5
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影响
浅反射
PowerPoint Template 完整的反
中断 射弧
反射的减弱或者消失
正常反射活动
高级中枢 的调节
抑制减弱
深反射增强 浅反射减弱
异化减弱
PowerPoint Template 临床意义

可通过反射的改变判定病变部位
膝反射
• 坐位时膝关节屈曲90°,小腿自然下垂;仰卧时检 查者左手托其膝后使膝关节呈120°屈曲。叩诊锤 叩击膝盖下方的股四头肌肌腱 • 股四头肌收缩 小腿伸展
踝反射
• 仰卧位或俯卧位,屈膝90°;或跪于椅面上。检查 者左手使其足背屈,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 •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收缩,足跖屈
腱反射亢进的变现,见于锥体束病变的患者
损害表现 及定位
• 2.深反射增强
上运动神经元神经元损害体征
• 神经兴奋性普遍增高的神经症、甲亢、手足搐溺 症、破伤风等也可出现3.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均可出现
昏迷、麻醉、深睡时可消失,经产妇、肥胖者 及老人腹壁反射丌易引出
损害表现 及定位
• 4.病理反射 • 锥体束损害的确切指征,常不下肢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同时存在
保持平静和松弛 两侧姿势、部位一样 叩击或滑叉力量一样
反射检查
深反射
浅反射浅 反射
病理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 患者坐位或卧位,肘部半屈,检查者将左手拇指 或中指置于患者肱二头肌腱上,右手持叩诊锤叩 击手指 • 反射活动表现: 肱二头肌收缩 前臂屈曲
脑膜刺激征
定义: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 脊神经根而使相应的肌肉发生痉挛产生的反应。
临床意义:脑膜炎、SAH、颈椎病等
Lasegue征(直腿抬高试验)
• 临床意义: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髓神 经根炎。
颈强直 Kernig征 Brudzinski征
注意:检查时要双侧对比,一侧或单个反射减弱、 消失、增强、则临床意义更大
损害表现 及定位
• 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反射弧徂路任何一部位损伤均可出现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重要体征
脑和脊髓损害的断联休克期可使深反射消失
特 殊 情 况
肌肉本身或神经肌肉接头处出现病变
精神紧张或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部位 镇静安眠药、深睡、麻醉或昏迷时
• Chaddock征:用竹签自后向前轻划足背外下缘 • Oppenheim征:拇指和示指用力沿胫骨前缘自上 向下推移至踝上方 • Gordon征:用手挤压腓肠肌 • Schaeffer征:用手捏压跟腱
阳性反应都同Babinsk征
霍夫曼(Hoffmann)征
• 颈7-胸1,正中神经 • 检查者以左手握住患者腕上方,使其腕部略背屈, 右手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中指第二指节,拇指向 下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盖。 • 阳性反应: 除中指外其余各指 的屈曲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