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

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
神经反射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环境安静:检查时应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外界噪音和其他
干扰因素影响检查结果。
2.确保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检查前应协助患者摆放适当的体位,确保患者舒
适并能够放松肌肉,以便更好地进行神经反射检查。
3.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检查前
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情绪紧张或焦虑等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4.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确保患者感到舒
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5.检查过程中避免突然的疼痛刺激:在检查过程中,应避免突然的疼痛刺激,
以免引起患者肌肉的突然收缩,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6.检查者手法轻柔:检查者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并保持轻柔、稳定,以
免过度刺激患者,造成不适或误判。
7.注意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检查前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特别
是那些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患者,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神经反射的检查。
8.检查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询
问患者的感觉和反应,以便更好地评估神经反射情况。
9.检查完毕后,协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检查结束后,应协助患者恢复原来
的体位,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
总之,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检查者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患者的状态和反应,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和安全,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体格检查之神经系统浅反射检查.doc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十二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
刺激皮肤或粘膜引起的反射称之为浅反射,例如咽反射、角膜反射、手掌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肛门反射和足跖反射等。
1.角膜反射(Ⅴ、Ⅵ颅神经):以细棉条束轻触眼外侧角膜,正常可见双眼睑敏捷闭合,刺激时同侧闭眼为直接角膜反射,刺激时对侧闭眼为间接角膜反射。
如同侧直接角膜反射消失,对侧间接角膜反射存在,提示同侧面神经病变;一如双侧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则提示三叉神经病变;深昏迷角膜反射消失。
2.腹壁反射(上节段T7-8、中节段T9-10、下节段T11-12)。
患者仰卧屈曲双膝,以竹签或叩诊锤柄由外侧向内侧在腹壁上轻轻划过时,正常可见该处腹壁肌收缩。
按左右两侧和上、中、下三部分别检查。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变;某一部分腹壁反射消失反映相应脊髓节段的病变,昏迷、急腹症腹壁反射全部消失。
正常人亦可反应微弱,特别是腹肌松弛的经产妇。
3.提攀反射(L1-2) .以竹签或叩诊锤柄自下向上轻划大腿内侧上段的皮肤时,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椎1-2节段病变,一侧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
浅反射在反射弧任何部位损伤均可发生减弱或消失,浅反射中的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有两个反射通路,一是在脊髓内形成的反射弧;另一条通路是感觉冲动经脊髓、脑干,传达到大脑枕叶皮质,再发出纤维与大脑皮质运动区和运动前区发生联系,传出纤维经锥体束下行到前角,因此锥体束损害时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或减弱。
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
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
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
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
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
会;
非对称性颈紧张未整合会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书写及阅读的障碍;
反射是生命的基础,大多数反射在生命的第一年被姿势反射整合及抑制,这个过程非常迅速很多妈妈这个阶段由于缺乏基础知识、没有经验、懵懵懂懂地就过来了;等孩子上小学了,由于早期的原始反射未整合17个,姿势反射基础不牢固,孩子难以应付学校生活,压力就来了这时要做的不是加大孩子的学习量,而是应该及时整合孩子的原始反射,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
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

普通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一、任务背景在医疗领域中,普通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是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身体状况。
为了确保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普通检查评分标准1. 体温- 正常体温:36.5℃ - 37.5℃,评分:2分- 低于正常体温:评分:1分- 高于正常体温:评分:1分2. 血压- 收缩压正常范围:90 - 140mmHg,评分:2分- 舒张压正常范围:60 - 90mmHg,评分:2分- 收缩压高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 舒张压高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 收缩压低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 舒张压低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3. 心率- 正常心率:60 - 100次/分钟,评分:2分- 心率低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 心率高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4. 呼吸频率- 正常呼吸频率:12 - 20次/分钟,评分:2分- 呼吸频率低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 呼吸频率高于正常范围:评分:1分5. 皮肤- 皮肤正常:评分:2分- 浮现异常如苍白、发绀、黄疸等:评分:1分三、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1. 瞳孔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评分:2分- 瞳孔对光反射异常:评分:1分2. 肌腱反射- 肌腱反射正常:评分:2分- 肌腱反射异常:评分:1分3. 姿式反射- 姿式反射正常:评分:2分- 姿式反射异常:评分:1分4. 触觉反射- 触觉反射正常:评分:2分- 触觉反射异常:评分:1分四、评分结果解读根据普通检查和神经反射检查的评分结果,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初步判断和评估。
- 总分为10分:表示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 总分为8分-9分:表示患者身体状况普通,可能存在轻微的问题。
- 总分为6分-7分:表示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 总分为4分-5分:表示患者身体状况较差,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 总分为0分-3分:表示患者身体状况严重不良,需要紧急治疗和干预。
神经反射检查

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01
神经反射检查 可以帮助医生 了解疾病的进 展情况,以及 治疗效果。
02
通过神经反射 检查,医生可 以及时发现疾 病恶化的迹象, 并调整治疗方 案。
03
神经反射检查 还可以帮助医 生评估治疗效 果,以便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06
膝反射:检查膝关节 对敲击的反应
深反射检查
检查方法: 用叩诊锤或 手指叩击肌 腱或关节
01
反应:肌肉 收缩,关节 活动
03
02
04
检查部位:肱 二头肌、肱三 头肌、桡骨膜、 膝腱反射等
异常情况:反 射减弱或消失, 可能表示神经 损伤或病变
病理反射检查
01
巴宾斯基反射:检查 患者足底反射,判断 脊髓损伤情况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反射检查 是诊断神经系 统疾病的重要 手段之一
01
神经反射检查有 助于发现神经系 统的异常,如病 变、损伤等
神经反射检查 有助于制定治 疗方案和评估 治疗效果
03
05
02
通过检查神经 反射,可以了 解神经系统的 功能状态
04
神经反射检查 有助于确定神 经系统疾病的 类型和程度
06
04
神经反射检查 对于预测疾病 的预后和制定 康复计划具有 重要意义。
2
神经反射检查的方法
浅反射检查
01
角膜反射:检查眼球 对光线的敏感度
02
瞳孔反射:检查瞳孔 对光线的收缩反应
03
咽反射:检查咽喉对 异物的保护反应
04
腹壁反射:检查腹部 肌肉对刺激的反应
0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

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引言概述: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的评分标准。
一、一般检查评分标准:1.1 体温检查:通过测量患者体温,了解其体温是否正常。
1.2 血压检查:测量患者的血压,判断其血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
1.3 心率检查:检测患者的心率,评估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二、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2.1 瞳孔反射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瞳孔对光的反应,评估其瞳孔是否正常。
2.2 肱二头肌反射检查:通过敲击患者的肱二头肌,观察其肌肉的收缩反应,评估其神经反射是否正常。
2.3 膝反射检查:通过敲击患者的膝盖,观察其下肢的反射动作,评估其神经反射是否正常。
三、神经系统功能评估:3.1 感觉功能检查:通过触摸、刺激等方式,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3.2 运动功能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活动,评估其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3.3 平衡和协调功能检查:通过要求患者进行平衡和协调动作,评估其神经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功能是否正常。
四、脑神经检查评分标准:4.1 视觉功能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视力、眼球运动等,评估其视觉功能是否正常。
4.2 听觉功能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听力、耳蜗反射等,评估其听觉功能是否正常。
4.3 味觉和嗅觉功能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味觉和嗅觉反应,评估其味觉和嗅觉功能是否正常。
五、其他神经系统检查:5.1 脑电图检查:通过记录患者脑电活动,评估其脑功能是否正常。
5.2 神经肌肉电图检查:通过记录患者神经肌肉电活动,评估其神经肌肉功能是否正常。
5.3 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结论:一般检查及神经反射检查评分标准是评估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神经系统的状况,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是身体对刺激做出的自动反应,检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肌肉反射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称为反射锤的工具,轻敲身体的特定部位(例如膝盖或腕关节),观察相关肌肉的反应。
这种方法被称为Tibial神经反射或是Brachial神经反射。
2. 光反射检查:医生会使用一个小而明亮的灯光照射眼睛,观察瞳孔的收缩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光对视觉神经的刺激反应。
3. 耳蜗反射检查:医生会使用一种称为音调测听仪的设备向耳朵中送出一系列声音刺激,然后观察耳蜗肌肉的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听觉神经和听觉通路的正常功能。
4. 触觉反射检查:医生会用棉签或尖锐的物体轻刺激皮肤,观察受试者是否出现皮肤冷却、肌肉收缩或痛觉反应等。
这些方法通常由专业医生或医疗人员执行,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状况,从而帮助确诊和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 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足趾伸展, 踝关节背屈。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 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 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 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 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 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 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 者膝上。
•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6个月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上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 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痉挛性:又称“折刀状”,见于锥体束损害 ②强直性:又称“铅管状”,伴震颤时称为“齿轮状”肌 张力增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四)共济运动
检查方法: (1) 指鼻试验 (2) 对指试验 (3) 轮替动作 (4) 跟-膝-胫试验 (5) 闭目难立试验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1级,有肌肉收缩,无肢体运动; 2级,肢体可以做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阻力; 4级,肢体能克服阻力,但较正常弱; 5级,正常肌力。
(一)随意运动
临床意义: 骨骼肌随意运动障碍称为瘫痪
根据病变部位分: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 根据病损程度分: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 根据瘫痪形式不同分:单瘫、偏瘫、交叉瘫、四肢 瘫和截瘫 中枢性瘫痪的类Hale Waihona Puke :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 髓型
1
按
2 感觉减退或消失
性
质
3 感觉异常
分
类
4 感觉过敏
5 感觉分离
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
感觉障碍类型
末梢型
神经根型
皮质型
脊髓型
脑干型
内囊型
三、运动功能检查
内容: 随意运动 不随意运动 被动运动 共济运动
传导通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一)随意运动
肌力:指肢体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 分级:0级-5级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
需要的器具
叩诊锤 检眼镜 棉签
128 Hz 音叉 笔式电筒 大头针 等等
一、脑神经检查
面神经 功能:支配面肌运动和分管舌前2/3味觉。 检查方法:望诊额纹、眼裂、鼻唇沟及口角两侧
是否对称;嘱患者做皱额、皱眉、闭眼、露齿、鼓腮、 吹口哨等动作,观察两侧是否对称。检查味觉。
中枢性瘫痪和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鉴别点 瘫痪范围 肌张力 肌萎缩 腱反射 病理反射
中枢性瘫痪 较广,单瘫、偏瘫、截瘫 增强 不明显 增强或亢进 阳性
周围性瘫痪 较局限,以肌群为主 降低 明显 减弱或消失 阴性
(二)不随意运动
1、震颤:躯体某部分有节律、不自主的抖动 (1)静止性震颤(粗震颤或大震颤),见于帕金森氏 病。 (2)动作性震颤(意向性震颤),见于小脑疾病。 (3)姿势性震颤(细震颤或小震颤),见于甲亢或焦 虑状态。 (4)扑翼样震颤,见于全身性代谢障碍如肝性脑病、 尿毒症和肺性脑病。
症等
染、听神经纤维瘤等
二、感觉功能检查
注意事项: 1、被检者意识清醒时检查 2、先告知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配合 3、嘱被检者闭目 4、选择合适的检查顺序,对比进行
感觉平面
二、感觉功能检查
内容
浅感觉
1、触觉 2、痛觉 3、温度觉
深感觉
1、运动觉 2、位置觉 3、振动觉
感觉障碍的临床意义
疼痛:局部痛;放射痛;牵涉痛;烧灼样神经痛
肱三头肌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二)深反射
3.桡骨骨膜反射:医生左手轻托腕部,并使腕关节自
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桡骨茎突,正常反应为前 臂旋前,屈肘。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临床意义: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 神 经 瘫 痪 模 式 图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
病变部位
中枢性 面神经核以上
周围性 一侧面神经或面神经核
病变范围
病变对侧颜面下部表情 病变侧全部面部表情肌麻痹 肌麻痹
味觉及腺体 无
有
分泌障碍
病因
脑血管疾病、肿瘤或炎 受寒冷刺激、耳部或脑膜感
置于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以叩诊锤叩击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 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 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
(二)深反射
2. 肱三头肌反射 :
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 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 收缩,前臂稍伸展。 反射中枢在颈髓6~7节。
(一)浅反射
2、 腹壁反射
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 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 反应: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腹壁反射
腹壁反射
腹壁反射
上部腹壁反射中枢--胸髓7~8节 中部腹壁反射中枢--胸髓9~10节 下部腹壁反射中枢--胸髓11~12节 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肥胖、老
(二)不随意运动
2.舞蹈症:见于儿童脑风湿病变。 3.手足抽搐症:为缺钙而引起的阵发性手足肌肉的紧
张性痉挛。见于低钙血症或碱中毒。 4.手足徐动症: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
扭曲动作,可重复出现,有意识时加剧。见于脑瘫、 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三)被动运动
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
年人,经产妇。 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
(一)浅反射
3、 提睾反射:
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 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
反射中枢:腰髓1~2节。 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老年人及局部病变 (腹股沟疝 、阴囊水肿、睾丸炎)。
(二)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通过深部感觉器完成, 故称深部反射。 1.肱二头肌反射: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屈曲的肘部,并将拇指
反射活动受高级中枢控制,当锥体束以上有病变时,反 射活动失去抑制,因而出现反射亢进。临床上根据刺激 的部位,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膝 跳 反 射 示 意 图
(一)浅反射
1、 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
反射弧:三叉神经眼支→脑桥→面神经核→眼轮匝肌作出反应 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 直接角膜反射消失,间接角膜反射存在: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角膜反射消失:对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
(四)共济运动
临床意义: (1) 感觉性共济失调:与视觉有关,伴深感觉障碍,见
于感觉系统病变 (2) 小脑性共济失调:与视觉无关,不伴深感觉障碍,
见于小脑病变,如小脑肿瘤或炎症等 (3) 前庭性共济失调:以平衡障碍为主,伴眩晕、恶心、
呕吐及眼球震颤,常见于梅尼埃病等
四、神经反射检查
反射(reflex)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 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反射弧 中任何一部分有病变,都可使反射活动受到影响(减弱 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