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反射大脑皮层和体温调节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必背知识点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脑(不是大脑)和脊髓3.脑:(1)大脑:神经调节的最高中枢,凡是有酸甜苦辣咸等感觉的或情绪的都是大脑皮层。

(2)下丘脑:体温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还可以调节血糖,可以作为感受器如渗透压,作为效应器如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神经中枢如血糖调节和温觉调节中枢。

(3)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4)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中枢,如调节心跳,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4.脊髓:是脑和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5.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他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又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6.自主神经系统,特点是不受意识支配,但是不能说完全不受大脑控制。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7.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加强,安静时候减弱,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肺通气量加大,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流加快,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8.副交感神经:安静状态加强,兴奋状态减弱,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肺通气量减小,心跳减慢,血流减慢。

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9.神经元:树突(短而粗,有多个,用来接收信号,传导给细胞体,不能传递给其他细胞信号)。

细胞体:膨大部分,含有细胞核。

轴突:神经元上长而细的突起,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肌肉或腺体,不能够接收信号。

髓鞘:轴突纤维上套的一层髓鞘,和轴突共同构成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

10.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

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控制的肌肉或腺体)14.完成反射的条件是适宜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不完整即使有反应也不叫反射)15.一个反射最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注意区分脑和大脑;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

(2)大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小脑维持平衡;脑干连接脑和脊髓,有生命中枢。

(3)脑神经12对,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31对,管理躯干和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的神经。

(4)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神经元树突(接受传导信息)突起轴突(传递信息)+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包膜=神经4.神经胶质细胞数量大,对神经细胞起辅助作用,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与反射弧(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叫做反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3)传入和传出神经的判断:小进大出;神经节(传入);突触结构。

(4)关于反射弧完整性检测(5)关于有无感觉和有无反射的情况分析:思路:感觉需要传到大脑,反射需要传到效应器,只要路径完整就可以有反射或感觉。

(6)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相对活跃状态的过程。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2)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K+
K+
内正外负
动作电位:
Na+内流
内负外正
静息电位:
K+外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
01
双向性绝缘性生理完整性不衰减性
02
双向性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特点: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受体(糖蛋白)
(突触小体的膜)
(内含组织液)
(细胞体或树突膜)
突触
(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受到刺激时, Na+
03

膜内阳离子高
05
小结
传导方向——双向传导
过程 : 静息状态——内负外正
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传导特点:1、双向传导;2、不衰减性
恢复静息状态——内负外正
接受刺激时——内正外负,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返回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分析:
a
b
图1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图1
图2
a
b
a
b
刺激
- - - -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分析:
指针偏向正电荷流动的方向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 - -
图1
图3
a
b
a
b
++++
-
-
+
+
+
+
+
+

初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其神经结构称为,包括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等五个部分.【答案】(1)神经元(神经细胞);(2)反射;反射弧;传入神经;效应器.【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考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神经元【答案】C【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细胞体即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有多个,一般轴突只有一条,突轴的末端叫突轴末梢,一般神经冲动由树突传向胞体,由胞体传向轴突。

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冲动。

因此,选项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下图是中枢神经系统及其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结构图。

请据图回答:(1)图中[1]的表层叫___________,是调节人和动物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人类特有的中枢是_____________。

(2)体操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明显超越常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 比较发达。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章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含答案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大脑对躯体运动及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2.比较大脑对躯体运动调节与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1)结构: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2)特点:有丰富的沟回(沟即为凹陷部分,回为隆起部分),这增加了大脑的表面积。

(3)控制途径: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①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②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③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2)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大脑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分级调节示意图(2)分级调节的意义: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由神经元胞体和轴突构成()(2)大脑皮层运动机能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3)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脑干是最高级中枢()答案(1)×(2)√(3)×任务一: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下图是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与躯体各部分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调控在大脑皮层有没有对应的区域?如果有,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提示有。

特点: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头部是正的。

(2)请据图分析,皮层代表区对躯体运动支配的特点是:左右交叉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支配)。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是与躯体中相应部位的大小相关,还是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相关?提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2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含答案

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22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含答案

第22讲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考点一 神经系统及其构成1.(2016·浙江4月选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纤维D.反射中枢解析 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答案 A2.(2017·浙江11月选考)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位于膝反射的反射中枢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沿神经纤维传播解析 题图中①属于树突,②属于神经末梢,A 错误;该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 错误;膝反射的反射中枢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C 错误;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负电波即动作电位,能沿神经纤维传播,D 正确。

答案 D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18~P20,人神经系统及神经元。

1.神经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作用: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机体的活动,对内能协调身体各部分,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机体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2)构成:神经元是结构功能单位,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的种类:感觉(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

3.神经元的结构与特性(1)神经元的结构(填空):(2)神经元的特性: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3)验证实验:刺激坐骨神经b点左侧(a)后,膜外电位变化①如上图,实验中电表指针变化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本实验表明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形成一个负电波并能沿神经传播,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角度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和特性考查结构与功能观1.(2018·温州模拟)下列关于运动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结构包括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B.有的轴突长达1米以上,肉眼清晰可见C.有的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D.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解析膝反射的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运动神经元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C正确;神经元的直径不足1 mm,长度可超过1 m,肉眼不可见,B错误。

体温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 整合版

体温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  整合版
这些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理活动进行调节的吗?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 的最高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和内 分泌的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 平衡的中枢)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传 导反射)
脑干 (有调节呼吸、心 血管运动等维持生 命必要的中枢)
中央前回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 36.8 ℃ 37.1 ℃ 上午 10h 37.0 ℃ 36.8 ℃ 37.1 ℃ 中午 12h 37.3 ℃ 37.1 ℃ 37.4 ℃ 下午 2h 37.4 ℃ 37.3 ℃ 37.5 ℃ 傍晚 6h 37.2 ℃ 37.1 ℃ 37.3 ℃ 晚上 9h 37.1 ℃ 36.9 ℃ 37.1 ℃
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分泌增加 散热 产热
体温相对恒定
注意:体温调节的方式 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 调节。
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把这类既有神经系 统参与,又有内分泌系 统参与的调节活动,称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为神经—体液调节。
甲状腺激素、肾上 腺素分泌增加 骨骼肌收缩 (+) 产热
立毛肌收缩 皮肤血管收缩
白洛嘉表达性失语症区(或称白洛嘉区):负责说话和
书写文字。如果损伤,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 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
韦尼克区:负责理解听到的语言。如果损伤,可以说话,但
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2.运动区和体觉区中央Fra bibliotek回中央后回
中央前回:运动区,刺激运动区不同部位会引 起机体相应部位的运动。 中央后回:体觉区,刺激体觉区不同部位会引 起机体相应部位的电麻样感觉。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实验证明: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确定该反射弧中2、4结构分别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6、(06重庆卷)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 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 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 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 结论: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 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 经冲动。
+ b 图1 a b 图3 a
• 实验现象
+
刺 激
b
图2
a
b
图4
a
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有电位差吗 ?
微电极 轴突 轴突
微电极
微电极 轴突
静息电位
微电极 轴突
静息膜电位:外正内负
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
+ a b +

双向传导性
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兴奋即以电信号的 形式双向传导,且各处速度相同 体内单向传导:树突→胞体→轴突

不衰减性
绝缘性
A
B
C
D
刺激在A点,兴奋传到D点时。电表的指针偏 转几次,方向如何?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另一个神经元的 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
化学突触的结构
突 触 小 体
)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集结成束,外 包结缔组织膜 神经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
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到一定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刺激越大,产生的电位越大,并随 着传导逐渐减弱。 ×
(10)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轴突处 的传导是双向的。 ×
• 体温会因年龄 性别 时间的不同而变动
1.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须的.
2.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 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的调节
安静时 以内脏为主
产热 过程
运动时 以骨骼肌为主
辐射散热
散 过热 程主要皮肤
对流散热 传导散热
直接 散热感受器

传入神经
调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节

传出神经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汗液
增加散热
安静时,机体能 大幅度减少产热 吗?
寒冷
皮肤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
有关激素 代谢增强

传出神经
神经-体液调节
加 产
皮肤血管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
骨骼肌战栗
减少散热
体温的调节过程Ⅱ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运动区 (中央前回)
是非判断: (4)a处可实现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 × (5)只要有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b处膜上受 体结合,即可在b处引发一个动作电位 × (6)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能与第二个 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连 ×
(7)反射弧最少两个神经元,最多三个 神经元。 ×
(8)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对 递质的识别具有特异性。√
2. 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 与躯体感觉的敏感程度有关。
3. 左右交叉。
接受对侧躯体感觉
中央后回 (体觉区)
是非判断: (1)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关闭, 钾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 (2)轴突膜处于④→③状态,是由于钠离子 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形 成反极化状态 √ (3)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 方向相反 ×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组成:
–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传入神经(有神经节) – 神经中枢(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肌肉和腺体)
膝反射是二元反射
肌腱中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里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才能叫反射!
膝反射——抑制性突触
突触后膜的电位 内负外正
屈肌表现 舒张
总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设计实验证明: (电流表一只,A,B为可选刺激点)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 人体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 正常体温
腋窝 36.0~37.4℃ (36.8℃) 口腔 36.7~37.7℃ (37.2℃) 直肠 36.9~37.9℃ (37.5℃)
P28
体觉区
韦尼克区(听觉性 语言中枢,H区)
白洛嘉区(运 动性语言中枢, S区)
1. 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 关系是倒置的。
2. 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 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3. 左右交叉。
中央前回 (运动区)
管理对侧躯体运动
1. 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 关系是倒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