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的那些老师们

合集下载

张桂梅老师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张桂梅老师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张桂梅老师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尊敬的张桂梅老师:
您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向您颁发“感动中国人物”这一殊荣,
以表达对您杰出的贡献和无私的奉献的敬意。

张桂梅老师,您是一位兢兢业业、敬业爱生的杰出教育工作者。

多年来,您始终坚守在教育一线,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用心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您以亲切和慈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您的悉心指导下,无数学生在知识和人格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对每一个人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无私的爱和温暖,成为我们
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光芒。

您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榜样。


始终秉持着严谨、负责、诚信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们成
为优秀的人才。

您教育孩子们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
他们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桂梅老师,您的敬业与奉献让我们为之感动,也让我们深感荣幸。

您的精神和影响力不仅仅限于我们学生,更扩展到了整个社会。

您的行为和思想都在激励着我们成长和进步,您的一言一行都仿佛在
教诲着我们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我们为有您这样的杰出人物在
我们身边而自豪。

最后,我们再次向您表示最衷心的祝贺!愿您继续保持教育事业
的高度热情和对学生的深爱,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大的
贡献!
谢谢!。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教师人物事迹感动中国老师人物事迹1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魏玲说:“德与学是老师最重要的两项素养。

无学无德,同学厌恶你;有学无德,同学敬畏你;有德无学,同学怜悯你;德学兼备,同学才会拥护你。

”关爱同学,教书育人老师要有职业道德,她认为爱与责任应当是师德的灵魂,对同学首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她始终抱着对同学的爱心,坚持做同学的伙伴。

她所教的专业每年都有二表B的同学,这些同学思想活跃但学习缺乏自信,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鼓舞,有一次她在班级鼓舞同学报名参与全国的ERP竞赛,一表班的同学报名特别踊跃,二表B班有一个平常上课很仔细的同学迟迟没报名,课间时魏玲特意问他,你为什么不报名参赛,他说:“老师,我不行,参与也得不上奖。

”她说:“你都没参与,怎么知道你不行,我觉得你行,至少应当去试一下。

”在她的鼓舞下,这名同学报名参与了,而且经过培训、选拔,代表学校参与了全国赛并获奖,并因此保送了讨论生,今年毕业找到了抱负的工作。

毕业前他找到魏玲说:“老师,感谢您,没有您的鼓舞我不会去参与竞赛,更不会保送讨论生,我一辈子都不会忘却您当时鼓舞她报名时那期盼的眼神。

”她深深感觉到,老师的一个鼓舞真可以转变一个同学的成长轨迹。

前年冬天,一名同学生病住院,她得知消息立刻去了医院病房探望,去医生那里了解病情,医生还以为她是家长。

她每天都抽空去医院探望同学,还给同学带去可口的饭菜,当她把削好的苹果递到同学手里时,同学落泪了。

由于病情需要等同学稍缓解就去上海就医,一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为了不加重同学的病情,魏玲亲自开车把他送到了机场,又和他的家长联系在上海接机。

经过在上海的治疗,同学身体慢慢复原,后来在给她发的短信里一贯称呼她魏姨,这名同学说:“我感觉您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亲人。

”冰心有一段话曾激励过很多的人为这个世界悄悄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充满,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楚,有泪可流,却觉得美满。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作文素材大全(通用15篇)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作文素材大全(通用15篇)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作文素材大全(通用15篇)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作文素材大全篇1最近,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并认识了十位英雄和女排运动员。

中国航天人:孙家栋。

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他一共参加了34次“旅游太空”少年勤学,青年担当,是中国航天的栋梁。

有一个英雄,挽回了20多条生命,而他,最容易从火海中逃生的英雄王峰,为了救别人,不惜自己全身烧焦,在火海中,留下了他带血的脚印,刻下了王峰的无私和无畏。

江西乡村教师支月英,19岁就进山教学,因为条件特别艰苦,所以教具都是支月英用她自己的钱买的。

她还说:”坚守才是希望。

”美国耶鲁大学高材生秦玥飞,是湖南衡山人,他放弃了原本巨额薪水,回到农村,用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工资为农村服务。

他撒下的汗水是青春,种下的种子叫理想。

航母人——张超,飞机在降落时出现故障,张超为了保护战机,最年轻的优秀飞行员不惜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时,他还在关心着他的梦想:“团长,我还能不能飞?”还有技能大师李万军,是他建设了高铁,别人都说他远看是逃难的,近看是要饭的。

但他却毫不放弃,继续做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

还有好多的英雄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英雄的品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于感动中国人物作文素材大全篇2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先进事迹】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

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

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

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老师的事迹10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老师的事迹10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老师的事迹10篇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老师的优秀先进事迹(优秀10篇)张桂梅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体为大山里的女孩们创造教育条件,为她们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下面作者带来张桂梅老师的事迹简介10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带来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老师的事迹(精选篇1)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

从某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

民族中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

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心系女中,牢记教育使命。

某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

办学12年来,张建梅走过长达11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

在某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位居丽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

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9教师节细数曾经感动中国的十大师德楷模

2009教师节细数曾经感动中国的十大师德楷模

2009教师节细数曾经感动中国的十大师德楷模(图)----60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民教师作者:三峡在线今天,我们迎来了第25个教师节。

三峡在线觉得,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教师节。

因为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

回望过去60年,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一代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下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三峡在线特意选择了曾经感动中国的十大师德楷模。

三峡在线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他们中有的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在新中国的科技进步史上书写了重重的一笔;有的无私奉献在人文社会领域研究和教学的第一线,真正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精神;有的曾创造了多少艺术奇葩和视听盛宴。

而作为教师的他们,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对待专业,一丝不苟;有的奋斗在基础教育领域最普通的人民教师,他们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有的为教育付出了青春;更有的为学生献出了生命……总之,他们的学风和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他们是我们心中永恒的榜样。

他们身上闪耀着永恒的师德光辉。

他们都是历年来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三峡在线觉得,今天,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在新中国教育史上留下深深足迹的名字,时刻铭记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为我们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接班人。

在此,同样身为人民教师的三峡在线在这里向全天下的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1、感动中国人物——谭千秋谭千秋(1957-2008)男,汉族,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谭千秋从教26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后,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日常工作中,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波及绵竹。

2023年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10篇))

2023年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10篇))

2023年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10篇))2023年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10篇))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篇1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她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辞: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

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篇2支月英——芳兰振蕙叶事迹: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

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

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感动中国教师事迹及颁奖词篇3莫振高——化作光明烛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

感动中国刘秀祥老师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刘秀祥老师先进事迹

感动中国刘秀祥老师先进事迹请在这里输入单位/组织名称二〇二X年XX月感动中国刘秀祥老师先进事迹《感动中国》总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在这些感动人物中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却都以不一样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民族的人民。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刘秀祥老师先进事迹_2021刘秀祥个人事迹范文,欢迎大家查阅!感动中国刘秀祥事迹1刘秀祥1986年出生,2008年,刘秀祥曾因“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获得“中国好人”称号。

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秀祥放弃高薪就业机会,毅然选择回乡教书育人。

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走遍村庄,只为通过教育改变更多大山孩子的命运;他致力公益,牵线“一对一”资助上千名贫困学生,开展公益励志演讲上千场,听众达上百万人,只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家乡的孩子们奋斗的力量。

2020年,刘秀祥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全国“最美教师”称号。

刘秀祥毕业后收到了多家企业的入职邀请,而且待遇不错,月薪上万,可他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回到贵州老家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去帮助更多像他一样深陷贫穷境地的孩子。

现在的刘秀祥,已经是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获得诸多荣誉,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也成为“中国最美教师”。

工作之余,刘秀祥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上百万人,还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

八年过去了,望谟县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了大山。

刘秀祥坚信:“无论我们的孩子身居何处,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

通过教育扶贫才能彻底拔掉穷根,越是偏远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教育,因为孩子们的未来就在现在的课堂里。

”刘秀祥是令人敬佩好老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运,希望他越来越好。

感动中国刘秀祥事迹2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大山,贫困闭塞。

直到2020年11月才刚刚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感动中国的那些老师们

感动中国的那些老师们

一、感动中国人物里的那些老师们1、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事迹: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寒,考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遇到很多困难,被列入特困生,并得到学校的资助、老师同学的关爱和社会的帮助。

这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他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学校“特困生自强奖学金”,并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

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被评为学校优秀共青团员,当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满腔热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他富有爱心,在大学期间节衣缩食,用自己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和刻苦学习所得到的奖学金,先后资助多名经济困难的同学,并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

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

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

这次社会实践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激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状况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校时,孩子们依依不舍,他向孩子们承诺一年后再回去给他们上课。

考上研究生后,他打算放弃深造机会,回到贵州实践自己“阳光下的诺言”。

学校经过研究,决定为他保留研究生学籍两年,支持他的行动。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

当时团中央西部志愿者计划尚未实施,为了保证他的基本生活,学校团委和他所在的经济贸易管理学院为他提供了生活补助。

后来,贵州团省委将他补入贵州扶贫接力计划。

徐本禹深受感动和激励,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中国人物里的那些老师们1、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事迹:从2001年到现在,他一直在资助湖北沙市一名叫许星星的孤儿(曾获全国十佳春蕾女童称号),从未间断。

他在自述中写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生活上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7月,徐本禹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设在山洞里的为民小学支教一个月。

2003年7月,徐本禹重返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为民小学义务支教。

2003年7月,他从办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的狗吊岩村转点到条件更加艰苦的大水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大石村继续义务支教。

获悉这一情况后,捐资8万元为大石小学修建新校舍,对徐本禹的支教行动给予了更大支持和鼓励。

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2、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散尽家产培养人才:钟期荣胡鸿烈 [树仁立德]事迹: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35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

12月19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

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

对于树仁学院历经35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

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

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的顶尖人物。

他们在1971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莘莘学子打拼35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

经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

颁奖辞: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

为了学生,甘为骆驼。

与人有益,牛马也做。

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3、20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 [烛照深山]事迹: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

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9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

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

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

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

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

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颁奖辞: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4、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 [心灵放歌]事迹: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

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

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

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

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

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

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

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

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

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

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刘姝威这样评价她: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张瑞敏: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颁奖辞: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

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

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她是八零后。

5、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炽爱]事迹: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

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

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

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辞: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6、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坚守藏区12年支教:胡忠、谢晓君 [高义薄云]事迹:胡忠谢晓君夫妇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

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

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

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

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

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2003年,在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

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兼职保姆。

2011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辞: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7、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冰雪为容玉作胎]事迹:女,28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

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

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

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

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

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

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

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

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

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颁奖辞: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

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

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8、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格桑花开事迹: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回到西藏。

为了劝学,12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在极危险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毅然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

[12]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

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

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辞: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