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学案

合集下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学案

专题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导案【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法指导】1.文作品和美术作品是特殊的历史视角,通过归纳,概括其思想倾向可以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

2.史论结合是历史思维的基本方式。

借助于历史材料,将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放在14~16世纪欧洲社会发展潮流中分析背景、实质和作用。

3.对于“人文主义”要辩证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具有一定局限性;在习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4.熟识课本插图和有关史料,习他们勤勉治,献身艺术,追求真,献身的可贵精神。

5.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领域的反映,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

【习过程】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出现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

2.影响(1)在工商业城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________和________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________,追求____________,胜过关心虚幻的____________。

细节点拨注意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二、文艺复兴1.社会条件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________________,并得到了拜占廷帝国保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三导学案第二课

必修三导学案第二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里的“道”是指
A.封建统治秩序B.封建统治原则
C.自然规律D.道家思想
【课后反思】
(2)结果:被汉武帝接受,有利于扭转内外松驰的局势。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准。
(3)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4)汉武帝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5)汉武帝下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1)原因
A、秦末战国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B、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作用:
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社会潜伏着危机
A、诸侯国的势力膨胀
B、土地兼并剧烈。
C、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特点:糅和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2、概况
(1)目的和措施
目的
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维护统治秩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2、影响
(1)儒学在民间开始居于独尊的地位。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问题引导
1、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神权下的自我

神权下的自我

三、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 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 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 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 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 续。
三、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 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 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 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探究思考:
1、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怎样的历史背 景中产生的? 2、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你如何看待 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世界伟人看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 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 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 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革命,宗教改革,政治 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 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
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省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 要求
知道下列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薄伽丘与 《十日谈》、但丁与 《神曲》、彼特拉克、 达· 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 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认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认同人文主义价值观的 精华,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敬请批评指正!
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意大利 “艺坛三杰”之一。从22 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他没有达· 芬奇那样经验丰 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 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 气概。可是,他创造出最 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被 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 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 并且延续了400年之久, 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 不可企及的典范。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ppt

高一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人性的复苏ppt

拉斐尔(1483—1520),文艺 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从 22岁到25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 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 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 朗琪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 是,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 味、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 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400 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 不可企及的典范。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高420厘米,宽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丽亚· 戴列· 格拉契 修道院)反映了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此画是达· 芬奇为米兰圣玛利 亚· 戴列· 格拉契修道院食堂所画。整个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 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 达· 芬奇艺术的代表。
《创世纪》(西斯廷教堂正面全 景壁画)
《创世纪》(西斯廷教堂天井壁画)
米开朗琪罗创作的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记》,以圣经为主线,绘画总面积近 600平方米,人物数百个。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 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诺亚祭献》《洪水》、 《诺亚醉酒》9个主题。这幅宗教画给人以新的启示:创造生命的力量存在于无限 的空间,亚当与人类的创造者,在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地 创造一切。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琪罗是 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
拉斐尔《自画像》(局部)
《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画家拉斐 尔在1512—1513年间为罗马西斯廷教 堂绘制的。它是一幅长达2.65米、宽 近2米的布面油画,画中人物和真人大 小相仿。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人类的 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 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 他画笔 下的圣母温柔美丽,眉宇间洋溢着母 性的慈爱和幸福,像是一位普通的母 亲,不像以前的圣母像那样神情呆滞、 不可亲近。此画现藏于德累斯顿。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六第2课课件
中世纪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世纪作品文艺复兴时期作品西欧经济复苏城市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改变观念人们改变观念意大利资本主义萌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逐步芽资产阶级逐步形成形成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众多人才指导思想人性人权自由现世幸福天主教神学占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统治地位人世服从天国人世服从天国今生服从来世今生服从来世君权服从教权君权服从教权哲学服从神学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理性服从信仰神性神权束缚来世禁欲vsvsvs人文主义humanism一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的背二人性的启蒙文艺复兴的表现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思想内涵历史地位但丁神曲文艺复兴先驱彼得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人曲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薄伽丘薄伽丘薄伽丘和薄伽丘和十日谈十日谈1348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
请为“绿鹅”的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
老头儿这才明白… 顺从人性
a
9
感受名著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
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 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
奴 父 成文是仆 亲 的艺 从相 : ,肯复爱“我。我们定兴绮们的人时思人灵的期梦 类 魂欲,达 的 都却 骨 是望人宁 肉 天和文死 都 主歌主不 是 赐颂义给屈 用的,同自的,并样然表具愤的的现备然物人形着驳质同斥造性式 样的机能和一样的开效用始。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
人性的启蒙
(文艺复兴的表现)
高潮:莎士比亚的 _《__哈_姆__雷__特__》 刻画人的 __内_心__世__界___ 提升 了人的高尚和尊严。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学案

第6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考点要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历史影响。

【活动1:根底知识梳理】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一〕兴起条件1. 经济根底:意大利最早出现了 。

2. 阶级根底:新兴的 要求打破教会权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

3. 文化根底:意大利所具有的 丰厚的文化遗存和典籍。

〔二〕性质 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着复兴 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 思想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 为中心而不是以 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 和 。

【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比拟】〔四〕成就2. 3. 〔五〕意义1. 越来越多的人从 中解放出来,开场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 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挑战。

3. 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展。

二、宗教改革〔16世纪〕〔一〕概念16世纪首先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三〕背景1. 经济原因:欧洲开展,要求摆脱教会束缚。

2. 政治原因: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教皇的奶牛〞〕,激化。

3. 思想原因:使人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批评教会腐败。

4. 直接原因:教皇出售,激起愤慨。

〔导火线〕〔四〕概况1. 序幕:年,马丁·路德发表“〞,揭开了的序幕。

2. 扩展:除路德派外,还有和。

〔新教都简化了,否认的权威,坚持高于教会。

〕〔五〕马丁·路德的主张1. 只要有忠诚的,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2. 每个基督徒都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六〕影响1. 打破了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

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学案.doc

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学案.doc

1.文艺复兴: ①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⑤文艺复兴的影响②代表人物及作品④文艺复兴实质、性2.宗教改革: ①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②马丁 •路德的③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内④宗教改革的实【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 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本课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

【基础知识回顾】⑤宗教改革的影响【合作探究】 (-)“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是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吗)?用史实证明。

【史料阅读】 (二)材料一: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中,属于人的那样光荣对于我就够 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一彼特拉克《歌集》材料二: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 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 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 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一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 多么像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一一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请回答:(1) 三则材料各自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 莎士比亚较之薄伽丘的看法有何进步性?反映了什么(如人文主义内涵)? (三)阅读教材107页第二自然段,思考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四)材料一:67.赎罪票,照宣讲者所说的,是最大的恩典;其实所谓『最大』,不过是指它们为最大的牟利工具。

53.那些为求宣讲赎罪票而叫其它教堂不得宣讲上帝道之人,乃是基督的敌人。

........ ——《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换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神权下的自我
【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课重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本课难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实质。

【基础知识回顾】
1.文艺复兴:①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时间;②代表人物及作品
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④文艺复兴实质、性质;
⑤文艺复兴的影响
2.宗教改革:①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时间;②马丁·路德的思想;
③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内涵;④宗教改革的实质
⑤宗教改革的影响
【合作探究】
(一)“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是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吗)?用史实证明。

【史料阅读】
(二)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中,属于人的那样光荣对于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各自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莎士比亚较之薄伽丘的看法有何进步性? 反映了什么(如人文主义内涵)?
(三)阅读教材107页第二自然段,思考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四)材料一:
67. 赎罪票,照宣讲者所说的,是最大的恩典;其实所谓『最大』,不过是指它们为最大的牟利工具。

53. 那些为求宣讲赎罪票而叫其它教堂不得宣讲上帝道之人,乃是基督的敌人。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换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
材料三:
当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于北欧某教堂的壁外时,一千多年来专制全欧思想,统一全欧信仰,干涉全欧政事的罗马教会,便顿如破屋遭了风雨,飘摇分裂起来,后来终致酿成那个旷古绝今的宗教大革命。

因为这个革命是普及与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及智识各方面的,所以16、17两世纪的欧洲,便完全笼罩于这个宗教革命的云雾之下了。

------陈衡哲《西洋史》问题:根据材料对赎罪券和教皇的看法谈谈对宗教改革(实质)的看法。

【思维拓展】
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课堂练习】
1、《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
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C 、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 、青年人从来不盲从迷信。

2.文艺复兴作为一场新文化运动,它要对抗的是:
A、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B、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C、天主教的剥削和搜括
D、人文主义
3、(2011·银川模拟)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4、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
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5、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最核心的观点是()
A、废除修道院制度
B、《圣经》代表的是人的理性
C、反对赎罪
D、信仰得救
6、下列各项,体现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7、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