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汇编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2.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 印度教的形成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文化-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罗马建筑(罗马斗兽场、许愿池)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等级制度- 农奴制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产生- 宗教战争与欧洲格局的变化五、近现代世界历史的转折点1.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兴起-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结束-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原因与过程-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秩序的重建3. 冷战时期- 苏联与美国的对峙- 冷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七、全球化与当代世界1.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兴起2. 信息革命与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3. 当代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国际恐怖主义与全球安全请注意,这个知识点梳理是基于一般的历史教育大纲,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教育课程有所不同。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1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开课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1人是万物的尺度公开课

宙斯
雄伟的古希腊宙斯神殿遗址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公元前7世纪以前希腊人的自然观: 神主宰一切
众 神 之 神 宙 斯
太 阳 之 神 阿 波 罗
美 神 维 纳 斯
智 慧 女 神 雅 典 娜
希腊神话中,无论是人是神,都有善良和感性的一面,同样有欲和恶的一面。比如: 嫉妒(见「金苹果」的故事) 淫欲(见希腊神话中各种乱搞各种婚内出轨各种情人各种私生子) 贪婪(见「伊阿宋与金羊毛」的故事) 暴力(见宙斯如何打败提坦众神,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由“自然”转向“自我”, 由“神本”转向“人本” 。
探究一:智者运动
公元前5世纪,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的时代。公 民会议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辩护,发表意见。 由于社会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 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和争辩的艺术。他们 自命为能够使人智慧的智慧教师,因此获得“智者 “的名称。——《西方思想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智者、“智者运 动”?该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原因(背景): 智者:指专门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政治:民主制度发达,平民政治地位提高 经济:工商业发展 智者运动 :指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兴 思想文化:个人主义的成长 起的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问题的运动。
智者学派言论的特点:
怀疑神灵、否认权威、批判传统,敢于 创新。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 实利、人的本性不可违、尊严和价值至 高无上、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是对人有 利和符合人性、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热衷认识社会政治法律、与世界共处、 解决日常问题、参与政治生活 1、否定神灵, 强调人的价值 和作用。 2、关注政治、 关注人与人,人 与社会的问题。 3、否定权威, 追求人与人的平 等。

知识点精华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章节知识汇总

知识点精华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章节知识汇总

知识点精华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章节知识汇总第 6 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解读】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以古代文化的名义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壤意义。

它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16 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1、原因:(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教皇以资助教堂翻新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总结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轻巧识记]毛泽东思想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个精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四个阶段:酝酿、形成、成熟、发展。

【概括归纳】二十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三条道路(1)民主共和思想(2)实业救国思潮(3)民主科学思想(4)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西方人的路——走苏俄之路——走自己的路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内容酝酿:1978年5月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

准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提出:1982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特色论)基本形成:198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初级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标志)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成熟)写入党章:1997中共十五,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他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和平与发展。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个代表”创立过程:(1)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 《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 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实践。

六、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的意义。

- 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精神和历史意义。

七、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共内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九、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十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通过学习这些必考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历史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神权下的自我
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从小与世隔绝的 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 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女性看作洪水猛兽, 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谁知儿子却说: “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
——薄伽丘《十日谈》
你认为儿子会说什么?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
讴歌人性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乔叟 1343-1400
莎士比亚 1564-1616
伊拉斯谟 约1466-1536 《愚人颂》
哥白尼
1473-1543 “日心说”
拉伯雷 约1495-1553 《巨人传》
波兰
但丁 1265-1321 彼特拉克 1304-1374 薄伽丘 1313-1375
探究二:为什么从14世纪到16、17世 纪,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英国·16-17世纪】
英国15-16世纪大事年表
•15世纪晚期起,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原始 积累。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路中 心。 •1529-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推动宗教改革,断 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人文主义 (humanism)
主张
神权至上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VS
思想自由 人性解放 现世幸福
希腊罗马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14-17C)
476年 中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 度。 —普罗塔戈拉
将你的过去,放在 神的“怜悯”下;
将你的现在,放在 神的“慈爱”中;
将你的未来,放在 神的“供应”上。
——奥古斯丁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 求人的幸福。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基础知识清单)1、20世纪的三位伟人取得的三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三次巨变。

2、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3、三民主义提出的标志及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4、如何评价三民主义?5、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原因有哪些?6、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与三大政策是什么关系?7、新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

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基础训练P78拓展探究)?第17课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清单)1、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1)必要性:近代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还是革命的方法都没能完成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时代需要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思想。

(2)可能性: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3、试梳理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

(1)萌芽: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时期(1918—1927)。

背景:著作:内容:作用:(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背景:著作:内容:作用:(3)成熟时期:抗战时期:(1937—1945)背景:著作:内容:作用:(4)新发展:(1949—1956)背景:著作:内容:作用:4、试总结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基础知识清单)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梳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历史意义。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容?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1、背景:①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②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期;③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②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注重实利。

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5、评价:积极: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②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消极:①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②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建立。

(二)苏格拉底的贡献:1、重要主张:⑴致力于人的道德哲学,提出“美德即知识”。

⑵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与智者学派不同)⑶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与智者学派相同)⑷强调“认识你自己”,这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人格魅力:“苏格拉底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3、影响:①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②对理性的尊崇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

4、苏格拉底与智者运动的比较:(三)斯多亚学派(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初)1、代表人物:芝诺(创始人)、西塞罗、塞内卡等2、思想主张:(逻各斯:规定着的理性)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结论:“顺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②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结论:“人生而平等”。

3、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一)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1、背景:⑴经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和城市兴起,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⑵政治: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禁欲主义盛行;⑶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2、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3、方式: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资产阶级新的文化主张。

4、旗帜:人文主义。

(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①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解放了人的思想;③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精神武器,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灭亡和资本主义兴起;④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繁荣和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宗教改革(16世纪)1.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上,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经济、政治、思文、社会生活)阻碍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和民族国家发展,使天主教对西欧的控制受到挑战。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对天主教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2.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1)德国马丁·路德改革原因:①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阻碍了德国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1517年,教会在德国兜售赎罪卷。

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教义:①核心教义:“因信称义”,即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②将《圣经》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个人信仰不是尊崇教皇和教会,而是崇拜《圣经》和自己对《圣经》的理解。

③提出“信徒皆为祭司”的思想。

④建立廉俭教会。

取消不必要的宗教节日,只保留洗礼和圣餐礼;撤销多余的宗教职务,限制挥霍浪费;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禁止教徒乞讨。

⑤指出生活中从事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

⑥建立民族教会。

德国总主教管理教会,世俗当局主持召开宗教会议。

(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结果:①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教会的烈焰,德国社会接受了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②路德教获得合法地位。

标志:《奥格斯堡和约》。

A.政治上,承认信仰路德教的诸侯与信仰天主教的诸侯享有同等的权利,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

(教随国定)B.经济上,以1552年为准,属于路德教的财产归还路德教,天主教也有权保有尚未失去的权益。

(2)日内瓦卡尔文改革主要教义:①信奉“因信称义”。

②“先定论”(意义: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资产阶级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③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规定神职人员全部由选举产生,长老会负责监督所有人行为。

④建立更加廉俭教会,严禁偶像崇拜,精简神职人员,反对铺张浪费。

结果:①1541年,日内瓦建立起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

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提供了未来资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②造成思想专制,卡尔文的思想被奉为指导思想,所有与之相左的思想都被严厉禁止。

③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原因: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3)英国亨利八世改革背景:①15世纪后期,英国国王依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强化王权,到亨利八世时,王权已凌驾于议会之上;②但英国教会仍然从属于罗马教廷。

(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内容:①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

②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英国民族教会产生,称“安立甘教”或英国国教。

③以英语为做礼拜时的语言,保持天主教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

结果:由国王领导的宗教改革不彻底,随即出现更激进的清教运动,几十年后清教徒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力量。

特点:①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展开②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尼德兰宗教改革背景:①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较早。

②卡尔文教流行。

③西班牙对尼德兰实行专制统治。

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的性质的宗教改革过程:1566年,尼德兰人民起义,冲进教堂,捣毁圣像,强迫当局限制天主教活动,允许新教徒信仰自由。

结果:北部独立为荷兰共和国,南部仍处于西班牙的控制之下。

(5)天主教会内部的改革背景:天主教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内容:①清除内部积弊,重新审定教义、教规。

②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③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破坏宗教改革。

结果:暂时摆脱了困境。

3.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①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②经济:剥夺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三、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启蒙运动(17、18世纪)1、背景:①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上: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严重;③思想上: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

2、范围:从英、法开始、扩展到德国等欧洲国家。

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旗帜:理性主义。

(理性:指人运用自己的智力去独立思考、判断和认识事物)5、主要启蒙思想家及主张(1)荷兰:斯宾诺莎发表《神学政治论》①认为天赋人权就是自然权利;主张:②国家权力来源于人们通过签订社会契约而转让的部分自然权利;③人们保留的另一部分自然权利既不能转让,也不能被剥夺。

作用:后经霍布斯与洛克发扬光大,由卢梭等人完成系统化,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思想奠定重要基础。

(2)英国:主张: A.自然权利学说: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①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按照人们的共同意志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

作用:推翻君权神授理论背景: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结束了动荡,需要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A.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有权更换国王和政府,是最高的裁判官(人民主权说);②洛克主张: B.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国王和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行政权;C.认为人们的自由应以法律为准绳并共同遵守,即“法律至上”;D.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凭借特权逃避法律。

著作:《政府论》影响: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专制暴政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3)法国:①伏尔泰:地位: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①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②反对君主专制,但又赞成“开明专制”地位: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②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三者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

影响:①是古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地位: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激进的思想家;“浪漫主义之父”。

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等 A.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三个阶段:①私有财产权确立;②富人订立契约产生国家;③合法权力转变为专制暴力。

不平等即是骗人的契约所导致。

B.宣扬天赋人权的自然权利学说; 主张: C.提出社会契约论:国家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D.提出人民主权说:国家主权源于人民,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那么人民有权用强力夺回自由E.最好的政体应是民主共和国。

F.质疑“理性”,认为情感和本能更可靠,知识有害幸福,形成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③卢梭 A.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人民主权论,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描绘资产评价 阶级共和政体蓝图;B.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C.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宪法的颁布.①指出理性的局限,揭示科学是“双刃剑”的道理,凸现人的情感和个性;积极 ②使人从冰冷的理性原则统治下解放出来,重新体会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确立了对自然的尊重态度;④让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心态,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消极 ①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等。

④狄德罗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与专制。

影响:体现民主与科学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坚力量,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3)德国:主张:在卢梭“人生而自由”(人身自由)基础上,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能自觉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康德:意义:对理性做了哲学的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6、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1)对欧洲:①政治: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为未来的资产阶级政权设计了蓝图。

②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类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③经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进步;④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