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点总结精选
初中历史笔记补充必修三专题六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引发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
打击西欧封建势力;摧毁天主教精神独裁;促进民族文化、科学、教育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精神枷锁;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影响。
天主教会(教皇权威、教会教义)
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教权、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提倡
肯定人,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简化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法权取代君权,公民取代臣民)
指导
人文主义
旗号
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理性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经济
政治
1.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2.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自由
1.天主教会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
2.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政治
思想
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思想
兴起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源于德国,迅速波及西欧
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影响到世纪。
对象
天主教神学(神学世界观)
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鼓励了一些亚洲国家资产阶级进行改造旧社会的斗争。
宗教改革
成熟时期(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既反对封建神学,又反对封建专制,以自由、平等、人权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人文主义逐渐走向了成熟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2.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化- 印度教的形成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文化-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希腊神话与文学2. 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 罗马建筑(罗马斗兽场、许愿池)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等级制度- 农奴制2.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3.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传播-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伊斯兰文化与科学的贡献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产生- 宗教战争与欧洲格局的变化五、近现代世界历史的转折点1.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2. 法国大革命- 革命的起因与过程-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兴起-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结束-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联盟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原因与过程- 联合国的成立与战后秩序的重建3. 冷战时期- 苏联与美国的对峙- 冷战对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七、全球化与当代世界1.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兴起2. 信息革命与互联网时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3. 当代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 国际恐怖主义与全球安全请注意,这个知识点梳理是基于一般的历史教育大纲,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教育课程有所不同。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知识总结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轻巧识记]毛泽东思想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个精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四个阶段:酝酿、形成、成熟、发展。
【概括归纳】二十世纪初的四大进步思潮、三条道路(1)民主共和思想(2)实业救国思潮(3)民主科学思想(4)马克思主义思想走西方人的路——走苏俄之路——走自己的路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内容酝酿:1978年5月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
准备: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提出:1982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特色论)基本形成:198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初级论)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标志)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了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成熟)写入党章:1997中共十五,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他内容:(1)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和平与发展。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个代表”创立过程:(1)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必修三历史课程通常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 《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深远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失败原因。
- 自强运动与洋务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四、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民国初年的政治动荡-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实践。
六、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背景、主要战役和胜利的意义。
- 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精神和历史意义。
七、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共内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八、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九、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
十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结语通过学习这些必考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而且能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以及历史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神权下的自我

——薄伽丘《十日谈》
你认为儿子会说什么?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以人性反对神性,
讴歌人性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乔叟 1343-1400
莎士比亚 1564-1616
伊拉斯谟 约1466-1536 《愚人颂》
哥白尼
1473-1543 “日心说”
拉伯雷 约1495-1553 《巨人传》
波兰
但丁 1265-1321 彼特拉克 1304-1374 薄伽丘 1313-1375
探究二:为什么从14世纪到16、17世 纪,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
【英国·16-17世纪】
英国15-16世纪大事年表
•15世纪晚期起,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促进了资本原始 积累。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路中 心。 •1529-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推动宗教改革,断 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人文主义 (humanism)
主张
神权至上 禁欲主义 来世幸福
VS
思想自由 人性解放 现世幸福
希腊罗马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14-17C)
476年 中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 度。 —普罗塔戈拉
将你的过去,放在 神的“怜悯”下;
将你的现在,放在 神的“慈爱”中;
将你的未来,放在 神的“供应”上。
——奥古斯丁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 求人的幸福。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背的内容很多,要想记得牢,就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下面是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赶快收藏吧!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主张“性善论”。
荀子: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发展成为百家争鸣的大集团。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点总结一、智者学派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①古希腊经济的繁荣②民主政治的发展③人的地位的提高2、代表人物及主张(1)普罗塔戈拉代表著作:《论神》、《论真理》和《论相反论证》思想主张:①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由.②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3、影响积极: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②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③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起源、发端)④推动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消极:①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它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②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二、苏格拉底的主张(核心:理性自由)1、背景: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②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主张:①认识你自己②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③美德即知识3、苏格拉底之死体现的人文精神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4、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三、人生而平等1、斯多亚学派的哲学主张①“逻各斯”(Logos)是最高理性②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③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④人生而平等2、斯多亚哲学兴起的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四、问题探究1、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原因提示:(1)原因①经济上: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②政治上: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③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④社会环境: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2、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内涵(2)内涵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认识人自己。
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③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④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3、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主张1.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主张提示: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提示:(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③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
a.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
b.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式。
第二课一、人的沉沦与呼唤1、文艺复兴的背景①政治上:西欧一度陷入“黑暗时期”,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②经济上: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和生活水平提高,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③思想上: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价值观念变化,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④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2、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发生的原因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根本原因)②意大利特殊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3、表达方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原因: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4、旗帜:人文主义5、人文主义基本含义:以人为本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②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③为创造现实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6、意义: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二、人的发现与发展1、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2、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进步:①政治上,把西欧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②经济上,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科学上,提倡科学与理性,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不足:①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了个人主义的膨胀,不利于社会稳定.②反映上流社会的利益与要求,群众基础不足.三、与上帝直接对话1、背景①天主教会的腐朽及对德国的残酷剥削②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展③教会出售赎罪券2、宗教改革的兴起:1517年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运动由此开始.3、主要主张: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②人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③《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④简化宗教仪式;⑤王权高于教权;4、结果;(1)引发了德国和宗教改革运动.(2)形成了新教派—路德教、加尔文教等.(3)新教与旧教相比主要的变化:①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②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的隔阂.③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5、评价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6、性质在宗教外衣下反封建统治和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和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7、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第三课一、呼唤民主与自由1、兴起的背景(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1)政治上:封建专制压制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1)思想理论上: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②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2、概况(1)时间、范围:17、18世纪欧洲(英—法—德等)(2)旗帜(思想武器):理性主义①“理性”的概念: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和神的旨意.②理性主义的目的:保障人的自然权利.③实质:资产阶级要求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主义.④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理性.(3)斗争矛头:封建主义(4)主要目标:①自由(反对宗教神权)②平等(反对贵族特权)③民主(反对专制王权)④科学(反对愚昧迷信)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4、含义: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以理性主义为武器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5、发展过程:①兴起:17世纪英国②高潮:18世纪法国③扩展:18世纪欧洲二、启蒙思想家及主张1、兴起时期:英国(1)霍布斯的契约说主张:反对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影响:成为推翻君权神授之说,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武器.(2)洛克的限制公权论主张:限制“公权”,主权在民;分权学说.意义: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高潮时期:法国(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①思想主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②思想评价:对欧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有局限性.(2)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①代表著作:《论法的精神》②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内容: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又相互监督.核心: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分权与制衡)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③影响: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3)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①代表著作:《社会契约论》②思想主张: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主权在民);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财产的私有制.③意义: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①主张: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科学和理性.②意义:狄德罗主要继承了洛克的自由思想,从理论丰富、推进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学说,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利益.③影响:洛克的主张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3、扩展时期---康德思想主张:①人是目的,而非工具;②主权在民;③自由平等;④人要自由,也要自律;⑤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建立共和政体.4、思想共同点①以人权和民权,反对神权和王权;②以自由和平等;反对专制和特权③以理性和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④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三、启蒙运动的意义1、对欧美而言:①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②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用理性的光辉映照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2、对亚洲而言:推动了中日等国改造旧社会的斗争(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第四课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1、主张:①人是自由、平等的;②国家应该代表公民的公意;③国家应当遵循公民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原则;④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⑤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⑥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2、影响:为公民提供了国家是否合法的标准.3、理性主义①理性就是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认为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②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不思考就不能成为人,不能保障作为人的基本权利).③意义:将理性主义变成了反封建的旗帜和手段,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1、主张:①人生而自由②人类天性本善③“天赋人权”④“社会契约”⑤“主权在民”2、质疑的原因(浪漫主义产生的原因)①卢梭对现实社会的坚决否定,和为寻求摆脱社会不平等而进行深深的理性思索.②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从而催生了浪漫主义③浪漫主义的产生缘于对理性的过分追求,即他是启蒙运动进一步升华的结果.3、浪漫主义的概念:是指宣扬人的感情至上的一种倾向和态度.其特点是:非理性的、人文的、个性的、想像的、情感的.4、浪漫主义的评价积极:(1)指出理性的局限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凸显人的情感和个性.(2)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①把人从冷冰冰的理性原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增加人的情感、个性,让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②重新确立尊重自然的态度③对不同文明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消极:①个人主义膨胀造成混乱和无序②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5、浪漫主义与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关系—理性主义的补充①浪漫主义的产生缘于对理性的过分追求,②它推崇情感,宣扬人的感情至上.③浪漫主义虽出自对理性主义的反对,但事实上是启蒙运动的继续,是对理性主义的补充,是人文主义的发展,而最终目的同样是为实现人的自由.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1、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2、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蓝图,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3、开始关注社会,使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希望用理性的光辉映照出一个民主、科学的光明时代.4、产生了浪漫主义思潮.5、影响了欧洲和全世界.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人文精神不断自我完善,指导了当时欧洲的政治革命和美国的独立.四、理性主义与人文思想的本质区别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把人和人性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而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则给解放的人和人性设立新的规则去遵守.②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把人从神权社会的约束下解放出来,而启蒙思想家是给人树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