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周期的确定
果树节水灌溉应选择什麽时期

果树节水灌溉应选择什麽时期水是果树生长的重要因子,水分过多或不足,不仅影响当年的果实产量与品质,也影响来年的果树结果状态,甚至还会影响果树的寿命,缩短结果年限。
一、果树需水规律按照抗旱能力和需水量不同,可将果树分为以下3类:①抗旱力强的品种,如桃、杏、石榴、枣、无花果、核桃、凤梨。
②抗旱力中等的品种,如苹果、梨、柿、樱桃、李、梅、柑橘。
③抗旱力弱的品种,如香蕉、枇杷、杨梅。
果树在各个物候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需水量也就不同。
通常落叶果树在春季萌芽前,树体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发芽,此时若水分不足,常延迟萌芽期或萌芽不整齐,影响新梢生长。
花期干旱或水分过多,常引起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
新梢生长期需水量最多,对缺水反应最敏感,为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供给不足,则削弱生长,甚至早期停止生长。
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对较少,如果水分过多则削弱分化。
此时在北方正要进入雨季,如雨季推迟,则可促使早分化,一般降雨适量时不应灌水。
果实发育期也需一定水分,但过多易引起后期落果或造成裂果,还易造成果实病害。
秋季干旱,会使果树枝条及根系提早停止生长,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削弱果树越冬能力。
冬季缺水常使枝干冻伤。
果树需要水分,但并不是越多越好,有时适度的缺水还能促进果树根系深扎,抑制枝叶生长,减少剪枝量,并使果树尽早进入花芽分化阶段,使果树早结果,并可提高果品的含糖量及品质等。
二、节水灌溉技术1、灌水时间。
果树灌水,应在果树生长未受到缺水影响以前就进行,不要等到果树已从形态上显露出缺水时才进行。
如果当果实出现皱缩、叶片发生卷曲等时才进行灌溉,则对果树的生长和结果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确定果树灌水时间,应主要根据果树在生长期内各个物候期的需水要求及当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定。
一般应抓好以下4个时期的灌水。
①花前水。
又称催芽水,在果树发芽前后到开花前期,若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可促进新梢的生长,增大叶片面积,为丰产打下基础。
因此,在春旱地区,花前灌水能有效促进果树萌芽、开花、新梢叶片生长,以及提高坐果率。
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2)

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规划设计 (2)灌水周期可取5~7天。
该地属半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 /s ,且风向多变。
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
灌溉区域如下图所示:果园平面图要求:(1)选择喷头型号和确定喷头组合形式(包括验核组合平均喷灌强度(ρ)是否小于土壤允许喷灌强度(允ρ);(2)布置干、支管道系统(包括验核支管首、尾上的喷头工作压力差是否满足《喷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称《规范》);(3)拟定喷灌灌溉制度,计算喷头工作时间及确定系统轮灌工作制度;(4)确定干、支管管道直径,计算系统设计流量和总扬程。
(5) 水泵和动力选型。
1、喷灌选型与总体规划1.1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资料收集: 1、地形:地面平坦2、土壤:砂壤土冻土层深0.6m3、作物:苹果树园林,正值盛果期4、水源:机井,果园南部井水,最大供水量为h m /603,水位距地m 20。
5、气象: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2.5m/s ,风向多变6、种植面积95亩,果树2544株,株距4m ,行距6m ,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 ,东西向为3m 。
社会经济条件:果园为实验果园,面积95亩,交通方便,电力供应不足;系统选型: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1、 水源类型位置;2、 地形地貌 ;3、 地块形状;4、 土壤地质;5、 降水量灌溉区风速 ;6、 风向;7、 对象;8、 社会经济条件; 9、 生产管理体制;10、 劳动力状况及使用者素质等情况。
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就目前情况较高。
灌水频繁,作物耗水量大,劳动力缺乏,但作为实验果园,管理者素质高有利于喷灌系统的实施,综合考虑后,拟定采用固定使得喷灌系统。
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85%。
灌溉试验资料:该地区位于淮北地区,土壤为砂壤土,田间持水率为32%(占容重,下同),凋萎系数为田间持水率的60﹪。
树木的灌水时期、灌水方式及排水方法

明沟排水是在地面上挖沟槽,将多余的水分排入 沟槽中,再通过沟槽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
暗沟排水是在地下埋设管道,将多余的水分 通过管道排入附近的河流、湖泊等,具有不 占用地面空间、不影响交通等优点,但投资 和维护成本较高。
THANKS
02
喷灌是利用水泵将水喷射到空中,再由喷头喷洒到树木和土壤表面,具有均匀 、省水、省力等优点,但易受风力影响。
03
滴灌是利用水泵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滴头,再以水滴形式缓慢地滴入树木和土 壤中,具有节水、节能、不受风力影响等优点,但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
排水方法
树木排水方法可分为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 种。
夏季灌水
作用
01
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灌水可以防止树木因缺水而枯萎。
频率
02
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情况,一般每2-3天需要进行一次灌水。
时间
03
在早晨或者傍晚进行灌水,以避免高温时段。
秋季灌水
作用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树木开始进入休眠期,灌水可以保证树木顺利越冬。
频率
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情况,一般每周需要进行一次灌水。
特点
能够快速排水,但需要较高的成本和维护费用。
降低地下水位
01
概念
பைடு நூலகம்
降低地下水位是指通过降低地下水位高度,使水分能够自然渗透排出
。
02
适用场景
降低地下水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存在积水情况的情况。
03
特点
能够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透气性,但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设备
投入。
04
结论
灌水时期
树木的灌水时期可分为 初春、盛夏、深秋、初 冬四个时期。
浇灌方法
茶园灌溉技术

茶园灌溉技术茶树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供给。
我国茶区虽多处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但由于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因子复杂,雨水分布既有地区的差别,也有季节的不同,即使在同一个月中,分布也捉摸不定,时多时少,例如华南茶区,年降水量大多在1500毫米以上,多的可达2500毫米以上,对4-9月份雨量较集中,要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但由于当地气温较高,常使年蒸发量接近或超过年降水量;另外,还经常出现强度大、次数多的暴雨,因此雨水地表径流与土壤蒸发较多,而能保存土壤供茶树吸收利用的水分相应减少,尤其在冬春雨水很少,茶园常有旱情,西南茶区也常有冬、春连旱现象。
但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春季雨水连绵,到7-9月,夏秋季又常出现间断性高温干旱,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优质高的形成。
这种雨水的时间长空间分布匀,既分散又难以预料。
因此及时采取旱季茶园补充性灌溉措施,有利于实现稳定茶叶产量和品质。
实践证明,凡在干旱季节对茶园进行合理灌溉的,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增产提质效果。
(1)茶园灌溉时期茶园灌溉的效果高低,虽然与灌水次数与灌溉水量有关,但重要的还要看是否适时,也就是说要掌握好灌水落石的火候。
我国茶农历来灌溉有“三看”的经验;一看天气是否有旱性出现,或已有旱象,是否有发展趋势;二看泥土干燥缺水的程度;三看茶树芽叶生长与叶片形态是否缺水。
现在人们已在“三看”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茶园灌溉的技术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科学地确定了茶园灌溉的适宜时期。
①茶园灌溉的生理指标茶树水分生理指标能在不同的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下。
直接反映出体内水分的实际水平。
例如细胞液浓度,新梢叶水势(可用兆帕斯卡MPa表示)等对外界水分供应很敏感,与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温度温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如果上午9时前测定,细胞浓度低于8-9%,叶水势高于-0.5MPa,表明茶树体内水分供应较正常,若细胞液浓度达到10%左右,叶水势低于-1.0MPa,表明树体水分亏缺,新梢生育将会受阻,这时茶园需要灌溉,及时给土壤补充水分。
灌水周期的确定

Ⅱ、灌水周期的确定根据灌水临界期作物最大日需水量值,按式2—3—2计算理论灌水周期。
因为,实际灌水中可能会出现停水、配水设备故障等原因,故设计灌水周期应小于理论灌溉周期。
T理=m/Ea>T设2—3—2式中:T理—理论灌水周期,d(天);Ea—控制区内作物最大日需水量,mm/d;T设—设计灌水周期,d(天);m—同前。
控制区内种植不同作物时,按式2—3—3求权法计算理论灌水周期。
Ⅳ、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水量供需平衡按式2—3—5计算。
Q供>Q需 2—3—5式中:Q供—水源供给水量,m3;Q需—灌溉需水量,m3。
为了达到规划区内节水增产的目的,应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水定额。
当出现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应开辟新的水源。
无新水源时应重新调整作物结构布局或减少灌溉面积。
3灌溉工作制度传统灌溉方式是续灌和轮灌相结合的方法,即:支管之间采用轮灌,支管内采用续灌。
Ⅰ、系统轮灌组数目的确定,用式2—3—6计算N=int(nq/Q设)2—3—6式中:N—系统轮灌组数;n—系统出水口总数;q—出水口的出水量,m3/h;int—取整符号;Q设—同前。
Ⅱ、出水口实际出水量计算,按式2—3—7计算q=NQ设/n 2—3—7式中:所有符号同前。
Ⅲ、同时工作出水口数目的确定,按式2—3—8计算X=int(n/N)2—3—8式中:X—同时工作的出水口数其它符号同前。
Ⅳ、每个轮灌组工作时间,按式2—3—9计算t N=T/N 2—3—9式中:t N—每个轮灌组工作时间,h;T、N—同前。
2.4水力计算1管网各级管道的流量计算在管网管道流量计算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推求各管段的流量。
Ⅰ、支管流量的确定根据轮灌组及出水口的水量,同时工作的出水口数,计算支管道的流量。
2管网水力计算Ⅰ、给水栓工作水头在采用移动软管灌溉系统中,一般软管直径为φ50~φ100,长度不超过100米。
此时给水栓工作水头用式3—4—3计算。
Hg=h y f+△H g y+(0.2~0.3)2—4—3式中:H g—给水栓工作水头,m;h y f—移动软管沿程水头损失,m;△H g y—移动软管出口与给水栓出口高差,m。
注水、施肥与灌溉时间的掌握

注水、施肥与灌溉时间的掌握注水、施肥与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掌握这些时间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科学的施肥灌溉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投入成本,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注水、施肥和灌溉时间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掌握这些农业生产要素的时间。
首先是注水时间的掌握。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供应,因此注水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
一般来说,注水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农作物土壤含水量达到最低点,在早晨或下午的时候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烈日暴晒和蒸发损失。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所以在注水时间的选择时需要根据具体农作物的需要来确定。
例如,蔬菜类作物需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所以可以选择早晨和傍晚的时候进行注水;而且作物如水稻等在生长过程中常需淹水,所以它的注水时间应该选在早晨或晚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太阳直射时注水,以免烈日暴晒造成水分的过度蒸发。
其次是施肥时间的掌握。
施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土壤肥力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施肥时间的选择上也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来决定。
一般来说,作物的施肥时间可以分为基肥、追肥和追加叶面肥等几个阶段。
基肥是在作物种植前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幼苗期的养分需求,提供充足的营养。
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的不同阶段进行的,可以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定期施肥。
追加叶面肥则是针对作物的特殊需要,在作物长势欠佳或出现养分吸收障碍时进行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要来选择施肥时机,避免浪费和过量施肥导致的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另外,天气因素也是施肥时间的重要考虑因素,通常在气温适宜、风力较小、天气稳定的时候施肥效果更好。
最后是灌溉时间的掌握。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人工供水方式,为作物提供足够的水分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
合理掌握灌溉时间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农村水资源的浪费。
主要作物节水灌溉制度

(一)冬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冬小麦是跨年度生长的作物,生长过程有两个峰期。
与此相应,需水过程也呈双峰型。
出苗后,随着群体不断加大,需水强度也明显增加,达到冬前峰期。
之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需水强度也相应降低,并在整个越冬期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来年春天返青后,随着气温不断上升,群体逐渐加大,耗水量也迅速增加,至抽穗后达到最大。
这一阶段是穗分化与形成的关键阶段,缺水会严重影响产量。
研究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土壤含水量低于70%,即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此外,鄂西北地区这一时期降雨少,又经常出现持续大风天气,并且经过返青后一段时期的利用,土壤贮水消耗程度也较重,所以冬小麦田的土壤含水量常常会接近允许的低限值。
这一阶段要随时监测土壤含水量,出现严重干旱时应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抽穗〜成熟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籽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都发生在其中,因而这一阶段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
生产中应当尽可能地使这一阶段土壤水分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前期,是冬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水分敏感系数最大的时期),土壤含水量应当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
这一阶段的后期对水分的要求有所降低,但仍然不应低于60%这一时段的平均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缺水状况有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表所缓解。
但由于降雨的年际间变异很大,所以经常会发生严重的干旱, 应当随时监测,视土壤水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补充灌溉。
根据河南引黄人民胜利渠试验站,山西省晋中、晋南灌溉试验站、山东省菏泽地区灌溉试验站的资料,并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地区的冬小麦节水灌溉制度仅供参考(表1)。
(二)玉米的节水灌溉制度表2是根据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的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
依照敏感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玉米各生育阶段实施灌溉的优先考虑次序为:抽雄〜灌浆,拔节〜抽雄。
灌浆〜成熟,播种〜拔节。
这一次序中没有包括播前灌溉,但在实际生产中,播前灌溉是经常需要考虑的。
灌溉

1、漫灌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借重力作用浸润土壤,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法。
2、畦灌畦田规格受供水情况、土壤质地、地形坡度、土地平整等状况的影响。
畦田灌水技术要素包括:畦田规格、入畦单宽流量、灌水时间它们的选择对保证适时适量灌水、湿度均匀一致十分重要。
畦田规格:(1)畦田长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透水性、入畦流量及土地平整程度。
当土壤透水性强、地面坡度小且土地平整差、入畦流量小(如井水)时,畦田长度宜短些;反之,畦田宜长些。
畦田愈长,则灌水定额愈大,土地平整工作量愈大,灌水质量愈难以掌握。
我国大部分渠灌区畦田长度在30~100m。
在井灌区,由于水源流量所限,畦长一般较短,通常为20~30 m左右。
(2)畦田宽度:与地形、土壤、入畦流量大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机械耕作的要求。
在土壤透水性好、地面坡度大、土地平整差时,畦田宽度宜小些,反之宜大些。
通常畦愈宽,灌水定额愈大,灌水质量愈难掌握。
畦宽应按照当地农机具宽度的整倍数确定。
畦田宽度一般为2~3 m,最大不超过4 m。
(3) 畦埂高度:一般为10~15cm,以不跑水为宜。
畦埂做到不跑水,是畦灌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
田间临时输水沟的沟深约15cm,输水沟顶宽多为30cm左右,通常用半挖半填断面。
单宽流量:(1)是指每米畦宽入畦流量,常用单位为L /s m。
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取决于地面坡度及土壤透水性。
地面坡度小,土壤透水性大,入畦单宽流量要大一些;反之,入畦单宽流量要小些。
一般根据土壤质地确定入畦单宽流量,其标准为:轻质土2~4 L /s m,重质土1~3 L /s m。
(2)入畦单宽流量的大小及土壤的渗水能力决定着灌水的均匀性,不合理的流量常使得畦首与畦尾所入渗的水量出现较大的差异。
如当流量较小时,有时甚至水层还未抵达末端,应灌水量即已大部分渗入首端和中部;而当流量较大时,则可能导致畦田尾端水层停留时间过长,而使入渗水量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灌水周期的确定根据灌水临界期作物最大日需水量值,按式2—3—2计算理论灌水周期。
因为,实际灌水中可能会出现停水、配水设备故障等原因,故设计灌水周期应小于理论灌溉周期。
T理=m/Ea>T设2—3—2式中:T理—理论灌水周期,d(天);Ea—控制区内作物最大日需水量,mm/d;T设—设计灌水周期,d(天);m—同前。
控制区内种植不同作物时,按式2—3—3求权法计算理论灌水周期。
Ⅳ、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水量供需平衡按式2—3—5计算。
Q供>Q需 2—3—5式中:Q供—水源供给水量,m3;Q需—灌溉需水量,m3。
为了达到规划区内节水增产的目的,应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水定额。
当出现供水量小于需水量时,应开辟新的水源。
无新水源时应重新调整作物结构布局或减少灌溉面积。
3灌溉工作制度传统灌溉方式是续灌和轮灌相结合的方法,即:支管之间采用轮灌,支管内采用续灌。
Ⅰ、系统轮灌组数目的确定,用式2—3—6计算N=int(nq/Q设)2—3—6式中:N—系统轮灌组数;n—系统出水口总数;q—出水口的出水量,m3/h;int—取整符号;Q设—同前。
Ⅱ、出水口实际出水量计算,按式2—3—7计算q=NQ设/n 2—3—7式中:所有符号同前。
Ⅲ、同时工作出水口数目的确定,按式2—3—8计算X=int(n/N)2—3—8式中:X—同时工作的出水口数其它符号同前。
Ⅳ、每个轮灌组工作时间,按式2—3—9计算t N=T/N 2—3—9式中:t N—每个轮灌组工作时间,h;T、N—同前。
2.4水力计算1管网各级管道的流量计算在管网管道流量计算时,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推求各管段的流量。
Ⅰ、支管流量的确定根据轮灌组及出水口的水量,同时工作的出水口数,计算支管道的流量。
2管网水力计算Ⅰ、给水栓工作水头在采用移动软管灌溉系统中,一般软管直径为φ50~φ100,长度不超过100米。
此时给水栓工作水头用式3—4—3计算。
Hg=h y f+△H g y+(0.2~0.3)2—4—3式中:H g—给水栓工作水头,m;h y f—移动软管沿程水头损失,m;△H g y—移动软管出口与给水栓出口高差,m。
当给水栓直接配水入渠道时:H g=0.2~0.3,m。
Ⅱ、管网各管段管径的确定自压管网水力计算是根据:设计水量、管网入口压力确定管网中各级管径,各节点压力。
最后选用与计算出的管径接近的商用管径。
管径选定后要进行不淤流速(一般取0.5m/s)和最大允许流速(通常限制在2.5~3.0m/s)校核。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水头,其管径用式2—4—4计算。
经济流速的确定原则:通过流量大时,应选择较小值;反之,应选择较大值。
干管选择较小值,支管选择较大值。
Ⅲ、管网水头损失计算沿程水头损失计算:根据选定的管材、管径、设计流量、管道长度,按式2—4—5计算其沿程水头损失。
3输水管道性能的选择Ⅰ、输水管道设计要求的工作压力确定。
管材允许工作压力应为管道最大正常工作压力的1.4倍。
当管道可能产生较大水击压力时,管材的允许工作压力应不小于水击时的最大压力。
Ⅱ、管壁要均匀一致。
Ⅲ、管材内壁要光滑。
Ⅳ、管与管、管与管件连接要方便。
2.5水击压力计算与保护装置1水击压力计算Ⅰ、水击波传播速度2防止水击压力的措施Ⅰ、操作运行中应缓慢启闭阀门,以延长阀门启闭时间,从而避免产生直接水击,并可降低间接水击压力。
Ⅱ、由于水击压力与管内流速成正比,因此,在设计中应控制管内流速不超过最大流速限制范围。
Ⅲ、由于水击压力与管道长度成正比,因此,在设计中可隔一定距离设置具有自由水面的调压井或安装安全阀和进排气阀,以缩短管道长度,削减水击压力。
3安全保护装置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进(排)气阀、安全阀、调压装置、逆止阀等。
Ⅰ、进排气阀的选择进排气阀按式2—5—6选择。
一般在顺坡布置安装在管道系统首部,逆坡布置时在管道系统尾端,安装在管道系统的凸起处,管道朝水流方向下折及超过10度的变坡处。
Ⅱ、安全阀安全阀是一中压力释放装置,安装在管路较低处,起超压保护作用。
3.自压式管道输水灌溉管理及技术要求自压管道灌溉工程同其它水利工程一样,必须正确处理好建、管、用三者关系。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好增产是目的。
在保证管道系统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只有管好用好才能充分发挥效益。
3.1管理制度自压管道灌溉系统也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措施,也是不能正常运行的。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2依法管水;3实行管理责任制;4建立管理考核标准3.2自压管道灌溉系统运行技术要求1灌溉前必须首先打开应浇地块的给水栓,每条主管道打开的给水栓数不少于3个。
2打开给水栓后,再开进水闸,闸门开启度应根据渠道水位,满足管道用水量,待压力池水位和堰顶一平,稳定为好。
3灌溉结束后,先关闭进水闸,然后再关闭给水栓。
4冬灌结束后,必须将管道内的水排掉,防止冻坏管道。
5用前必须做好管道的检修工作。
4.自压管道灌溉系统效果分析自压管道灌溉系统与明渠灌溉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节水、节能自压管道灌溉系统输水损失小,渠系水利用率达95%以上,比土渠提高30%,比防渗渠道提高5%,综合节水达40%左右。
由于用管道输水,减少了渗漏和蒸发损失,综合节能在20%~30%。
2省地、省工自压管道灌溉系统中管道埋入地下,比明渠灌溉减少占用耕地2%,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管道灌溉不仅能减少大量的田间建筑物,而且还可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输水时间短,缩短了轮灌期,节省了工日。
3适应性强、管理方便自压管道灌溉系统是有压供水,可适用于各种地形,如:越沟,跨路,拐弯和爬坡等。
管道灌溉设备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管理方便,用水量便于控制和计量,并为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使用寿命长管道埋入地下,塑料管不易老化、不宜腐蚀、不宜破坏,一般使用寿命在50年左右。
5.典型工程效益分析香营乡3000亩蔬菜基地自压管道节水灌溉工程,以白河堡水库北干渠为水源地,设首部沉淀过滤池和调节池各一座,配套φ315管2410米,φ200管4000米,φ160管650米,φ110管35700米,出水口640套。
自压管道节水灌溉系统完成后,项目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灌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有了显著变化,在全县的节水灌溉建设和管理上起到了真正的示范样板作用,对延庆县农业产业机制改革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深远意义。
5.1经济效益分析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名、特、优、新品种的发展,必将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1增产效益农田实行节水灌溉后,由于减少了渠道和田埂占地,可增加作物有效种植面积,并能适时灌水,提高灌水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每亩按2000Kg产量,单价按1.2元/Kg计,每亩年增加收入1250元,每年可增加收入375万元。
2节水效益与土渠灌溉相比,自压管道灌溉每亩每年可节水100m3;项目区年节水总量为30万m3。
每方水按0.12元计,可节约水费开支3.6万元。
节水转移效益按每方水0.08元计,每年可增加效益2.4万元。
3省工效益管灌每亩每年可节省人工3工日,项目区每年节省人工9000工日,节省人工支出18万元。
4节地效益据测算,管灌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5%左右,项目区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50亩。
实践证明,自压管道灌溉系统节水效果明显,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缓解了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了当地的灌溉水平和农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制度改革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运用自压管道灌溉系统后,每年节约用水30万m3,节约的水为社会经济的其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项目区内外部环境和整体面貌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还绿化美化了环境,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产意识。
使农民认识到节水改造的好处,深深体会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只有水利设施的发展,才能改变农业的面貌,才能富裕农民。
5.2生态环境效益分析项目区应用自压管道灌溉系统以后,使得当地种植结构得到了调整,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成方连片,粮果丰收,绿树成行,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环境优美。
同时,水土资源的利用更趋于合理,并可以把当地的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开发促旅游,旅游促发展的生态农业雏形基本形成,项目示范区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采用节水措施,减少农业用水量,相应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对涵养补充地下水起到一定作用,节约的地表水,可增加对官厅水库的补水,对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有着重大意义。
6.结束语延庆县作为京郊山区农业县,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
发展节灌,改变干旱山区“干旱缺水”造成农民收入减少的局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必须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后盾,从改变设施,改变灌水方法,改变节水思路为出发点,大幅度提高农业水利用率和田间单方净耗水量的农作物产出率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大力倡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而我县可利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成为制约农业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解决缺水问题,减少耗水作物,发展高效农业,就需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节水灌溉工程。
我局结合白河堡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先后在小浮坨、大浮坨、新保庄、延庆镇西北片、张山营镇等地区建成了多处自压管道灌溉系统,这些工程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效益显著。
在水资源日趋危机的今天,应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多搞一些自压式节水灌溉工程。
为实现延庆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延庆”宏伟目标需要广大水利科技人员及当地群众继续积极探索实践,为进行一次全新的技术革命而努力。